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丽萍

作品数:33 被引量:235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肺癌
  • 9篇肿瘤
  • 9篇细胞
  • 7篇成像
  • 6篇小细胞
  • 6篇非小细胞
  • 5篇细胞肺癌
  • 5篇小细胞肺癌
  • 5篇疗效
  • 5篇淋巴
  • 5篇扩散
  • 5篇化疗
  • 5篇非小细胞肺癌
  • 5篇磁共振
  • 4篇血管
  • 4篇周围型
  • 4篇周围型非小细...
  • 4篇纵隔
  • 3篇影像
  • 3篇纵隔淋巴结

机构

  • 29篇北京大学肿瘤...
  • 5篇北京市肿瘤防...
  • 5篇北京肿瘤医院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北京清华长庚...

作者

  • 33篇齐丽萍
  • 28篇孙应实
  • 22篇张晓鹏
  • 19篇唐磊
  • 16篇曹崑
  • 15篇崔湧
  • 14篇李晓婷
  • 8篇高顺禹
  • 8篇李洁
  • 5篇王娟
  • 5篇汪宁
  • 5篇陈颖
  • 3篇刘玉良
  • 3篇陈麦林
  • 3篇单军
  • 2篇李艳玲
  • 2篇沈琳
  • 2篇张晓燕
  • 2篇李英
  • 2篇杨跃

传媒

  • 13篇中国医学影像...
  • 5篇当代医学
  • 2篇CT理论与应...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癌症进展
  • 1篇第六届中国放...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阈值法三维体积测量肺结节的64排CT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LightspeedVCTGE)对肺结节模型进行三维体积测量的研究,探讨阈值法测量肺结节三维体积的可行性及最佳阈值。方法在肺组织模型上放置17枚大小范围10~45mm的模拟肺结节并在64排螺旋CT上使用表面遮盖法(SSD)三维重建成像。以模拟肺结节CT值与周围模拟肺组织CT值平均值为基准值(S),将基准值设为下限阈像,上限阈值为大于模拟肺结节最高像素的CT值(300HU),使用阈值分割技术,分割并测量模拟肺结节三维体积。上限阈值不变,改变下限阈值(基准值+100、基准值+200、基准值-100、基准值-200)。下限阈值为基准值,改变上限阈值(350HU、400HU、450HU),重新分割、测量模拟肺结节三维体积,通过与排水法测量的模拟肺结节真实体积进行配对比较。采用ALA软件对模拟肺结节进行自动体积测量,并与阈值法进行比较。结果以基准值为下限阈值,大于模拟肺结节最高像素的值为上限阈值,所测得三维体积与真实体积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并且与真实体积配对差值最小。下限阈值越大,测量体积越小,下限阈值越小,测量体积越大。大于模拟肺结节最高像素的不同CT值作为上限阈值对测量结果无影响。ALA软件不能对直径大于30mm模拟肺结节进行测量。结论阈值法可以准确测量模拟肺结节三维体积,较ALA软件适用范围广。阈值法测量模拟肺结节三维体积的最佳阈值:下限值为模拟肺结节CT值及周围模拟肺组织的平均值,上限值为大于模拟肺结节最高像素值的CT值。
孙海林张晓鹏曹崑唐磊崔湧李洁孙应实齐丽萍李艳玲陈颖
胃癌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测量方法的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小ROI局部测量法(Regional measurement,RM)与边缘勾勒整体测量法(Whole measurement,WM)所测得胃癌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差异及其重复测量的一致性,比较两种测量方法ADC值反映胃癌侵袭性的效能。方法搜集手术病理证实胃癌55例,行常规MRI平扫及DW-MRI检查。b值取1000s/mm2。两名医师各自独立采用RM和WM两种方法测量胃癌癌肿ADC值。Bland-Altman法比较两名医师相同测量方法测得ADC值的一致性。以病理胃癌生长方式为评价癌肿侵袭性指标,以ROC曲线评价两种测量方法ADC值判断癌肿侵袭性的效能。结果 RM法测得胃癌癌肿ADC值为(1.24±0.30)×10-3mm2/s(观测者1)及(1.28±0.31)×10-3mm2/s(观测者2);WM法测得胃癌癌肿ADC值为(1.41±0.30)×10-3mm2/s(观测者1)及(1.44±0.33)×10-3mm2/s(观测者2)。两名观测者采用RM法测得ADC值均低于WM法(观测者1:t=-10.202,P<0.001;观察者2:t=-8.732,P<0.001)。两种ADC值测量方法在两名观测者间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RM法略优于WM法。RM法测得ADC值判断胃癌弥漫型生长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略高于WM法的0.828。结论小ROI局部测量法与边缘勾勒整体测量法所测得胃癌ADC值在不同测量者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局部测量法ADC值反映癌肿侵袭性的能力较高。
唐磊孙应实曹崑崔湧齐丽萍李洁李晓婷张晓鹏
关键词:胃肿瘤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探讨宝石CT靶重建模式显示活体肺组织结构的优势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比较肺CT靶重建(局部小扫描视野(FOV)薄层CT成像)和常规肺CT图像的质量以及对正常活体肺结构的显示情况。方法:对74例受检者分别行常规肺CT扫描(5 mm)及靶重建(FOV 20 cm,层厚1.25 mm)。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判定常规肺CT成像、正常肺野小FOV薄层CT成像的图像质量:肺小叶结构、肺动静脉-支气管分支的显示(1~4级)及判断信心强度;3级和4级图像以小FOV薄层CT成像(1.25 mm)显示数较多者作为标准,进一步判断常规肺CT扫描(5 mm)成像的敏感性,两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做Kappa检验。结果:1级和2级图像质量在常规肺CT扫描和肺小FOV薄层CT成像间无统计学意义;3级和4级图像质量,肺小FOV薄层靶重建CT成像明显优于常规肺CT扫描,在两名观察者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参照肺小FOV靶重建成像,常规肺CT扫描(5 mm)成像,3级图像敏感性分别为97.1%、98.6%;4级图像敏感性分别为80.8%和85.3%。诊断信心水平明显提高(P<0.05)。在肺小FOV靶重建CT成像、常规肺CT成像上的图像质量的判断,两名观察者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0.717,0.746)。结论:肺小FOV薄层CT成像较常规CT图像,能增加正常肺微细结构的显示能力和增加观察者判断信心。
陈麦林刘玉良李晓婷齐丽萍孙应实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成像
MR扩散成像评价宫颈癌放(化)疗早期疗效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评价宫颈癌放(化)疗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21例经病理证实的以放(化)疗为治疗方式的宫颈癌患者,于治疗前、放疗开始后2~3周(早期点)、放疗结束时行常规MR成像及b值=1000s/mm2的扩散成像,于放疗结束点作为判断病灶是否残余的观察点。将病灶分为有、无残余两组。测量计算各病灶体积、平均ADC值,并将早期点的体积变化率与扩散ADC值的变化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早期点时,宫颈癌病灶体积缩小,ADC值升高,两者变化无相关性,体积缩小幅度比ADC值升高幅度明显(P<0.001)。有、无残余两组的体积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但ADC值的升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有残余组平均ADC值变化幅度(17.06%)明显低于无残余组(27.03%)。结论ADC值的变化差异可能成为帮助早期判断宫颈癌放(化)疗后病灶是否易于残留的指标。
曹崑张晓鹏汪宁单军崔湧齐丽萍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MRI对NSCLC放化疗疗效评价的研究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在评价NSCLC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20例患者22灶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DCE-MRI成像,其中8例9灶为联合化疗,化疗2周期后进行DCE-MRI检查;12例13灶放疗或放化疗后进
齐丽萍张晓鹏李洁唐磊孙应实曹崑崔湧
关键词:血管生成
文献传递
动态增强MRI对NSCLC放化疗疗效评价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在评价NSCLC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患者22灶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DCE-MRI成像,DCE-MRI成像采用3DLAVA技术,30秒一个时相,共11个时相。图像分析时将ROI放置在肿瘤强化最明显处,按照Schaefer的标准将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划分为A-D4种类型。比较治疗前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差别及不同疗效组间最大增强比(MER)及首过斜率(slope)变化的差异。结果疗效较好组12灶,疗效不良组10灶。疗前与疗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明显不同,疗前以A、B型曲线为主,疗后以B、C型曲线为主。疗效较好组slope变化较疗效不良组明显,分别为(-1.79±1.04)SI%/s,(-0.34±1.23)SI%/s。疗效较好组slope变化率明显大于疗效不良组,疗效较好组平均变化为(-61.06%±31.50)%,疗效不良组斜坡变化的中位值为-14.94%。疗效较好组MER变化值大于疗效不良组(p=0.043),疗效较好组平均变化-0.60±0.55,疗效不良组为-0.13±0.45。结论NSCLC治疗后可引起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的变化;不同疗效组间治疗前后首过斜率及最大增强比的变化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DCE-MRI能够反映NSCLC治疗相关的肿瘤血流动力学变化。
齐丽萍张晓鹏李洁孙应实唐磊陈颖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MRI血管生成
肿瘤样肺结核MRI征象分析
齐丽萍
肺小结节胸腔镜切除术前CT引导下带钩金属导丝锚定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肺小结节胸腔镜切除术前CT引导下带钩金属导丝锚定操作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恶性肿瘤患者共30枚肺小结节行CT引导下带钩金属导丝锚定辅助胸腔镜切除,评估结节定位的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分析其对患者肿瘤分期及疗效评价的影响。结果术前CT引导下带钩金属导丝定位平均手术时间为(15.0±3.2)min。28例患者(共30枚)肺小结节中,1例(1枚)患者术中见定位针脱落,行肺叶切除;另27例(29枚)结节均准确定位并行楔形肺切除。定位术后7例(7/28,25.00%)患者发生少量气胸,针道周围少量出血8例(8/27,29.63%),其中3例(3/28,10.71%)患者同时出现少量气胸和针道周围少量出血。术后病理证实15例(15/28,53.57%)肿瘤复发转移,1例(1/28,3.57%)患者为第二原发癌,12例(12/28,42.86%)患者因确诊为肺内良性结节确定肿瘤分期不变或疗效稳定。结论肺小结节胸腔镜切除术前CT引导下带钩金属导丝锚定操作便捷,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患者肿瘤准确分期及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
张晓燕高顺禹陈克能汪宁齐丽萍崔湧唐磊陈麦林单军李晓婷孙应实
关键词:肺结节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术前定位
CT值变化率在胃肠道间质瘤靶向治疗影像学评效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CT值变化率在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CT早期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探索结合长径及CT值变化率后的Choi标准在临床适用范围。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4月至2008年1月,我院175例伊马替尼治疗复发转移性GIST患者,其中26例有中短期(2~6个月)连续CT复查者纳入研究。轴位图像测量肿瘤最长径线及最大层面静脉期强化CT值,按照Choi标准要求(≤5灶/脏器,≤10灶/例)累加并平均得到病例长径及CT值均值。计算治疗前后长径及CT值变化率。全部病例根据Choi标准划分为有缓解组(GoodResponses,GoodR)和无缓解组(PoorResponses,PoorR)。Kaplan-Meier法比较结合及未结合CT值标准(降低≥15%)对评价肿瘤疗效的差异,评价Choi标准在短期治疗过程中复查病例的应用情况。结果根据Choi标准评价治疗缓解19例,无缓解7例,缓解率73%。中位随访时间为23.5个月,截至2008年1月26例患者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imetoTumorProgression,TTP)为17.5个月。本组5例出现长径结合CT值变化率后评价为缓解的情况。仅根据长径退缩率≥10%分组得到的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CT值降低率≥15%标准后,分组TTP出现差异(P<0.01)。首次(基线)CT检查在服药后2个月内患者,应用Choi标准评价缓解和无缓解组间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CT值变化率与长径退缩率作为指标,可在早期有效评价GIST伊马替尼治疗疗效,更为客观的反映中长期预后。
唐磊孙应实沈琳李健曹崑齐丽萍崔湧张晓鹏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疗效
磁共振扩散成像与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病理反应性的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肿瘤消退分级的评价,以及与相关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方法对51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应用1.5T磁共振行MRI常规和扩散成像。测量放化疗前后肿瘤ADC值。比较ADC值及其变化与不同直肠癌消退分级的关系,及其与相关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降期组、未降期组、RCRG1-3级间治疗前肿瘤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54,p=0.007);RCRG1级与RCRG3级、T-未降期;RCRG2级与RCRG3级;RCRG3级与T-降期;T-降期与T-未降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RCRG分级间炎性反应程度、细胞核异型性程度和肿瘤细胞死亡程度均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CRG1级与2级间的细胞核异型性、肿瘤细胞死亡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RG1级与3级间的炎性反应程度、细胞核异型性、肿瘤细胞死亡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CRG2级与3级间细胞核异型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以反映直肠癌病理消退分级间的差异;肿瘤降期与肿瘤消退分级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RCRG1级与2级ADC值变化趋势相同,但幅度不同,与治疗反应性程度相关。放化疗反应性好的直肠癌病例在治疗第一周出现ADC值明显升高,但肿瘤体积下降不明显,可能与这部分病例经常伴有明显的炎性反应有关。放化疗反应性好病例的肿瘤细胞核异型性明显,与其肿瘤细胞更易受辐射和化疗药物损伤有关。
孙应实唐磊李洁曹崑崔湧齐丽萍张晓燕张晓鹏
关键词:直肠癌扩散成像ADC值降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