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丽玲

作品数:44 被引量:227H指数:8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脑梗
  • 11篇脑梗死
  • 11篇梗死
  • 9篇急性
  • 7篇膜炎
  • 7篇脑膜
  • 7篇脑膜炎
  • 5篇症状
  • 5篇结核
  • 5篇结核性
  • 5篇结核性脑膜炎
  • 5篇急性脑梗死
  • 4篇毒性
  • 4篇血管
  • 4篇评分
  • 4篇注射
  • 4篇综合征
  • 4篇脑梗塞
  • 4篇经期
  • 4篇激素

机构

  • 40篇汕头大学医学...
  • 7篇汕头大学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潮州市中心医...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华侨医院

作者

  • 43篇魏丽玲
  • 10篇曾琼
  • 7篇何文贞
  • 7篇许楚芸
  • 7篇吴育彬
  • 6篇郑俊忠
  • 4篇郑璇
  • 4篇李森美
  • 3篇巫顺秀
  • 3篇林锟
  • 3篇奚宝珊
  • 3篇陈菁华
  • 3篇陈雪枝
  • 2篇陈显光
  • 2篇庄伟端
  • 2篇林昆
  • 2篇许楚云
  • 2篇许夏
  • 1篇冯彗宇
  • 1篇王典

传媒

  • 8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校医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康复
  • 1篇医药导报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洛酮治疗脑梗死意识障碍被引量:49
1997年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脑梗死意识障碍的疗效。方法:52例脑梗死意识障碍病人随机单盲分为2组,27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纳洛酮0.8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静脉滴注,qd,疗程10d。25例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甘露醇等治疗。采用格拉斯哥-庇斯布赫昏迷分度表(G-Pc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各个时点上G-Pcs平均分数增加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纳洛酮对脑梗死意识障碍有催醒作用。
郑俊忠魏丽玲庄伟端
关键词:纳洛酮脑梗塞
38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与脑电图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与脑电图(EEG)的关系。方法:对38例结核性脑膜炎进行EEG常规描记、腰穿脑脊液检查和头颅CT扫描。结果:EEG异常率78.9%;EEG异常表现主要有三种形式:以弥漫性异常为主;弥漫性异常背景上有局灶性活动;局灶性异常。有意识障碍者EEG异常率为100%,无意识障碍者EEG异常率为71.4%,EEG异常与意识障碍及预后有平行关系。结论:EEG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病重程度及疗效有益,对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帮助。
郭小蓝肖芝豹魏丽玲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脑电图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ys)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实验组)者114例及非急性脑梗死(对照组)者45例,动态检测和评估患者Cys C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Cys C水平(1.00±0.35)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88±0.30)mg/L,P<0.01);血清Cys C水平与NIHSS评分正相关(r=0.250,P<0.05),动态观察CysC水平与NIHSS评分变化曲线相同,均于发病1周时上升,达峰后到2周下降至起病时水平。结论:Cys C水平升高是脑梗死危险因素,其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能相关。
曾琼魏丽玲方敬念李鸿林锟
关键词:胱抑素C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胱抑素C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 C)是否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评估其是否能作为脑梗死风险评估、早期诊断因子。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6年3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为病例组...
魏丽玲方敬念曾琼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辅助诊断恙虫病脑膜炎1例报告被引量:3
2022年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的急性发热性疾病,由恙虫立克次体感染引起。其主要症状为发热、叮咬处焦痂、局部淋巴结肿大及皮疹。该病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包括肺、肝、心脏等。当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时,除了以上临床症状外,还会出现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甚至意识障碍等表现,与病毒性脑膜炎等CNS感染性疾病难以鉴别。
陈兆宇曾琼魏丽玲官远林
关键词:恙虫病宏基因组学脑膜炎
多梗死性痴呆相关因素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多梗死性痴呆 (MID)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35例MID与 35例多梗死性非痴呆(MCI)进行文化程度、卒中史、伴发疾病及影像学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 低文化、卒中史、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痴呆的发病率增高 (P <0 0 1) ,MID梗死灶多分布于额、颞叶 ,左侧及双侧大脑半球为主 ,伴发脑萎缩、白质疏松症增多 (P <0 0 1)。结论 低文化、卒中再发、心脏病、高血压病是MID危险因素 ,额、颞叶 。
魏丽玲李森美方莹莹
关键词:脑梗死痴呆
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分析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等危险因素,探讨其以上指标与无症状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4例经头颅磁共振(MR)诊断为无症状脑梗死(SCI)患者为实验组及57例头颅MR正常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临床危险因素及相关实验室检验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症状脑梗死血胱抑素C(CysticC)、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指标中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指标中LDL、Lp(a)的升高均是无症状脑梗死发病的的危险因素。
陈荣波曾琼魏丽玲郑璇
关键词:无症状脑梗死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血脂
Shy-Drager综合征误诊1例
2016年
Shy-Drager综合征是一类少见的以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多系统萎缩疾病。起病隐袭,累及病变广,症状多样,常被误诊。最近我科收治1例Shy-Drager综合征患者,现报道如下。[病例]男性,63岁。因"反复头晕1+年,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1+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头晕,多于活动时发作,偶天旋地转感,伴行走不稳,小便困难且次数多(白天约30min~1h1次,夜间约1~2h1次并常有遗尿),在外院及我院门诊考虑“脑供血不足、前列腺增生”,治疗后未见好转,症状逐渐加重,近2个月来.
魏丽玲曾琼
关键词:SHY-DRAGER头颅磁共振体位性眩晕静止性震颤夜间遗尿
雌激素对绝经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雌激素(E)水平对绝经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脂,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绝经后VD组5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予雌三醇类缓释剂或安慰剂(2mg/次或1片/次,每月2次)治疗4个月,分别于0、4个月末抽血测定血浆雌二醇水平(E2),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脂蛋白(а)水平,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定认知功能。结果:经过雌三醇类缓释剂干预治疗4个月后,绝经后妇女HDL-C明显上升(P<0.01),LDL-C及Lp(а)显著下降(P<0.05和P<0.01〉,MMSE评分提高(P<0.05〉。结论:雌激素替代治疗可改善绝经后VD患者的血脂构成,提高认知功能。
魏丽玲奚宝珊朱创英
关键词:雌激素血管性痴呆血脂绝经期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IL-17与IL-10的表达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IL-17和IL-10在结核性脑膜炎(TBM)免疫病理学上的变化.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TBM与病毒性脑膜炎(VM)患者各13例,作为病例组,非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6例,作为对照组,入组的患者均收集入院后病因治疗前的第一次脑脊液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的方法检测入组患者脑脊液中IL-17和IL-10的水平.结果 在病因治疗前,TBM组脑脊液中IL-17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VM组(P <0.05);TBM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VM组和对照组(P<0.05).病例组中IL-17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r=-0.4,P=0.004).结论 IL-17和IL-10在TBM的免疫病理过程中发挥了相反且重要的作用.
魏丽玲姚棉璇曾琼方敬念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