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波

作品数:69 被引量:247H指数:10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造影
  • 16篇黄疸
  • 15篇阻塞性
  • 15篇阻塞性黄疸
  • 13篇动脉
  • 12篇介入
  • 12篇病理
  • 11篇综合征
  • 11篇活检
  • 11篇肝穿
  • 11篇病理学
  • 10篇胆道
  • 9篇胆管
  • 9篇静脉
  • 8篇血管
  • 8篇肿瘤
  • 8篇经皮肝穿刺
  • 7篇胆道造影
  • 7篇布-加综合征
  • 6篇胆道活检

机构

  • 50篇郑州大学第一...
  • 19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63篇马波
  • 46篇韩新巍
  • 32篇吴刚
  • 25篇邢古生
  • 20篇李永东
  • 15篇高雪梅
  • 14篇马南
  • 12篇葛英辉
  • 12篇王艳丽
  • 10篇史大鹏
  • 8篇焦德超
  • 6篇朱绍成
  • 5篇丁鹏绪
  • 5篇吕传剑
  • 4篇任建庄
  • 4篇程天明
  • 4篇张明
  • 4篇李辉
  • 3篇刘子伦
  • 3篇周朋利

传媒

  • 8篇介入放射学杂...
  • 6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中华放射学杂...
  • 4篇放射学实践
  • 4篇医学影像学杂...
  • 4篇中国介入影像...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全国非血管性...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华介入放射...
  • 2篇第十届全国神...
  • 2篇河南省首届肿...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河南医药信息
  • 1篇河南实用神经...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6
  • 6篇2005
  • 16篇2004
  • 3篇2003
  • 8篇2002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布-加综合征合并近端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螺旋CT诊断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合并近端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rterioportal shunt,APS)的螺旋CT增强表现、形成机制,评价螺旋CT在诊断近端APS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27例BCS患者进行了肝脏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并经血管造影证实下腔静脉型6例,肝静脉型9例,混合型12例;根据血管阻塞程度将其进一步分为狭窄型和完全闭塞型。结果27例螺旋CT扫描17例表现为合并近端APS,其密度与主动脉密度一致或略低于主动脉密度,下腔静脉型6例中APS5例,门静脉主干2例,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3例;肝静脉型9例中APS7例,门静脉主干1例,门静脉主干及右支早显3例,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早显3例;混合型12例出现5例,门静脉右支早显2例,主干及左右支早显3例。21例肝脏呈弥漫性花斑样强化,出现动脉期3例,门静脉期16例,双期2例,21例中合并近端PAS16例。结论螺旋CT显示近端APS直观、准确,肝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肝窦压力增高是形成近端APS的主要机制,螺旋CT诊断近端APS对临床解除肝静脉阻塞的治疗可提供有益的指导。
高雪梅韩新巍马波马南王艳丽吴刚丁鹏绪
关键词:BUDD-CHIARI综合征动静脉瘘
肝血管肌瘤——CT、MRI表现
2002年
M.BeissertW.KennG.Schultz马波李永东
关键词:CTMRI
宝石能谱CT对椎弓根螺钉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影评价
目的 采用宝石能谱CT评价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螺钉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影像表现.材料和方法 收集2012年1-3月行胸椎或/和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患者20例,10例采用GE Discovery 750宝石能谱CT GSI...
谢瑞刚吴青霞马波孙明华郭濴程天明葛英辉
对阻塞性黄疸行胆道活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索一条胆道活检新途径 ,依据病理指导临床治疗阻塞性黄疸。方法 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PTCD)过程中 ,82例阻塞性黄疸经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PTC)途径向胆道内送入8F鞘管 ,引入活检钳和毛刷对梗阻段胆道钳夹活检和毛刷刷取获得标本 ,行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并进行 χ2 检验。结果  82例胆道钳夹组织块的技术成功率为 97.6 % ,活检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82例钳夹活检中 72例获得组织学诊断 ,钳夹病理学敏感率为 87.8%。胆管癌钳夹活检敏感率较非胆管恶性肿瘤高 (χ2 =4 .0 6 7,P =0 .0 4 4 )。 74例毛刷刷取中 5 6例获得细胞学诊断 ,诊断敏感率为 75 .7% ;钳夹病理学敏感率较毛刷高 ,差异有显著性 (χ2 =3.886 ,P =0 .0 4 9) ,毛刷活检可作为钳夹活检的一种补充。结论 PTC下胆道钳夹活检操作简单 ,技术成功率高 ,创伤小且并发症少 ,病理学诊断敏感性高 。
韩新巍李永东马波邢古生吴刚马南
关键词:钳夹胆道活检敏感率阻塞性黄疸胆道病理学诊断
外伤性颞浅动脉-眼上静脉瘘介入治疗一例
2004年
韩新巍吴刚黄玮高雪梅马南王艳丽邢古生马波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
64层3D-CTA与DSA对急性脑血管病变诊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脑血管病变常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ahage,SAH)、脑出血、梗塞等临床急重症,及时诊断和准确评估对临床选择正确治疗手段、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37例临床怀疑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尤其是三维后处理技术对急性脑血管病的应用价值。
马波葛英辉史大鹏赵德政孙明华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
贲门失弛缓症合并膈上食管巨大憩室一例
2003年
韩新巍马波李永东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合并症胃镜检查X线钡餐
^(125)I放射性粒子双链胆道引流管近距离放疗联合经动脉灌注化疗序贯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125)I放射性粒子双链胆道引流管(简称引流管)近距离放射治疗(简称放疗)联合经动脉灌注(TAI)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序贯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伴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0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经胆管途径置入引流管,行近距离放疗联合TAI序贯治疗,每3周重复一次TAI化疗,并于近距离放疗8周后拔出引流管,植入胆道支架;评价技术成功率,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2次TAI化疗后肿瘤局部控制情况,记录患者生存状况。结果均顺利置入引流管,技术成功率100%。近距离放疗期间3例发生轻微胆管炎及少量出血;化疗期间多数出现1~2级血液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少数发生3~4级不良反应。经2次TAI化疗后,1例肿瘤局部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3例进展,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0.00%(27/30);中位随访时间12.73个月,中位支架通畅时间8.5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4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4.48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9.10%、30.60%。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双链胆道引流管近距离放疗联合TAI化疗序贯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安全且短期疗效好。
刘一铭许凯豪焦德超韩新巍王艳丽马波孙占国
关键词:碘同位素
新型125I双链胆管引流管开通胆管支架再闭塞1例被引量:1
2019年
患者男,72岁,因“确诊胆管癌4个月,胆道支架置入术后皮肤黄染2周”入院。查体:皮肤及巩膜黄染,腹软,右上腹轻压痛。腹部CT:肝内外胆管扩张,支架内可见新生软组织影。临床诊断:胆管癌。因患者及家属拒绝外科手术及再次置入胆道支架,经多学科会诊后,拟置入本中心自行研发的胆道一体化可携带125 I双链引流管(图1)以解除梗阻。首先进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显示支架上段胆管扩张,对比剂无法通过闭塞段(图2A);以导丝导管配合开通闭塞段,完成胆管内钳夹活检,并留置10.2F内外引流管;病理报告为胆管腺癌,结合病史考虑肿瘤支架内生长。
雷钦宇焦德超韩新巍李宗明吴正阳马波
关键词:胆管肿瘤近距离放射疗法
3D-TPS计算^(125)I放射性粒子链径向剂量分布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应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计算不同长度、不同距离、不同活度下^(125)I放射性粒子链的表面径向剂量分布。方法:将预制的单、双、三粒子链置入人体等效体膜内后进行CT扫描,将扫描图像传入治疗计划系统,制作验证计划,计算粒子链的表面径向剂量分布。结果:^(125)I粒子链的剂量场为圆柱形,剂量距离中心1 cm以上,剂量跌落快,径向累积剂量(dose,Gy)与放射性粒子活度(activity,mCi)和测量点距离中心的距离(distance,cm)的回归方程分别为单链:ln dose=43.3 activity-24.2distance+48.4;双链:ln dose=95.4 activity-55.8 distance+112.0;三链ln dose=138.0 activity-79.8 distance+160.5。结论:^(125)I粒子链的剂量场为圆柱型,粒子链剂量主要受粒子活度和距离中心的径向距离变化影响,粒子链的长度影响微弱。本测量结果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剂量学参考。
焦德超钟智辉牛荣仿韩新巍马波任建庄孙占国刘娟芳石谨
关键词: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计算机辅助系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