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项存悌

作品数:56 被引量:232H指数:9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主题

  • 32篇杨树
  • 25篇细菌溃疡病
  • 16篇杨树冰核细菌...
  • 14篇樟子松
  • 14篇枯梢
  • 14篇枯梢病
  • 12篇溃疡病
  • 11篇松枯梢病
  • 9篇樟子松枯梢病
  • 9篇寄主
  • 7篇杨树细菌溃疡...
  • 6篇溃疡
  • 5篇皮病
  • 5篇烂皮病
  • 4篇杨树烂皮病
  • 4篇生物学
  • 4篇生物学特性
  • 4篇齿裂菌属
  • 3篇真菌
  • 3篇落叶松

机构

  • 55篇东北林业大学
  • 4篇安徽农业大学
  • 4篇黑龙江省森林...
  • 3篇山东轻工业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黑龙江省森工...
  • 1篇哈尔滨市园林...
  • 1篇双鸭山矿务局
  • 1篇黄山风景区管...
  • 1篇河北林学院
  • 1篇济南出入境检...

作者

  • 56篇项存悌
  • 18篇董爱荣
  • 8篇刘晓光
  • 7篇毛得奖
  • 6篇邵忠文
  • 6篇刘雪峰
  • 5篇何秉章
  • 5篇郑国强
  • 4篇林英任
  • 4篇邵力平
  • 4篇原树忠
  • 4篇李春江
  • 3篇谢运海
  • 3篇高克祥
  • 3篇李桂生
  • 3篇薛煜
  • 3篇李增智
  • 2篇朱虹
  • 2篇柳京花
  • 2篇常国彬

传媒

  • 38篇东北林业大学...
  • 5篇第三届全国真...
  • 3篇菌物系统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Journa...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林业科...
  • 1篇山东轻工业学...
  • 1篇植物研究
  • 1篇森林病虫通讯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10篇2001
  • 4篇2000
  • 8篇1999
  • 3篇1997
  • 3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2
  • 3篇1991
  • 6篇1990
  • 3篇1989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樟子松枯梢病损失估测与防治指标被引量:9
2002年
在黑龙江省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樟子松枯梢病发病区内 ,分别病情等级和立地条件 ,采用均匀分布、典型整群抽样的样地调查和树干解析的方法 ,明确了各病情等级对高生长、径生长、材积生长的影响 ,从而确定了病情指数与材积损失量、损失率的相关数律 ,建立了樟子松枯梢病对材积损失的估测模型 。
李耀民杨传波李宝年徐树辉黄敬林庞丽杰郑国强董爱荣项存悌
关键词:樟子松枯梢病
樟子松枯梢病寄主针叶真菌种群的研究
项存悌吴秋欣原树忠
关键词:樟子松枯梢病真菌种群针叶树
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危险等级划分被引量:10
1999年
根据病害调查的结果、选择与病害密切相关的9项气象因子为指标;通过对东北地区52个市县进行聚类分析.将东北地区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的危险等级划分为重发区、常发区、偶发区和不发区4级.与病害调查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刘晓光项存悌马丽亚董爱荣张景华姜希德伊宁陈建明
关键词:杨树
樟子松叶枯病的发生为害和病原菌被引量:4
1993年
1985年在内蒙古阿尔山林业局樟子松人工林内,大面积针叶枯黄早落,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和结实。经人工诱发病害试验和林内定点观察研究结果,该病害是由沟小散斑壳菌(Lphodermella sulcigena(Rostr.)H(?)ha)引起的传染性病害。讨论了(Lophodermella sulcigena)与松生壳蠕孢菌(Hendersonia acicola)的关系。
何秉章杨立新齐国信郝宝田项存悌
关键词:叶枯病樟子松为害
落叶松枯梢病寄主抗性的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对东北地区落叶松枯梢病[Botryosphaerislaricina(Sawada)Snang]的寄主抗病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抗病良种筛选研究中得出:(1)落叶松枯梢病多发生于6~25年生幼林和成林,不同品种、品系、种源的抗病性不同、同一品种、品系、种源的不同年龄、不同立地条件发病不同;(2)东北地区落叶松品种、品系抗病序列为日5、日5×兴12、日5×兴9、兴12×日5、兴6×兴9、日12、兴9×日76-2、长78-5、长78-15、兴13×兴9。长白落叶松种源抗病序列为小北湖、白刀山、白河、大石头、和龙、汪清、天桥岭、黄泥河;(3)综合抗性、生长量、形质三项指标.筛选出日×兴、兴×日、日×长、日5×兴12、兴12×日55个品系为抗病优良品系,小北湖长白落叶松为抗病良种种源。在抗病机制研究中确定了当年枝梢钾、锰含量低时则抗病,健康落叶松品种、品系的过氧化物同工酶(POD)与抗病性关系不明确,但患病后POD则发生一系列变化。
项存悌潘学仁项勇赵海峰李玉莲田西迁王会军贾天和
关键词:落叶松枯梢病抗病性
杨树细菌肿茎溃疡病情及病因的研究被引量:6
1989年
杨树细菌肿茎溃疡病在中国东北地区杨树人工林大面积发生,引起幼林和成林的树干和枝坏死、腐烂、溃疡、肿茎、木质变色,造成严重损失。经过敏反应、致病性测定、培养特性、染色和厌氧培养,确定病原菌为欧氏杆菌属的种类(Eriwnia sp.)。发病主要取决于诱病因子,其中树种感病性是发病的重要条件,低湿、冻伤、修枝节伤、虫伤、人为机械伤等不良因素有利于发病。
项存悌孙海峰李桂生吴兴印李卓党文强张景华邹喜平
关键词:杨树病因
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株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应用被引量:14
1999年
采用频次分布测定法和扩散系数C、聚集度指标I和LIP、扩散型指数Iδ以及Iwao的回归分析,Taylor's幂的法则和种群群聚均数λ等聚集度指数.研究了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株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其分布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在林间存在明显的发病中心,并随病菌的扩散、病害密度的增长,其分布型也由聚集逐渐趋于随机和均匀分布。同时探讨了空间分布型在资料代换、抽样设计和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刘晓光项存悌董爱荣邵忠文王传伟林海波徐柏荣张景华尹宁
关键词:杨树
樟子松枯梢病菌的潜伏侵染被引量:13
2003年
应用森林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病区和非病区不同时期健康株针叶、芽、梢、枝、果等不同部位的组织进行分离培养、接种和套袋隔离试验 ,测定樟子松枯梢病在病区和非病区健康株上的潜伏侵染带菌率 ,并对照病区和非病区不同部位、不同时期健康组织的分离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以得出樟子松枯梢病的潜伏侵染规律 ,为此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李耀民杨传波黄敬林李宝年徐树辉庞丽杰谢运海项存悌
关键词:樟子松枯梢病潜伏侵染
杨树细菌溃疡病损失估计的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在杨树细菌溃疡病严重发生的吉林省抚余市,分别不同林龄和立地条件,选设具有代表性的样地。对高度感病的树种美×青,(PopuluspyramidalisxP.cathayana),采用野外均匀分布,典型整群抽样调查和树干解析的方法,获得20块样地60株解析本的调查数据,确定了病情指数与材积损失率的相关数率。建立了杨树细菌溃疡病材积损失估测的最佳模型,为Richards方程L=54.8800(1-e-0.0296d)1.6959,并以此推算出相应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防治指标的计算模型。
刘晓光高克祥项存悌
关键词:杨树溃疡病经济阈值
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流行的时间动态被引量:9
1999年
对1990~1994年生长季杨树细菌溃疡病病情每月的观测数据.分别进行指数、单分子、逻辑斯谛、高姆比兹、韦布尔和理查德六种曲线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结果、病情随时间的进展曲线以理查德模型为最优.同时说明杨树细菌溃疡病属于多循环的复利病害.在病害防治和预测上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刘晓光项存悌刘雪峰董爱荣王传伟林海波赵庆桐张立波黄振福
关键词:杨树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