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明春

作品数:15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开放基金浙江省环保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浮游
  • 4篇饮用水源
  • 4篇饮用水源地
  • 4篇水源地
  • 4篇浮游动物
  • 2篇入侵
  • 2篇入侵物种
  • 2篇生态系统
  • 2篇水质
  • 2篇通径
  • 2篇通径分析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外来入侵
  • 2篇外来入侵物种
  • 2篇功能区
  • 2篇保护区
  • 1篇大型底栖无脊...
  • 1篇底栖无脊椎动...
  • 1篇地理分布

机构

  • 15篇浙江省环境监...
  • 4篇浙江万里学院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天元生物...
  • 1篇北京中经赛博...

作者

  • 15篇韩明春
  • 12篇于海燕
  • 7篇徐杭英
  • 4篇李共国
  • 4篇胡尊英
  • 4篇俞建
  • 2篇顾卿
  • 2篇邵卫伟
  • 2篇周斌
  • 2篇魏铮
  • 2篇赵兴征
  • 2篇周胜利
  • 2篇俞建
  • 1篇陈英旭
  • 1篇黄平沙
  • 1篇高振记
  • 1篇晁爱敏
  • 1篇王飞儿
  • 1篇张勇
  • 1篇王根轩

传媒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生物技术世界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环境保护科学
  • 1篇环境监测管理...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绿色科技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土地利用对溪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2010年4月调查了钱塘江中游区域29个样点的水环境特征和底栖动物。聚类排序将样点分为参照、农业和城镇3组,相似性分析表明不同组间底栖动物群落有显著差异(r=0.863,P=0.001)。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研究区域主要的环境胁迫是农业和城镇用地及其引起的水质变化,并能较好解释组间物种差异的关键环境胁迫因子为农业用地比例、城镇用地比例、溶解氧、总氮和平均底质得分(Rho=0.568,P=0.001)。底栖动物参数(总分类单元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BI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和k-优势度曲线显示农业和城镇组的生物完整性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且农业组较城镇组严重。
邵卫伟张勇于海燕韩明春王备新
关键词:土地利用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溪流
浙江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现状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迅速,然而底数不清,管理质量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自然保护区发展。本文在浙江省自然保护区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体系、物种保护等现状及存在问题。发现浙江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存在发展不均衡、管理模式滞后、监管力度不够和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关建议。
韩明春葛成冉赵兴征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
浙江饮用水源地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环境响应被引量:10
2015年
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浙江省16个饮用水源地(H1—H8为河网型,K1—K8为水库型)的浮游动物群落进行季节调查。共记录浮游动物优势种(属)21种(轮虫8种、枝角类5种、剑水蚤5种和哲水蚤3种),各类群第一优势种分别为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粗壮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dybowskii)和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2年间,河网和水库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分别为345.2 L-1和199.4 L-1,生物量分别为0.667 mg/L和0.421mg/L。各类群密度百分比例均以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为主,甲壳动物以剑水蚤为主。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浮游动物群落密度(生物量)与河网水质因子(P<0.01)之间相关性比水库(P<0.05)更密切,总磷和氨氮分别入选了河网和水库所有有效的回归方程中。通径分析和决策系统分析表明,河网的总磷和叶绿素a含量对浮游动物群落变动具有正效应,溶解氧具有负效应;总磷含量是影响河网群落变动的最重要因子,叶绿素a含量则是影响群落增长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河网剑水蚤、无节幼体和轮虫群落的密度(生物量)与水体综合营养指数TLIc密度(TLIc生物量)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01),无节幼体密度构成了TLIc密度变动的限制因子,轮虫生物量成为TLIc生物量变动的限制因子,而剑水蚤是一类最重要、稳定的水质指示群落,这对于筛选浮游动物群落的一些拓展性监测指标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徐杭英于海燕韩明春黄平沙李共国
关键词:饮用水源地浮游动物通径分析
钱塘江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和主要的水源地之一,流域内行政区域主要包括杭州市、衢州市、金华市、诸暨市(县级)和遂昌县,在浙江省可持续发展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系统分析了钱塘江流域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将钱塘江流域划分为20个生态功能区,指出了各功能区的保护措施和发展方向。同时,在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定了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为明确钱塘江流域生态保护重点、统筹区域生产力布局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了依据。
于海燕俞洁陈英旭胡尊英韩明春王飞儿
关键词: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功能区
杭州市香樟生长状况研究
2013年
以杭州为研究区域,香樟为研究对象,定点观测香樟物候,利用年轮指数分析香樟生物量累积的年度变化,研究杭州市香樟生长状况。以农村区域为对照,计算时间序列上城市化对树木年轮的生态效应指数(Eu)。结果表明:Eu在1994年前为-0.10、1998年后为0.13,表明杭州城市化在时间尺度上对香樟生物量累积的生态效应由抑制转变为促进作用;城市区域香樟物候期提前20d,总生长季增加约2个月。
赵兴征葛成冉韩明春王根轩高振记
关键词:香樟城市化物候
浙江省生物多样性特征分析
2014年
近年来,随着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共享、外来物种入侵、转基因生物安全、生物燃料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新问题的出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生物多样性及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可靠地掌握生物多样性信息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决策的基础。
魏铮韩明春顾卿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湖州市饮用水源地取水口浮游生物调查
2010年
在2009年4个季度,分别对湖州市饮用水水源地A和水源地B取水口进行采样,调查了湖州市两个水源地的浮游生物。其中水源地A共48种;水源地B共35种。为今后更全面的研究饮用水源地的生物监测提供了基础数据。
徐杭英于海燕俞建韩明春
关键词:饮用水源地浮游生物
浙江省典型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因外来物种入侵而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浙江省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对外经济贸易活跃,为外来物种提供了入侵和蔓延的条件。部分外来入侵物种已对浙江省造成了严重危害,直接威胁到区域生态安全。为了解浙江省典型生态系统外来物种入侵状况,以浙江省大盘山自然保护区、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和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温州沿海滩涂为研究区,开展了外来物种入侵状况调查研究。在3个自然保护区内共发现列入《中国第一批、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外来物种6种,名单以外的外来物种9种;温州沿海滩涂互花米草分布面积13.16km2,在温州沿海5个县(市、区)沿海滩涂均有分布。
于海燕邵卫伟韩明春俞建胡尊英
关键词:典型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
浙江两类饮用水源地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其类群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于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在浙江省选取了10个水库和10个河网饮用水源地,进行4个季节的浮游动物采样调查。记录浮游动物101种(轮虫60,枝角类24和桡足类17种)。水库和河网轮虫的优势种分别为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angularis)和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枝角类分别为颈沟基合溞(Bosminopsis deitersi)和长额象鼻溞(Bosminalongirostris),桡足类均为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水库中有一些能指示良好生态或水质的指示性种类。水库枝角类与桡足类群落之间周年在丰度和生物量上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轮虫与桡足类类群之间的相关性最弱;河网枝角类与桡足类在夏、秋、冬季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浮游动物类群之间的相关性程度,以水库的秋季与河网的夏季为最高。轮虫与浮游甲壳动物的种类丰富度随着饮用水源水体透明度的变化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
徐杭英于海燕俞建韩明春李共国
关键词:饮用水源浮游动物
浙江水源地水库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与水质参数的通径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为探明浙江水源地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达到用浮游动物群落参数监测水源地水库水质的目的。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对10个饮用水源地水库(K1—K10)展开了水质参数、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浙江水源地水库环境因子与浮游动物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过程。结果表明, 2014—2016年水库浮游动物平均密度97.5 ind./L,主要由桡足类无节幼体(占36.3%)、轮虫(28.4%)和剑水蚤(20.0%)组成。平均生物量289.3μg/L,主要由枝角类(占39.3%)、剑水蚤(29.0%)和哲水蚤(14.5%)组成。Chl. a含量是春、夏季水库浮游动物丰度的决策因子, TP含量是秋、冬季群落丰度波动的限制因子,春季TN通过N﹕P比率影响群落丰度。DO含量是冬季和夏季水库浮游动物生物量发展的决策因子,冬季DO通过降低N﹕P比促进群落生物量发展。水库浮游动物现存量受到了TP含量消长、N﹕P比率变化,以及最终反映的水体Chl.a含量共同影响。
李共国徐杭英于海燕俞建韩明春
关键词:水库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水质参数通径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