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炎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髓系
  • 2篇细胞
  • 2篇急性
  • 2篇急性髓系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药理
  • 1篇血清药理学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干
  • 1篇适配体
  • 1篇髓系白血病
  • 1篇配体
  • 1篇祖细胞
  • 1篇微小RNA
  • 1篇细胞表面
  • 1篇淋巴

机构

  • 3篇中南大学
  • 1篇北京市道培医...

作者

  • 3篇陈炎
  • 3篇陈方平
  • 2篇谭三勤
  • 2篇徐雅静
  • 2篇朱平
  • 2篇张书芹
  • 2篇彭敏源
  • 2篇王光平
  • 1篇银辉
  • 1篇王东生
  • 1篇付斌
  • 1篇曹星玉
  • 1篇贺石林
  • 1篇李昕
  • 1篇解勤之
  • 1篇梁嘉佳

传媒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祖细胞特异性微小RNA的筛选及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筛选和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造血干/祖细胞(HSPC)特异性微小RNA(miRNA,miR)的表达及其水平。方法分选AML患者骨髓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正常对照)外周血CD34+细胞,提取细胞总RNA,通过与miRNA芯片杂交后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随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差异表达的miR-10a和miR-220c进行定量验证,并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miRNA芯片杂交结果显示,AML患者骨髓与正常对照CD34+细胞之间,表达差异达1倍以上的miRNA有19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94个,其中44个表达增高,50个表达降低。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AML患者骨髓CD34+细胞miR-10a和miR-220c表达水平是正常对照的19.6%和19.0%,PCR产物克隆DNA测序以及DNA序列同源检索证实确为miR-10a和miR-220c。结论AML患者与正常人HSPC存在多种差异表达的miRNA,miR-10a和miR-220c表达明显下调。
王光平张书芹朱平彭敏源谭三勤银辉徐雅静陈炎陈方平
关键词:微小RNA
急性髓系白血病CD33^+/CD34^+细胞表面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结构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前,对急性白血病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标记物所知甚少,因而白血病的诊断尚缺乏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方法。为此,本研究采用细胞-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cell-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enrichment,cSELEX)技术,筛选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AML)M2型(AML-M2)患者CD33+/CD34+细胞结合的核酸适配体(aptamer),为寻找AML-M2白血病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标记物提供基础。首先,通过免疫磁珠方法分选出AML-M2患者骨髓CD33+/CD34+细胞并将其作为靶细胞,正常人CD33+/CD34+细胞为反筛选细胞,采用cSELEX技术,从单链DNA(single strand deoxyribonucleic acid,ssDNA)文库中筛选与AML-M2CD33+/CD34+细胞结合的适配体。随后,通过克隆和测序分析各适配体的结构。结果显示,经过13轮次的反复筛选,ssDNA文库的适配体与AML-M2患者CD33+/CD34+细胞的富集度从0.7%增加到52.9%,至第13轮时趋于稳定。对所获得的30个适配体序列分析表明,大多数适配体含有CCCCT、CTCTC和CTCAC保守序列中的一种。二级结构分析显示,30个适配体中含有3种不同类型的模拟二级结构。结论 :本研究成功筛选到AML-M2型白血病CD33+/CD34+细胞的适配体,这为进一步寻找AML-M2白血病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标记物以及AML-M2型白血病的分子诊断创造了基础。
张书芹王光平朱平梁嘉佳徐雅静彭敏源陈炎谭三勤陈方平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适配体
大黄蛰虫胶囊血浆药理学与血清药理学作用研究
目的:传统的体外药理实验研究方法是血清药理学方法,但在进行血栓与止血方面研究时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建立血浆药理学研究方法,并探讨活血化瘀代表方大黄蛰虫胶囊抗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王东生陈方平贺石林解勤之付斌李昕曹星玉陈炎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