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海棠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遗传学
  • 3篇肾细胞
  • 3篇肾细胞癌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癌
  • 2篇杂合性
  • 2篇杂合性缺失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肿瘤
  • 2篇微卫星不稳
  • 2篇微卫星不稳定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1篇多房性
  • 1篇多房性囊性肾...
  • 1篇遗传流行病学
  • 1篇杂合性缺失分...
  • 1篇人染色体
  • 1篇肾疾病

机构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5篇陈海棠
  • 4篇曹广文
  • 2篇侯建国
  • 2篇赵晋丰
  • 2篇余永伟
  • 1篇常文军
  • 1篇孙颖浩
  • 1篇王林辉
  • 1篇许传亮
  • 1篇余宏宇

传媒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肿瘤

年份

  • 3篇2008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肾细胞癌中染色体3p、9p、14q微卫星不稳定及杂合性缺失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患者的微卫星不稳定(MSI)和杂合性缺失(LOH)的发生频率,并同时研究染色体微卫星变异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位于染色体3p、9p、14q上的共计12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采用PCR-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EB染色和测序的方法对31例肾细胞癌患者的原发病灶和配对的转移病灶进行MSI和LOH分析。结果:MSI发生频率可达61.3%。LOH频率可达54.8%,其中以D9S168的MSI发生率最高为32.3%。LOH发生率最高的为D3S1289。达21.4%。经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MSI的发生频率与肾细胞癌的TNM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但MSI和LOH与肾细胞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理类型以及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除D3S1566外的11个微卫星标记的MSI和LOH可能是一个增加肾癌易感性的危险因素,D9S168、D3S1289是肾细胞癌中敏感的检测位点,在D9S168和D3S1289附近可能存在与肾细胞癌有关的癌基因/抑癌基因,从而影响肾癌的发生和发展。
陈海棠余永伟侯建国常文军余宏宇赵晋丰曹广文
关键词:肾肿瘤肾细胞癌微卫星不稳定杂合性缺失
人染色体3p、9p、14q微卫星变异与肾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染色体3p、9p、14q上微卫星变异在肾细胞癌患者中发生的频率,研究染色体3p、9p、14q上微卫星变异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这些微卫星位点的变异与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关系,寻...
陈海棠
关键词:肾细胞癌微卫星不稳定杂合性缺失遗传学流行病学
文献传递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分子遗传学观察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改变特征。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病理科病理诊断为肾细胞癌(706例)中的21例MCRCC进行了光镜、免疫表型观察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及杂合性缺失(LOH)检测。结果21例MCRCC患者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0岁),男19例,女2例。肉眼或镜下血尿3例,18例因体检而偶然发现。10例肿瘤位于左肾,11例位于右肾。T1期18例,T2期2例,T3期1例。其中1例侵犯肾包膜,均无淋巴结转移。随访20例,无一例死于肾癌,未发现肾癌转移或复发病例。组织学观察,肿块最大直径0.3—10.0cm(平均3.6cm)。切面呈多房性囊性,囊腔大小不等,囊腔间隔厚薄不均(0.1—0.5cm,平均0.2cm),内含淡黄色液体或胶冻样或血性液体。囊腔内衬单层或多层上皮细胞,胞质透明或淡嗜酸性。囊腔间隔内也可见呈巢状或腺泡状排列的透明细胞。Fuhrman 1级16例,Fuhrman 2级5例。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瘤细胞波形蛋白、ABC、CAM5.2、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均呈阳性表达,CD10阳性表达6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表达16例。分子遗传学观察,21例标本中,PCR扩增成功的有11例,5例发现微卫星变异,3例有LOH,其中D3S1560基因座2例,D14S617基因座1例;2例有MSI,分别为D9S168和D14S617各1例。结论MCRCC是一种少见的肾囊性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肿瘤预后良好,可通过手术切除而治愈。
余永伟侯建国陈海棠曹广文王林辉许传亮孙颖浩
关键词:肾细胞肾疾病囊性病理学
遗传流行病学在肿瘤病因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遗传流行病学是遗传学与流行病学相互渗透产生的一门完整的独立的边缘学科,结合了流行病、生物统计学方法与分子遗传学技术。它是群体遗传学中最年轻和发展最快的分支。遗传流行病学在肿瘤病因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遗传流行病学研究阐明遗传与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相互关系。若存在先天因素,则研究其遗传模式,确定易感基因。
陈海棠曹广文
关键词:流行病学肿瘤
宁波汉族人群乙肝免疫应答与HLA DRB1*07、DRB1*04、DRB1*1001、DQB1*0401的相关性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研究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与人HLA DRB1*07、DRB1*04、DRB1*1001、DQB1*0401的相关性。方法:浙江宁波汉族人群常规程序注射乙肝疫苗后,采其外周静脉血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根据检测结果分为2组:乙肝免疫应答阳性组(抗-HBs D值≥0.1.n=120)和乙肝免疫应答阴性组(抗-HBs D值<0.1,n=120)。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检测其HLA DRB1*07、DRB1*04、DRB1*1001、DQB1*0401基因分布及频率。结果:两组观察对象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免疫应答阴性组HLA-DRB1*07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阳性组,免疫失败与DRB1*07呈强关联(OR=0.45,P<0.05),HLA DRB1*04、DRB1*1001、DQB1*0401基因频率在两组研究对象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浙江宁波地区汉族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与HLA-DR抗厚有关,HLA-DRB1*07可能为免疫失败的易感基因。
赵晋丰陈海棠曹广文
关键词:HLA-DR抗原免疫应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