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
- 作品数:22 被引量:10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MDM2、CDK4和SATB2对诊断低级别骨肉瘤的价值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MDM2、CDK4和SATB2免疫标志物对低级别骨肉瘤的病理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02年1月至2015年6月20例低级别中央性骨肉瘤和27例骨旁骨肉瘤,观察其临床、影像及病理形态特征,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MDM2、CDK4和SATB2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它们在低级别骨肉瘤与纤维结构不良、纤维瘤病及低级别纤维肉瘤等纤维性肿瘤中表达的差异性。结果低级别骨肉瘤病程长,发病年龄大,主要位于长骨;影像学上低级别中央性骨肉瘤以恶性溶骨性改变为主,但5/18的病例其影像改变与中间型和良性骨病重叠;骨旁骨肉瘤以恶性硬化性改变为主。组织形态上分化良好的梭形肿瘤细胞和分化成熟、形态各异的瘤骨以浸润性生长为主要特征;免疫标志物MDM2和CDK4在低级别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5%(35/47)和55.3%(26/47),83.0%(39/47)的病例至少表达其中1种;低级别骨肉瘤和纤维结构不良都表达SATB2,而纤维瘤病、低级别纤维肉瘤等纤维性肿瘤阴性。结论MDM2、CDK4以及SATB2的免疫标记结果受标本脱钙、抗体来源及实验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低级别骨肉瘤的诊断仍要依靠临床、影像和病理三结合来综合判断,以MDM2和/或CDK4阳性作为支持低级别骨肉瘤的辅助诊断指标,但阴性不能排除诊断;SATB2阴性有助于排除骨原发性纤维性肿瘤,但不包括纤维结构不良。
- 陈春燕张惠箴蒋智铭周隽陈杰刘亮
- 关键词:骨肉瘤免疫组织化学
- 皮肤黏膜色素沉着症病例报告
- 2007年
- 1病例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女,17岁,因“发现胃多发性息肉1年”入院。查体:神情,气平,生命体征平稳。口唇及口腔黏膜散在色素沉着,双手指及双足趾散在片状色素沉着,心肺(-),腹平软,无压痛,未及包块,肝脾未及,肠鸣音正常,直肠指诊未查及异常。追问病史其母亲也有此病史。
- 陈杰姚惠香陈维雄
- 关键词:色素沉着症病例报告皮肤黏膜多发性息肉口腔黏膜直肠指诊
- BMP及其受体在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及其受体(BMPRII)在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两者病理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10例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和10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行BMP2/4和BMPRII染色,并对比观察。结果 10例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平均年龄为27.7岁,均位于长骨干骺端,免疫组化标记8例可同步检测到BMP2/4和BMPRII的阳性表达。10例MFH平均年龄为48.5岁,7例位于长骨干骺端、2例位于长骨骨干、1例位于大腿软组织,免疫组化标记8例可检测到BMP2/4的阳性表达,但均不表达BMPRII。两者镜下均以高级别的梭形细胞肉瘤成分为主,但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中有肉瘤细胞直接形成的骨样基质,而MFH无成骨。结论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能同步表达BMP2/4和BMPRII,而MFH只表达BMP2/4、不表达BMPRII,这可能是MFH肿瘤细胞缺乏形成骨样基质能力的原因,同时也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客观指标。
- 黄瑾张惠箴郑莉陈杰刘亮蒋智铭
- 关键词: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
-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和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差异与组织发生关系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chondromyxoid fibwma,CMF)和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CB)的临床病理差异与组织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4例CMF和10例CB行S-100蛋白、Ⅰ~Ⅲ型胶原、MSA,SMA和CD34染色,并对比观察。结果4例CMF平均年龄为24岁,2例发生于长骨干骺端,2例位于肩胛骨;在4例CMF的小叶间富于细胞区均有数量不等的CB样分化区域;免疫组化标记2例S-100蛋白阳性,各有2例可检测到局灶性表达的Ⅱ型和Ⅰ、Ⅲ型胶原,3例小叶周边区肿瘤细胞表达SMA和MSA。10例CB平均年龄19岁,8例发生于长骨骨骺,1例位于坐骨,1例位于髂骨;免疫组化标记7例S-100蛋白弥漫阳性,2例有局灶性的Ⅱ型胶原表达,3例有多少不等的Ⅰ、Ⅲ型胶原表达,4例部分肿瘤细胞表达SMA和MSA。结论CMF和CB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但CMF中含CB分化的区域,两者均有软骨母细胞和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的免疫表型,并在细胞外基质中可检测到相似的胶原表达,提示两者在组织发生上有一定联系。
- 黄瑾蒋智铭张惠箴刘亮陈杰周健华
- 关键词:软骨黏液样纤维瘤软骨母细胞瘤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 p21活化激酶5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4年
- 背景与目的:p21活化激酶5(p21-activated kinase 5,PAK5)为PAKs家族中新近发现的成员,在细胞骨架重组,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基因转录及细胞凋亡等一系列的细胞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来有研究发现PAK5参与了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本研究旨在探讨PAK5在人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2例骨肉瘤活检样本石蜡组织中PAK5蛋白的表达,33例骨巨细胞瘤样本作为阴性对照,并分析PAK5表达与骨肉瘤患者临床参数及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骨肉瘤组织中PAK5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1.7%(66/92),骨巨细胞瘤中未见PAK5表达(0/33)。PAK5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局部复发等无关,而与Enneking分期、肿瘤坏死率和肺转移相关,且PAK5高表达能降低化疗的有效率。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Enneking分期、局部复发、肺转移及PAK5表达水平是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AK5表达水平(P=0.001)及肺转移(P=0.015)是影响骨肉瘤预后相关的独立的重要因素。结论:PAK5表达水平与Enneking分期、肿瘤坏死率和肺转移相关;PAK5的表达可作为骨肉瘤预后预测的指标;PAK5高表达能降低化疗的有效率。
- 田聪汤丽娜林峰沈赞陈杰姚阳闵大六
- 关键词:骨肉瘤预后免疫组织化学
- 53BP1蛋白表达缺失与前列腺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p53结合蛋白1(53BP1)在前列腺腺癌及癌旁良性前列腺组织、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对50例前列腺腺癌根治标本的癌及癌旁良性前列腺组织、20例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53BP1在以上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前列腺腺癌发生及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53BP1蛋白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旁良性前列腺上皮、前列腺腺癌细胞中阳性表达呈递减趋势,且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旁良性前列腺上皮的表达显著高于前列腺腺癌细胞(P=0,0.015,0),在癌旁良性前列腺上皮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显著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上皮(P=0,0.035),而癌旁良性前列腺上皮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53BP1在低年龄组中表达明显低于高年龄组(P=0.001),而与其他病理参数无关。结论 53BP1作为抑癌基因,其表达的缺失与前列腺腺癌发生有关,它有可能成为前列腺腺癌的早期指示因子,预示前列腺腺癌的发生可能。
- 杜然张惠箴陈杰蒋智铭
- 关键词:前列腺腺癌免疫组织化学
- 恶性腱鞘巨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恶性腱鞘巨细胞瘤(malignant 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MGCT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继发性MGCTS的石蜡切片分别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观察其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并与63例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diffuse-type 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DGCTS)相比较,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GCTS好发于中老年人,较良性GCTS发病年龄略大,通常见于下肢负重大关节周围。多为局部多次复发病例,影像学呈明显恶性改变,关节旁软组织有巨大肿块影,骨组织有广泛浸润性破坏,MRI显示各序列均见低信号结节,提示含铁血黄素沉积。2例MGCTS均继发于DGCTS,镜下仍保留部分DGCTS细胞构成,炎症背景中有较多大滑膜样单核细胞增生并伴有异型性,细胞胞质丰富,嗜伊红色,核偏位,排列松散,免疫标记示Clusterin强阳性。肿瘤细胞广泛浸润周围软组织及骨组织,并见大片凝固性坏死,较多脉管内瘤栓。MGCTS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略高于DGCTS。结论 MGCTS大多继发于DGCTS或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其真正的肿瘤细胞可能是恶变的大滑膜样单核细胞,此细胞Clusterin免疫组化标记阳性,有助于MGCTS的病理鉴别诊断。MRI显示各序列均见低信号结节,提示含铁血黄素沉积,是MGSTS影像学诊断的重要特征之一。MGCTS的诊断需综合评估诸多诊断依据,包括肿瘤细胞的异型性以及肿瘤体积大、广泛浸润性生长、大片坏死、脉管内瘤栓等生物学特征。
- 周隽张惠箴蒋智铭汤莉刘亮陈杰
- 关键词:恶性腱鞘巨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
- CD133和CD44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CD133和CD44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33和CD44在79例骨肉瘤患者石蜡切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应用卡方检验比较CD133、CD44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相互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Log rank检验比较CD133、CD44阴性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患者之间的生存差异,并以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Ennecking分期、CD133和CD44表达水平、局部复发及肺转移为变量指标,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这些因素与骨肉瘤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CD133和CD44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Ennecking分期及局部复发无关,发生肺转移的骨肉瘤患者其CD133和CD44的表达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的骨肉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14和0.0008)。经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有:肿瘤大小,局部复发,肺转移,CD44和CD133表达水平。多因素分析显示CD133和CD44表达水平及肿瘤大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D133和CD44表达水平与骨肉瘤肺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D133和CD44的表达可以作为骨肉瘤患者肺转移及预后预测的指标。
- 何爱娜祁伟祥汤丽娜沈赞孙元珏陈杰姚阳
- 关键词:骨肉瘤肺转移预后CD133CD44
- 腱鞘巨细胞瘤clusterin表达对病理诊断和组织发生的意义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腱鞘巨细胞瘤(GCTS)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分析各型GCTS中各种细胞成分的免疫表型,探讨clusterin对GCTS的病理鉴别诊断和组织发生的研究价值。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病理科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104例GCTS,用EnVision法检测各种类型GCTS中不同细胞成分对clnsterin、Ki-67、CD163、CD68、结蛋白、p63、CD35和p53的表达差异。结果104例GCTS中局限型(L—GCTS)44例(42.3%)、弥漫型(D—GCTS)32例(30.8%)、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26例(25.0%)、恶性(M—GCTS)2例(1.9%)。各型GCTS女性均多于男性,总的男女之比为38:66。L—GCTS好发于小关节(90.9%,40/44),D—GCTS、PVNS和M—GCTS好发于大关节[68.8%(22/32)、100%(26/26)、2/2]。随访74例,其中L—GCTS、D—GCTS、PVNS和M—GCTS的复发率分别为30.3%(10/33)、30.4%(7/23)、18.8%(3/16)和2/2。各型GCTS的细胞构成基本相同,有大的滑膜样单核细胞、小的组织细胞样单核细胞、泡沫状组织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纤维母细胞和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GCTS中的各种细胞成分免疫表型有明显差异:大的滑膜样单核细胞clusterin强阳性,部分表达结蛋白和Ki-67,不表达CD163。小的组织细胞样单核细胞CD163强阳性,不表达clusterin和结蛋白。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CD68强阳性,不表达elusterin、CD163、Ki一67和结蛋白。正常滑膜细胞clusterin强阳性,部分表达结蛋白。D—GCTS中elustetin强阳性的滑膜样单核细胞数量明显多于L—GCTS(P〈0.01)和PVNS(P〈0.05)。结论GCTS是一种滑膜肿瘤,并非纤维组织细胞肿瘤,其真正的肿瘤细胞可能是大的滑膜样单核细胞,这种细胞的数量在D—GCTS中明显多于L—GCTS和PVNS,可能是D—GCTS的生物学行为更具有侵袭性、破坏性
- 汤莉周隽蒋智铭张惠箴刘亮陈杰
- 关键词:肿瘤巨细胞瘤糖蛋白类
- 全胰腺及十二指肠切除治疗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一例被引量:1
- 2017年
- 患者女性,73岁。因“上腹不适2个月余,加重并发现胰腺多发囊性占位1周”入院。患者两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痛,餐后明显,伴间断腹泻。无发热、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症状加重两周。当地医院腹部CT检查发现“胰腺多发囊性占位病变”。发病以来食欲下降、小便正常,间断腹泻,体质量减轻约10kg。患者未诊断糖尿病,
- 周尊强佟大年韩峻峰张正筠陈杰关蛟周光文
- 关键词:十二指肠切除胰腺导管内囊性占位病变腹部CT检查体质量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