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伟华

作品数:33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疫情
  • 10篇流行病
  • 10篇流行病学
  • 5篇流感
  • 5篇发病
  • 5篇发病率
  • 4篇麻疹
  • 4篇聚集性
  • 4篇聚集性疫情
  • 4篇暴发疫情
  • 4篇传染
  • 4篇传染病
  • 3篇疫情分析
  • 3篇流行病学调查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风疹
  • 3篇病毒
  • 2篇碘盐
  • 2篇性疾病
  • 2篇乙类

机构

  • 30篇郴州市疾病预...
  • 3篇湘南学院
  • 3篇资兴市疾病预...
  • 2篇湖南省疾病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湖南省宜章县...
  • 1篇桂阳县疾病预...

作者

  • 31篇陈伟华
  • 12篇段良松
  • 6篇姚令辉
  • 6篇朱韩武
  • 6篇刘卫
  • 5篇朱维明
  • 5篇谭徽
  • 5篇欧社祥
  • 4篇陈柏塘
  • 4篇刘晓峰
  • 4篇周虹
  • 4篇李军
  • 3篇郑文
  • 3篇苏小可
  • 3篇李灯华
  • 3篇何清懿
  • 3篇胡忠兰
  • 3篇付敏
  • 2篇邓安平
  • 2篇刘爱平

传媒

  • 10篇实用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卫生产业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北方药学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郴州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分析2010年郴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明确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型别,为该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应用rRT-PCR方法检测手足口病标本,进行病毒型别鉴定。结果 2010年郴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5 904例,发病率为132.67/10万,其中重症病例61例,死亡病例9例,发生聚集性病例10起。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份,病例以0~5岁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2.19︰1.00)。疫情以散发为主,局部地区高发。病原学监测提示,2010年郴州市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为72.78%,其中EV71阳性率为40.15%,CoxA16阳性率为13.53%,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为19.10%。轻症病例与重症病例(包括死亡病例)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EV71型病毒检出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病存在明显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5岁以内婴幼儿是郴州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重点,病原体主要为EV71型,易导致重症或死亡病例,EV71病毒感染可能与手足口病的流行强度有关。
何清懿陈伟华朱维明段良松陈白鹭刘爱平谭徽
关键词:手足口病EV71流行病学病原学
2008—2011年湖南省郴州市居民食用碘盐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湖南省郴州市居民食用碘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保证居民食用合格碘盐.为消除碘缺乏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2011年,在郴州市按照《全国碘盐监测方案(修订)》和《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要求,抽取监测县、乡、村,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盐碘含量。采用SPSS17.0和Excel 200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1年共检测居民食用盐12700份,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和非碘盐率分别为99.19%(12597/12700)、96.33%(12135/12597)、95.55%(12135/12700)和0.81%(103/12700),各年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9、42.35、48.45、13.99,JP均〈0.01),变异系数为21.19%:碘盐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为32.2mg/kg和31.9mg/kg,各年度间碘盐中位数和平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941,P〉0.05),而各县间碘盐中位数和平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3,P〈0.05)。结论郴州市2010年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在以后工作中仍须加强监测以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
朱韩武李灯华邓安平朱维明陈伟华段良松
关键词:盐类缺乏症数据收集
2018—2019年度郴州市流感流行特征和病原类型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郴州市流感流行特征、病原类型变化趋势和监测系统敏感性,为流感防控政策制定和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2018—2019年度郴州市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流感常规疫情和暴发疫情监测数据。结果2018—2019年度郴州市共监测流感样病例8148例,各年龄组间流感样病例监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1.54,P<0.01);总体ILI%为2.84%,以2019年1月ILI%最高(3.30%),各月份间I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92,P<0.01)。共采集ILI咽拭子标本2815份,阳性率13.11%,各年龄组间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4,P<0.01),流感病毒类型以新甲H1为主(63.69%)。常规监测中共报告流感病例12850例,96.03%的病例集中在2018年12月、2019年1月、2019年2月、2019年3月。共报告3起流感爆发疫情,其中小学校2起、中学校1起。结论14岁以下人群为流感防控重点人群;流感季节性分布明显,以冬春季为主。建议扩大流感监测范围、加大培训力度、强化检测效率、提高监测质量,防止流感暴发和流行。
阳慧胡雅梦朱韩武陈柏塘陈伟华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
五起发热出疹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
2006年
目的了解郴州市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 and rubella illness,RFI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检测RFIs病例麻疹、风疹IgM抗体;分析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结果一年来发生5起RFIs暴发,共219例,其中麻疹152例,发病年龄高峰为1岁组,占14.47%,其次为7岁组,占13.82%;风疹67例,发病年龄高峰为13岁组,占37.31%。结论郴州市麻疹、风疹病例以暴发为主。
陈伟华邓宗作欧社祥李军胡忠兰
关键词:发热出疹性疾病麻疹风疹流行病学特征
郴州市1990-2005年法定传染病漏报率调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了解郴州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水平。方法对1990-2005年法定传染病漏报率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5年全市的平均漏报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查30种传染病61882例,其中漏报3969例,总平均漏报率为6.41%(3969/61882),市级平均漏报率为2.58%(215/8334),县级平均漏报率为5.36%(2087/38913),乡级平均漏报率为11.39%(1667/14635),有显著性差异(χ2市县=114.74,P<0.04;χ2市乡=547.99,P<0.01;χ2县乡=592.65,P<0.01)。甲乙类与丙类传染病的漏报率分别为6.35%和6.7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χ2=2.53,P>0.1)。结论乡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漏报率较市县级高,加强疫情报告管理尤其是对乡级医疗机构的管理,仍是今后传染病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
姚令辉段良松陈伟华欧阳敦刘静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
郴州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态势研究
2011年
目的了解郴州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分析流行原因,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郴州市2009-2010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郴州市2009-2010年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4 459例,发病率95.61/10万,其中重症病例17例(占0.38%),死亡3例,病死率0.67‰;疫情从2009年8月上旬发生输入性病例开始,发病数快速上升,11月份达到发病高峰,2010年1月份快速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病例多为在校学生,占病例数的95.70%,男性发病数明显多于女性;发生暴发疫情38起,其中发生在学校36起,续发率3.98%;流感监测显示:9月份以后甲型H1N1流感病毒迅速取代季节性流感病毒,成为流行优势病毒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调查IgG抗体阳性率32.28%。结论郴州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通过综合措施得到有效防控;通过加强监测,积极开展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遏制甲型H1N1流感快速传播。
陈伟华周虹何清懿朱维明姚令辉何兢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发病率阳性率
一起农村聚餐所致霍乱暴发调查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1起霍乱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定统一的病例诊断标准,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对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共发生5例病例(1例可能病例,确诊病例3例,健康带菌者1例),罹患率为2.3%,无死亡病例。14日午餐为危险餐次,食用甲鱼或鸡肉者罹患率(4.4%)高于未食用者(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95%CI=0.398~∞);食用木耳酸菜汤对预防发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RR=0,95%CI=0~0.761);从病例的粪便和肛拭子标本分离到O139霍乱弧菌4株;从聚餐点清洗甲鱼的污水排放口水样中分离到O139霍乱弧菌1株。结论本次疫情为感染O139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暴发疫情,可疑污染来源为甲鱼,食用酸性食品对预防霍乱发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段良松刘晓峰付敏宁红卫王明斋陈伟华谢丰光周红梅马会来朱保平张丽杰欧阳云郑文
关键词:霍乱甲鱼流行病学调查
郴州市消灭脊髓灰质炎防制效果分析
2005年
目的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方法通过加强领导,健全机构,采取高水平脊髓灰质炎疫苗常规基础免疫接种,实行AFP病例监测。结果提高了人群免疫水平,消除了免疫薄弱区和免疫空白点,建立了牢固的免疫屏障,有效地阻断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循环。该市已连续8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生。结论郴州市无脊髓灰质炎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
段良松陈伟华邓宗作周一平肖和平唐曼贞李军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
一起农村聚餐引起的霍乱疫情调查处理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通过对此起疫情的调查处理,分析流行原因,控制疫情蔓延。方法在腹泻病门诊运用霍乱弧菌快速检测卡提示经细菌培养检出O_(139)群霍乱弧菌;对聚餐人员和密切接触者、周围人群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有效的疫情控制措施。结果是一起农村“白喜事”聚餐引起的O_(139)群霍乱疫情,共发病1例,健康带菌者3例。结论本次聚餐人员感染霍乱弧菌与食用牛蛙有关,聚餐时所用的牛蛙在加工、烹调过程中交叉污染而引发霍乱流行。由于疫情发现及时,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没有出现二代病例,疫情没有蔓延。
付敏何德彪何孝勤段良松陈伟华李俊华曾晓军李振海史晓燕胡世雄湛志飞廖国乐
关键词:农村聚餐霍乱疫情
郴州市1992-2006年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分析
2007年
目的了解郴州市近15年来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运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甲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三间分布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该市15年来共报告甲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7种共474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06/10万,死亡530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79/10万,年平均病死率为11.16%。该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除狂犬病稍有上升外,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该类传染病在法定传染病中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较高,防治工作不容忽视。狂犬病占此类传染病死亡构成的71.32%,狂犬病的控制尤其重要。该类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和人群特征,应做好重点地区高危人群的防治干预。该类传染病经过多年的防治,基本得到控制,但应高度警惕新发传染病的发生。
姚令辉段良松陈伟华苏小可
关键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病死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