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钮海莺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肝炎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病毒
  • 2篇血片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抗病毒
  • 2篇抗病毒治疗
  • 2篇病毒治疗
  • 1篇血象
  • 1篇乙肝
  • 1篇异质体
  • 1篇杂交技术
  • 1篇支原体
  • 1篇治疗慢性乙肝
  • 1篇治疗慢性乙型...

机构

  • 6篇杭州市第六人...
  • 3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钮海莺
  • 8篇徐爱芳
  • 4篇王妙婵
  • 4篇张永乐
  • 4篇陈刚
  • 3篇施军平
  • 3篇眭东鸣
  • 2篇李宏波
  • 2篇朱秀亚
  • 2篇王莹
  • 2篇郑红英
  • 1篇元幼红
  • 1篇娄国强
  • 1篇潘克女
  • 1篇喻剑华
  • 1篇周蕾
  • 1篇刘寿荣
  • 1篇章松平
  • 1篇郑虹英
  • 1篇厉小玉

传媒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2006年浙...
  • 1篇第5届全国检...
  • 1篇2006年浙...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表面大蛋白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疗效观察的作用
2009年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血清乙型肝炎表面大蛋白(LHBs)的变化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30例用ADV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0、6、12、18、24个月时的LHBs、HBV DNA、HBeAg水平。结果30例患者在入组时的LHBs阳性检出率(90.00%)与HBV DNA的阳性检出率(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6,P〉0.05),LHBs的含量(吸光值)与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呈正相关性(r=0.912)。LHBs的阳性检出率与HBeAg的阳性检出率(8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8,P〉0.05)。ADV抗病毒治疗0、6、12、18、24个月无效风险预测值分别为0.48、052、0.59、0.59、0.76。结论血清LHBs与HBVDNA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作为一个新的判断病毒复制的指标。抗病毒治疗过程LHBs阳性持续时间越长,预示着抗病毒治疗无效的风险性越大。
徐爱芳陈刚张永乐王妙婵施军平眭东鸣朱秀亚钮海莺郑红英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阿德福韦酯
分子杂交技术在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治疗后YMDD变异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采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治疗后发生的YMDD变异基因。方法:对100例服用拉米夫定12个月以上的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后进行分子杂交技术测定YMDD变异情况,同时采用乙肝P区基因测序技术进行结果比较。结果:100例拉米夫定治疗患者血清经分子杂交技术共检出33例YMDD变异,同测序结果吻合率达96.97%,灵敏度达103IU/ml。33例YMDD变异者共有6种不同的变异组合。结论:分子杂交技术检测HB-VYMDD变异具有简单、准确、快速、经济实用等特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钮海莺徐爱芳王妙婵张永乐
关键词:分子杂交乙型肝炎拉米夫定耐药
血清乙肝表面大蛋白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中疗效观察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过程中血清乙肝大蛋白(HBV-LHBs)的变化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30例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0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时的LHBs、HBV DNA、HBeAg的水平。结果:30例乙肝患者在入组时的LHBs阳性检出率90.00%(27/30)与HBV-DNA的阳性检出率100.00%(30/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5),LHBs的含量(OD值)与HBV-DNA拷贝数的对数呈正相关性(r=0.885)。LHBs的阳性检出率与HBeAg的阳性检出率(7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P>0.05)。恩替卡韦组0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抗病毒治疗无效风险预测值分别为0.28、036、0.46、0.57、0.67。结论:血清LHBs与HBV-DNA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作为一个新的判断病毒复制的指标。抗病毒治疗过程LHBs阳性持续时间越长,预示着抗病毒治疗无效的风险性越大。
陈刚徐爱芳张永乐王妙婵施军平眭东鸣朱秀亚钮海莺郑红英
关键词: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反式激活
肝癌标志物甲胎异质体(AFP-L3)L3离心柱法检测在高危患者中的预警作用研究
娄国强徐爱芳陈刚施军平郑虹英王妙婵元幼红眭东鸣钮海莺
该项目通过微量离心柱法分离200例慢性肝病患者和100例肝癌患者血清中的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总AFP及AFP-L3的含量,计算AFP-L3占总AFP的百分含量,结果显示,肝癌患者及慢性...
关键词:
关键词:肝癌
外周血疟原虫检测的改良血片法
应用血液涂片染色法检出患者外周血的疟原虫是疟疾确诊的唯一依据,血片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疟疾的诊断。血片法分为薄血膜法和厚血膜法,薄血膜红细胞未被破坏,疟原虫形态完整,容易识别并进行分类,但疟原虫密度低时容易漏检;厚血膜法...
徐爱芳李宏波钮海莺
关键词:外周血
文献传递
艾滋病患者合并苍白密螺旋体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苍白密螺旋体(TP)混合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45份HIV/TP合并感染血清和57份单纯HIV阳性血清和全血,进行淋巴细胞、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测,分析两组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HIV/TP合并感染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为(431.6±127.8)109/L,HIV感染者为(527.0±156.2)109/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6,P<0.05),两组间其他检测指标T(CD3+)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数、CD4+/CD8+比值、B淋巴细胞、NK细胞、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白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汁酸及总胆红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TP合并感染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显著低于单纯HIV感染者,测定HIV/T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变化,有助于评价合并感染患者感染的免疫状况。
王莹徐爱芳陈刚李宏波钮海莺喻剑华章松平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苍白密螺旋体
基于LAMP技术建立解脲支原体基因试纸条检测方法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速度快的方法检测解脲支原体。方法基于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根据解脲支原体序列特征设计3对引物进行解脲支原体DNA切口酶核酸恒温扩增,扩增过程在一对引物中标记生物素,随着扩增的进行生物素直接引入扩增片段中,扩增结束后产物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免疫试纸条显色反应,根据显色卡的颜色判定结果的阴阳性。结果该技术检测解脲支原体较实时荧光PCR技术灵敏度要高10倍以上,其它病原体检测均阴性该方法特异性与实时荧光PCR技术相当。结论恒温扩增联合试纸条技术检测解脲支原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速度快,适合各医院开展。
潘克女周蕾钮海莺厉小玉张永乐刘寿荣
关键词:试纸条解脲支原体
肝炎后肝硬化血象及骨髓象的临床分析
李宏波王莹钮海莺徐爱芳
外周血疟原虫检测的改良血片法
应用血液涂片染色法检出患者外周血的疟原虫是疟疾确诊的唯一依据,血片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疟疾的诊断。血片法分为薄血膜法和厚血膜法,薄血膜红细胞未被破坏,疟原虫形态完整,容易识别并进行分类,但疟原虫密度低时容易漏检;厚血膜法...
徐爱芳李宏波钮海莺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