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体会被引量:39
- 2012年
- 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中风患者的21%~48%,死亡率和致残率居各类卒中之首,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高达30%~50%,存活者中超过30%遗留有神经功能障碍。,手术治疗可使死亡率降至0~22%。如何降低致残率已成为大家研究的主要方向,我院自2004年5月至2010年5月采用经侧裂一岛叶人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51例,现报告如下。
- 景文记任红岗赵伟郭瑞中关东锋李怀龙郭振峰李渊陈兴隆高映熙陈轶雄付宏亮卫昕伟梁建荣李双保
- 关键词: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岛叶侧裂出血性脑卒中入路
- 低氧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2年
- 郭瑞中
- 关键词:低氧恶性肿瘤
- 鞍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分析鞍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情况。方法对101例鞍区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断经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视力、视野损害,月经紊乱,头痛和肢端肥大是鞍区占位最主要的首发症状,占总数的86.1%;患者中首诊于眼科者占首位(50例),其次为妇产科;首诊至确诊时间平均(12.8±20.7)个月,但内科平均(29.3±8.7)个月,且诊断正确率仅为10%;本组患者发病至就诊平均延误长达(16.1±27.4)个月,存在视力、视野损害者就诊延误时间最短(6.7±1.7)个月,而生长素型垂体瘤导致的肢端肥大就诊延迟时间最长,(45.5±13.0)个月。结论鞍区占位性病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视力、视野损害,常首诊于眼科、妇产科或内分泌科,掌握丰富的相关知识、完善有关检查可减少和避免误诊。
- 季楠郭瑞中陆菁菁王集生
- 关键词:蝶鞍
- 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观察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探索超深低温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功建立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实验模型7只恒河猴,饲养到术后12周处死开颅取脑。低温组与常温组分别对大脑皮质脑组织切片用bFGF、VEGF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系统对切片进行分析,得出每张切片的平均灰度值,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深低温能使神经元和胶质细胞bFGF表达增高,抑制VEGF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的表达。结论超深低温能够抑制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增生及肥大,增加bFGF的表达,抑制VEGF的表达,从而减少脑缺血对神经细胞的破坏作用。
- 卫昕伟高永军任红岗郭瑞中李怀龙徐蔚
-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恒河猴
- 控制性阶梯式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短期随访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控制性阶梯式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32)和参照组(n=32)。参照组行传统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研究组行控制性阶梯式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预后情况,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开始减压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开始减压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控制性阶梯式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能缩短手术时间、开始减压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郭瑞中
- 关键词:大骨瓣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
- 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6
- 2020年
- 目的 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汾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术的时间间隔分为早期组(1~3个月,35例)和常规组(3~6个月,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2个月的神经功能[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因子[神经营养因子(NT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脑部血流动力学及生存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两组CSS及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早期组下降幅度更加显著(P<0.05);两组NTF及NGF水平均有所上升,且早期组上升幅度更加显著(P<0.05);两组血流速度均有所上升,且早期组上升幅度更加显著(P<0.05);早期组的物质生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各项生活质量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5/35),常规组为15.56%(7/45),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颅骨修补术能够显著提高颅骨缺损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促进血流速度加快,提高其生存质量.
- 郭瑞中曹晓军陈来照
-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颅骨修补术颅骨缺损
- 创伤性颈内动脉动脉瘤1例并文献复习
- 2009年
-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例创伤性颈内动脉动脉瘤的诊治进行报告,并结合文献对创伤性颈内动脉动脉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创伤性颅内动脉瘤是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可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其缺乏特有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临床表现多为突发鼻腔大出血或颅内再出血发现,也可表现为颅脑创伤后迟发神经功能损害,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治疗是创伤性动脉瘤治疗的可靠方法。结论:早期正确诊断是创伤性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关键,一旦确诊应尽早治疗。
- 郭瑞中曹晓军梁建荣景文记李双保
- 关键词:创伤性颅内动脉瘤
- 垂体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延迟分析(附81例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分析垂体瘤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情况。方法对81例垂体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和诊断经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视力、视野损害,月经紊乱,头痛和肢端肥大是垂体瘤最主要的首发症状,占85.2%(69例);本组病人发病至就诊延误平均时间为17.6个月,其中以视力、视野损害而就诊的病人延误时间最短,而以肢端肥大就诊的病人延误时间最长;病人首诊于眼科者达到半数,其次为妇产科;首诊至确诊时间在眼科为(12.7±3.7)个月,普通内科为(30.6±9.6)个月,其诊断正确率分别为55.0%和11.2%。结论垂体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视力、视野损害,常首诊于眼科、妇产科或内科;掌握相关专业的临床知识,完善有关检查可减少和避免误诊。
- 王集生郭瑞中季楠
- 关键词:垂体肿瘤
- 年轻患者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机制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年轻患者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机制。方法:回顾分析16例快速消散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年轻患者,对其CT特征进行分析。结果:8例于首次CT检查后8h内复查提示血肿消散,5例24h内消散,3例24~78h消散,所有患者出院时均无神经功能缺失。结论:在适当的脑肿胀和颅内压增高的条件下脑脊液对血肿的冲洗稀释导致血肿重新分布于颅内和(或)脊髓硬膜下腔。
- 郭瑞中梁建荣景文记李双保
- 关键词: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
- 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的临床分析
- 2021年
- 分析双额叶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下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选入的研究对象为我院的双额叶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患者,均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入院,共选入65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别是采取保守治疗的对照组(30例)与采取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的研究组(35例)。对两组的颅内压变化情况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的颅内压均呈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研究组患者的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GOS评分中的Ⅳ~Ⅴ级(预后良好)占比上,研究组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双额叶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与保守治疗的效果相比,采取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患者的颅内压与预后改善效果更佳。
- 李建民郭瑞中
-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双额叶脑挫裂伤中央型脑疝双侧去骨瓣减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