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景文记

作品数:16 被引量:80H指数:4
供职机构:临汾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瘤
  • 5篇血管
  • 5篇颅内
  • 5篇颅内动脉
  • 5篇颅内动脉瘤
  • 5篇膜下
  • 5篇出血
  • 4篇动脉
  • 4篇手术
  • 4篇蛛网膜
  • 4篇蛛网膜下
  • 4篇蛛网膜下腔
  • 4篇蛛网膜下腔出...
  • 4篇网膜
  • 4篇下腔出血
  • 3篇血管造影
  • 3篇造影
  • 3篇显微手术
  • 3篇疗效
  • 3篇脑血

机构

  • 14篇临汾市人民医...

作者

  • 14篇景文记
  • 9篇李双保
  • 8篇梁建荣
  • 5篇付宏亮
  • 4篇任红岗
  • 3篇陈轶雄
  • 3篇郭瑞中
  • 3篇关东锋
  • 3篇李怀龙
  • 2篇陈兴隆
  • 2篇赵伟
  • 2篇李渊
  • 2篇卫昕伟
  • 2篇高映熙
  • 1篇郭振峰

传媒

  • 5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长治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创伤性颈内动脉动脉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09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例创伤性颈内动脉动脉瘤的诊治进行报告,并结合文献对创伤性颈内动脉动脉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创伤性颅内动脉瘤是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可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其缺乏特有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临床表现多为突发鼻腔大出血或颅内再出血发现,也可表现为颅脑创伤后迟发神经功能损害,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治疗是创伤性动脉瘤治疗的可靠方法。结论:早期正确诊断是创伤性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关键,一旦确诊应尽早治疗。
郭瑞中曹晓军梁建荣景文记李双保
关键词:创伤性颅内动脉瘤
尼莫地平治疗1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破裂,血液溢到蛛网膜下腔而出现的,一般分为创伤性和自发性两类。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预防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和再次出血。
李怀龙付宏亮景文记梁建荣李双保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疗效观察尼莫地平HEMORRHAGE脑血管破裂再次出血
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颅外转移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1年
颅内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intracranial hemangiopericytoma HPC)是中枢神经系统罕见的肿瘤,HPC所占比例不到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大约占颅内脑膜起源肿瘤的2%~4%。是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肉瘤之一。HPC和脑膜瘤均可发生颅外转移,目前国内少见相关报道,2010年我科治疗1例发生颅外转移的HPC,现报道如下。
关东锋梁建荣景文记李双保陈兴隆付宏亮高映熙
关键词:HPC
年轻患者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机制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年轻患者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机制。方法:回顾分析16例快速消散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年轻患者,对其CT特征进行分析。结果:8例于首次CT检查后8h内复查提示血肿消散,5例24h内消散,3例24~78h消散,所有患者出院时均无神经功能缺失。结论:在适当的脑肿胀和颅内压增高的条件下脑脊液对血肿的冲洗稀释导致血肿重新分布于颅内和(或)脊髓硬膜下腔。
郭瑞中梁建荣景文记李双保
关键词: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
血清miR-149-3p和CXCR3水平与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的相关性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49-3p(miR-149-3p)、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6月~2022年6月前瞻性收集aSAH共175例,采用qRT-PCR法检测血清miR-149-3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XCR3水平。结果175例中,58例发生DCI,发生率为33.1%;117例未发生DCI。与未发生DCI病人比较,DCI病人血清miR-149-3p水平显著降低(P<0.05),CXCR3水平显著升高(P<0.05)。aSAH病人血清miR-149-3p水平与CXCR3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462,P<0.001);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显示,miR-149-3p水平降低、CXCR3水平增高是aSAH后发生D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149-3p水平≤0.94预测aSAH后发生DC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8,敏感度为82.76%,特异度为72.65%;血清CXCR3水平≥12.81 ng/L预测aSAH后发生DCI的AUC为0.812,敏感度为79.31%,特异度为83.76%;血清miR-149-3p≤0.94联合血清CXCR3联合≥12.81 ng/L预测aSAH后发生DCI的AUC为0.906,敏感度为91.38%,特异度为83.76%。两者联合预测效果更好(P<0.05)。结论aSAH后发生DCI病人血清miR-149-3p水平降低、CXCR3水平升高,是aSAH后发生DCI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作为预测aSAH后发生DCI的指标。
付宏亮景文记卢俊义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XC趋化因子受体3迟发性脑缺血
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总结12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经验、教训,改进手术方法,为进一步提高肿瘤全切除和面、听神经保留率,预防并发症。方法:对12例听神经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并对手术要点、肿瘤大小与肿瘤全切率和面、听神经保留率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结果:11例肿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肿瘤全切率为91.7%,面神经解剖保留率83.3%,功能保留率66.7%,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熟悉掌握听神经瘤的病理解剖,识别面神经不与肿瘤粘连的内听道端,再沿面神经锐性分离,并保护面、听神经周围血管,是面、听神经解剖保留的技术关键,减少对脑干的骚扰及保护好脑干侧血管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技术关键。
景文记
关键词:听神经瘤面神经显微手术
93例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诊断手段、治疗时机、方法的选择以及操作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9年1月收治的93例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记录格拉斯哥分级(GOS):1级(死亡)6例,2级(植物生存)5例,3级(重度病残,意识清楚但生活不能自理)12例,4级(中度病残,生活自理)33例,5级(恢复良好,正常生活或有轻度神经障碍)37例。结论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是治疗动脉瘤的最有效的方法。
任红岗李双保梁建荣景文记卫昕伟陈轶雄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微手术介入治疗
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10年
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听神经瘤24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景文记
关键词:听神经瘤手术治疗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疗效满意
颅内动脉瘤46例手术治疗体会
2007年
一、资料与方法男性12例,女性34例,年龄21~78岁,平均49岁。病程3d至1个月,平均2周。头痛38例,头晕20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意识朦胧21例,昏迷5例。后交通动脉支16例,前交通动脉支20例,大脑前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6例,眼动脉2例。动脉瘤大小:0.4~1.0cm 43例,1cm以上3例,其中2.2cm 2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Ⅰ~Ⅱ级33例;Ⅲ级8例;Ⅳ级5例。颅脑CT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除4例急诊出现昏迷、脑疝、颅内血肿外全部经脑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动脉瘤病变。全部患者均经翼点入路开颅行动脉瘤夹闭术。
李双保梁建荣景文记赵伟任红岗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HUNT-HESS分级动眼神经麻痹动脉瘤夹闭术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0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起病状态、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208例SAH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08例SAH患者中静态起病142例(68.3%),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155例,发现颅内动脉瘤112例(72.2%)。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以头痛(148例,占71.2%)、头晕(36例,占17.4%)、呕吐(182例,占87.5%)常见。介入治疗21例,手术治疗91例,保守治疗43例,再出血死亡12例。结论 SAH起病状态不一,病因多为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多样。DSA检查能直接明确病因,可为临床选择合理有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关东锋梁建荣陈轶雄李双保景文记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全脑血管造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