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炎

作品数:49 被引量:368H指数:1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经济管理
  • 20篇建筑科学
  • 4篇社会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乡村
  • 11篇城市
  • 6篇乡村转型
  • 5篇三旧改造
  • 5篇建设用地
  • 4篇珠三角
  • 4篇资本
  • 4篇集体建设用地
  • 4篇城市更新
  • 4篇城镇化
  • 3篇影响因素
  • 3篇社区规划
  • 3篇流动人口
  • 3篇产权
  • 3篇产权制度
  • 2篇多尺度
  • 2篇新马克思主义
  • 2篇新型城镇化
  • 2篇市中心
  • 2篇市中心区

机构

  • 39篇武汉大学
  • 7篇中山大学
  • 6篇华南理工大学
  • 4篇昆明理工大学
  • 4篇同济大学
  • 2篇广州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城市规划...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东省科学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广东省社会科...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2篇郭炎
  • 17篇李志刚
  • 8篇袁奇峰
  • 2篇黄经南
  • 2篇黄耿志
  • 2篇朱介鸣
  • 1篇冯斐菲
  • 1篇周俊
  • 1篇童明
  • 1篇杨振山
  • 1篇蒲向军
  • 1篇吴昊
  • 1篇李鹍
  • 1篇吴旗韬
  • 1篇陈再齐
  • 1篇彭正洪
  • 1篇梅琳
  • 1篇沈体雁
  • 1篇魏伟
  • 1篇席广亮

传媒

  • 5篇上海城市规划
  • 4篇城市规划
  • 4篇热带地理
  • 4篇现代城市研究
  • 2篇规划师
  • 2篇地理研究
  • 2篇人文地理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城市建筑
  • 2篇国际城市规划
  • 2篇城乡规划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南方建筑
  • 1篇城市与区域规...
  • 1篇城市学报
  • 1篇第七届粤港澳...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9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8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精明收缩的乡村发展转型与聚落体系规划——以武汉市为例被引量:14
2018年
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之下,是“触目惊心”的乡村收缩现实。如何引导乡村“精明”收缩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既有研究引入“精明收缩”的理念指引乡村规划,但乡村地域的聚落体系规划如何借鉴这一理念的内涵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文章在乡村发展转型的语境下,挖掘“精明收缩”的内涵,并以此为基础对乡村地域聚落体系规划的原由、核心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理论探讨。以武汉市为例,对乡村聚落体系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具体阐释。文章认为,精明收缩导向的乡村聚落体系规划源于从乡村地域层面统筹化解生产要素“错配”矛盾的现实需求,重构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实现协同发展的主要目标,以及塑造乡村特色的愿景;同时,需要融合问题与目标的双重导向,确定聚落的规模、数量、等级、布局、职能和联系,实现精准规划。
郭炎刘达赵宁宁董又铭李志刚
关键词:乡村转型乡村规划
21世纪国外居住迁移研究进展与评述被引量:3
2021年
居住迁移是解析城市空间重构和空间分异的重要微观领域,对住房、教育、交通等公共设施的空间配置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对2000年以来相关英文文献的梳理,对居住迁移的研究视角、动因以及结果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与评述,并对未来中国居住迁移研究提出展望。研究发现:(1)居住迁移的研究视角正经历从静态向动态的转变,生命历程为主要视角;(2)微观、中观和宏观因素对迁居均有重要影响,但针对宏观背景对个人迁居决策的影响以及群体差异,尚未建立系统认识与机制理解;(3)迁居后果转向关注个人主观能动性对城市空间的塑造,以及迁居行为对微观个体美好生活与身心健康的影响,但由于迁居行为的超前或滞后效应,对微观个体的影响机制解释较弱。未来国内迁居研究应在我国特有政治经济背景下,结合生命历程理论核心观点,探索居住迁移研究的新方法和新理论,为城市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李梦洁林赛南黄经南李志刚郭炎
关键词:生命历程城市空间结构
数字定量分析在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及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周捷彭正洪魏伟谢波牛强李鹍杨丽焦洪赞吴昊郭炎蒲向军姚文萃
该项目属于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从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城市空间优化三个连贯的城镇化发展尺度,利用数字技术方法具备的海量、客观、动态、精确的优势,针对城乡一体化、城市边缘区巨变、城市功能多元化、旧城改造、弱势群体空间需求...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武汉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被引量:34
2018年
为揭示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武汉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的演化特征,理解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武汉城市水环境的承载基础,从水资源环境、水污染控制和社会经济承载3个子系统来构建城市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采用结构熵权法和均方差决策法进行主客观联合赋权,对长江经济带战略下的武汉城市水环境承载背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13年武汉城市水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协调性较好,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综合值呈上升态势,具有较好的水环境承载基础;(2)水资源环境和水污染控制两个子系统在武汉城市水环境承载力中贡献较大;(3)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水污染控制是提升武汉水环境承载力的关键,未来控制城市生活污水、加强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是武汉城市水环境管理的重中之重。
蓝希刘小琼郭炎陈昆仑
中部大城市流动人口的回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武汉市为例被引量:14
2021年
人口回流是新世纪中国人口流动的最新趋势之一,亟待对其特征与机制开展深入研究。本文以武汉为例,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揭示中部地区大城市省内与省际流动人口的回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流动人口的回流意愿总体偏低,省内流动人口低于省际流动人口。②性别、教育、家庭结构、家庭年收入及家庭经济状况满意度等内源因素驱动流动人口回流,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社会信任、身份认同等外源因素则对回流有抑制作用。③省内流动人口回流受个体、地区因素影响较大,省际流动人口回流更易受家庭、社会因素影响。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要重视不同流动人口回流机制的差异性。建议通过精准施策,一方面增强省际流动人口定居意愿,一方面促进省内流动人口就近城镇化。
刘达郭炎栾晓帆李志刚
关键词:流动人口
资本循环视角下农地流转的空间格局与机制——以武汉市蔡甸区为例被引量:10
2021年
土地等资源的确权流转开启了资本在乡村地域的循环,资本类型与农地用途之间按市场原则重新匹配。本文建构了资本循环作用于农地流转的理论框架,并以武汉市蔡甸区为例,结合村级多源数据,实证了中国大城市近郊农地流转的微观空间格局及机理。在理论层面,研究揭示出不同类型资本流向不同农地用途,形成不同的资本循环模式,并通过"资金实力"或"经济附加值"影响农地流转率;在实证层面,研究发现村级农地流转率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控制自然条件、区位、社会经济等因素后,资本循环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显著且存在空间差异。就资本类型而言,"城市工商资本"与"城乡混合资本"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前者对"城边村"的影响大于"远郊村",后者反之,"乡村内生资本"的影响不显著。就农地用途而言,现代农业对农地流转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平原地区的影响程度大于山地和丘陵地区,传统农业、休闲农业影响不显著。从资本循环模式来看,城市工商资本-现代农业、乡村内生资本-传统农业、城乡混合资本-传统农业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前者在现代农业原有基础好的地区影响程度更高,而后两者影响程度的空间分异较小。助力农地流转和乡村振兴的政策应因地、因资本循环制宜。
许红梅郭炎李志刚李志刚林赛南
关键词:资本循环农地流转空间分异乡村转型
城市扩张背景下武汉市景观格局时空特征的多尺度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构想的逐步落实,中部地区特大城市武汉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建设用地扩张明显,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本文采用了"多尺度"的研究思路,将多时相遥感影像、多空间幅度分析和梯度分析结合起来,研究武汉市都市发展区的景观格局变化,以解读武汉市城市扩张的时空特征规律。从时间上看,以2010年为分界点,武汉市的城市形态表现出"扩散—集聚—扩散"的动态规律。从空间上看,景观格局呈现出"主城市—远城区"独特的空间差异,并且从3个不同方向的景观梯度带上,可以看出武汉市在不同发展方向上的特征和差异。最后,本文简要分析了武汉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
王彤郭炎
关键词:多尺度
从工业经济到城市经济——佛山市南海区城市中心区的发展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从佛山市南海区的经济发展背景入手,提出南海由工业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积极推动了城市化发展模式的转变,通过城市中心区持续地规划、建设、培育,为发展城市型经济提供了空间载体。文章回顾总结了南海区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历程,最后对这一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地反思。
袁奇峰杨廉郭炎
关键词:经济转型城市中心区
城市扩张中留用地的公平配置与开发模式研究——以武汉市为例被引量:2
2023年
基于公平理论,探究财税导向的城市经济积累中留用地的非均衡配置与差异化开发模式,并选取武汉的典型地域,以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开展实证,揭示留用地开发中的收益差距现象,为促进留用地公平开发提出了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留用地配置的公平性不仅体现在政府驱动的经济增长与失地农民发展权益的保障上,还体现为村集体间发展的公平性、村集体内部成员间分配的公平性;(2)留用地属性与村集体资源的不同匹配状况构成非均衡的初始分配格局,导致投资经营方式、收益分配等开发模式的差异化选择,使收益差距扩大;(3)保障留用地公平开发,需注重各阶段的规划与调控,在城市规划、留用地配置、留用地开发与收益分配阶段采取相应调节措施,完善留用地配置机制。
郭炎叶睿徐桢敏陈力
关键词:土地财政公平留用地
中部地区乡村生产要素协同转型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以湖南岳阳为例被引量:12
2021年
乡村生产要素(人—地—资本)协同转型,即劳动力转移、农地流转、资本循环协同演进,对乡村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构建了要素协同转型的理论框架,探讨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以湖南岳阳市为例,揭示了要素转型发展水平,探究了要素协同的时空演化;从内生和外源两个维度,探讨了协同水平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因素。基于要素转型会由"失配"转向"协同"的理论假说,实证发现:劳动力转移水平远高于农地流转和资本循环,三者空间分异显著;要素协同程度不高但在增强,空间集聚明显;坡度、耕地资源禀赋、距县城的距离、政府农业农村投入分别是关键的内生与外源解释因素,除距县城距离仅有正向影响外,其余因素正、负向影响并存。政策举措应因地制宜。
赵宁宁郭炎李志刚李志刚
关键词:乡村转型影响因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