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锦阳 作品数:8 被引量:14 H指数:2 供职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小细胞肺癌长期生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小细胞肺癌长期生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长期生存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确诊并治疗的12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分为长期生存组(>24个月)和短期生存组,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长期生存的影响因素进行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12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24例(19.4%)OS>24个月。长期生存组的局限期、无肝转移患者比例高于短期生存组(P<0.05),而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脑转移、其他部位转移、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生存组的TTF-1阳性、Ki67低表达比例患者高于短期生存组(P<0.05);长期生存组患者对初始化疗更为敏感(P<0.05)。生存分析显示,局限期、无肝转移、TTF-1阳性表达、Ki67低表达、对初始化疗敏感的患者中位OS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TF-1阳性、Ki67低表达及无肝转移是预后较好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临床分期、肝转移、TTF-1、Ki67及初始化疗敏感性是预测小细胞肺癌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指标,肝转移、TTF-1及Ki67是其独立预后因素。 朱晋峰 李晓峰 郑锦阳 洪燕妮 苏丽娟 陈木金关键词:小细胞肺癌 病理特征 预后 一种改进的SD-Wistar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模型的建立 余鹏程 吴建平 赵明 施子诺 胡义阳 刘永光 辛军 郑锦阳文献传递 结直肠癌中EpCAM的表达及与DNA倍体改变的关系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细胞中EpCAM(CD326)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及与DNA倍体改变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5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EpCAM的表达,用阳性率(percentage of positive cells,PPC)、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dex,MFI)表示;应用细胞周期分析仪对结直肠癌细胞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用细胞定量术分析EpCAM表达和DNA倍体改变的相关性及其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5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EpCAM蛋白的PPC为(83.48±7.0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43.56±5.29)%(t=39.22,P<0.001)。5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EpCAM蛋白MFI值为28.90(19.60~45.89),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4.89(3.79~6.28)(Z=-6.45,P<0.001)。癌组织:浸润型+溃疡型vs肿块型(包括浸润型vs溃疡型),中+低分化vs高分化(包括低分化vs中分化),Dukes分期C+D vs A+B,p TNM分期Ⅲ+ⅣvsⅠ+Ⅱ,浸润深度pT3+T4 vs pT1+T2,淋巴结转移pN1 vs pN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生物学行为越差,EpCAM蛋白表达MFI值与PPC越高,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DNA含量分析结果显示:55例结直肠癌中39例(70.90%)为多倍体,DNA指数(DNA index,DI)和DNA倍体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无关。同时,在EpCAM阳性病例中,DI随着EpCAM表达增强而升高(r=0.668,P=0.000);而增殖指标S期细胞比率(S-phase fraction,SPF)和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也随着EpCAM表达增强而升高(r_1=0.664,P_1=0.000;r_2=0.651,P_2=0.000)。结论EpCAM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明显上调,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增殖密切相关,同时检测EpCAM表达和DNA含量分析能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倪亚平 陈一峰 郑锦阳 姚锡虎 何佩 张卫玉 杨梅 杨娟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流式细胞 EPCAM DNA含量分析 DNA甲基化及其在肾癌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4年 研究表明,肿瘤相关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异常甲基化是引发肾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与肿瘤的分化、侵袭、转移、分期和预后等密切相关.检测相关抑癌基因甲基化有助于肾癌的早期诊断.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可逆转肿瘤细胞的异常甲基化,并可增加其他化疗药物的疗效,在肾癌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林少坤 辛军 许嵘 欧阳永娥 陈一峰 郑锦阳 辛明华 陈光富关键词:DNA甲基化 肾肿瘤 基因表达 泉州地区非小细胞肺癌人群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泉州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收集130例泉州地区NSCLC组织或胸腔积液,用ADx-ARMS技术检测NSCLC患者石蜡组织标本EGFR DNA突变19、20及21的突变,同时分析其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30例NSCLC中共检出37例EGFR基因突变,EGFR突变阳性率为28.46%(37/130),女性EGFR基因突变率(26/54)48.15%,显著高于男性(12/78)15.4%(P<0.05);EGFR突变外显子19和21突变占总突变的100.0%;腺癌突变发生率为89.19%(33/37)。结果泉州地区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以外显子19和21突变为主。结论临床上对未进行EGFR检测的晚期NSCLC腺癌女性患者,可考虑先予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诊断性治疗。 陈伟文 郑锦阳 沈冰寒 徐萌 郭伟峰 王志刚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高分化肝细胞癌的MRI表现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高分化肝细胞癌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高分化肝细胞癌的MRI表现。结果 16个病灶,分别位于:肝右叶11个,肝左叶5个(外生型病灶1个)。大部分病灶呈类圆形,最大直径约11 cm,最小约0.5 cm,中位值约2.5 cm。平扫:压脂T1WI呈低信号11个,略低信号2个,等信号3个;同反相位信号无明显差异13个,反相位信号部分降低3个;压脂T2WI呈中等高信号11个,稍高信号3个,等信号2个;DWI呈中等程度高信号9个,稍高信号5个,等信号2个。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强化13个,中度强化2个,轻度强化1个,门脉期及平衡期强化程度均降低,但14个病灶其信号仍高于同期肝实质信号,2个病灶门脉期呈高信号,平衡期呈等信号。12个病灶出现假包膜强化,其中8个病灶包膜完整,4个病灶包膜不完整,包膜平衡期强化明显。4个病灶未见假包膜,病灶直径均<1 cm。结论高分化肝细胞癌的MRI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表现,大部分病例可准确诊断。 张少平 郑锦阳 陈向荣 朱聪辉 陈杰云关键词:肝细胞癌 高分化 MRI 矽肺合并机化性肺炎119例临床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2019年 [背景]矽肺与机化性肺炎合并发生罕见报道,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经常导致漏诊及误诊。[目的]探讨矽肺合并机化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1月间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确诊的119例矽肺合并机化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 119例患者中,男性11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8.7±8.8)岁。患者均为石材加工工人,平均粉尘接触史为(30.0±7.1)年。最常见的症状分别为咳嗽(95.8%)、咳痰(87.4%)、发热(71.4%)、气喘(66.4%),最常见的体征为湿性啰音(60.5%)。实验室检查结果为血沉加快[(66.6±26.6)mm/h]、血C-反应蛋白升高[(110.8±73.0)mg/L]、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升高(中位数为28.19μg/L)、氧合状况差(氧合指数中位数为214 mmHg)。全部患者均可见典型的矽肺影像学表现。此外,CT表现为多发片状、斑片状渗出实变影,以双侧性及下叶分布为主,并沿支气管分布。病理活检的阳性率为78.4%。病理学表现为细支气管间隔增宽并纤维化,细支气管及肺泡腔内见成纤维细胞增生性栓子,栓子内可见粉尘沉积,Masson染色示机化结缔组织呈蓝色。119例患者均给予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价:98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占82.3%;19例患者部分好转,占16.0%;2例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死亡,占1.7%。经4~74个月(中位数为14个月)随访,35例患者总共出现85例次复发,复发患者再次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仍然有效。[结论 ]矽肺合并机化性肺炎缺乏特异性表现,易误诊为肺部感染性疾病,确诊需综合临床、影像、病理进行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其疗效好,但易复发。 黄鸿波 庄锡彬 郑锦阳 戴凯峰 林艺坚 尤玲燕 寇美丽 许小婷关键词:矽肺 机化性肺炎 糖皮质激素 预后 矽肺伴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 被引量:1 2020年 本文报道1例矽肺伴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病例在2013年6月至2019年5月的病情演变.患者男,31岁,磨石工人,以“反复咳嗽、咳痰3年,气喘半年,加剧伴发热7d”为主诉于2013年6月27日首次就诊.胸部CT提示纵隔及双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伴钙化,双肺见多发斑片状高密度病灶,以双下肺明显.CT引导肺穿刺病理符合尘肺合并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诊断为矽肺合并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给予全身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短期效果好,但易复发.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先后出现6次复发,胸部CT提示双肺病灶呈多发性、多形性、复发性及游走性改变.激素加量治疗仍然有效,但总体治疗效果逐渐变差.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多次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巨块型矽结节形成并逐渐加重,肺功能逐渐恶化.患者活动后气喘逐渐加剧,目前已无法耐受体力活动,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黄鸿波 郑锦阳 庄锡彬 戴凯峰 李阳慧 黄俊玲 许小婷 林杰彬关键词:首次就诊 游走性 矽结节 病情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