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旭东

作品数:655 被引量:2,541H指数:27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交通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3篇期刊文章
  • 268篇专利
  • 62篇会议论文
  • 10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8篇建筑科学
  • 393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理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12篇桥梁
  • 170篇混凝土
  • 146篇桥面
  • 120篇UHPC
  • 116篇应力
  • 112篇高性能混凝土
  • 112篇超高性能混凝...
  • 86篇桥梁工程
  • 83篇桥面板
  • 81篇预应力
  • 75篇组合桥
  • 69篇箱梁
  • 54篇预制
  • 50篇组合梁
  • 46篇斜拉
  • 44篇斜拉桥
  • 43篇组合桥面
  • 43篇钢桥
  • 42篇接缝
  • 42篇剪力

机构

  • 652篇湖南大学
  • 42篇长沙理工大学
  • 18篇湖南省交通规...
  • 14篇湖南中路华程...
  • 11篇中南林业科技...
  • 8篇河南省交通规...
  • 7篇中铁大桥勘测...
  • 5篇广州大学
  • 5篇湖南工业大学
  • 4篇国防科学技术...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 4篇中交公路规划...
  • 4篇上海市政工程...
  • 4篇广东省交通规...
  • 3篇山西省交通科...
  • 3篇天津市市政工...
  • 3篇广东省建筑设...
  • 3篇广东冠生土木...
  • 3篇广西交通设计...
  • 3篇湖南省交通规...

作者

  • 654篇邵旭东
  • 85篇李立峰
  • 78篇曹君辉
  • 68篇赵华
  • 63篇张阳
  • 60篇晏班夫
  • 30篇彭旺虎
  • 27篇彭建新
  • 26篇李嘉
  • 25篇樊伟
  • 25篇谭承君
  • 24篇易笃韬
  • 24篇金晓勤
  • 23篇黄政宇
  • 23篇邓继华
  • 23篇孙韬
  • 20篇朱平
  • 16篇胡佳
  • 16篇张哲
  • 15篇余加勇

传媒

  • 55篇中国公路学报
  • 41篇湖南大学学报...
  • 34篇土木工程学报
  • 27篇公路交通科技
  • 26篇公路工程
  • 18篇工程力学
  • 15篇中外公路
  • 14篇公路
  • 12篇中南公路工程
  • 8篇重庆交通大学...
  • 6篇桥梁建设
  • 5篇长沙理工大学...
  • 4篇重庆交通学院...
  • 3篇长安大学学报...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铁道科学与工...
  • 3篇中国公路学会...
  • 3篇中国公路学会...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年份

  • 7篇2024
  • 29篇2023
  • 63篇2022
  • 49篇2021
  • 44篇2020
  • 39篇2019
  • 54篇2018
  • 29篇2017
  • 34篇2016
  • 22篇2015
  • 26篇2014
  • 30篇2013
  • 36篇2012
  • 19篇2011
  • 17篇2010
  • 20篇2009
  • 24篇2008
  • 24篇2007
  • 18篇2006
  • 9篇2005
6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高性能混凝土薄壁箱梁的体外预应力锚固结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薄壁箱梁的体外预应力锚固结构,包括装设于超高性能混凝土薄壁箱梁结构上的锚固齿块(5),超高性能混凝土薄壁箱梁结构包括箱梁壁板(3)和横隔板,锚固齿块(5)同时固接在箱梁壁板(3)和横隔板上,...
邵旭东张良杨志杰邱明红
文献传递
预应力混凝土梁双非线性分析的混合壳单元模型
2015年
为模拟预应力混凝土梁非线性分析时预应力钢筋的力学行为,基于随转坐标法和场一致性原则,导出能考虑几何及材料双非线性的预应力钢筋空间杆单元。该单元具有几何与材料两种非线性不耦合的特点。采用已有的实体退化壳单元模拟混凝土,根据预应力钢筋空间杆单元与混凝土实体退化壳单元在单元内的位移协调条件和虚功原理将两者组合成一个混合壳单元,并导出预应力钢筋空间杆元对混合壳单元切线刚度矩阵的贡献。由于预应力钢筋对结构的作用反映在混合单元模型内部,该单元模型并未增大计算规模。对一预应力混凝土T梁进行了破坏过程模拟,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及其他文献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建立的混合壳单元模型是正确的。
邓继华邵旭东张阳赵煜
关键词:桥梁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梁
二次张拉钢绞线技术应用于箱梁腹板竖向预应力的标准化研究
肖广成邵旭东吴玉刚张阳曾田胜宋神友李立峰万国强苏堪祥吴壮佳李宝强何海卢绍鸿金晓勤晏班夫彭旺虎
该课题为广东省交通运输厅2008年度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8-15。二次张拉钢绞线预应力筋应用于箱梁腹板竖向预应力后,可解决精轧螺纹钢筋YGM锚固体系预应力筋存在的放张回缩预应力损失大导致竖向预应力效果差,施工安...
关键词:
关键词:预应力锚固系统桥梁施工
超长悬臂钢-砼组合行车道梁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长沙市洪山大桥是一座竖琴式无背索斜塔斜拉桥,主跨跨径206 m,主梁为脊骨梁布置形式,两侧挑梁采用13 m超长悬臂钢-砼组合梁结构,纵向间距4 m.为了准确把握钢挑梁的受力特性,提出了采用修正的铰接梁法计算钢挑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推导了详细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予以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良好;采用压重320 kN的方法解决负弯矩区域砼板的开裂问题;综合比较各种规范关于砼收缩徐变的规定;分析了砼板的裂缝宽度;为大桥设计和类似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李立峰邵旭东
关键词:钢-砼组合梁模型试验
基于纤维取向分布的应变硬化超高性能混凝土薄层抗拉性能被引量:4
2021年
采用电磁无损检测分析自由流动浇筑的应变硬化超高性能混凝土(SH-UHPC)薄板内纤维取向分布,对沿垂直流动方向切割的试件进行直接拉伸试验(DTT)、四点弯曲试验(4PBT)及反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平自由流动状态下,SH-UHPC薄层中纤维趋于垂直流动方向分布;SH-UHPC薄板内抗拉性能(非弹性段)波动大,主要由于纤维取向随着流动距离而不断变化;相比于4PBT,DTT能够更直接、更全面且更准确的得到SH-UHPC的抗拉性能。此外,基于试验及统计数据分析表明,SH-UHPC薄板中(90°方向)抗拉强度修正系数K_(f)=1.12,低于法国AFGC的推荐值;极限应变修正系数K_(ε)=1.25。
沈秀将邵旭东BRüHWILER Eugen
关键词:超高性能混凝土无损检测直接拉伸试验纤维取向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梁。;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为桥梁的组成结构。;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产品的形状,尤其是指产品的截面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设计1立体图。;5.指...
邵旭东应李溶君赵旭东
矮墩中小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矮墩中小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包括主梁、主梁底部的盖梁、主梁两端的桥台和支撑主梁的多个桥墩,所述桥墩中位于主梁中间的一个或多个桥墩顶部设有向上伸出的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绑扎到主梁上并浇筑混凝土使连接...
彭建新邵旭东张阳张建仁刘扬
文献传递
一种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镂空T梁桥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镂空T梁桥梁结构,包括梁肋单元、桥面板单元、位于桥梁端部的端横隔板、及位于桥梁中部的跨中横隔板,所述梁肋单元包括马蹄形下翼缘和腹板,所述梁肋单元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整体预制,所述桥面板单...
赵华乔东钦谭承君邵旭东胡俊德孙韬
文献传递
钢-UHPC轻型组合桥面板横向受力性能被引量:16
2017年
为研究一种正交异性钢-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轻型组合桥面结构,在局部车轮荷载作用下的横向受力性能与横向受力组成,进行了足尺模型静载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静载试验对同一足尺模型分别进行了横向简支工况和横向悬臂工况的加载试验,通过边界条件的变化来模拟组合桥面板不同的受力状态,并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而后利用有限元模型的分析结果,得到组合桥面板在局部车轮荷载下的横向受力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桥面板在车轮荷载作用下,其横向受力局部效应明显,横向应力主要局限于荷载作用区域附近的两道U肋范围内;在车轮荷载影响区域内,由横肋弯曲产生的桥面板整体附加弯矩的影响很小,组合桥面受力以第3体系为主,相应截面弯矩达到了总弯矩的75%,而在其他区域,第3体系受力所占比重迅速衰减,组合桥面受力以第2体系为主;加载至300kN时,组合桥面板受力仍处于弹性阶段,UHPC层顶面最大横向应力达到11.9 MPa仍未开裂,满足设计要求。
邵旭东郑晗黄细军彭勃
关键词:桥梁工程横向受力
基于UHPC的RC梁抗扭加固新方法及试验
2023年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具有远超常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十分适用于既有RC梁加固,但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抗弯和抗剪加固方面,关于抗扭加固的文献很少。为探究采用UHPC对RC梁进行抗扭加固的有效性,开展了9根试件的纯扭模型试验,包括1根未加固RC梁(对比梁)和8根UHPC加固RC梁,变化参数为UHPC层包裹方式、UHPC层厚度、UHPC掺加钢纤维类型、UHPC-RC界面处理方式以及UHPC层配筋率。基于模型试验,获得了各试件的扭转破坏模式、扭矩-扭率曲线、扭矩-应变曲线、裂缝分布、UHPC-RC界面滑移等结果,深入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加固梁抗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固梁的开裂和极限扭矩均明显高于对比梁,最大提升幅度分别为488.5%和593.2%;全包裹形式能更好地抵抗扭转效应,加固效果最佳,建议优先采用;两面包裹形式的抗扭承载力增幅最小,且试件破坏时UHPC层几乎从RC梁剥离,应避免采用;U形包裹形式的加固效果介于两面和全包裹之间,UHPC层与RC梁始终黏结良好,当全包裹无法实现时也可采用该形式;UHPC层厚度需综合考虑加固效果、加固成本以及加固梁尺寸要求来确定;掺端钩纤维加固梁的抗扭承载力优于掺圆直纤维试件;浇筑UHPC前应对RC梁表面作凿毛处理,以确保二者持续作为整体共同受力;UHPC层内配筋加固梁的抗扭承载力比未配筋时提高347.2%,增幅明显,建议在实际加固中使用。最后,提出了UHPC加固RC矩形梁的抗扭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对6根试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公式精度良好。
周聪汪建群陈继涛邵旭东李立峰祝明桥
关键词:桥梁工程超高性能混凝土
共6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