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大霞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7篇糖尿病患者
  • 7篇病患
  • 4篇2型糖尿
  • 4篇2型糖尿病
  • 4篇2型糖尿病患...
  • 3篇动脉
  • 3篇血糖
  • 3篇血脂
  • 3篇初诊
  • 3篇初诊2型糖尿...
  • 2篇动脉内
  • 2篇动脉内中膜厚...
  • 2篇血管
  • 2篇血压
  • 2篇血症
  • 2篇影响因素
  • 2篇脂联素
  • 2篇内中膜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河北省保定市...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密云县...

作者

  • 8篇杨建梅
  • 8篇邵大霞
  • 8篇王虹
  • 7篇郭晓蕙
  • 4篇陈路增
  • 3篇陈雅静
  • 2篇林远
  • 2篇童玉
  • 2篇赵春燕
  • 1篇张惠
  • 1篇俞翔
  • 1篇董爱梅
  • 1篇王薇

传媒

  • 4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06年中...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长期强化降血糖及降血脂治疗逆转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初发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l thickness,IMT)的影响因素,并研究血糖及血脂的强化治疗能否逆转T2DM患者的IMT。方法:T2DM患者116例,常规测定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测定餐后2h血糖(2h post-pradial glucose,2hPG),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方法检测IMT,分析IMT与上述指标的相关关系。对其中的89例T2DM患者追踪观察,随机分为强化血糖及血脂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1年后再次测定IMT水平。结果:(1)T2DM患者IMT水平与年龄、SBP、TC、LDL-C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TC是影响IMT的独立危险因素。(2)T2DM患者血糖及血脂强化治疗后IMT变化值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MT在强化血糖及血脂组呈现下降趋势,而常规治疗组呈现上升的趋势。(3)IMT前后变化值与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阿司匹林的使用与否无明显相关,和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否有显著相关,IMT在他汀类药物使用组呈现下降趋势,而他汀类药物未使用组呈现上升趋势。结论:T2DM患者IMT主要受年龄、TC的影响,强化血糖和血脂可以逆转IMT,他汀类药物使用可有助于逆转IMT。
杨建梅郭晓蕙俞翔陈路增张惠王虹邵大霞
关键词:颈动脉血管内皮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干预后糖代谢的转归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长期综合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129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6年的综合干预,定期随访,监测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
陈雅静杨建梅林远王虹邵大霞郭哓蕙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综合干预对糖代谢转归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长期综合干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的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29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6年的综合干预,定期随访,监测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及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随访结束时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据此将患者分为DM组和非DM(NDM)组,后者包括正常糖耐量(NGT)、糖耐量受损(IGT)、空腹血糖受损(IFG)及IGT+IFG,分析DM的转归及影响因素。结果 (1)129例T2DM患者6年后有14例(10.9%)转变为NGT,27(20.9%)例转变为IGT、IFG或IGT+IFG,88例(68.2%)仍为DM。(2)NDM组基线时FPG、WHR、甘油三酯(TG)低于DM组;终点时WHR、HbA_1c、FPG、2hPG水平低于DM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DM组;两组治疗后BMI、HDL-C的变化值(△BMI、△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基线时两组OGTT试验各点胰岛素水平、HOMA-IR及ISI无显著性差异,终点时NDM组OGTT试验0.5h、1h胰岛素水平及ISI高于DM组,HOMA-IR低于DM组;与DM组相比,NDM组治疗后胰岛素的敏感性明显改善。(4)Logistic回归显示OGTT 0.5h胰岛素与DM的缓解呈独立正相关,△HOMA-IR、△BMI与DM的缓解呈独立负相关。结论 (1)长期综合干预可使相当多的T2DM患者获得缓解。(2)控制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恢复早相胰岛素分泌是DM长期缓解的重要因素。
陈雅静杨建梅林远王虹邵大霞郭晓蕙
关键词:肥胖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强化干预治疗后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长期强化干预是否能逆转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分析影响IMT变化的因素。方法选取175例初诊T2DM患者,给予强化血压、血糖、血脂治疗,随访3年,定期监测,每月监测血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每半年监测体质量、腰围、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尿酸;每年监测IMT。计算体质指数(BMI)、FBG变异系数(CV-FBG)、2 hPG变异系数(CV-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了解初诊T2DM患者IMT增厚组与IMT正常组的临床资料间的差异。随访3年,强化干预治疗后,根据IMT的变化值分为IMT减少组和IMT增加组,分析影响IMT变化的因素。结果 (1)T2DM患者在初诊时,IMT增厚组患者年龄及有高血压病史者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IMT正常组(P<0.01)。(2)初诊时及随诊第3年,T2DM患者IMT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诊3年后,IMT减少组患者的BMI、腰围、收缩压、舒缩压、CV-2 hPG、血尿酸水平均显著低于IMT增加组(P<0.05)。(4)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CV-2 hPG、BMI与IMT变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经过长期综合强化干预治疗,可以逆转初诊T2DM患者颈动脉IMT;高血压、2 hPG波动增加和超重是引起颈动脉IMT增加的危险因素。
赵春燕杨建梅王虹邵大霞陈路增郭晓蕙
关键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高血压体质指数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6年后的达标情况及影响达标的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新诊断T2DM患者综合管理6年后代谢指标的达标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157例新诊断T2DM患者专人管理并定期随访,给予综合干预。结果 (1)随访6年后SBP、DBP、FPG、2hPG、HbA1c、TG、TC、LDL-C水平较干预前降低,HDL-C升高(P<0.05)。随访6年后与新诊断时达标率比较,SBP:75.2%vs 52.9%,DBP:66.9%vs 40.8%,BP:61.8%vs 33.1%,FPG:59.2%vs 19.7%,2hPG:74.5%vs 22.9%,HbA1c:52.9%vs 29.9%,TC:59.2%vs 37.6%,TG:58.6%vs 36.3%,HDL-C:69.4%vs 43.3%,LDL-C:52.9%vs 29.3%,BMI:42.7%vs 38.9%。(2)糖尿病知识得分、运动和血糖监测次数与血糖不达标呈独立负相关。(3)不达标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发生率高于达标组;不达标组DR、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发生率高于达标组。结论长期综合管理可提高T2DM患者血糖达标率。血糖、BP、血脂和BMI不达标可增加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赵春燕杨建梅王虹邵大霞陈路增郭晓蕙
关键词:达标率影响因素糖尿病并发症
长期血糖及血脂的强化控制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脂联素血症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血糖及血脂的强化治疗能否改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低脂联素血症。方法T2DM患者106例及正常对照49例,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对其中的68例T2DM患者追踪观察,强化血糖和血脂治疗,一年后再次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结果(1)血浆脂联素水平在T2DM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DL-C、FPG是影响脂联素的独立危险因素。(3)T2DM患者血糖、血脂强化治疗后下降的血浆脂联素水平得到明显升高。结论T2DM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血浆脂联素水平主要受血糖和血脂的影响,血糖及血脂的长期强化治疗能够纠正T2DM的低脂联素血症。
杨建梅郭晓蕙王虹童玉邵大霞
关键词:脂联素
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与胰岛素抵抗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中影响尿酸的相关因素,探讨尿酸与胰岛素抵抗及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患者166例,根据血尿酸浓度、三分位数、性别分为A组(男:血尿酸<297.1umol/L,女<263.4 umol/L)、B组(男:血尿酸297.1~349.7umol/L,女:263.4~303.1umol/L)、C组(男:血尿酸>349.7umol/L,女:>303.1 umol/L)。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肌酐、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肌酐(UAlb/Cr),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体质指数(BMI)、平均动脉压、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三组间上述指标及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分析尿酸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 (1)A、B、c三组BMI分别为:25.33±3.24、24.86±3.14、27.04±3.88,组间比较示C组BMI显著高于A、B两组(P<0.05)。A、B、C三组ISI分别为:0.053±0.11、0.031±0.02、0.035±0.04,组间比较示B组0.05);A、B、C三组HOMA-IR分别为:1.90±2.09、2.66±3.31、2.48±2.32,组间比较可见B组>c组>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eGFR(88.5±14.95 ml/min/1.73 m^2)显著高于C组(80.6±15.0ml/min/1.73 m^2)(P<0.05)。(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性别、UAlb/Cr、BMI、eGFR是尿酸的独立危险因素。(3)三组间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IMT比较无差异。结论尿酸与肥胖、UA1b/Cr及肾功能等因素密切相关,肥胖、肾小球率过滤下降、尿白蛋白排泄增加可升高T2DM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不同尿酸水平组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陈雅静杨建梅王虹邵大霞陈路增郭晓蕙
关键词:尿酸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
长期血糖、血压及血脂的强化控制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脂联素血症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分析其与肥胖、血糖、血脂和血压的关系,探讨强化血糖、血脂和血压治疗能否改善T2DM的低脂联素血症。方法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 T2DM患者106例,选择年...
杨建梅郭晓蕙王薇童玉董爱梅王虹邵大霞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