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琪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市科学技术基金辽宁省教委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干细胞
  • 3篇细胞
  • 3篇基因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异体
  • 2篇神经干
  • 2篇同种异体
  • 2篇脱氨酶
  • 2篇胚胎
  • 2篇胚胎神经
  • 2篇胚胎神经干
  • 2篇细胞移植
  • 2篇细胞移植修复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瘤

机构

  • 6篇大连医科大学...
  • 5篇大连医科大学...
  • 4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邢琪
  • 6篇宋飞
  • 4篇马学虎
  • 3篇姬广春
  • 3篇魏明海
  • 3篇马郁芳
  • 3篇刘天庆
  • 2篇刘健
  • 2篇陈一曲
  • 1篇胡增春
  • 1篇王东
  • 1篇田晓峰
  • 1篇宋克东
  • 1篇张大庆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同种异体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时效性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双后肢运动功能的修复作用,并分析其移植时效性。方法:实验于2003-07/08在大连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实验室完成。①取孕14 ̄16d的大白鼠1只,引颈处死,剖腹,取出胎鼠,钳取大脑皮质及皮质下脑室旁的脑组织,体外培养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②将30只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损伤对照组、早期移植组和延期移植组,每组10只。3组大鼠均制作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造成大鼠下肢瘫痪,早期移植组、延期移植组大鼠分别在伤后3d及3周移植胎鼠脑组织神经干细胞。观察移植后大鼠双后肢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通过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的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是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神经元特异性蛋白。结果:脊髓损伤建模实验纳入大鼠3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双后肢的功能恢复情况:早期移植组和延期移植组大鼠双后肢的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但早期移植组表现尤为显著。早期移植组和延期移植组细胞移植后五六天即可见瘫痪大鼠的后肢肌力开始恢复,二三周后可出现爬行,4周后后肢活动活跃;损伤对照组大鼠的瘫痪肢体无任何恢复。②移植4周后早期移植组大鼠移植区脊髓组织的形态学变化:脊髓移植区肉眼可见有增生的组织充填,镜下有大量新生的细胞,表现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阳性染色(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横断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早期移植疗效更好。
宋飞邢琪魏明海陈一曲刘天庆马学虎
关键词:胚胎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同种异体成年SD大鼠
携带CD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C6大鼠胶质瘤体内抑制作用研究
2012年
为了研究自杀基因——胞嘧啶脱氨酶基因(cytosine deaminase gene,CD基因)对大鼠脑胶质瘤的体内治疗效果,采用基因转导系统将慢病毒包装的CD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并使其长时间、高效表达,然后移植到使用颅内立体定向接种法制作的40只SD大鼠胶质瘤模型中.按接种细胞类型将实验SD大鼠分为5组,每组8只:①C6胶质瘤;②C6+MSCs细胞(1∶1);③C6+MSCs细胞(1∶2);④C6+MSC-codA/eGFP细胞(1∶1);⑤C6+MSC-codA/eGFP细胞(1∶2).瘤龄7天后腹腔注射500 mg/(kg.d)5-氟胞嘧啶(5-flucytosine,5-FC),共14天.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监测肿瘤的体积并进行了大鼠存活期观察、常规病理分析、RT-PCR检测、HE染色.结果显示,第①组瘤龄14天时病灶呈圆形,中心见坏死区,肿瘤平均246 mm3,均存活期15.3天,第②组平均生存期16.0天,第③组平均生存期16.6天,第④⑤组自然存活期均大于30天,14天时病灶平均体积分别为55 mm3、40 mm3,28天时肿瘤抑制率分别为77.24%、83.28%.MRI扫描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与病理结果高度相关;MRI动态观察可证实携带CD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5-FC治疗系统治疗C6颅内胶质瘤有效;RT-PCR检测结果证实肿瘤组织内有胞嘧啶脱氨酶表达.
宋飞邢琪宋克东刘健姬广春马郁芳刘天庆马学虎田晓峰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胶质瘤基因治疗CD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构建携带胞嘧啶脱氨酶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对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背景:转染胞嘧啶脱氨酶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有效地将化疗前药5-氟尿嘧啶转化成具有细胞毒性的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并在体外对胶质瘤细胞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目的:探讨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基因治疗载体表达外源基因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对胶质瘤C6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小鼠间充质干细胞,构建胞嘧啶脱氨酶基因与GFP联合的慢病毒载体,通过慢病毒包装法将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及GFP转染至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获得稳定表达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及GFP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其与胶质瘤C6细胞共培养,在培养液中加入5-氟胞嘧啶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影响。结果与结论:慢病毒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及GFP基因成功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成C57BL/6mMSC-codA/eGFP细胞,C57BL/6mMSC-codA/eGFP在5-氟胞嘧啶的作用下可引起胶质瘤C6细胞的明显凋亡,在5-氟胞嘧啶浓度为1×106μg/L条件下C6胶质瘤细胞凋亡率为60%(P<0.05)。提示,C57BL/6mMSC-codA/eGFP可将5-氟胞嘧啶转化成5-氟尿嘧啶并对C6胶质瘤细胞生长有显著的限制作用甚至是致死效应。
邢琪宋飞刘健姬广春张大庆马郁芳
关键词:胞嘧啶脱氨酶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瘤慢病毒
同种异体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时效性(英文)被引量:2
2008年
背景: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中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但何时移植效果较好?目的:观察同种异体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双后肢运动功能的修复作用,并分析其移植时效性。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实验室。方法:实验于2003-07/08在大连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实验室完成。①取孕14~16d的大白鼠1只,引颈处死,剖腹,取出胎鼠,钳取大脑皮质及皮质下脑室旁的脑组织,体外培养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②将30只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损伤对照组、早期移植组和延期移植组,每组10只。3组大鼠均制作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造成大鼠下肢瘫痪,早期移植组、延期移植组大鼠分别在伤后3d及3周移植胎鼠脑组织神经干细胞。观察移植后大鼠双后肢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神经干细胞移植4周后,取出移植区脊髓,作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比较各组大鼠的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双后肢的功能恢复情况。②神经干细胞移植4周后各组大鼠脊髓移植区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建模实验纳入大鼠3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双后肢的功能恢复情况:早期移植组和延期移植组大鼠双后肢的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但早期移植组表现尤为显著。早期移植组和延期移植组细胞移植后五六天即可见瘫痪大鼠的后肢肌力开始恢复,两三周后可出现爬行,4周后后肢活动活跃:损伤对照组大鼠的瘫痪肢体无任何恢复。②移植4周后早期移植组大鼠移植区脊髓组织的
邢琪宋飞魏明海陈一曲刘天庆马学虎
关键词:脊髓损伤干细胞移植细胞学
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方法。方法对8年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大型听神经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全切或近全切26例(93%),大部分切除2例(7%),面神经解剖保留22例(78.5%),面神经功能保留13例(46.4%),无死亡。结论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是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显微解剖知识,操作技巧和术后处理是提高全切率,保留面神经功能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宋飞邢琪魏明海胡增春王东
关键词: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
Lipofectamine介导胞嘧啶脱氨酶基因转染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英文)被引量:1
2009年
背景:自杀基因独有的旁观者效应,可显著提供肿瘤细胞杀伤效果,同时还与放射治疗、免疫基因治疗联合应用,并克服了基因转导效率低的缺陷。胞嘧啶脱氨酶即可产生强大的旁观者效应。目的:观察脂质体介导真核表达载体胞嘧啶脱氨酶基因转染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效果及其基因表达。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基因水平体外实验,于2007-05/12在大连理工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发中心完成。材料:SPF级C57BL纯系小鼠6只,体质量18~20g,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a由大连理工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发中心提供。LipofectamineTM 2000脂质体为Invitrogen产品。方法:取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a,提取质粒DNA,对质粒plRES2-cGFP1-CD进行XhoI和BamHI双酶切,用于转染。取小鼠双侧下肢股骨和胫骨,贴壁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制成单细胞悬液,加入荧光标记的CD44,CD45,CD90,CD105抗体后,采用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法转染第3代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观察指标:重组质粒的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表达,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转染36,48h后胞嘧啶脱氨酶基因的表达。结果:质粒plRES2-AcGFP1-CD酶切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于1.0~1.5kb处有1条带出现,符合胞嘧啶脱氨酶基因长度。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表面标记CD45呈阴性,CD44,CD90,CD105呈阳性。plRES2-AcGFP1-CD基因转染36h后,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48h后细胞仍有荧光表达,且强度明显增强。结论:脂质体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在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成功表达,于转染48h后达峰值。
宋飞邢琪姬广春马郁芳马学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胞嘧啶脱氨酶基因转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