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学虎

作品数:381 被引量:860H指数:15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1篇期刊文章
  • 82篇专利
  • 7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8篇动力工程及工...
  • 71篇化学工程
  • 40篇医药卫生
  • 33篇理学
  • 26篇生物学
  • 2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6篇天文地球
  • 9篇文化科学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农业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08篇传热
  • 78篇冷凝
  • 52篇细胞
  • 42篇滴状冷凝
  • 38篇蒸汽
  • 37篇干细胞
  • 31篇强化传热
  • 31篇冷凝传热
  • 21篇换热
  • 20篇纳米
  • 19篇疏水
  • 19篇热管
  • 16篇神经干
  • 15篇液滴
  • 14篇吸收式
  • 14篇传热性
  • 14篇传热性能
  • 12篇滴状冷凝传热
  • 11篇润湿
  • 9篇纳米线

机构

  • 378篇大连理工大学
  • 28篇牛津大学
  • 7篇大连医科大学...
  • 7篇清华大学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4篇吉林工学院
  • 4篇内蒙古科技大...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北方交通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山东建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石油化工...
  • 1篇武汉第二船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北京低碳清洁...

作者

  • 380篇马学虎
  • 182篇兰忠
  • 77篇刘天庆
  • 75篇白涛
  • 52篇崔占峰
  • 52篇陈嘉宾
  • 47篇郝婷婷
  • 43篇温荣福
  • 38篇葛丹
  • 31篇周兴东
  • 25篇宋克东
  • 23篇李香琴
  • 22篇彭本利
  • 22篇王四芳
  • 19篇宋天一
  • 18篇关水
  • 15篇于庆杰
  • 15篇陈宏霞
  • 14篇薄守石
  • 14篇徐敦颀

传媒

  • 44篇高校化学工程...
  • 34篇工程热物理学...
  • 26篇化工学报
  • 19篇化工进展
  • 18篇大连理工大学...
  • 7篇生物化学与生...
  • 6篇物理学报
  • 6篇热科学与技术
  • 6篇中国工程热物...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5篇中国工程热物...
  • 4篇水处理技术
  • 4篇化学工程
  • 4篇中国生物医学...
  • 4篇2006中国...
  • 4篇2007年传...
  • 4篇中国工程热物...
  • 3篇功能材料
  • 3篇第六届全国化...
  • 3篇中国工程热物...

年份

  • 1篇2024
  • 13篇2023
  • 12篇2022
  • 19篇2021
  • 17篇2020
  • 5篇2019
  • 1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14篇2015
  • 8篇2014
  • 13篇2013
  • 17篇2012
  • 19篇2011
  • 28篇2010
  • 46篇2009
  • 36篇2008
  • 20篇2007
  • 12篇2006
  • 9篇2005
3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处理表面水平管外降膜蒸发传热的实验研究
本文研究了处理表面镀铬铝管,PTFE铜管和纯铝氧化管水平管降膜蒸发传热,研究了喷啉密度,热通量,管内蒸汽速度和管表面处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表面蒸发区,水平管降膜蒸发传热系数随热通量的增加而提高,随喷淋密度增大先降低...
马学虎高大志安家明朱晓波陈嘉宾
关键词:耐腐蚀海水淡化传热系数
文献传递
人脂肪干细胞复合胶原/壳聚糖支架在生物反应器中扩增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研究表明脂肪组织是多潜能干细胞的又一新来源,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可被用于细胞治疗及组织工程。然而,传统的培养方法很难满足临床需求。为获得大量的脂肪干细胞以满足临床需求,现将脂肪干细胞接种到胶原/壳聚糖支架上,比较细胞在静态环境和在转瓶中动态扩增的情况。通过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分析葡萄糖和乳酸的代谢情况;14d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内的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相关表面标记表达;RT-PCR检测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并检测扩增后的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结果表明:在动态微环境中扩增14d后,与静态条件下相比,支架内的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活性和更好的多向分化潜能。所扩增的细胞能够保持原有干细胞的特性。结论:所设计的支架-转瓶培养系统是一个简便有效的扩增脂肪干细胞的方法。
朱艳霞刘天庆宋克东马学虎崔占峰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扩增转瓶
表面多孔涂层对强化凝结换热的影响
1998年
为探讨新的强化凝结换热的方法,考虑多孔层界面液体间的剪切效应,建立了蒸气在具有多孔涂层倾斜表面膜状凝结换热的物理数学模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表面过冷度、多孔涂层的厚度、渗透率和有效导热系数的增大都不同程度地强化凝结换热,表面倾角引起的彻体力的变化对强化凝结换热的影响很大。与Nuselt理论预示值对比显示:多孔涂层具有明显的强化膜状凝结换热的作用,而多孔层的弥散作用是强化凝结换热的主导因素。多孔涂层特征参数的优化研究可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马学虎王补宣
关键词:传热
新型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内三维组织工程骨的构建被引量:14
2004年
利用微载体悬浮培养法将成骨细胞在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内进行大规模扩增 ,并检测细胞的组织形态和生物功能 .然后以此作为种子细胞 ,分别以 2× 10 6个 /ml和 1× 10 6个 /ml两种密度接种到支架材料上 ,于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 (RWV)内进行三维组织工程骨的构建 .并将所构建的骨组织分别进行倒置显微镜 (invertedmicroscope)、扫描电镜 (SEM )、碱性磷酸酶 (ALP)、矿化结构和AO/EB双重荧光染色等生物学性能检测 ,以及对培养过程的营养物质代谢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 .结果表明 ,在RWV中培养的骨组织生长良好 ,分泌大量胶原纤维 ,并有矿化基质和新骨样组织形成 .由上述结果可断定 ,通过RWV内部流体对流所产生的应力刺激 ,可提高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表达 ,并加速矿化结节的形成 ,从而完成成骨细胞的快速增殖与分化以及工程化组织的三维构建 .
宋克东刘天庆李香琴崔占峰葛丹孙相玉马学虎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成骨细胞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
肝窦内纳米粒子特性及其清除率的数值模拟
2023年
肝脏对纳米粒子的非特异性清除严重阻碍了纳米药物的临床转化。由于实验手段的限制,通过数学模型探究纳米粒子在肝窦内的运动特性对其肝脏清除的影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基于有限元法(FEM)的欧拉-拉格朗日方法模拟了纳米粒子在仿生小鼠肝窦中的运动。结果表明,颗粒尺寸和肝窦的弯曲程度能够通过改变纳米粒子与窦内细胞的碰撞频率而影响其肝脏清除率;而颗粒密度对粒子运动特性及其肝脏清除率无显著影响。本研究从纳米粒子的运动特性角度出发,为面对肝脏清除的纳米载体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进而推进其临床转化进程。
张家锐葛丹刘洋马学虎孙冰冰
关键词:肝窦非牛顿流体
氟硅低聚物杂化疏水表面的盐水污垢特性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种氟硅低聚物杂化疏水材料并在铜基表面上涂覆了疏水涂层.基于动态热阻法,在盐度为0[%]和7[%]的条件下,测试了改性表面的盐水抗垢性能.结果表明,涂覆了氟硅低聚物杂化疏水涂层具有较低的表面能,垢层...
兰忠宁佳石静白涛于庆杰马学虎
关键词:蒸馏法
过渡状态冷凝传热模型
本文引入沟流级别的概念,来理解过渡状冷凝形态的形成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将过渡状冷凝传热表示为通过滴状区与沟流区上的传热之和,并分别计算其上的热通量.其中滴状区传热模型中,将液滴空间序列构象重构为时间序列构象,并将最大液滴...
马学虎兰忠周兴东宋天一
关键词:传热模型热通量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热管换热器内加湿热空气对流冷凝传热的实验研究
采用加湿热空气模拟燃气锅炉的尾部烟气,通过热管换热器进行对流冷凝传热实验研究;并利用十八硫醇形成的分子自组装膜对热管表面进行改性,从而强化冷凝传热。实验在较大的加湿热空气温度(70~120℃)和水蒸气体积分数(0~20%...
马学虎兰忠房正白涛
关键词:热管换热器燃气锅炉
文献传递
一种混合蒸气冷凝传热强化表面、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强化传热与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V形槽超疏水表面及其在混合蒸气冷凝传热强化中的应用。该冷凝表面为二级结构,由亚毫米的V形槽结构和纳米粗糙结构构成。混合蒸气冷凝过程中,基于不凝气在亚毫米级V型沟槽内累积的特点...
马学虎程雅琦兰忠
文献传递
低压蒸汽滴状冷凝表面温度分布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利用自组装技术制备了铜基十八烷基硫醇疏水表面(SAM),通过红外热像仪分析了低压条件下液滴表面和换热表面的温度分布以及液滴脱落引起的温度分布演变。实验结果表明:低压蒸汽冷凝条件下,冷凝表面局部温度分布不均匀;单个液滴表面温度呈中心高边缘低的凸型分布;随着液滴半径的增加,液滴表面温度升高;相同操作压力下,随着过冷度的增加,液滴表面温度降低。在液滴脱落过程中,液滴表面温度逐渐升高,同时裸露出的换热表面局部过冷度增大,局部表面温度呈现出中心低周围高的凹型温度分布,随之恢复到液滴脱落前的温度。随着蒸汽压力降低,冷凝临界过冷度增加,导致裸露表面上具有更低温度的中心区域核化点密度高,最终加剧了整个换热表面液滴尺寸分布的非均匀程度。
马学虎温荣福兰忠张崇峰王四芳彭本利
关键词:低压蒸汽滴状冷凝红外热像表面温度
共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