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安庆 作品数:86 被引量:357 H指数:11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985工程” 更多>> 相关领域: 哲学宗教 文化科学 政治法律 经济管理 更多>>
黑格尔哲学中几个概念和名言的含义勘定与阐释 被引量:1 2019年 此文是复旦大学邓安庆教授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第三版修订所撰写的“黑格尔”词条之二。该词条对黑格尔哲学中的几个概念和名言的含义进行了勘定与阐释。 邓安庆关键词:黑格尔哲学 名言 中国大百科全书 词条 第一哲学与伦理学——对莱布尼茨《单子论》的实践哲学解读 被引量:4 2009年 以前的教科书上一般都把近代的形而上学说成是以"认识论"作为第一哲学的"知性而上学",通过对莱布尼茨《单子论》的解读发现,《单子论》根本不是一部认识论的著作,而是一种典型的"实体论"形而上学。这种实体论又不是以"已成"实体来构成单纯外在物体世界或内在灵魂世界的机械论形而上学,而是以内在行动为原则赋予实体本身以内在的生命运动,从而在实体的生命运动过程中从"自然世界"开辟出一个"道德世界"的实践的形而上学。从这种实践的形而上学蕴含的伦理-政治维度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形而上学的现代性意义,同时它也处在第一哲学与伦理学之关系转变的起点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形而上学之可能性不在其自身的实体构造上,而在伦理学中。莱布尼茨这样做了,却无能对此获得明确的意识,他的形而上学不可避免地还带有知性形而上学的独断性,因此他不得不承当旧形而上学的骂名。 邓安庆关键词:单子论 “复杂现代性”框架下的核心价值建构 被引量:81 2013年 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运动与中华文明复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民族国家与全球化趋势"三大张力之中。这三大张力彰显出确立中国未来发展方向所面临的三大难题,是我们认清中国在当代世界历史中的位置,把握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的思想坐标。为解决难题,需要建立"复杂现代性"理念,并以此作为分析中国面临挑战的分析框架和探寻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方法论原则。同时,需要建立与"复杂现代性"相应的思维方式,构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 冯平 汪行福 王金林 孙向晨 徐洪兴 邓安庆 徐洪兴论莱布尼茨的伦理思想 被引量:4 2011年 莱布尼茨的伦理思想在现代启蒙伦理的发展史上具有一种明显的过渡性质,他试图通过理性的形而上学重建伦理的最终基础,但是在思想中又留下许多经院哲学的痕迹;他与反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英国经验哲学不同,在伦理学上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幸福论伦理学的许多论题,但又不是从德性论而是从法则和义务的概念出发,甚至把所有伦理的东西归结到作为最高立法者的神圣意志上。他的伦理思想的大部分内容都被康德所继承,而他的旧形而上学却被康德所摧毁和改造,但无论如何",前康德哲学的最重要努力在他的思想中找到了核心"。 邓安庆关键词:快乐主义 德性 正义 逻辑学还是伦理形而上学--费希特伦理学的“知识学原理”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费希特《伦理学体系》是按照其"知识学原理"写成的,按一般理解是"知识学原理"在"实践领域"即"伦理生活世界"的"应用"。但是,如果"知识学原理"本身是个不关涉"实践"的单纯概念的"思辨",它又如何能有向"实践"应用的"规范有交往性"呢?本文由此疑问出发,探究在国内外学界很少得到深入探讨的费希特的"知识学原理"同"实践哲学"的内在关联,认为费希特的知识学原理不可被理解为单纯的逻辑学,而只能被理解为伦理的形而上学,才是有规范的有效性。由此试图得出的结论是,费希特的知识学原理本身,只有从"本原的实践",即"本原行动"出发,才使得它作为"形而上学"成为可理解的。 邓安庆关键词:实践哲学 西方伦理学史诸概念和命题之释义 被引量:1 2020年 一、厄索斯(ethos)厄索斯(ethos)来自古希腊文εθοc,一般具有习惯、习俗、气质、性格和性情等含义。ηθοc的形容词ethikos、ethika是有性情的、有品格的,因此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伦理学”就是对ηθοc的改写而来。于是,在哲学伦理学中ethos就直接作为表达“伦理”的术语,其世俗的含义指流传而来并共同塑造人的交往形式的生活习惯、礼俗规范和伦理价值与道德意识。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把ethos作为演讲者在听众面前显得“确信”的三种品质倾向:(1)通过演讲者的“权威性”和“可信性”表达出来的确信品质;(2)通过激情洋溢的语言暴力表现的确信品质;(3)通过“逻各斯”,即正确的推理和证明程序表现出来的确信品质。 邓安庆 蒋益关键词:语言暴力 演讲者 《修辞学》 《尼各马可伦理学》 逻各斯 从启蒙倒退到神话之后的生存哲学——论谢林中后期哲学的伦理思想 被引量:2 2013年 在《先验唯心论体系》中,谢林发现,自由本身无非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因而康德所揭示的"自由的因果律"蕴含着与自由相反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固然构成了康德道德律之"绝对命令性"的隐蔽根基,但也蕴含着普遍理性的道德律对个性的取缔和毁灭。谢林比阿多诺早一个半世纪便洞见出了启蒙伦理的"辩证法"。因此,谢林后期哲学转向了其早期就向往的理性的神话学上来。本文不认为谢林向神话学的倒退是对启蒙的背叛,而是对启蒙的内在悖论在更深层面的揭示。如果真正的自由对立于必然的话,那它就是任意的。因而在善恶问题上,自由永远都只是一种向善或向恶的可能性,而非是必然的。人的生存作为人的自由力量的体现,在于它必须面对恶而生存,以增强存在的力量。启蒙伦理的色彩于是被彻底改写。 邓安庆关键词:启蒙辩证法 德性之力量究竟何在 被引量:1 2021年 经历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2020年,活着的人无不感叹活着不容易、活着真好,同时又无不哀叹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凋零。霍布斯在分析“自然状态”下的人类生存时,说在死亡的威胁下,人类发现了理性,通过理性寻找到了自然法,于是才能结成人类社会,从而有规约与法律来保障个体的自由生命权和安全权。 邓安庆关键词:活着 自然法 生命权 霍布斯 论德国应用伦理学的风格 被引量:6 2005年 邓安庆关键词:应用伦理学 哲学学科 谢林启示哲学中的存在论四讲 被引量:2 2014年 晚期谢林哲学在批评黑格尔以“逻辑学”为基础的概念思维还只是单纯“否定的哲学”,没有回到实事本身,没有达到“实定的东西”(Positive)基础上,提出了哲学要不被边缘化,就要回到实事本身(zurSacheselbst),成为“实定的哲学”之口号。但哲学如何回到“实事”本身与“实定的东西”呢?实际上就是回到原初的生活本身。这种生活既是“自然的”也是与“神”联系在一起的(超自然的)。“神话哲学”(Philosophie der Mythologie)以“多神论”(Polytheismus)揭示了人类这一“原初生活”的本相,而“天启哲学”(Philosophie der Offenbarung)的“一神论”(Monotheismus)作为神话哲学的结果,将人类原初的生活从本原的“存在结构”中直观为人格的、历史的活动,因而“是历史哲学的最高凯旋”。“天启哲学”于是既是人类生活之原初的存在论,这种“存在论”以人神共有的“面向未来”的“我将是我将要是的”为其生存路向,从“将是什么”(wassel’nwird)出发把“自为的东西自在地存在着”的“完善的精神”把握为纯粹的存在本身,绝对的本原,先于一切可能性的绝对现实性,一切存在着的绝对在先的“潜在势力”(Potentialitat)。于是从中可以区分出作为“第一潜在”(erste Potenz)的能在(sein Konnen);作为第二潜在的“必在”(seinMfissendes)和作为第三潜在的“应在”(sein Sollendes)。这样的“存在结构”将能揭示出实存进程中一切可能的存在关系,于是也就构成了神的“三位一体”之结构。自为自在的“能在”(自由)存在论也就成为天启神学之“神”所“启示”出来的“完善精神”的生命历程。对此“神”的信仰的确实性与存在本身的“实事”之开启,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实定性”,进入了人类生活本真的现实性� 邓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