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向晨

作品数:89 被引量:504H指数:1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哲学宗教
  • 19篇文化科学
  • 7篇社会学
  • 6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2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8篇哲学
  • 12篇文化
  • 8篇莱维纳斯
  • 7篇现象学
  • 6篇中国文化
  • 6篇生生
  • 6篇他者
  • 6篇亲亲
  • 6篇文化传统
  • 6篇教育
  • 6篇个体主义
  • 6篇国文
  • 5篇政治
  • 5篇中国文化传统
  • 5篇宗教
  • 5篇伦理
  • 5篇黑格尔
  • 4篇学术
  • 4篇儒家
  • 4篇神学

机构

  • 84篇复旦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上海戏剧学院

作者

  • 84篇孙向晨
  • 2篇刘丽华
  • 1篇何怀宏
  • 1篇田素华
  • 1篇邓安庆
  • 1篇邹诗鹏
  • 1篇任剑涛
  • 1篇赵修义
  • 1篇韩水法
  • 1篇冯平
  • 1篇徐洪兴
  • 1篇杨国荣
  • 1篇段怀清
  • 1篇汪行福
  • 1篇王一方
  • 1篇王金林
  • 1篇成伯清
  • 1篇朱国华
  • 1篇陈周旺
  • 1篇张涛甫

传媒

  • 7篇复旦学报(社...
  • 7篇学术月刊
  • 5篇探索与争鸣
  • 4篇文化纵横
  • 3篇哲学动态
  • 3篇上海社会科学...
  • 3篇哲学研究
  • 3篇中国大学教学
  • 2篇文史哲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江苏社会科学
  • 2篇中国医学伦理...
  • 2篇高等学校文科...
  • 2篇中国哲学年鉴
  • 2篇复旦教育论坛
  • 2篇社会科学文摘
  • 2篇孔学堂
  • 2篇哲学门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新华文摘

年份

  • 3篇2023
  • 8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9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萨特、莱维纳及他者问题(论文提要)
<正>在学界萨特和莱维纳的比较研究算不得一个热点。然而,萨特和莱维纳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莱维纳的博士论文使萨特接触了现象学,并决定离开巴黎去德国学习现象学;而在萨特生命最后的阶段,大谈上帝、信仰、犹太问题时,其对话者...
孙向晨
文献传递
家:中国文化最切近的当代形式被引量:3
2020年
在一个文化自信的时代,人们热衷于谈论中国文化的当代形式,热闹的形式似乎很多,也都很需要。但如果不限于从外在的、要素的、技术的方式理解中国文化,就要问中国文化的实质及实现路径是什么。没有人能否认“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有着核心地位,这是由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决定的,然而现代社会强调个体、契约,新文化运动以来国人遗忘“家”久矣。我们应当正视现代世界的境况,重建一种尊重“家”的现代文化,并让这种尊重落实在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让“家”成为在当代体现中国文化最切近的形式。
孙向晨
关键词:中国文化
公民宗教之于公共领域及其三个版本浅议
"公民宗教"与"公共领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哲学概念,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在社会层面上带有政治功能的概念。"公共领域"对政治权力带有批判性质。而"公民宗教"更多的是维护政治的认同。托克维尔、罗伯特·贝拉与卢梭,形成...
孙向晨
关键词:公民宗教公共领域施米特托克维尔
文献传递
医学人文精神与复旦的通识教育被引量:1
2018年
从命题来看,医学人文特别是从复旦角度来讲,其实是一个必然的命题,其实和北大一样,我们有一个两校合并的过程,复旦大学和原上海医科大学有一个合并。合并完之后会看到,原有的医学人文有了一个更宽广的背景,在融合当中其实复旦和医学院有一个很强烈的相互影响。
孙向晨
关键词:医学人文精神通识教育命题
“汉语哲学”何之谓
2022年
一段时间以来,“汉语哲学”的说法渐入学界视野,成为讨论的热门话题。随着国内关于“汉语哲学”的讨论日渐增多,由此也引发一系列疑惑。那么,究竟该如何来理解“汉语哲学”?汉语哲学区别于中国哲学讲到“汉语哲学”,人们最为直观的反应便是“中国哲学”与“汉语哲学”究竟有何区别?早在“中国哲学”提出之初。
孙向晨
关键词:哲学
家:厚的文化与薄的哲学——对李勇教授一文的回应被引量:1
2022年
在一个没有“家”的哲学时代,提出“家”哲学势必遭到各种质疑,如李勇教授从内、外两个方面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家”哲学可能遭到的批判。确实,“家”哲学要在现代世界站立住,就必须经受各种挑战。从“家”问题内部的论域来看,首先要清楚区分传统的家与现代的家,古今之间有联系也有很大差异。今天我们讨论“家”的问题并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一定要站在现代世界之中。其次,“家”作为一种普遍性存在,其在中国社会的形态与在世界范围的形态也需要深入辨析,汉语哲学有责任充分汲取中国思想传统的资源。最后,“家”作为社会性论题与作为哲学性论题也有所不同,本文强调从哲学层面来思考“家”的问题。从外部的哲学批评立场来看,“家”哲学还需应对来自自然主义、多元主义以及个体主义立场的挑战。在这些问题上,“家”哲学有着不同的形而上学预设。最终“家”问题有一个从“厚的文化”不断理性化到“薄的哲学”的过程。但“薄”并不意味单薄,而是意味着论题的普遍化。
孙向晨
超越存在与存在的高贵化——一场列维纳斯与赵汀阳之间的假想对话被引量:3
2021年
列维纳斯与赵汀阳都有某种西方"之外"的视野,对于西方哲学的存在论传统有总体性的反思与批判;都坚持以哲学"之内"的方式推进他们的思想,这构成了他们之间"对话"的基础。"对话"姿态并不假定一种更高的普遍性去涵盖他们,而是要能保持其源初的理论"立场"。在关于西方存在论传统的界定,如何面对他人,自由何为以及伦理地位等方面,他们既有相似的分析,又有根深蒂固的差异,可以相互观照对方。他们都试图克服西方的存在论,给出不同的理论生长方向,这正是一个全球时代所期待的。
孙向晨
关键词:存在论他者伦理
重提逻辑和历史的统一被引量:1
1991年
'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方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方法》中作了准确的表述。但人们在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往往会发生岐义,甚至包含着对这个方法论的一个原则性的误解。本文试借对这个方法论的涵义的探讨,澄清一些误解的观点。一建构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一种学说,都应有它内面的逻辑起点,这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应该如何确立逻辑起点呢?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按历史与逻辑一致的原则,这个逻辑起点。
孙向晨
关键词:黑格尔法哲学逻辑形式经济学方法方法论原则资产阶级社会社会形式
现象学,抑或犹太哲学?——对莱维纳斯哲学犹太性的探讨被引量:9
2001年
Levinas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contemporary phenomenlolgists,and also he is an expert on Hebrew traditional culture,especially on Talmud exegetics.Now the problem is what the status of Jewish culture in Levinal’philosophyis.After an inquiry into both Levinas’phenomenological and Jewish backgrounds,his main philosophical terms and special perspective,such as“face”and“You shall not kill”,“saying”and “here I am”,“God as the absolute other”,are discussed.The Jewish roots are found in these philosophical themes.So,we can say that Levinas tries to say something other than Greek tradition by philosophical way, for the purpose of arousing Western philosophy to hear another voice.
孙向晨
关键词:现象学希伯来文化哲学品格犹太教
从黑格尔到现代法国哲学──论科耶夫的黑格尔主义被引量:5
1998年
亚历山大·科耶夫是本世纪法国新黑格尔主义的重要人物。通过他对黑格尔的重新阐释,使黑格尔融入了现代法国哲学。科耶夫对黑格尔的解释主要集中于《精神现象学》中的“主奴关系辩证法”,他以海德格尔和马克思的思想为主要理论背景,以极强的现实感和时代感,阐述了黑格尔“主奴关系”中欲望、他人、承认、生命、斗争、死亡、劳动、意识形态、知识分子、历史终结等重大论题,使主奴关系问题成为理解历史的一条主要线索。科耶夫的思想不仅对于理解20世纪法国思潮具有重要意义,对理解今日世界之现实以至于21世纪的世界图景,也极具启示性。
孙向晨
关键词:黑格尔主义精神现象学主奴关系存在主义法国哲学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