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继会

作品数:86 被引量:227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7篇文化科学
  • 12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2篇中药
  • 11篇给药
  • 10篇纳米粒
  • 9篇教学
  • 8篇肿瘤
  • 7篇教育
  • 7篇给药系统
  • 6篇体外
  • 6篇纳米给药系统
  • 5篇载药
  • 5篇色谱
  • 5篇透皮
  • 5篇相色谱
  • 5篇经皮给药
  • 5篇鬼臼
  • 5篇鬼臼毒素
  • 4篇载药纳米粒
  • 4篇制剂
  • 4篇色谱法
  • 4篇微乳

机构

  • 54篇上海中医药大...
  • 17篇黑龙江省经济...
  • 4篇黑龙江工商职...
  • 4篇黑龙江职业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黑龙江中医药...
  • 3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赢创德固赛(...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上海市普陀区...
  • 1篇上海市第四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康美药业股份...
  • 1篇北京嘉事联博...

作者

  • 84篇赵继会
  • 47篇冯年平
  • 20篇张永太
  • 15篇刘颖
  • 10篇郭腾
  • 9篇王志
  • 9篇于燕燕
  • 8篇许洁
  • 6篇林晓
  • 6篇施峰
  • 5篇陈志强
  • 5篇施晓琴
  • 4篇王晖
  • 4篇魏莉
  • 4篇谭蓉
  • 3篇董志颖
  • 3篇亢利平
  • 3篇吕万良
  • 3篇翁海挺
  • 3篇沈岚

传媒

  • 8篇北方经贸
  • 6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4篇中成药
  • 4篇中草药
  • 3篇中医药管理杂...
  • 3篇全国商情
  • 2篇交通科技与经...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医药学报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数理医药学杂...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科技信息
  • 2篇商业经济
  • 2篇Journa...
  • 2篇经济研究导刊
  • 1篇学术交流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6篇2012
  • 19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4
  • 1篇2003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丁香苦苷A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新的提取和纯化的方法分离制备丁香叶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丁香苦苷A(Sy ringopicrosideA)。方法 :丁香叶以水提取浓缩 ,上大孔吸附树脂柱 ,分别用水、30 %乙醇、5 0 %乙醇洗脱、收集 5 0 %乙醇洗脱液 ,回收溶剂 ,醋酸乙酯萃取上硅胶柱分离。结果 :丁香苦苷A的相对含量占 5 0 %乙醇洗脱部分的 1 / 3以上 ;所制备分离的丁香苦苷A对照品纯度达到 99%以上。结论 :该方法大量富集丁香苦苷A ,有利于丁香苦苷A对照品的制备 ,并为丁香叶原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和新产品的研制提供可行性方法。
李永吉马明途吕邵娃赵继会
关键词:大孔吸附树脂丁香叶化学成分
蟾毒灵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被引量:21
2009年
目的:建立血浆中蟾毒灵浓度的分析方法,测定蟾毒灵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蟾毒灵血浆蛋白结合率,利用HPLC测定血浆中蟾毒灵浓度,测定并比较大鼠和人血浆中蟾毒灵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在0.1~1.0mg·L^-1,药物浓度对血浆蛋白结合率无显著影响,蟾毒灵与大鼠和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蟾毒灵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于与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结论:蟾毒灵与血浆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
刘颖陈志强陶蓓蕾冯年平赵继会
关键词:蟾毒灵血浆蛋白结合率平衡透析法
消胀贴膏中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分析
目的:建立消胀贴膏中人工麝香和冰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INNOWAX 19091N—113(30m×0.32mm×0.25μm),柱温为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00℃,FID检测器温度260℃,分...
陈志强赵继会冯年平
关键词:麝香酮龙脑气相色谱
文献传递
我国企业绩效考评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被引量:4
2011年
绩效考核作为提高企业和员工绩效的重要工具显得越来越重要。绩效考核是晋升和培训工作的依据。通过定期考核,也可以使员工自己了解在哪些方面已有提高,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绩效考核为组织的各类人员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机会,有机会揭示出工作中的那些低效率行为,同时还可以帮助员工强化已有的正确行为,绩效考核还是奖励的合理依据。本文通过对绩效考核过程中企业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针对我国企业绩效考核的科学考评过程。
赵继会
关键词:绩效绩效管理绩效考核
实施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的战略分析
2012年
在经济全球化、资源配置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特别是企业集团纷纷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战略。这已经是企业发展必然的经营战略。全面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必须全面、深入理解多元化经营战略模式,准确把握其内涵、特点和对企业集团外部经营环境、内部状况的要求,从而促进我国企业集团健康成长。
赵继会
关键词: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
广炎灵注射剂提取精制工艺及半成品指纹图谱初步研究
中药注射剂的研制与应用,突破了传统中药给药途径,扩大了中药应用范围.随着对中药注射剂研究的深入,精制工艺和质量标准的研究更加重要,而建立中药指纹图谱是优化工艺,提高质量标准的基础.该文采用比较实验法,比较了多种提取工艺,...
赵继会
关键词:指纹图谱中药注射剂RP-HPLC
文献传递
抗乳腺癌中药纳米给药系统构建策略探讨
2019年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易转移。与化学药物相比,中药的毒副作用较小,并可通过多靶点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构建纳米给药系统可以提高中药活性成分向乳腺癌和转移灶的递送效率,提高疗效,并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以紫杉醇(PTX)为例,探讨抗乳腺癌中药纳米给药系统的构建策略及相关研究进展,构建策略包括主动靶向策略、肿瘤微环境响应策略、制备药物纳米晶提高载药量策略、仿生化策略等。
周宽李国毅赵继会董志颖
关键词:中药纳米给药系统乳腺癌
微针辅助条件下葛根素微乳的经皮吸收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采用微针辅助促进难溶药物葛根素微乳经皮吸收。方法以葛根素微乳作为对照,通过体内、外实验方法评价微针辅助促进葛根素微乳经皮吸收的作用。结果大鼠体外透皮实验中,微针辅助条件下葛根素微乳组和葛根素微乳组的24h累积体外透过量分别为137.36、10.25μg/cm^2。与微乳相比,微针辅助条件下微乳组可将葛根素在24h内透过离体大鼠皮肤的累积体外透过量提高12.4倍。大鼠在体微透析实验中,微针辅助条件下葛根素微乳组和葛根素微乳组的葛根素峰浓度(C_(max))分别为(713.51±72.23)ng/mL和(108.56±5.72)ng/mL;大鼠在体微透析接收液中葛根素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5021.45±547.09)ng·h/L和(622.36±41.21)ng·h/L。与微乳相比,微针辅助条件下微乳组可将葛根素在大鼠在体微透析实验中C_(max)和AUC分别提高5.57倍和7.07倍。大鼠体内药动学实验中,微针辅助条件下葛根素微乳组在大鼠血浆中的C_(max)为(234.35±25.02)ng/mL,AUC为(3047.13±486.51)ng·h/L;葛根素微乳组在大鼠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未检出。结论微针辅助条件下微乳可明显促进葛根素经皮吸收。本研究为葛根素新型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晏雨露徐驿赵继会冯年平
关键词:葛根素微乳微针体外透皮药动学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芪丹冠心舒微丸提取物工艺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芪丹冠心舒微丸纯化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对中药复方粗提物中有效组分进行纯化,以减少浸膏得率,提高浸膏中有效组分含量。结果:以比上柱量和比吸附量作为考察指标,得出以D101型大孔树脂对以上两类成分均有良好的吸附效果,而动态上样为最佳上样工艺。以比吸附量、比上柱量为考察指标,对上样树脂柱的径高比、上样浓度、上样时间进行了正交试验考察,得出具体的工艺技术参数;在考察洗脱工艺的研究中,得出60%浓度的乙醇为较好的洗脱剂。结论:筛选出的工艺参数切实可行。
张永太冯年平赵继会修彦凤陶建生
关键词:大孔树脂总皂苷丹酚酸B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冬凌草甲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工艺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优化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冬凌草甲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冬凌草甲素在有机相中的浓度、载体在有机相中的浓度和水相与有机相的比例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载药量及药物利用率为考察指标,根据星点设计原理进行实验安排,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建立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经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优化的最佳因素范围为药物浓度X1:0.5—0.8mg/mL;载体浓度X2:1.6~2.6mg/mL;水油比X3:1~1.5。以优化条件制备的样品平均粒径为98.5nm,包封率为(28.86±0.93)%,载药量为(8.23±0.35)%。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冬凌草甲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工艺优化,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许洁王菊冯年平赵继会于燕燕谭蓉
关键词:冬凌草甲素纳米粒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