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秋芳

作品数:45 被引量:299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0篇岩溶
  • 12篇地下水
  • 10篇地下河
  • 10篇岩溶地下
  • 9篇地球化
  • 9篇地球化学
  • 7篇洞穴
  • 7篇岩溶地下水
  • 7篇降雨
  • 6篇岩溶洞
  • 6篇岩溶洞穴
  • 6篇微生物
  • 5篇岩溶区
  • 5篇水文地球
  • 5篇水文地球化学
  • 5篇土壤
  • 5篇降雨条件
  • 4篇岩溶泉
  • 4篇运移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机构

  • 36篇西南大学
  • 20篇中国地质科学...
  • 6篇国土资源部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联合国教科文...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重庆市国土资...

作者

  • 44篇贺秋芳
  • 11篇杨平恒
  • 11篇袁道先
  • 8篇刘子琦
  • 7篇袁文昊
  • 6篇段逸凡
  • 6篇吕现福
  • 6篇肖琼
  • 5篇旷颖仑
  • 5篇赵瑞一
  • 5篇汪智军
  • 4篇蒋勇军
  • 4篇张远瞩
  • 4篇蒋建建
  • 4篇张弘
  • 3篇余龙江
  • 3篇李为
  • 3篇蒲俊兵
  • 3篇赵海娟
  • 2篇扈志勇

传媒

  • 9篇环境科学
  • 6篇中国岩溶
  • 3篇生态学报
  • 2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人民长江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地球与环境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三峡环境与生...
  • 1篇岩溶水文地质...
  • 1篇地理学核心问...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木关地下河岩溶系统中的氮循环及其相关微生物作用与示踪研究
约占中国国土面积1/3的岩溶区蕴藏着大约1/4的地下水资源,岩溶地下水是中国西南岩溶区的重要水源。但是,由于岩溶系统的脆弱性,现阶段工业、农业、矿业以及人类生活污水对岩溶地下水造成的污染,使得中国岩溶区的地下水资源已经全...
贺秋芳
关键词:岩溶含水层氮循环地下水补给
一种淡水河流自源可溶性有机碳汇的估算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淡水河流自源可溶性有机碳汇的估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淡水河流河水样品,获得样品水体光谱图;建模获取水样中主要荧光基团;比较分析获得荧光基团的性质和来源,并获得荧光基团的发散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基团性质,选...
贺秋芳肖琼谢海波吴泽
南山老龙洞地下河流域微生物污染源分析
在重庆南山老龙洞岩溶地下河流域选择水井和地下河,采用滤膜法监测地下水中的总细、大肠杆菌、粪大肠菌、粪链球菌等,根据前人研究结果对地下水中的人畜粪便污染来源进行辨析。并利用拟杆菌PCR-DGGE方法对大肠杆菌/粪大肠杆菌的...
张弘段逸凡吕现福蒋勇军贺秋芳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污染源粪便污染大肠菌群
降雨条件下典型岩溶流域地下水中的物质运移被引量:15
2009年
通过对2008年4月下旬降雨期间,重庆青木关地下河系统出口姜家泉泉水的水文过程、浊度、悬浮颗粒物、主要阳离子和TOC浓度的监测,结合悬浮颗粒物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图,来研究岩溶流域地下水中悬浮颗粒物浓度、浊度、主要阳离子和TOC等物质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在单一岩溶管道较发育的地下河出口,泉水流量、浊度、悬浮颗粒物浓度、主要阳离子和TOC浓度对降雨事件响应迅速;与碳酸盐岩溶解有关的Ca2+、Mg2+和Sr2+等在流量上升的过程中表现为稀释效应;降雨期间,地下河中受雨水侵蚀的土壤输入量增大,引起泉水中浊度和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增大;泉水中Al3+、Fe、Mn、Ba2+和TOC等物质是悬浮颗粒物的伴生物,其浓度随浊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研究的2场降雨期间,地下水携带悬浮颗粒物(>0.45μm)的总量约为9.7t;在泉水流量的上升和衰减的过程中,水质较差或极差;降雨期间流域内土壤侵蚀和养分的流失,不但严重破坏了脆弱的岩溶生态环境,而且极易造成地下水由土壤侵蚀引起的非点源污染,对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杨平恒旷颖仑袁文昊贾鹏贺秋芳林玉石
关键词:降雨悬浮颗粒物浊度运移地下河
一种利用原位微生物培养法检测水样中RDOC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原位微生物培养法检测水样中RDOC含量的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步骤一,准备器具,并进行无菌处理;步骤二,采集水样,并通过棕色瓶收集水样滤液,备用;步骤三,接种液的制备;步骤四,培养水样滤液得到培养液;步...
肖琼贺秋芳赵海娟
文献传递
细菌在洞穴含铁沉积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07年
本文以贵州董哥洞岩壁分离出沉积Fe3+的菌株,在室内模拟铁细菌引起的沉积过程,探讨了细菌在洞穴含铁沉积物形成过程中的机制。结果表明,铁细菌对数生长期结束后,实验体系中的铁、钙开始沉积,且在约4h之内Fe3+和Ca2+的浓度降低至接近零。通过比较铁细菌作用后的岩石样品与未经微生物作用的岩石样品的X射线衍射和X射线荧光探针图谱,发现不论经过细菌作用与否,岩石样品中的元素和矿物成分均相同,主要元素均为Ca、Fe、Mn、Mg、P、Si和Al,矿物成分都有方解石、纤铁矿和粘土矿物。结合洞穴环境条件分析,指出细菌能够富集洞穴渗水中的铁离子,其生物成矿作用形成铁矿物和非晶质铁壳覆盖于洞穴沉积物表面,改变了洞穴沉积物的色泽。
贺秋芳李为朱敏余龙江朱晓燕袁道先
关键词:岩溶洞穴色泽变化FE^3+CA^2+生物成矿
微生物与化学示踪岩溶地下水补给源和途径被引量:23
2009年
在重庆岩溶地下河系统,进行两次高分辨率示踪试验,分析地下含水介质的类型;以硝化、反硝化细菌作为微生物指示因子,根据Cl-和流量聚类分析划分雨、旱季,分析其与NO2-、NO3-的相关性,判断地下水补给途径。两次示踪试验中示踪曲线均为单峰型,无拖尾,示踪剂回收率分别为93.94%、27%,最大视流速与平均视流速之比为1.26、1.12,说明该岩溶槽谷区存在大型的岩溶管道含水介质,水流畅通,无大型溶潭或岔道。聚类分析结果为:旱季(10月~次年4月)地下河出口S2处硝化细菌与NO3-、反硝化细菌与NO2-相关系数达0.9290、.811,与土壤渗透水性质类似;雨季(5~9月)时,微生物与NO2-、NO3-无相关性,R均低于0.5,与上游落水洞D1处地表水类似。说明旱季时地下水主要是地表下渗的裂隙水补给,流经与暗河连接的岩溶裂隙途径,雨季时为经落水洞流入地下河的地表径流补给岩溶管道。
贺秋芳杨平恒袁文昊蒋勇军袁道先旷颖仑
关键词: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荧光素钠
高分辨率监测岩溶地下水NO3-的动态变化及对外界环境的响应被引量:15
2011年
为深入揭示岩溶地下水文系统对外界环境的响应,利用多指标高分辨率在线监测技术对受农业活动影响的重庆青木关地下河水文地球化学变化进行研究.主要的高分辨率监测指标包括水位、电导率(EC)、pH值、降雨和NO 3-.在观测的6场降雨内,地下河水化学特征快速地反映着外界环境的变化.研究区地下水pH值的变化主要受到酸雨的影响,在降雨后都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在农业废水进入地下河系统后,它的变化受到两者的共同影响.EC受到雨水化学、稀释效应及农业活动废水的影响.NO 3-主要是农业活动的产物,受雨水水化学特征的影响较小,它的变化主要受农业废水及稀释效应的影响.在R1降雨影响下,水位上升,EC和NO 3-总体呈相反的快速变化过程而pH值的变化主要受酸雨影响而下降.在R2、R3、R4和R6降雨期,水位受降雨影响而快速的变化,pH值受酸雨影响而下降,EC和NO 3-受稀释效应影响也下降.但随着农业活动废水进入地下河系统,EC和NO 3-浓度在最快5 h最慢仅27 h的时段内同步地急剧升高,pH值也受影响而加速下降.在R5大暴雨期,水位急剧上升,EC和NO 3-受稀释效应影响而急剧下降,pH值先受到酸雨影响而下降,后由于稀释效应的影响而上升.在降雨期,农业活动废水的注入快速地改变着地下河的水质,使其呈现Ⅲ类水→Ⅳ类水→Ⅴ类水→Ⅳ类水→Ⅴ类水→Ⅳ类水→Ⅴ类水→Ⅳ类水→Ⅲ类水的变化过程,而采样分析结果所揭示的变化过程相对简单.通过自动监测结果和野外采样分析结果的对比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启示人们需要改进岩溶水文系统的监测研究手段.
蒲俊兵袁道先扈志勇杨平恒苟鹏飞贺秋芳汪智军
关键词:水文地球化学农业活动
重庆南山表层岩溶泉与地下河三氮运移及氮通量估算被引量:12
2016年
岩溶区特殊的地质构造使地下水系统存在多重水流.为研究三氮在表层岩溶带水流和地下河水流中的特征和运移方式,选取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庆南山老龙洞地下河流域表层岩溶泉和地下河按月采样,分析水化学特征,结合SPSS的相关性分析,认为两种水流三氮特征差异很大.表层岩溶泉三氮质量浓度月变化小,受降水、污水影响较小,NO_3^--NNH_4^+-N;地下河水三氮质量浓度月变化大,受降水、污水影响较大,旱季NH_4^+-N>NO_3^--N,雨季NO_3^--N>NH_4^+-N.表层岩溶泉DIN主要来源于与农业活动有关的非点源污染,在土壤、表层岩溶带中经氨化、吸附、硝化作用等过程以扩散流形式运移至出露地表.地下河DIN随管道流、扩散流运移,并以管道流为主.DIN全年有点源的工业、生活污染物经落水洞、裂隙、溶隙进入.雨季同时存在占更大比例的非点源污染物,或由降雨产生的表面坡流、壤中流、表层岩溶带水流经落水洞进入,或经深裂隙、溶隙下渗进入,硝化作用明显.流域DIN输出通量为56.05 kg·(hm^2·a)^(-1),其中NH_4^+-N、NO_3^--N分别占46.03%、52.51%;根据径流分割法估算出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的贡献率分别为25.08%、74.92%.
张远瞩贺秋芳蒋勇军李勇
关键词:表层岩溶泉岩溶地下河
岩溶区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氮同位素分异特征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氮同位素自然丰度(δ15N)法研究了重庆青木关岩溶区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氮同位素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土壤1δ5N受不同的植被、地质和土地利用等影响而具有明显的横向和垂向分异特征,具体表现为:0—20 cm层土壤1δ5N与植物体1δ5N具有显著相关性,该层土壤1δ5N大小为草地土(4.79‰)>退耕还林土(4.77‰)>稻田土(4.28‰)>旱地土(4.25‰)>灌丛土(3.82‰)>针叶林土(3.81‰)>砂岩区针叶林土(3.40‰);20—40 cm层土壤δ15N大小为砂岩区针叶林土(5.21‰)>退耕还林土(5.10‰)>草地土(5.01‰)>稻田土(4.88‰)>灌丛土(4.70‰)>旱地土(4.55‰)>针叶林土(4.26‰);40 cm以下土壤1δ5N差异较小,灌丛最高,旱地最低。总体上,砂岩区林地土壤除表层贫化15N外,其余各层均富集15N,且分异较小。而岩溶区土壤δ15N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异特征,特别是灌丛林,表现为40 cm以上的土壤贫化15N,且变化较大,其中0—10 cm土壤δ15N受植物凋落物影响而较低,10—20 cm土壤δ15N受微生物作用影响稍显偏高,20—30 cm土壤δ15N随微生物活动减弱而有所降低;40 cm以下土壤矿化程度较大而富集15N,且变化较小。除受植被类型影响外,岩溶区土壤1δ5N还受其偏碱、富钙、高粘粒含量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农业施肥活动等因素共同影响。
汪智军梁轩贺秋芳袁道先
关键词:岩溶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