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宝灵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肝炎
  • 2篇乙型肝炎肝
  • 2篇乙型肝炎肝硬...
  • 2篇肝炎肝硬化
  • 2篇肝硬化
  • 1篇代偿
  • 1篇代偿期乙型肝...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治疗
  • 1篇乙型肝炎肝硬...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失代偿
  • 1篇失代偿期
  • 1篇失代偿期乙型...
  • 1篇失代偿期乙型...
  • 1篇衰竭
  • 1篇苷类
  • 1篇临床效果观察

机构

  • 3篇唐山市传染病...
  • 2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开滦总医院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贺宝灵
  • 3篇张国顺
  • 3篇尚华
  • 1篇史桂茹
  • 1篇马宁
  • 1篇李新
  • 1篇冯福民
  • 1篇张玉梅
  • 1篇李玉林
  • 1篇李晓永
  • 1篇周智宏
  • 1篇袁聚祥
  • 1篇张学军
  • 1篇史瑞玲
  • 1篇郑彩娟
  • 1篇付慧杰
  • 1篇王芳
  • 1篇徐英军

传媒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慢性乙型肝炎反复发作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乙型肝炎反复发作的因素,指导预防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发作和临床治疗。[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严格按照病例和对照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随机抽取2006年6月到2007年5月在唐山市传染病院收住院的两次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94例组成病例组;选择发病1次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采用面对面问卷方式填写调查表。以聚合酶链反应定量分析HBVDNA;进行肝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慢性乙型肝炎反复发作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的14个变量如下:12个危险因素:从事体力劳动(OR=4.091,95%CI:2.397~6.982);慢性乙型肝炎病史(OR=2.801,95%CI:1.271~6.173);重叠HEV病毒感染(OR=4.153,95%CI:2.297~7.510);父亲患有乙型肝炎史(OR=9.152,95%CI:2.611~31.474);母亲患有乙型肝炎史(OR=3.924,95%CI:2.154~7.150);既往有手术史(OR=5.429,95%CI:1.959~15.045);饮酒史(OR=2.198,95%CI:1.605~3.011);甜食摄入(OR=1.725,95%CI:1.196~2.488);血型(OR=2.283,95%CI:1.328~3.925);PCR-HB-VDNA定量(OR=2.313,95%CI:1.523~3.514);肝组织炎症程度G(OR=1.438,95%CI:1.156~1.788);肝组织免疫组化HBcAg阳性(OR=2.264,95%CI:1.410~3.637);2个保护因素:使用抗病毒药物(OR=0.238,95%CI:0.136~0.416);文化程度(OR=0.545,95%CI:0.423~0.704)。[结论]从事体力劳动、慢性乙型肝炎病史、父、母患有乙型肝炎、手术史、饮酒史、甜食摄入、重叠HEV病毒感染、高PCR-HBVDNA定量和肝组织炎症程度(G)高是影响慢性乙型肝炎反复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使用抗病毒药物是保护性因素。
张国顺贺宝灵周智宏尚华冯福民李玉林徐英军袁聚祥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例对照研究影响因素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影响因素,指导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防止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严格按照病例和对照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随机抽取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唐山市传染病医院和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收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85例组成病例组;选择同期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85为对照。采用面对面问卷方式填写调查表。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有统计学意义的12个变量如下:11个危险因素:细菌感染(OR=3.431,95%CI:1.731~4.864);酒精(OR=3.120,95%CI:1.617~3.754);上消化道出血(OR=5.327,95%CI:3.246~9.267);手术(OR=7.672,95%CI:3.026~17.281);重叠嗜肝病毒感染(OR=5.471,95%CI:3.231~13.201)、重叠非嗜肝病毒感染(OR=4.265,95%C1:3.210~9.124);体力劳动OR=3.017,95%CI:1.836~4.571);慢性乙型肝炎(CHB)病史(OR=11.301,95%CI:3.281~15.725);肝硬化Child分级(OR:18.310,95%CI:8.210~25.861);高PCR—HBVDNA定量(OR=2.428,95%CI:1.352~3.684);肝毒性药物应用(OR=8.261,95%CI:4.217—19.282)(P均〈0.05)。1个保护因素:使用抗病毒药物(OR:0.154,95%CI:0.091~0.421,P〈0.05)。结论细菌感染、酒精、上消化道出血、手术、重叠嗜肝病毒感染、重叠非嗜肝病毒感染、体力劳动、CHB病史、肝硬化Child分级、高PCR.HBVDNA定量、肝毒性药物应用是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因素。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是保护性因素。
史桂茹张国顺李新张文缓付慧杰李晓永史瑞玲王芳郑彩娟尚华贺宝灵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LOGISTIC回归分析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观察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方法20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4组,所有患者在保肝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子拉米夫定(A组)100mg/d,阿德福韦酯(B组)10mg/d,恩替卡韦(C组)0.5mg/d,13服,疗程为48周。同时设立保守治疗组(D组),仅用一般保肝药物如复方益肝灵等。观察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变化、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HBV-DNA定量、HBeAg阴转、HBeAg/HBeAb转换情祝。结果通过抗病毒治疗,肝功能、PTA均有明显改善。HBeAg血清转换率A、B、C组分别为31.4%(16/51)、27.5%(14/51)、37.3%(19/5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阴转率A、B、C组分别为84.3%(43/51)、62.0%(31/50)、90.2%(46/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死亡1例,D组效果最差,死亡4例。抗病毒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行抗病毒治疗,可首先选用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为防止应用拉米夫定病毒变异,可在病情好转后改用阿德福韦酯继续治疗。
尚华张国顺张文缓张学军马宁马利转贺宝灵张玉梅
关键词:核苷类药物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