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高阳

作品数:57 被引量:229H指数:9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汕头市医疗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9篇肠癌
  • 25篇直肠
  • 25篇直肠癌
  • 17篇肿瘤
  • 12篇肠肿瘤
  • 11篇手术
  • 11篇切除
  • 10篇淋巴
  • 10篇腹腔
  • 10篇腹腔镜
  • 9篇直肠肿瘤
  • 9篇细胞
  • 8篇血管
  • 8篇淋巴管
  • 7篇切除术
  • 6篇微淋巴管
  • 6篇微血管
  • 5篇低位直肠
  • 5篇低位直肠癌
  • 5篇微血管计数

机构

  • 54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汕头大学

作者

  • 55篇蔡高阳
  • 46篇陈维荣
  • 17篇庄潮平
  • 17篇李廷汉
  • 15篇廖梓群
  • 11篇郑成坤
  • 8篇王宇红
  • 7篇林广荣
  • 7篇吴祝东
  • 7篇林凯煌
  • 5篇刘俐敏
  • 5篇王永全
  • 5篇陈业希
  • 5篇郑志超
  • 5篇郭国湖
  • 4篇李彦冲
  • 4篇陈喜贵
  • 4篇陈业晞
  • 4篇陈茂根
  • 4篇刘芬

传媒

  • 8篇汕头大学医学...
  • 6篇河北医学
  • 4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广东医学
  • 3篇消化肿瘤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临床医学
  • 1篇癌变.畸变....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0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0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肠癌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2004年
目的 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 1和ERK - 2在不同临床病理时期直肠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 ,研究它们在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 86例不同临床病理时期直肠癌组织中ERK - 1和ERK - 2蛋白的表达情况 ,分析ERK - 1和ERK - 2在不同临床分期直肠癌中的表达差异 ,并对有无转移直肠癌的ERK - 1和ERK - 2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直肠癌中ERK - 1和ERK - 2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肠黏膜 ,随着直肠癌病期的发展 ,ERK - 1和ERK - 2的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高 ,即D >C >B >A ;有淋巴结或者肝转移的直肠癌 ,ERK - 1和ERK - 2的蛋白表达水平较高。结论 ERK - 1和ERK - 2在直肠癌中呈现高表达 ,随着直肠癌的发展其表达水平逐渐增高 ,ERK可能成为判断直肠癌临床病期和预测直肠癌预后的良好指标。
陈维荣吴灵飞王宇红蔡高阳
关键词:直肠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病理特征肿瘤转移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5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分析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类型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5年收治的 5 2例直肠癌手术后局部复发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 1例患者复发时间为 4~ 72月 ,平均 2 5 6月。复发部位主要是吻合口、盆腔和手术切口 ,多见于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和DukesC期病人。结论 :局部清除不彻底是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 ,全直肠系膜切除对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维荣蔡高阳陈维荣
关键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
改良三角吻合技术在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6年
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突飞猛进,从辅助小切口进行重建,逐渐发展到完全腹腔镜下重建。福建医科大学黄昌明等在国内率先开展完全腹腔镜下胃远端癌根治术的三角吻合,不仅安全可行,且近期疗效令人满意。但完全腹腔镜下关于结肠重建的相关报道较少。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自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在完全腹腔镜下行左半结肠切除术并进行结肠的改良三角吻合术治疗了6例结肠癌患者,现报道如下。
廖梓群陈维荣陈喜贵蔡高阳陈跃
关键词: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结肠肿瘤消化道重建
改良Parks手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为探讨改良Parks术式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4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性全直肠切除后,重建直肠瓣、直肠角,用常规缝合法作乙状结肠与肛管吻合。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1例,肛周粪渍性湿疹18例(18/48),无其他并发症。根据Wexner失禁评分调查问卷,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评分分别为7.8,4.5和1.1(0分正常,20分完全失禁)。局部复发率6.25%(3/48)。结果表明,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改良Parks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庄潮平蔡高阳李廷汉陈维荣
关键词:直肠癌保肛术PARKS术
早期血液滤过联合腹腔镜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探讨早期血液滤过联合腹腔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2例SAP病人中24例在入院72h内行短期静脉血液滤过+腹腔镜下手术并置管,此为治疗组(SL组);18例作常规非手术治疗对照(N组)。结果对比2组的病死率、治愈率、治疗后腹痛消失、腹胀减轻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治疗后APACHEII评分变化情况,治疗组(SL组)均优于对照(N组)(P〈0.01),SAP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SL组)均低于对照(N组(P〈0.01)。结论SAP早期血液滤过联合腹腔镜治疗有利于及早控制病情,提高疗效。
郭国湖黄惠玉陈维荣蔡高阳林广荣
关键词:血液滤过腹腔镜检查胰腺炎
咀嚼橄榄对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疗效观察
2021年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后咀嚼橄榄促进胃肠动力恢复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结肠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术后咀嚼橄榄,对照组术后不咀嚼橄榄。比较2组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和胃肠道并发症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腹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肠梗阻、恶心、呕吐的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后咀嚼橄榄能够促进胃肠动力恢复,方法简单安全,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
廖梓群陈维荣方蓉蔡高阳郑培鸿刘俐敏林家维
关键词:左半结肠切除术腹腔镜胃肠动力
T细胞共刺激分子及其亚群在胃癌和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和分析T细胞共刺激分子及其亚群在胃癌和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该次研究选择该院于2014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41例胃癌患者和39例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主体,胃癌患者为甲组,大肠癌患者为乙组,选择同期进行检测的33名健康人作为丙组。对入院的人群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对比3组T细胞共刺激分子及其亚群的检测结果。结果甲乙两组T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CD3+水平[(25.81±10.55)、(28.94±9.28)%]高于丙组[(0.81±0.97)%],甲乙两组T细胞CD3+水平[(53.62±13.83)、(55.95±10.67)%]低于丙组[(72.06±7.82)%],甲乙两组T细胞CD4+CD3+水平[(29.83±9.72)、(33.74±9.03)%]低于丙组[(38.78±5.07)%],甲乙两组T细胞CD8+CD28+CD3+水平[(1.58±1.98)、(1.92±2.62)%]高于丙组[(0.04±0.03)%],甲组T细胞CD8+CD28-CD3+[(16.07±6.95%)]以及CD4/CD8水平[(1.15±0.54)%]低于丙组[(20.55±6.55)、(1.35±0.32)%],乙组T细胞CD4+CD25+CD3+水平[(19.75±6.88)%]高于丙组[(13.71±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术前术后除CD3+和CD28+CD3-之外的T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以及胃癌患者的T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而T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增高,在胃癌患者中CD4+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而在大肠癌患者中调节性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高旭陈维荣蔡高阳李彦冲林凯煌
关键词:T细胞共刺激分子T细胞亚群胃癌大肠癌
甲状腺癌VEGFR-3信号途径相关蛋白表达的意义
2010年
目的 探讨VEGFR-3信号途径在甲状腺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RT-PCR检测甲状腺癌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VEGFR-3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甲状腺癌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VEGFR-3的表达,测定淋巴管密度.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R-3的表达率为100%,高于正常组织组(P<0.05);LVD在癌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对照组,且淋巴结有癌转移组(N+)的LVD显著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NO)(P<0.05).结论 甲状腺癌组织中高表达VEGFR-3,表达强度随淋巴结转移的严重度增加而增强,VEGFR-3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可能是导致甲状腺癌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
郭国湖黄惠玉林广荣蔡高阳廖梓群
关键词:甲状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肿瘤转移
两种生物可吸收缝合线在腹壁手术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34
2009年
背景: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学的发展,不同化学成分和生物学特性的缝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不同缝线的选择是临床医生必须考虑和权衡的问题。目的:对比观察抗菌可吸收线和聚对二氧环己酮可吸收线在腹部切口的应用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病例来自2005-01/2007-08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对象:选择剖腹手术患者450例,男230例,女220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0±9)岁。方法:4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抗菌可吸收缝线组:采用预涂有抗菌剂三氯生的可吸收缝线全层连续缝合腹壁切口(皮肤层除外);可吸收缝线组:采用可吸收缝线聚对二氧环己酮全层连续缝合腹壁切口(皮肤层除外);对照组:采用普通丝线分层间断缝合腹壁切口,每组患者150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主要观察指标:3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采用目测类比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切口愈合分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感染、排异反应、瘢痕形成、切口裂开、切口疝)。结果:450例剖腹手术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抗菌可吸收缝线组和可吸收缝线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150例患者中有6例切口乙级愈合,明显高其他两组(P<0.05);抗菌可吸收缝线组和可吸收缝线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抗菌可吸收缝线组切口感染率最低(P<0.01)。结论:可吸收缝线缝合腹壁切口安全可靠,无排异反应;能减轻切口疼痛,减少异物残留和瘢痕形成,减少切口裂开和切口疝的发生率;抗菌可吸收缝线能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率。
庄潮平蔡高阳王永全
关键词:腹部切口
直肠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微淋巴管生成关系
2009年
目的:研究直肠癌的微淋巴管生成情况、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计数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的关系,探讨TAM与MMP-9在直肠癌微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41例直肠癌标本微淋巴管密度(LMVD)、TAM密度及MMP-9的表达,并分析LMVD、MMP-9与直肠癌其它临床病理学因素间的关系。结果:①直肠癌组织LMVD、TAM密度、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②TAM浸润与MMP-9表达和肿瘤微淋巴管生成相关(P<0.05)。③三者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等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TAM与MMP-9、直肠癌微淋巴管生成在直肠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MP-9很可能是肿瘤微淋巴管生成的始动因子之一。
詹庆华陈维荣蔡高阳陈业晞廖梓群林广荣林凯煌
关键词:直肠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微淋巴管生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