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荣华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槲寄生
  • 3篇黄酮
  • 2篇植物
  • 2篇桑寄生
  • 2篇桑寄生科
  • 2篇戊二酸
  • 2篇化合物
  • 2篇高等植物
  • 1篇药材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液质联用
  • 1篇液质联用技术
  • 1篇乙二醇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溶剂提取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机构

  • 5篇沈阳药科大学

作者

  • 5篇范荣华
  • 5篇于治国
  • 5篇赵云丽
  • 2篇苏畅
  • 1篇郝杰
  • 1篇闫敬敬
  • 1篇闫晗
  • 1篇马玉英
  • 1篇谢瑶

传媒

  • 2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中国药房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黄酮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从植物中获得的新黄酮苷类化合物及分离制备该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的重要黄酮苷类化合物化学名为鼠李秦素-3-O-β-D-(6″-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半酯)-β-D-葡萄糖苷-4′-O-β-D-葡萄糖苷(Rha...
赵云丽于治国范荣华
文献传递
黄酮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从植物中获得的新黄酮苷类化合物及分离制备该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的重要黄酮苷类化合物化学名为鼠李秦素-3-O-β-D-(6″-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半酯)-β-D-葡萄糖苷-4′-O-β-D-葡萄糖苷(Rha...
赵云丽于治国范荣华
文献传递
滴水珠生品与炮制品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滴水珠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不同方法对滴水珠生品进行炮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对生品和炮制品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结果:生物碱含量高低顺序为生品>法制品>白矾制品>姜制品;尿苷含量高低顺序为生品>白矾制品>姜制品>法制品;腺苷含量高低顺序为生品>姜制品>白矾制品>法制品。炮制品的指纹图谱与生品比较,主峰数目有所变化,峰高有不同程度的减小。结论:滴水珠药材经炮制后化学成分有变化,总生物碱、尿苷和腺苷的含量均有所降低。
郝杰赵云丽范荣华苏畅于治国
关键词:总生物碱尿苷腺苷指纹图谱
浊点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槲寄生中3种黄酮的含量
2012年
目的采用浊点萃取法富集槲寄生中的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鼠李秦素-3-O-β-D-葡萄糖苷、鼠李秦素-3-O-β-D-(6″-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半酯)葡萄糖苷,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方法采用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14)作为萃取剂,色谱柱为Synergi C18柱(250 mm×4.6 mm,4μm),流动相为乙腈(A)和体积分数0.5%乙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58 nm。结果测得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鼠李秦素-3-O-β-D-葡萄糖苷、鼠李秦素-3-O-β-D-(6″-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半酯)葡萄糖苷质量浓度分别在2.093~41.86、1.200~24.00、0.861 0~17.22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2%、95.6%、94.5%。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可作为槲寄生药材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范荣华赵云丽苏畅谢瑶闫敬敬于治国
关键词:浊点萃取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高效液相色谱法黄酮
槲寄生药材中9种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运用UPLC-MS/MS联用技术,阐明中药槲寄生中9种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规律。方法组织匀浆液经蛋白沉淀,以乙腈-体积分数为0.1%的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经Thermo Syncronis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μm)分离,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黄芩苷为内标,测定各组织药物浓度。结果静脉给药5 min后各组织均能检测到待测物,除大肠外各组织中待测物的浓度达到最大值。肾、心脏、肝、肺、睾丸和胃中浓度较高。40 min后待测物的组织分布因化合物结构的差异而不同。2 h后各组织中待测物的浓度均较低。脑组织中几乎未检测到待测物。结论 9种黄酮类化合物静脉给药后组织分布迅速且广泛,但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心、肾、肝、肺、胃、睾丸和大肠是其主要分布器官,且不存在蓄积现象;黄酮类成分结构不同,分布特点也不同,母核的结构、连接糖基的数目和位置都会影响其组织分布。为槲寄生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马玉英陈岩君范荣华闫晗于治国赵云丽
关键词:槲寄生黄酮类化合物液质联用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