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波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5篇动脉
  • 5篇心肌
  • 5篇心肌细胞
  • 5篇肌细胞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栓塞
  • 3篇凋亡
  • 3篇心肌细胞凋亡
  • 3篇血管
  • 3篇微栓
  • 3篇微栓塞
  • 3篇细胞凋亡
  • 3篇肌细胞凋亡
  • 3篇大鼠冠状动脉
  • 2篇栓塞后
  • 2篇他汀
  • 2篇缺血
  • 2篇自噬

机构

  • 9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苏波
  • 7篇李浪
  • 5篇陆永光
  • 5篇苏强
  • 4篇戴日新
  • 2篇文宏
  • 2篇文伟明
  • 2篇郑静
  • 2篇龙曼云
  • 1篇王现涛
  • 1篇刘唐威
  • 1篇钟继明
  • 1篇孙羽涵
  • 1篇巫相宏

传媒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3篇2020
  • 4篇2010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miR-30e-3p调控的自噬对缺血缺氧致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miR-30e-3p在缺血缺氧(IH)环境中对H9c2心肌细胞自噬的调控,以及对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使用H9c2心肌细胞进行体外研究,将慢病毒作为载体转染H9c2心肌细胞以上调或者抑制miR-30e-3p表达。根据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取9 h作为干预时间点,将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Con)组、IH组、IH+miR-30e-3p阴性对照(IH+NC)组、IH+miR-30e-3p mimic(IH+MIR)组、IH+miR-30e-3p inhibitor(IH+MIR inhibitor)组和IH+miR-30e-3p mimic+3-MA(IH+MIR+3-MA)组。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miR-30e-3p表达水平,MTS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测定心肌细胞损伤,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关键蛋白LC3与p62表达变化,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自噬流。结果:与Con组比较,IH组miR-30e-3p表达与心肌细胞存活率下降,心肌细胞损伤增加,自噬蛋白LC3Ⅱ表达减少,p62表达升高(均P<0.05);与IH组比较,过表达miR-30e-3p后心肌细胞存活率升高,心肌损伤减少,LDH、自噬蛋白LC3Ⅱ表达增加,p62表达降低,同时自噬流增多(均P<0.05)。结论:过表达miR-30e-3p能增加IH环境中H9c2心肌细胞自噬,减轻细胞损伤,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苏波龙曼云郑静李浪
关键词:心肌细胞自噬缺血缺氧
MiR-221-3p调控c-Fos/beclin-1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究miR-221-3p介导的c-Fos/beclin-1信号通路在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对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2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CME组(微栓塞组)、CME+shRNA组(CME+AAV9-miR-221-3p shRNA组)和CME+NC组(CME+AAV9-Control shRNA组),每组6只。经左心室注入微栓塞球建立CME模型,Sham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各组术后9 h行心脏超声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检测;组织取材做苏木精碱性复红苦味酸染色(HBFP)、透射电镜(TEM)、免疫荧光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等评估miR-221-3p介导的c-Fos/beclin-1信号通路在功能、形态和分子方面对CME的影响。结果:CME后心肌细胞中miR-221-3p表达升高,与Sham组相比,心脏功能抑制,cTn-I及心肌微梗死面积明显升高,c-Fos、beclin-1以及自噬指标LC3-Ⅱ蛋白表达降低(P<0.05)。下调miR-221-3p后,与CME组相比,cTn-I及心肌梗死面积显著下降(P<0.05),c-Fos、beclin-1以及LC3-Ⅱ蛋白表达增加(P<0.05),TEM提示自噬泡的双层膜结构数量增加,自噬部分恢复,心肌损伤减轻,心脏功能改善。结论:抑制miR-221-3p可改善大鼠CME后心脏功能,其可能通过c-Fos/beclin-1途径调节心肌自噬参与CME后诱导的心肌损伤。
吴文豪李浪郑静龙曼云王现涛孙羽涵苏波
关键词:冠状动脉微栓塞C-FOSBECLIN-1
冠状动脉微栓塞致心肌细胞凋亡及心功能损伤的死亡受体途径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致心肌细胞凋亡及心功能损伤的死亡受体凋亡途径激活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100只大鼠随机分为CME组、假手术组(S组),每组50只大鼠;采用夹闭升主动脉后经左心室注射0.1ml、42μm微球(3X10。/ml,3000个)建立大鼠CME模型,注射生理盐水构建S组。每组大鼠按不同观察时间点随机分为0、3、6、12、24h组,大鼠各10只。应用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组织病理切片HE及HBFP染色进行梗死区域测量。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以Western blot检测活化caspase-3及caspase-8的表达。结果CME组除0h时间点外,其余时间点的左室射血分数均较S组显著降低(P〈0.05),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心排血量下降及左室舒张期末内径显著增加(均为P〈0.05)。CME组3、6、12、24h时间点均可见明显的心肌微梗死灶,但各时间点之间的微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ME组各时间点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与S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凋亡主要分布在微梗死区及其边缘区;CME组各时间点中,以6h的凋亡指数最高(P〈0.05),12h开始明显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细胞凋亡过程中最主要的终末剪切酶caspase-3和死亡受体凋亡通路的关键蛋白caspase-8的表达均在3h开始升高,6h达高峰(均为P〈0.05),12h开始表达减少,24h已显著下降(P〈0.05);与相应S组比较,除0h外,CME各时间点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死亡受体凋亡途径的显著激活是CME致心肌细胞凋亡及心功能损伤的重要机制并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规律。
李浪苏强王炎苏波戴日新陆永光巫相宏刘唐威
关键词:冠状血管栓塞细胞凋亡超声心动描记术
Caspase依赖的心肌细胞凋亡在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急性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caspase依赖的心肌细胞凋亡及线粒体凋亡途径激活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功能受损的影响及意义。方法10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微栓塞组,经左室注入直径42μm微栓塞球,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假手...
戴日新李浪苏波苏强陆永光文伟明
文献传递
线粒体自噬在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线粒体自噬属于特征性选择性自噬,可清除受损或多余的线粒体,以维持细胞稳态。线粒体自噬具有与非选择性自噬不同的分子机制,通过这些机制,线粒体自噬参与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在各种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保护心功能的作用。该文综述线粒体自噬在各种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苏波李浪
关键词:线粒体自噬心血管疾病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8活化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oronary Microembolization CME)后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8活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微栓塞组(CME组)、假手术组(S组)、灌胃...
苏强李浪戴日新苏波陆永光文伟明
文献传递
心肌微循环灌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0年
心肌微循环是指心脏微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心肌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心肌微循环障碍会影响微循环灌注,引起相应心肌缺血临床症状。目前,对于心肌微循环水平的血流灌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深入地了解心肌微循环灌注可以为临床检测以及治疗提供有力的帮助。
苏波李浪
关键词:心肌微循环障碍微循环灌注血液循环心肌细胞临床症状心肌缺血
阿托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内皮微粒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SAP)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循环血中内皮微粒(EMP)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将初诊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行PCI治疗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于计划行PCI前7 d开始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于阿托伐他汀治疗前、PCI后24 h采集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血浆EM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I-CAM-1水平。结果两组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EMP和sICAM-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PCI后24 h阿托伐他汀组EMP和sI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MP与sICAM-1呈显著正相关(rs=0.854,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SAP患者PCI术后EMP和sICAM-1水平;EMP可作为评价PCI术后冠脉内皮炎症反应和损伤程度的指标。
陆永光文宏苏波钟继明苏强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心绞痛内皮微粒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内皮微粒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无复流患者循环血中内皮微粒(EMP)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64例根据术后TIMI血流分级随机分为两组,冠状动脉前向血流≤TMI2级23例为无复流组,TIMI3级41例为再灌注组,另以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于急诊入院时、再灌注后即刻和再灌注后24h采集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患者血浆EM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sICAM—1水平。结果再灌注组和无复流组各时点EMP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无复流组各时点EMP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再灌注组(P均〈0.05);再灌注组和无复流组再灌注后即刻和再灌注后24hEMP和slCAM—l水平仍高于入院时(P均〈0.05)。EMP与sICAM—1水平呈正相关(r=0.35,P:0.003)。结论EMP在评价PCI术后无复流患者冠脉内皮炎症反应和损伤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陆永光文宏苏强苏波戴日新
关键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无复流内皮微粒细胞间黏附分子-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