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永光

作品数:102 被引量:449H指数:10
供职机构: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6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7篇动脉
  • 33篇细胞
  • 30篇冠状
  • 30篇冠状动脉
  • 27篇内皮
  • 20篇介入
  • 19篇内皮细胞
  • 17篇内皮细胞微粒
  • 16篇栓塞
  • 16篇介入治疗
  • 15篇血管
  • 13篇他汀
  • 12篇心肌
  • 12篇微栓
  • 12篇微栓塞
  • 11篇心病
  • 11篇伐他汀
  • 11篇阿托
  • 11篇阿托伐他汀
  • 10篇内皮微粒

机构

  • 65篇钦州市第二人...
  • 40篇广西医科大学...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钦州市第一人...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02篇陆永光
  • 42篇黄军章
  • 39篇严华
  • 35篇李浪
  • 28篇陈丽媛
  • 21篇符春晖
  • 20篇苏强
  • 16篇陈林
  • 15篇何东明
  • 14篇文伟明
  • 13篇陈湘桂
  • 11篇仇昌智
  • 9篇朱汉华
  • 8篇钟继明
  • 8篇汪熠
  • 8篇赵献明
  • 8篇陈妍梅
  • 7篇曾书燚
  • 7篇刘醒存
  • 6篇刘唐威

传媒

  • 4篇吉林医学
  • 4篇第十五届全国...
  • 3篇中华急诊医学...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广西医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1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1篇2013
  • 22篇2012
  • 10篇2011
  • 12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PCI患者EMPs、Th17/Treg水平及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外周血EMPs水平和Th17/Treg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的ACS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强化组)和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各56例。常规组PCI前后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强化组PCI前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d,手术后40 mg/d。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MPs、Th17及Treg数目;RT-PCR法检测ROR-yt、Foxp3及Notch1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IL-17。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探讨EMPs与ROR-yt mRNA和IL-17及Notch1 mRNA的相关性。结果:与本组治疗前及常规组治疗后比较,治疗后强化组Th17、IL-17水平、ROR-yt mRNA及Notch1-mRNA表达量均有所降低,Treg及Treg/Th17、Foxp3 mRNA表达量均有所升高,EMPs水平低于术前且强化组较常规组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MPs与ROR-yt mRNA和IL-17及Notch1 mRNA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EMPs可能参与ACS患者Th17/Treg失衡的调控,强化阿托伐他汀用药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下调EMPs水平,纠正Th17/Treg失衡及抑制Notch1表达,从而减轻炎性反应。
陈园月陆永光陈丽媛黄军章陈林仇昌智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阿托伐他汀内皮细胞微粒
普萘洛尔联合^(90)锶-^(90)镱敷贴治疗婴幼儿大面积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对普萘洛尔(心得安)联合^(90)锶-^(90)镱(^(90)Sr-^(90)Y)敷贴治疗婴幼儿大面积皮肤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将103例大面积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按掷硬币法分为3组:观察组47例^(90)Sr-^(90)Y敷贴治疗联合普萘洛尔处理;对照1组31例仅用^(90)Sr-^(90)Y敷贴治疗;对照2组25例仅用普萘洛尔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100.0%,加重率0.0%,疗效明显优于其他2组(P<0.05);全部病例中毛细血管瘤有效率95.4%,明显高于其他2种类型;观察组毛细血管瘤、鲜红斑痣、海绵状血管瘤疗效与对照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1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周内见效率为53.2%,快于对照1、2组(P<0.05);观察组放射性反应发生率12.8%,明显低于对照1组(P<0.05);观察组全身性反应发生率为27.7%,低于对照2组(P<0.05);普萘洛尔治疗剂量≤1.5 mg·kg-1·d-1出现全身性反应发生率27.5%;>1.5 mg·kg^(-1)·d^(-1)的患儿出现全身性反应发生率^(90).5%(P<0.05);血管瘤面积30~40 cm^2患儿治愈率为32.2%;>40 cm^2患儿治愈率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萘洛尔联合^(90)Sr-^(90)Y治疗婴幼儿大面积皮肤血管瘤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必须掌握剂量与病灶面积。
唐真武唐佳华黄江河陆永光唐海燕
关键词:普萘洛尔^90SR-^90Y敷贴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
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致心肌细胞凋亡与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活化的动态变化及关系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致心肌细胞凋亡与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2活化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关系.方法 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随机分为微栓塞组、假手术组.每组存活大鼠再随机分为3 h、6 h、12 h、24 h、4周组,各时间点各组大鼠均为10只.另10只大鼠作正常对照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3及Caspase-12酶原及其活化产物,荧光酶标法检测Caspase-12活性.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微栓塞组各时间点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均P〈0.05),心肌细胞凋亡主要分布在微梗死区及其边缘区.微栓塞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在3 h、6 h、12 h、24 h、4周分别为(1.76±0.68)%、(3.17±1.26)%、(1.34±0.12)%、(1.07±0.65)%、(0.30±0.13)%,冠状动脉微栓塞后6 h心肌细胞凋亡达高峰(均P〈0.05).(2)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微栓塞组各时间点Caspase-3、Caspase-12的相对活化水平升高(均P〈0.05),其随时间变化规律与心肌细胞凋亡的时间变化规律一致.结论 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致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在微栓塞后6 h达高峰,具有动态变化规律.Caspase-12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微栓塞致心肌细胞凋亡.
朱汉华李浪汪熠文伟明陆永光赵献明戴日新刘唐威
关键词:冠状动脉微栓塞CASPASE-12内质网
阿托伐汀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12活化的影响及意义
李浪苏强朱汉华陆永光文伟明
采用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内皮细胞微粒水平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采用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细胞微粒(EMPs)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8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抽取两组外周静脉血3 m L,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hs-CRP、IL-1、TNF-α。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血清EMPs,并分析hs-CRP、IL-1、TNF-α和EMPs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治疗前hs-CRP、IL-1、TNF-α、EMPs间比较,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s-CRP、IL-1、TNF-α、EMPs均下降,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UAP患者血清hs-CRP、IL-1、TNF-α与EMPs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38,0.587,0.695;P均<0.01)。结论采用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的UAP患者血清hs-CRP、IL-1、TNF-α、EMPs的水平均降低。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能明显抑制UAP患者的炎症反应,保护患者内皮功能。
仇昌智陆永光黄军章陈丽媛何东明陈林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丹参多酚酸盐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内皮细胞微粒
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避免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出现的假阳性和消除非特异性反应的方法以及选择合适的蛋白酶K浓度。方法:4%多聚甲醛固定心肌组织,制作石蜡切片。①将试剂盒说明常规步骤加以改良,将0.3%H2O2放在反应液标记DNA片段之后,先后用小牛血清或羊血清两次封闭非特异性反应;②按蛋白酶K不同剂量分为10、20μg/mL蛋白酶K和不加蛋白酶K组(均n=5),再按照改良的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①改良TUNEL法,避免了假阳性,背景清晰;②未加蛋白酶K组较10或20μg/mL蛋白酶K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均P<0.05),两组蛋白酶K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改良后的TUNEL方法适用于心肌细胞凋亡的检测;②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选择10、20μg/mL蛋白酶K是适当的。
朱汉华李浪汪熠李佳荃文伟明陆永光赵献明
关键词:凋亡心肌细胞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
微小核糖核酸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0年
微小核糖核酸是一类由18~25个核苷酸所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小核糖核酸分子,广泛参与哺乳动物基因的调控,在细胞分化、增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微小核糖核酸参与了心肌重构,缺血性心律失常,心肌细胞坏死、凋亡,心肌保护,心肌梗死后血管再生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不稳定等病理生理过程,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陆永光李浪
关键词:微小核糖核酸冠心病
内皮细胞微粒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和ICAM-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cells,HUVECs)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生长良好的第4、5代HUVECs,将细胞以1×105个/ml密度接种于5 cm2的培养皿中,待细胞生长近80%融合时进行干预。按0、1×102、1×103、1×104、1×105个/ml浓度的EMPs进行分组及刺激,每组12个样本。在共同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VCAM-1和ICA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HUVECs受EMPs刺激,VCAM-1和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且EMPs的这种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增强(均P<0.05)。结论:EMPs能上调HUVECs VCAM-1和ICAM-1的表达,EMPs不仅是内皮功能障碍的标记物,还能加重内皮功能损害。
陆永光苏强曾晓聪严华黄军章符春晖
关键词:内皮细胞微粒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细胞间粘附分子-1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胱抑素水平对患者近期预后影响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胱抑素水平对患者近期预后影响。方法选择该院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共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我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正常组。对所选对象均抽血检测血清胱抑素水平。根据血清胱抑素是否高于1.5mg/L,把100例患者分为两组,高血清胱抑素组和正常血清胱抑素组。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访半年,观察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胱抑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中,高血清胱抑素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正常血清胱抑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清胱抑素水平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有密切关系,有助于预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
陈林严华黄军章陆永光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胱抑素预后
体表心电图对判断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射频消融靶点的价值
2012年
目的探讨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室速/室早)患者消融靶点与体表心电图特征的关系,为射频消融术确定靶点范围提供参考。方法 40例成功消融的室速或室早患者,分析患者消融术前体表心电图室速/室早形态特征,总结其与消融靶点位置的相符情况。结果体表心电图特征:(1)V1、V2导联起始r波较高时通过V3导联R/S判断靶点位于右室或左室,准确性分别为93.3%(14/15)、80.0%(4/5)。(2)Ⅱ、Ⅲ导联QRS波时限>或≤140 ms判断靶点位于游离壁或间隔部,准确性分别为87.5%(7/8)、92.6%(25/27)。(3)aVL与aVR导联QS波深度的大小关系判断靶点位于前壁或后壁,准确性分别为91.3%(21/23)、83.3%(10/12)。(4)V1、V2导联起始r波高度>或≤0.2 mV判断靶点靠近或远离肺动脉瓣,准确性分别为72.7%(16/22)、69.2%(9/13)。结论消融靶点的位置有其特征性的体表心电图表现,消融术前通过这些特征可为射频消融术确定消融靶点提供参考。
黄军章陆永光符春晖严华陈湘桂陈丽媛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射频消融心电图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