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艾长发

作品数:138 被引量:676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45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7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建筑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11篇沥青
  • 59篇路面
  • 48篇沥青路
  • 47篇沥青路面
  • 36篇道路工程
  • 36篇路工
  • 30篇沥青混合
  • 28篇沥青混合料
  • 28篇混合料
  • 18篇改性沥青
  • 12篇荷载
  • 10篇层间
  • 9篇试件
  • 8篇应力
  • 8篇路面结构
  • 8篇面层
  • 7篇动荷载
  • 7篇沥青混凝土
  • 7篇沥青胶结料
  • 7篇沥青路面层

机构

  • 138篇西南交通大学
  • 16篇四川省交通运...
  • 7篇中国水利水电...
  • 5篇四川建筑职业...
  • 4篇中铁二院工程...
  • 3篇中国市政工程...
  • 2篇中铁第四勘察...
  • 1篇河北省交通规...
  • 1篇湖北省交通规...
  • 1篇中交第二公路...
  • 1篇四川成渝高速...
  • 1篇四川川交路桥...
  • 1篇四川高速公路...
  • 1篇学研究院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四川省交通建...
  • 1篇四川遂广遂西...
  • 1篇中铁开发投资...
  • 1篇四川省交通运...

作者

  • 138篇艾长发
  • 54篇邱延峻
  • 42篇任东亚
  • 26篇阳恩慧
  • 11篇丁海波
  • 8篇王福成
  • 8篇黄兵
  • 7篇张傲南
  • 7篇彭浩
  • 7篇肖川
  • 7篇兰波
  • 6篇宋珲
  • 6篇刘红坡
  • 6篇战友
  • 6篇刘东
  • 5篇周正峰
  • 5篇杨涛
  • 5篇胡超
  • 5篇郭玉金
  • 4篇高晓伟

传媒

  • 12篇公路
  • 10篇公路交通科技
  • 7篇中外公路
  • 7篇长安大学学报...
  • 6篇西南交通大学...
  • 4篇交通科技
  • 3篇建筑材料学报
  • 3篇重庆交通大学...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公路与汽运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四川建筑
  • 2篇交通标准化
  • 2篇重庆交通学院...
  • 2篇中国公路学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铁道建筑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3篇2023
  • 16篇2022
  • 12篇2021
  • 7篇2020
  • 12篇2019
  • 3篇2018
  • 14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5
1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沥青路面层间界面摩阻效应及其对层间抗剪强度影响机理
2023年
沥青路面层间界面的凹凸体构造和3D形貌影响其摩阻特性,而摩阻特性决定其层间抗剪性能。为了从沥青路面层间界面三维细观特性角度定义其产生的摩阻效应,并揭示其对层间抗剪强度的影响机理。首先,制作不同级配组合复合试件,利用层间界面无损分离、三维激光扫描和逆向重构技术,对上-下结构层间界面进行数字化处理;随后,基于界面形态和构造信息、固体粗糙表面接触理论及复合试件成型特点,定义并计算了层间界面的“接触”与“嵌锁”效应,阐明了层间颗粒物质“接触”、“嵌挤”行为特性与摩阻效应的内在联系;最后,依托1stOpt计算平台的LM-UGO算法及信息熵理论,建立了层间抗剪强度熵权组合预测模型,探明了摩阻效应对层间抗剪强度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含有较多细集料和矿质填料的密级配混合料相互结合时,因比表面积和微细观纹理占优,其摩阻效应更具优势;层间抗剪强度熵权组合预测模型均衡了单一预测模型的优缺点,能较好地以层间“双界面”视角从“接触”和“嵌锁”双维度解释摩阻效应对层间抗剪强度的影响机理;“强嵌锁”时,“嵌锁效应”对层间抗剪强度形成起主导作用,“接触效应”影响被削弱;而“强接触”时,“接触效应”对斜剪强度的贡献较直剪受力时明显增强,“嵌锁效应”被削弱。
艾长发李林育黄恒伟战友
关键词:路面工程沥青路面抗剪强度
结构参数对沥青路面动态响应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应用ABAQUS软件,建立了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结构参数对路面动态响应的影响规律;结合正交试验,对路面结构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随基层模量增大,基层层底拉应力也随之增大,对基层受力不利。(2)基层厚度、模量及与相邻层的粘结条件对路面受力均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性不同。基层模量、基层与底基层层间接触条件对基层层底拉应力影响显著,而基层厚度、基层模量、基层与面层层间接触条件对底基层层底拉应力影响显著。(3)增加基层厚度、适当降低基层强度、加强各结构层层间粘结有利于提高路面结构的整体性能。
黄兵吴玉艾长发周正峰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正交试验动力响应结构参数
环境及荷重变化条件下的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车辙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路面的使用质量并威胁着交通安全。通过对同一批次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研究,系统分析了荷载、温度以及湿度等对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DS)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表明:随着荷载、温度、湿度的增加,动稳定度均逐渐减小,但不同因素对动稳定度的影响差别较大;在荷载增加的过程中,每个阶段均对动稳定度有显著影响,而温度上升和湿度增加对动稳定度的影响分别呈现先弱后强和先强后弱的趋势。温度、湿度、荷载等主要外部因素对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有明显影响,是优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
彭浩杨涛鲜铭明艾长发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荷载
沥青路面层间黏结性能切-拉拔试验装置及其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层间黏结性能切‑拉拔试验装置及其评价方法,涉及沥青路面层间测量装置领域。该装置包括试件模具和水平向施力机构,试件模具包括底板、带有滑槽的纵向导轨、可沿水平向移动的滑轮组、试件夹具、横向定位杆和纵向...
艾长发何宏智张家康黄杨权任东亚陈栩颜川奇
基于压-直剪试验的沥青路面层间剪切疲劳特性被引量:4
2019年
为探讨沥青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层间剪切疲劳特性,利用自主研发的压-直剪试验加载装置,对含层间界面的沥青混合料复合小梁进行层间压-直剪剪切疲劳寿命测试。通过改变3种环境温度(25℃、35℃、45℃)、2种黏层油用量(0.3、0.5 L/m^2)、5种剪切应力水平(0、0.03、0.06、0.1、0.2 MPa)及4种压应力水平(0.16、0.18、0.2、0.22 MPa)等试验条件,研究上述因素对复合小梁试件层间剪切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在25℃~45℃区间,0.3、0.5 L/m2黏层油用量下的层间疲劳寿命平均降幅分别为47.12%、72.79%,黏层油用量较多时层间剪切疲劳寿命对温度变化更敏感;随温度升高,在相同温度梯度内,相对常温区间段[25℃,35℃)小梁层间剪切疲劳寿命的变幅大于相对高温区间段[35℃,45℃];随着压应力水平增大,层间剪切疲劳寿命也逐渐增大,但其增大趋势随着温度升高逐渐减弱,当温度为45℃、压力0.2 MPa时,层间疲劳寿命仅521.8 s;随着剪切应力增大,在25℃、35℃、45℃条件下,层间剪切疲劳寿命下降速率(分别为k1、k2、k3),存在k2>k1、k2>k3的关系,且常温(25℃)状态下剪切应力对层间剪切疲劳寿命的影响不明显,而高温(45℃)状态下层间剪切疲劳寿命整体水平较低,剪切应力增大时其层间剪切疲劳寿命衰减效果也不明显。
黄恒伟RAHMAN Ali黄杨权安少科艾长发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层间
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低模量高弹性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改性沥青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低模量高弹性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改性沥青其组成包括基质沥青100重量份、嵌段比为2/8的线型SIS改性剂10~15重量份、硫磺类稳定剂0.1~0.2重量份、以...
颜川奇易虹宇史保浩严吉强艾长发
新型常温沥青性能测试方法与关键评价指标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在参考道路沥青评价方法和控制指标的基础上,针对一种新型常温沥青的安全性、黏性、黏附性、挥发性以及蒸发残留物的感温性、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弹性恢复性能设计了相应的测试方法,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指标体系及指标建议值,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常温沥青对温度变化较敏感,高温性能较好,但低温抗裂性、抗常温变形性能较差。建议该新型常温沥青中应掺入少量聚合物改性剂,以提高其延塑性和抗变形能力,便于满足高等级公路面层所用沥青材料的技术要求。
艾长发彭浩阳恩慧黄大强
关键词:道路工程评价指标
一种温拌再生剂及温拌再生沥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拌再生剂的制作方法,以聚山梨酯、氧化聚乙烯蜡、橡胶油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搅拌得温拌再生剂;还公开了温拌再生沥青的制作方法,包括温拌再生剂,其制作步骤具体为:将温拌再生剂加入到新沥青中,在130℃~15...
颜川奇艾长发任东亚黄杨权张家康梅煜康
文献传递
基于改进响应曲面法的化学反应性复合改性沥青最优配方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为提高沥青综合性能,采用响应曲面法与灰色关联度相结合的改进响应曲面方法研制了一种新型化学反应性复合改性沥青。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方法(CCD),以软化点、10℃延度、针入度指数和60℃动力黏度作为沥青综合性能考察指标进行试验分析,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沥青综合性能总评分,进而建立沥青总评分的响应曲面二次方程,确定了化学反应性复合改性沥青各改性剂最优掺量为:SEBS-GMA5.5%,PPA0.65%, DOM1.6%,并进行了性能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响应曲面法研制的化学反应性复合改性沥青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郭玉金宋珲张清峰张清峰任东亚
关键词:改性剂最优掺量
注浆式不透水高粘弹改性沥青铺装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注浆式不透水高粘弹改性沥青铺装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注浆式不透水高粘弹改性沥青铺装混合料,包括母体沥青混合料,填充到母体沥青混合料内的灌浆料,所述母体沥青混合料为击实形成空隙率为18%至22%的骨架空隙式高粘弹...
李春权艾长发谢伟蒋运兵陶家清王双其夏学成税彦斌李丽阳恩慧王飞宇侯和平彭闵敏秦兴喜黄国会俸祝张健
文献传递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