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聂晓绚

作品数:46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市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2篇细胞
  • 10篇体外
  • 9篇外周
  • 9篇外周血
  • 8篇树突
  • 7篇树突状
  • 7篇树突状细胞
  • 7篇内皮
  • 6篇祖细胞
  • 6篇内皮祖细胞
  • 5篇血内
  • 5篇外周血内皮祖...
  • 5篇流式细胞
  • 5篇内皮细胞
  • 4篇体外扩增
  • 4篇脐血
  • 4篇免疫
  • 4篇扩增
  • 4篇基因
  • 4篇核细胞

机构

  • 46篇上海市血液中...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6篇聂晓绚
  • 27篇范华骅
  • 18篇高跞
  • 18篇刘嬿
  • 16篇高峰
  • 8篇林俊杰
  • 7篇杨洁
  • 7篇王长谦
  • 7篇陆华中
  • 6篇马庆
  • 5篇杨懿铭
  • 5篇汤瑛杰
  • 5篇任亚娜
  • 5篇王俊
  • 4篇邵琴
  • 4篇姜萌
  • 4篇龚裕春
  • 4篇何奔
  • 4篇邱颖婕
  • 3篇刘袁媛

传媒

  • 9篇中国输血杂志
  • 4篇现代免疫学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临床输血与检...
  • 2篇心脏杂志
  • 2篇上海预防医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输血协会...
  • 1篇上海医药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上海医学
  • 1篇肿瘤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2014中国...
  • 1篇中国输血协会...
  • 1篇第10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1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对扩增脐血NKT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的DC对扩增脐血NKT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外周血和脐血为来源诱生DC,在-αGalcer和IL-2的联合刺激下,对脐血中的NKT进行扩增。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分析不同来源DC的表型区别,并对它们扩增的NKT细胞(TCR Vα24+TCR Vβ11+)进行鉴定。结果在14 d的培养时间里,由PB-DC参与的TCR Vαβ+NKT细胞的扩增量占淋巴细胞的(20.8±5.25)%,是原来的(8.22±2.75)×102倍;而由CB-DC参与的TCR Vαβ+NKT为(11.26±5.63)%,是原来的(4.66±2.12)×102倍;未加DC组,单用-αGalcer和IL-2,NKT的最终扩增量也达到了(10.84±4.00)%。3组较原来都呈现显著性扩增(P<0.01),其中以PB-DC参与的NKT扩增组效率最高(P<0.001)。经流式检测,PB来源的DC,其表面CD1d表达明显高于CB来源的DC(P<0.001),而共刺激分子则较脐血DC低。结论-αGalcer对NKT细胞有特异地扩增功能;NKT的扩增效率与DC细胞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以外周血为来源的DC,其协同刺激脐带血NKT的扩增功能较脐血DC强。
刘嬿范华骅阮鸣高跞杨懿铭聂晓绚高峰
关键词:脐带血DC细胞NKT细胞Α-GALCER
血小板保存添加液中葡萄糖对4℃冷藏血小板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血小板保存添加液成分中葡萄糖对4℃冷藏血小板体外活力的影响。方法:将单采浓缩血小板分别悬浮于含35%ACD血浆的含糖的或无糖的血小板冷藏保存添加液(PAS-R1和PAS-R2)中,4℃保存5d,检测相关指标;另外,分别采用PAS-R1和PAS-R22种添加液保存血小板,先置22℃振荡4h,然后置4℃冷藏,分别取样检测0,4,48h和7d血小板ATP水平和及0,1,2d和3d血小板聚集反应的差异。结果:与含糖添加液相比,保存于无糖添加液中的血小板葡萄糖的消耗和乳酸的生成显著下降(P<0.05),保存期末的pH略高;无糖添加液中的血小板GPⅠbα的表达显著高于含糖添加液(P<0.05);经37℃血浆孵育后检测,血小板低渗休克率(HSR)显著高于含糖添加液(P<0.05);在降温和冷藏过程中,2种添加液中血小板ATP水平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保存7d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冷藏过程中,添加液PAS-R1和PAS-R2保存的血小板对ADP诱导的聚集反应均逐步下降,新鲜冰冻血浆可部分恢复血小板聚集率;2者保存1,2,3d的血小板对ADP诱导的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5%ACD血浆所携带的葡萄糖足以维持4℃冷藏血小板5d所需的能量;额外的葡萄糖将导致乳酸生成增加;降低血小板冷藏添加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有利于维持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Ⅰbα的表达和保持血小板的代谢活力,可能有助于提高冷藏血小板的体内回收率和生存时间。
张斌谢如锋范华骅聂晓绚张晰钱开诚
关键词:葡萄糖
MAP添加液对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保存的质量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悬浮于MAP添加液中对保存效果的影响,探索最佳保存方式。方法本研究将采集后d 3的400 mL全血,离心制备成浓缩红细胞,使用ACP 215全自动血细胞仪,加入40%复方甘油溶液,置于-65℃超低温冰箱中保存30 d,解冻去甘油洗涤后,等量分离成两袋,以添加0.9%氯化钠溶液为对照组;添加MAP为实验组,两组保存于2~6℃冷藏条件下,分别于0、1、3、5、7、14 d取样检测血液学参数指标、溶血指标、细胞代谢指标,观察两组在14 d保存期内的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发现两组红细胞在解冻去甘油后6项质控项目包括容量、血红蛋白含量、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残留量、甘油残留量、无菌试验的检测值均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压积、红细胞计数、Hb洗涤后回收率、MCV符合《冰冻红细胞质量评价指标专家共识》检测限值,血小板残留量超过检测限值(≤1%);在14 d保存期内,两组的RBC、Hct、MCV和血红蛋白含量值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游离血红蛋白、溶血率和K+值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增加,分别于3、5、7、14 d;3、5、7、14 d;14 d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渗透脆性于14 d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TP、pH值随保存时间延长而下降,分别于3、5、7 d;1、3、5、7、14 d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浮于MAP添加液中的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可将血液保存期延长至7 d,本研究为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杨剑豪聂晓绚张莉莉章舜玮杜祎邱颖婕马庆徐蓓
关键词: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MAP保存期血液质量控制
^(137)Csγ射线对白膜不同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137Csγ射线对白膜不同成分的影响。方法MTT法测辐照前后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用荧光素FITC标记DH5α细菌,FCM分析粒细胞荧光强度的变化;用细胞色素C还原法检测中性粒细胞O2-的生成以及用ELISA法测单核细胞辐照前后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结果25 Gy能完全灭活T细胞;辐照后粒细胞离体12h后有明显凋亡出现,但辐照前后粒细胞吞噬DH5α的能力无明显改变;而粒细胞释放的O2-在辐照后有明显升高;单核细胞经辐照后仍能分泌细胞因子,且IFN-γ的分泌量较未照组有所下降,而TNF-α的分泌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γ射线对白膜中各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分离后的粒细胞应尽早输注,由细胞因子参与的临床输血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应当引起关注。
刘嬿范华骅龚裕春聂晓绚谢如峰高跞高峰
关键词:白膜粒细胞单核细胞
脐血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成内皮细胞的体外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人脐血、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体外分离、纯化、诱导扩增和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并对两者分化成内皮细胞的能力进行比较。方法:新鲜脐血和健康成年人的外周血,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方法(MACS)分离脐血CD34+单个核细胞(MNCCD34+)。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MNCCD34+在M-199培养基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EPCs增殖和分化。采用细胞形态学观察比较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区别,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来源的EPCs分化后CD31阳性细胞率。结果:MNCCD34+培养3 d后,细胞克隆形成率为(24.25±6.5)/(3×107)细胞;CBMC贴壁细胞培养3 d后,为(103.00±10.10)/(3×107)细胞;PBMC贴壁细胞培养3 d后,为(74.25±5.44)/(3×107)细胞。CBMC分化形成的贴壁细胞和细胞簇数目多于PBMC(P<0.05),但单个核细胞分化形成的克隆率均明显高于MNCCD34+细胞(均P<0.05)。细胞培养10 d后CD31阳性率为:CBMC为(76.24±16.54)%,PBMC为(82.2±9.0)%,MNCCD34+为(70.03±10.27)%,MNCCD34-仅为(36.5±11.78)%。结论:相似数目的细胞,CD34+细胞单独培养形成的贴壁细胞和细胞簇数目明显少于CBMC和PB-MC(均P<0.05)。培养10 d后CD31阳性细胞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同来源的EPCs分化率无显著区别,主要来自CD34+细胞群。
邵琴王长谦何奔范华骅刘嬿聂晓绚姜萌高跞
关键词:单个核细胞细胞分化内皮细胞
使用GMA及PAS-Ⅲ2种添加液冷藏保存血小板的体外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比较2种不同添加液对4℃冷藏血小板的体外形态、活力和活化程度等指标的差异,分析特定的添加液对4℃冷藏血小板的保护作用。方法取8份单采血小板,将其一分为二,各保留35%血浆,分别添加葡萄糖甘露醇腺嘌呤血细胞保存添加液(GMA)和血小板保存添加液Ⅲ(PAS-Ⅲ)2种不同保存添加液,置4℃条件下保存,于5d后取样测定有关指标。结果在保存5d期间,GMA-PCs的低渗休克反应明显高于PAS-Ⅲ-PCs;而P-选择素的表达则显著低于后者;另外,前者IL-6的产生亦显著低于后者;2组PCs的血小板形变能力、GPⅠbα表达、乳酸生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4℃冷藏条件下采用血小板保存添加液替代血浆保存单采血小板,对保持血小板体外质量,GMA优于PAS-Ⅲ。
曹帆帆谢如锋范华骅聂晓绚高峰
纳米载体介导的基因治疗研究
范华骅陆华中高峰郑滨高跞刘燕聂晓绚
该项目进行了将纳米技术、基因工程技术与干细胞工程技术结合起来,促进基因治疗的研究。该项目:以丙烯酸甲酯和乙二胺为起始单体合成聚酰胺-胺树枝状聚合物(PAMAM Dendrimer),该聚合物纳米载体可有效地将目的基因(绿...
关键词:
关键词:纳米载体介导基因治疗肿瘤
几种血红蛋白测定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选用较可靠的定量测试法测定献血者血红蛋白浓度,进一步提高献血者血红蛋白检测的精准率和可靠性。方法以血红蛋白检测的金标准法氰化高铁(Hi CN)法为基准,应用血细胞分析仪为对照组,对血红蛋白目测试剂(硫酸铜比重法)和干式血红蛋白检测试纸进行对比试验。结果选择置信度P=95%对151例数据样本进行回归分析,优利特检测(y)与Sysmex基准(x)比较,y=0.892 2x+15.979,R^2=0.7461;Hemocue检测(y)与Sysmex基准(x)比较,y=0.949 4x+15.018,R^2=0.838 1。结论采用干化学法检测血红蛋白,在灵敏度和稳定性方面均能与血细胞分析仪相媲美,相应的精密度、准确度及线性完全符合检测需求,特别针对血站的初筛检验具有实际意义。
聂晓绚林俊杰白虹孙蕴华徐蓓
关键词:血红蛋白检测
环磷酰胺联合树突状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和PolyⅠ:C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C)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s)与环磷酰胺(CTX)、PolyⅠ∶C联合应用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重组鼠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骨髓来源的造血干细胞分化为髓系树突状细胞,肿瘤细胞L1210的冻融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以超速离心结合膜过滤的方法提取外泌体;用得到的外泌体在DC存在的情况下刺激T细胞,应用cck-8试剂盒测量T细胞的增殖;制备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通过DIOC-18联PI的方法测定CTL对肿瘤的杀伤作用;L1210细胞接种小鼠,制备荷瘤小鼠模型,分为实验组(exosomes联合CTX和PolyⅠ∶C)和对照组(1.PBS组,2.CTX组,3.CTX+PolyⅠ∶C组4.exosomes组)作治疗,观察肿瘤的生长速度,小鼠的生存期。结果T细胞的增殖实验中,平均吸光度:实验组为0.90±0.22,对照组为0.53±0.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载肿瘤抗原的exosomes刺激的CTL在体外能够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L1210,在效靶比分别为5∶1和10∶1时实验组的杀伤率分别为(21.19±3.99)%、(30.56±3.85)%,对照组的杀伤率分别为(17.54±4.48)%、(19.38±4.68)%,10∶1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杀伤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降低,小鼠的生存期延长。结论经过肿瘤抗原负载的exosomes刺激的T细胞体外能够杀伤肿瘤细胞;exosomes联合CTX和PolyⅠ∶C能显著抑制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
郭芳常春康范华骅聂晓绚刘袁媛赵丽华
关键词:外泌体树突状细胞环磷酰胺荷瘤小鼠
树突状细胞外泌体免疫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为了研究外泌体(exosome)作为肿瘤疫苗刺激免疫应答作用的机制,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树突状细胞(DC)制备负载肿瘤抗原的DC外泌体(Dex),研究其在DC有无或DC成熟状态不同的情况下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通过实验阻断DC外泌体上一些分子(CD11a、CD11b、CD11c、CD54、MFG-E8及CD83)后检测外泌体免疫学功能的改变;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DC对外泌体的吞噬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阻断外泌体表面分子对DC吞噬外泌体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DC存在或未成熟DC存在的情况下未成熟DC外泌体(imDex)和成熟DC外泌体(mDex)均不能有效地激活T细胞;不同的促成熟因子(LPS、TNF-α、CpG、CD40L)诱导成熟的DC所分泌的外泌体在数量上无明显差别,但在功能上有显著差异;Dex表面分子CD11a、CD11b、CD11c、CD54、MFG-E8及CD83与其功能有关,阻断这些分子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Dex对T细胞刺激的作用;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阻断CD11a、CD54抑制了Dex靶向DC及被DC吞噬。结论:外泌体可以通过其表面分子靶向DC进而引起T细胞免疫应答。
任亚娜范华骅聂晓绚高跞杨洁刘嬿高峰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外泌体肿瘤疫苗分子机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