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浆
  • 3篇血浆置换
  • 2篇血浆置换治疗
  • 2篇生物信息
  • 2篇生物信息学
  • 2篇衰竭
  • 2篇基因
  • 2篇肝衰
  • 2篇肝衰竭
  • 2篇肝硬化
  • 1篇毒性肝炎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血浆治疗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净化
  • 1篇阳性球菌
  • 1篇医院患者
  • 1篇易感
  • 1篇易感性

机构

  • 6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8篇翟蕙
  • 6篇刘传苗
  • 5篇张莉
  • 2篇徐葵花
  • 2篇李文静
  • 1篇徐静
  • 1篇陈家盛
  • 1篇胡俊锋
  • 1篇高春明
  • 1篇王鹏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STAT4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发生病因学的相关性研究
2018年
目的研究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4(STAT4)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发生的风险及病因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9例肝硬化患者,其中118例为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49例为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42例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以及20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并比较STAT4基因rs7574865位点的基因型分布。结果肝硬化患者rs7574865位点的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OR=1.62,P=0.002),并且隐性模型、显性模型、加性模型分析的分析结果均表明该位点的多态性与肝硬化的发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并且STAT4基因rs7574865位点的G等位基因位点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及丙型肝炎肝硬化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OR=1.72,P=0.004;OR=1.87,P=0.020);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480)。结论 STAT4基因中rs7574865等位基因位点G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及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呈正相关,即携带有G等位基因位点的个体会增加肝硬化发生的风险性。
张莉翟蕙徐葵花刘传苗
关键词:肝硬化多态性疾病易感性
MELD评分系统对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疗效的评价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评价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31例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术(P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指标和MELD计分的变化。结果在PE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06.2±591.6u/1和88.9±93.4u/1)、总胆红素(407.2±144.1μmol/l和287.6±150.4μmol/1)和凝血酶原时间(24.9±14.7s和19.7±7.1s)的变化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均〈0.05);MELD计分小于40的患者经PE治疗后MEDL计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ELD计分大于40的患者在治疗后MELD无显著性变化(P〉0.05);入院时MELD计分在0~20分、20—30分、30~40分和大于40分的患者,其病死率分别为17.8%、37.3%、60.0%和100.0%。结论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能有效改善血生化指标和MELD计分,MELD评分系统可用于对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判断。
王鹏翟蕙张莉刘传苗
关键词:肝衰竭血浆置换终末期肝病模型
人工肝血液净化联合康复者血浆治疗2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疗效及预后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液净化联合康复者血浆治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型患者的疗效.方法:2例COVID-19重型患者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给予呼吸支持、抗病毒、抗全身炎症反应等综合治疗,同时进行人工肝血液净化和康复者血浆输注治疗,2例COVID-19患者均行1次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输注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200 mL.观察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变化及肺部病变吸收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IL-6、CRP、NLR明显降低,前白蛋白(PA)明显升高,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逐渐降低,氧合指数明显改善,肺部病灶逐渐吸收.结论:PE+CRRT联合COVID-19康复者血浆能明显抑制重型COVID-19患者细胞炎症因子水平,促进疾病康复,是治疗COVID-19重型患者的有效方法.
马沙沙翟蕙高春明胡俊锋
关键词:血浆置换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安徽蚌埠地区医院患者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监测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安徽蚌埠地区医院患者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监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2011-2014年分离的1765株革兰阳性球菌,对不同革兰阳性球菌的分布、构成比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1765株革兰阳性球菌中,葡萄球菌1332株(75.47%),肠球菌331株(18.75%),链球菌102株(5.78%)。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7.22%)、表皮葡萄球菌(25.44%)及溶血葡萄球菌(12.80%)、屎肠球菌(12.35%)构成最多。痰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5.03%)分布最多,血液中表皮葡萄球菌(64.75%)分布最广,尿液中屎肠球菌(60.00%)分布最多;分泌物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2.34%)分布最多。所有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及替加霉素均敏感,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粪肠球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及利奈唑胺的敏感率较高;肺炎链球菌对替加环素及万古霉素的敏感率较高,对复方新诺明及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该地区医院患者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较高,临床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感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减轻耐药的发生,控制院内传染源。
翟蕙
关键词:内感染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发病关键基因及相互作用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2019年
目的筛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关键基因,分析其相互之间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从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下载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相关芯片数据,利用R语言中相关软件筛选出表达差异基因,分别对差异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功能分析、KEGG代谢通路分析以及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结果本研究从GEO数据库中筛选出2组基因芯片进行分析,发现共同差异基因307个,其中上调基因62个、下调基因245个。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在信号传导、免疫反应等方面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通过粘着斑通路、细胞黏附分子通路有关影响其进程;并筛选得到HLA-DMA、MYL9、COL3A1、C1QA等28个与肝硬化发病关系密切的基因、构建了相应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能有效的分析基因芯片数据、筛选出目标基因,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防治、诊断和治疗等提供新的思路和相关靶点。
张莉翟蕙陈家盛徐葵花刘传苗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基因芯片生物信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74例临床特性分析
2020年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人的临床特性进行分析并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2日至3月4日收治的7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性,重点对比普通型及(危)重型病人临床特性的区别。结果:74例病人中普通型35例,重型及危重型39例;家族聚集性发病的病人较多(37例,50. 0%);一般资料方面,(危)重型病人的年龄、合并其他基础性疾病率以及合并2种及2种以上基础疾病率均高于普通型病人(P <0. 05~P <0. 01);临床症状方面,(危)重型病人发病至就诊的时间较普通型长,最高体温、胸闷发生率、呼吸困难发生率较普通型高(P <0. 05~P <0. 01);实验室检查方面,(危)重型和普通型相比较,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介素-6较高,而淋巴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百分比和白蛋白较低(P <0. 05~P <0. 01);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均出现斑片状磨玻璃影。结论:蚌埠地区病人聚集性病例较多;(危)重症病人以年龄偏大、合并基础病多、全身炎症反应大为特点。
翟蕙吴取梅李文静刘恩惠刘传苗
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6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的血浆置换治疗组118例和单纯内科综合治疗的对照组98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一周两组的临床症状、血生化指标、不良反应、转归情况和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和Cr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394.20±156.40u/L对144.15±34.84u/L、374.54±151.34u/L对253.47±106.74u/L、399.01±146.18μmol/L对359.70±110.69μmol/L、189.72±121.94μmol/L对139.14±82.53μmol/L,P<0.01),血清CHE和PTA水平明显升高(2964.37±1475.45u/L对4480.97±1009.84u/L,40.01±17.99%对49.49±23.46%,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ALT、AST、TBil、Cr、CHE、PTA水平与治疗后一周的血清水平比,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组患者好转率明显高于单纯内科治疗的对照组(61.86%对34.70%,x2=15.63,P<0.001),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93%对8.16%,x2=14.37,P<0.001);治疗组中好转组患者血清TBIL水平低于死亡患者(352.49±151.17μmol/L对397.25±173.53μmol/L,P<0.05),而PTA高于死亡患者(41.15±9.79%对36.24±8.23%,P<0.05);治疗组中死亡患者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好转组(32.5%对10.0%和20.0%对0.0%,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7%,经对症处理后能缓解。结论血浆置换明显提高了肝衰竭患者的好转率。
刘传苗徐静张莉翟蕙
关键词:肝衰竭血浆置换
白细胞介素12在肝癌中的差异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获取肝癌样本与对照样本的数据,通过Ualcan在线工具分析IL12A和IL12B基因的表达数据、甲基化情况,筛选共表达基因,并通过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KEGG通路分析确定共表达基因的生物学过程及其相关功能;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率,并绘制表达水平与预后生存曲线。结果:本研究表明与正常的肝脏组织相比较,IL12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但IL12B在二者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表达。IL12A在肝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程度要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同时IL12A在不同肝癌分期中也存在差异表达。与IL12A共表达的基因主要参与了细胞增殖、代谢过程、免疫反应、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并参与了DNA复制、RNA转运、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水解、错配修复等生物学通路。同时IL12A基因表达量高的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其表达量低的患者。结论:IL12A基因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同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量与预后生存率也有相关性;因此,IL12A可以作为肝癌诊断筛选、预后效果预测的标志物之一。
张莉翟蕙李文静刘传苗
关键词:肝癌白细胞介素12生物标记生物信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