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春伟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新生儿
  • 5篇血症
  • 4篇酸血症
  • 4篇氨酸
  • 3篇激酶
  • 3篇甲基丙二酸
  • 3篇甲基丙二酸血...
  • 2篇代谢
  • 2篇新生儿遗传代...
  • 2篇遗传代谢
  • 2篇遗传代谢病
  • 2篇苯丙
  • 2篇苯丙氨酸
  • 2篇苯丙酮尿症
  • 2篇GSP
  • 2篇丙氨酸
  • 2篇传代
  • 1篇代谢病
  • 1篇代谢性
  • 1篇低体重

机构

  • 10篇郑州大学第三...

作者

  • 10篇罗春伟
  • 8篇赵德华
  • 6篇王丽雯
  • 5篇李晓乐
  • 5篇贾晨路
  • 5篇苏立
  • 4篇吕书博
  • 4篇张展
  • 4篇孟云
  • 3篇倪敏
  • 3篇刘素娜
  • 1篇赵悦淑

传媒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医学新知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0
  • 7篇2019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液细胞培养及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比较血液细胞培养、血清降钙素原(PCT)及其联合检测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菌血症患者作为试验组,另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试验组发热24、48、72 h时和同时点对照组PCT水平;同时进行血液细胞培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液细胞培养、血清PCT水平及其联合检测在菌血症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血液细胞培养在发热24、48、72h时阳性率分别为28.75%、57. 50%、95. 00%;同时点的血清PCT阳性率分别为88. 75%、97.50% J00. 00%,对照组各时点均为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两者联合检测诊断菌血症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比二者单独检测诊断价值更高(均P<0.05)。结论血液细胞培养或血清PCT水平检测均可单独作为菌血症的诊断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尤具价值。
罗春伟
关键词:菌血症降钙素原
PCMT1/MST1通路在甲基丙二酸血症脑损伤中的作用
2019年
目的:探讨PCMT1/MST1通路在甲基丙二酸血症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培养小鼠皮层神经元,用不同浓度甲基丙二酸诱导小鼠皮层神经元,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小鼠皮层神经元活力,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甲基丙二酸诱导组、CGP3466B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元蛋白异天冬氨酸甲基转移酶1(PCMT1)、磷酸化蛋白激酶(MST1)、裂解MST1(cl-MST1)、磷酸化MST1(p-MST1)、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甲基丙二酸诱导24h显示,甲基丙二酸浓度≤8mmol·L^-1时神经元形态无明显变化;甲基丙二酸浓度为12mmol·L^-1时神经元胞内出现空泡,神经元突起缩短,胞体皱缩;甲基丙二酸浓度为16mmol·L^-1时神经元胞体脱落,突起几乎全部断裂。甲基丙二酸组神经元PCMT1、MST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和CGP3466B治疗组(P<0.05),cl-MST1、p-MST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和CGP3466B治疗组(P<0.05)。甲基丙二酸组Caspase-3、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和CGP3466B治疗组(P<0.05),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和CGP3466B治疗组(P<0.05)。结论:甲基丙二酸可引起皮层神经元凋亡,这可能是通过PCMT1/MST1通路来实现的。
吕书博张展赵德华李晓乐苏立罗春伟孟云王丽雯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
利用GSP筛查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性能验证及切值的设定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利用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GSP)检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筛查的指标-促甲状腺素(TSH),评估GSP性能,并建立河南地区新生儿CH在GSP上筛查TSH的切值。方法1)通过对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的滤纸干血片标本的检测,计算GSP的精密度与正确度;检测6个浓度的线性样本计算GSP的线性;2)收集用Victor2D1420检测的1273例新生儿样本在GSP上同步检测TSH,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两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3)采集新生儿足跟血,使用GSP促甲状腺素测定试剂盒检测干血片中的TSH,采用百分位数法和ROC曲线法确定TSH切值。结果1)GSP筛查系统的批内变异系数为4.32%~5.87%;批间变异系数为4.45%~9.08%,均<1/3总误差(TEa);GSP系统检测的偏移为-7.89%~0.12%,指标的偏移小于1/2TEa;线性标本的检测值和理论值的线性方程为y=0.908x-0.915,相关系数的平方(R2)为0.998;2)GSP与Victor2D1420检测的1273例新生儿样本TSH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64,P<0.01)。3)百分位数法第99%可信限位为6.1μU/ml;ROC曲线法临界值为6.45μU/ml。结论GSP系统对TSH检测的定量性能可以达到实验室要求,应用于新生儿CH筛查是可行的,但需重新设定切值,切值定在6.1μU/ml。
王丽雯倪敏刘素娜贾晨路罗春伟赵德华
关键词: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促甲状腺素切值
GSP分析仪检测新生儿苯丙氨酸参考限的建立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河南地区使用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Genetic Screening Processor,GSP)检测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的筛查指标血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水平时其参考限的建立。方法采用GSP分析仪和目前临床常规使用的Victor2D 1420型荧光免疫分析仪(半自动分析仪)同步检测6204例新生儿血Phe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使用百分位数法建立GSP分析仪筛查HPA时血Phe水平的参考限。结果 GSP分析仪和Victor2D 1420型荧光免疫分析仪对新生儿血Phe水平的检测结果呈显著正线性相关( r =0.393, P <0.001),但成对样本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74.764, P <0.001);GSP分析仪检测血Phe水平时参考限为2.10 mg/dL。结论使用不同仪器设备检测血Phe水平时应分别建立其参考限;GSP分析仪检测时的参考限为2.10 mg/dL,以指导河南地区后续的HPA筛查工作。
贾晨路赵德华吕书博刘素娜王丽雯罗春伟
关键词:高苯丙氨酸血症苯丙氨酸
河南省三年2574258例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探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河南省2574258例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了解河南省苯丙酮尿症(PKU)的发病情况。方法新生儿出生72h后,充分哺乳6次以上采足跟血,应用荧光法检测血片中苯丙氨酸(phe)浓度。结果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共筛查新生儿2574258例,确诊PKU患儿405例,男220例,女185例,其中经典型PKU 392例,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BH4D)13例,发病率为1/6356。各年度间发病率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148,P=0.000<0.05)。结论河南省是PKU高发区,为预防PKU患儿智力和体格低下,应大力推动新生儿筛查工作开展,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孟云赵德华赵悦淑罗春伟倪敏张展
关键词:新生儿筛查苯丙酮尿症发病率苯丙氨酸
不同胎龄及体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相关指标的比较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了解不同胎龄及体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相关指标并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的新生儿307126例,根据新生儿的胎龄分成极早产组(胎龄28~<32周)、早产组(胎龄32~<37周)、足月组(37~42周);根据新生儿体重分成极低体重组(<1500g)、低体重组(1500~<2500g)、正常体重组(2500g~<4000g)分析胎龄、体重对各指标的影响。结果丙酰肉碱水平:极早产组>早产组>足月组,极低体重组>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酪氨酸、亮氨酸、鸟氨酸、脯氨酸、缬氨酸水平:均是极早产组<早产组<足月组,极低体重组<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苯丙氨酸水平:极早产组高于早产组、足月组,极低体重组高于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不同胎龄、体重的新生儿在丙酰肉碱、酪氨酸、亮氨酸、鸟氨酸、脯氨酸、缬氨酸检测结果上存在差异。
贾晨路梁婷苏立李晓乐罗春伟任益慧李艳茹李润清
关键词:新生儿足月儿低体重儿遗传代谢性疾病
河南省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技术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串联质谱技术(tandem mass spectrometry,MS/MS)受到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其有助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IMD)筛查。本研究分析河南省120531名新生儿IMD初步筛查结果。方法选取2016-10-01-2018-02-28河南省各地市具有开展产科资质且与河南省新生儿筛查中心合作的医疗机构的120531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以MS/MS技术进行IMD筛查,并对确诊患儿进行治疗与随访。结果120531名新生儿经串联质谱技术发现999例可疑阳性,可疑阳性率0.83%,对其中959例进行综合诊断,确诊51例IMD患儿,阳性预测值为5.32%,包含21例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19例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3例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3-methylcrotonyl-coenzyme A carboxylase deficiency,3 MCC)、1例希特林(Citrin)蛋白、4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primary carnitine deficiency,PCD)、1例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short-chain acyl-Co A dehydrogenase,SCAD)、2例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edium chain acyl-Co 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MCADD);51例确诊IMD患儿中除6例因各种原因失访外,剩余45例均接受规范治疗及随访,诊治率为88.24%(45/51)。结论河南省IMD存在一定发病率,MS/MS技术应用于新生儿IMD筛查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王丽雯倪敏赵德华苏立罗春伟贾晨路
关键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技术
苯丙酮尿症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及其与BDNF/TrkB通路的关系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苯丙酮尿症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及其与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通路的关系。方法:将24只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苯丙酮尿症组各12只。用10%FeCl3液显色进行尿液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大鼠大脑皮层及血清中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水平,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变化,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TUNEL)法测定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海马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和BDNF、TrkB、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蛋白含量。结果:苯丙酮尿症组尿液显色为强阳性;大脑皮层和血清苯丙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脑皮层和血清酪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海马CA1区组织结构紊乱,细胞结构模糊、排列紊乱,见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数高于对照组(P<0.05);海马Caspase-3、Bcl-2、BDNF、TrkB、p-ERK、P-Akt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丙酮尿症大鼠海马神经元存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BDNF/TrkB通路有关。
吕书博张展赵德华李晓乐苏立罗春伟孟云王丽雯
关键词:苯丙酮尿症海马神经元酪氨酸激酶受体B
JNK/MAPK信号通路介导甲基丙二酸血症脑损伤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甲基丙二酸对小鼠皮层神经元凋亡及细胞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c-fos、c-jun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甲基丙二酸血症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培养小鼠皮层神经元,甲基丙二酸诱导小鼠皮层神经元,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皮层神经元凋亡情况。将神经元分为对照组(加入正常培养基)、甲基丙二酸组(加入甲基丙二酸浓度为15 mmol·L^-1的培养基)和JNK抑制剂组(加入甲基丙二酸浓度为15 mmol·L^-1和SP600125浓度为40μmol·L^-1的培养基),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神经元JNK、p-JNK、c-fos、c-jun、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Caspase 3、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甲基丙二酸浓度为5、10 mmol·L^-1时凋亡神经元比例变化不明显(P>0.05),甲基丙二酸浓度为15 mmol·L^-1时凋亡神经元比例明显增加(P<0.05)。甲基丙二酸组神经元p-JNK、c-fos、c-jun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JNK蛋白相对表达量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基丙二酸组Bax、Caspase 3、cleaved-caspase 3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JNK抑制剂组Bax、Caspase 3、cleaved-caspase 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甲基丙二酸组(P<0.05),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甲基丙二酸组(P<0.05)。结论:甲基丙二酸可引起小鼠皮层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为甲基丙二酸通过JNK/MAPK通路诱导小鼠皮层神经元凋亡。
吕书博张展赵德华李晓乐苏立罗春伟孟云王丽雯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C-JUN氨基末端激酶
157例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MMA)的临床特点,以期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8年8月本院157例MMA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评估其临床表现、常规化验结果、辅助检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技术(LC-MS/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GC-MS)检测结果与治疗效果。结果 157例MMA患儿发病年龄在1 d^10岁,常规化验结果:43例患儿白细胞升高,40例有不同程度红细胞计数下降,60例尿常规异常,31例肾功能异常,28例肝功能异常,57例心肌酶谱异常,18例血气分析异常,8例血糖下降,102例血乳酸升高,80例血氨上升;LC-MS/MS检测C3、C3/CO、C3/C2偏高,GC-MS检测有机酸发现甲基丙二酸显著升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结果异常98例,诊断为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98例(62.42%);114例有神经系统损伤症状患儿进行了MRI检查,发现异常99例,典型改变为双侧额顶叶脑白质内呈长T1长T2信号影,FLAIR序列信号改变,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15例无异常;157例患儿中98例为维生素B12有效型(62.42%),59例为维生素B12无效型(37.58%)。结论发育迟缓、抽搐、嗜睡、乏力、肌张力下降、反应弱等为MMA患儿常见临床表现,对其进行LC-MS/MS筛查,应用GC-MS等技术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贾晨路赵德华李晓乐刘素娜罗春伟
关键词: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