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皮蕾

作品数:6 被引量:52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肾小管
  • 4篇细胞
  • 4篇小管
  • 4篇小管上皮细胞
  • 3篇肾小管上皮
  • 3篇肾小管上皮细...
  • 2篇患儿
  • 2篇间质
  • 2篇间质纤维化
  • 2篇过敏
  • 2篇PAX2
  • 2篇尘螨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酪氨酸
  • 1篇蛋白酪氨酸激...
  • 1篇蛋白酪氨酸激...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酪氨酸...
  • 1篇性疾病
  • 1篇血管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广州市妇婴医...
  • 2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作者

  • 6篇皮蕾
  • 3篇姜傥
  • 3篇周青松
  • 3篇黄彬
  • 2篇郭彩娇
  • 2篇刘云锋
  • 2篇刘海英
  • 2篇关启鸿
  • 2篇张白杜
  • 2篇曾华松
  • 1篇欧阳涓
  • 1篇崔颖鹏
  • 1篇袁飞

传媒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pax2基因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pax2基因在大鼠慢性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可能作用。方法大鼠5/6肾切除造模,分别于术后2、4、6、8、10、12周取左肾皮质,采用逆转录(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pax2和-αSMA的表达。结果病变组织见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基底膜变厚。5/6肾切除模型组大鼠在术后第2周出现pax2mRNA的强表达,第4周达高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此后下降至痕量表达;α-SMA mRNA也在术后第2周表达逐渐增强,第8周达高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此后逐渐下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5/6肾切除模型组pax2蛋白的表达、肾小管上皮细胞中α-SMA的表达与pax2mRNA、α-SMA mRNA的表达趋势相同。结论在大鼠慢性肾间质纤维化的过程中,受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肾小管发育胚胎基因pax2在此过程中的一过性表达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皮蕾姜傥欧阳涓周青松崔颖鹏黄彬
关键词: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转分化
胚胎分化/发育基因pax2与WT1的序列启动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逆向分化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TEC)胚胎分化/发育关键基因Wilm s肿瘤基因(WT1)和pax2的序列启动,探讨TEC逆向分化的分子机制及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从胚胎肾、肾脏损伤模型及体外细胞培养3方面入手,通过RT-PCR、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研究TEC逆向分化时,胚胎期控制TEC分化/发育的关键基因pax2和WT1的表达、pax2和WT1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TEC逆向分化间的关系。结果:(1)胚胎期:pax2和WT1mRNA先后在胚胎11.5 d及14 d时开始出现表达并逐渐增强,出生14 d后仅有痕量表达。免疫组化显示,成年大鼠中仅肾小球足突细胞表达WT1,TEC中pax2和WT1表达阴性。(2)5/6慢性肾损伤模型:损伤第2周,部分TEC重新出现pax2和WT1的表达,第4周达高峰,两者表达趋势相吻合。pax2在第10周尚有一个新的表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痕量。(3)TEC体外培养:经炎性因子IL-1α(10μg/L)、AngII(10-9mol/L)掺入培养后,TEC分别在0.5、24 h内重新表达pax2和WT1,随后α-SMA出现高表达,细胞呈现间充质样细胞特征。以WT1中和抗体、An-gII受体阻断剂封闭WT1和pax2基因的作用后,α-SM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基本保持原有特征不变。结论:控制胚胎肾分化/发育的关键基因pax2和WT1在成年肾遭受损伤时,可获得重新表达,呈现序列启动现象,TEC同时出现胚胎间充质细胞特征;pax2和WT1的重新表达与细胞浸浴环境(高浓度细胞因子)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内在启动机制参与TEC的逆向分化。
姜傥皮蕾袁飞周青松黄彬
关键词: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因PAX2基因WT1
血管紧张素Ⅱ与其介导的蛋白质酪氨酸激酶JAK2信号通路在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时小管上皮细胞逆向分化中的作用
2009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Ang)Ⅱ与其介导的蛋白酪氨酸激酶JAK2信号通路在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中发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逆向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1)建立Wistar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肾脏局部AngⅡ的水平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RT—PCR,观察间充质细胞表面标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2)模拟高、中、低浓度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环境,体外观察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逆向分化的情况。(3)先后阻断AngⅡ受体(AT2R)及其介导的AngⅡ信号转导通路的JAK2,研究AngⅡ与JAK2通路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逆向分化的影响。结果(1)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0、24、48、72、96、120h,局部AngⅡ含量持续增高,分别为(406.7±106.1)、(463.0±112.9)、(526.6±128.3)、(649.5±131.5)、(875.g±150.2)、(980.8±155.2)ng/L,P〈0.05。(2)缺血再灌注后48h,肾小管上皮细胞开始表达α-SMA mRNA及蛋白质。(3)高浓度(10^-7mol/L)AngⅡ刺激可诱导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α—SMA,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10^-9mol/L浓度AngⅡ刺激30min时,α-SMA表达水平最高。无论是阻断AT2R抑或JAK2信号通路,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α-SMA均明显受到抑制。结论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向间充质细胞逆向分化,局部RAS启动与其密切相关。AngⅡ可能通过AT2R及其介导的JAK2信号通路促发肾小管细胞的逆向分化。
姜傥周青松皮蕾黄彬
关键词:肾小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广州地区1136例过敏患儿常见过敏原分布及尘螨交叉反应分析被引量:43
2011年
目的观察广州市过敏性疾病患儿的过敏原分布及屋尘螨、粉尘螨过敏的交叉反应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AST过敏原检测系统对1 136名过敏性疾病患儿(婴幼儿组278例、学龄前组455例、学龄组403例)进行35种特异性过敏原IgE检测,统计过敏原阳性率,同时分析尘螨过敏的交叉反应情况,分组间阳性率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 136例过敏儿童前三位的过敏原分别是尘螨(68.13%)、家尘(49.03%)和牛奶(36.18%)。婴幼儿组前三位的过敏原分别为牛奶(70.14%)、芝士(47.84%)和全蛋(36.69%);学龄前期组前三位的过敏原分别为尘螨(80.13%)、家尘(68.35%)和牛奶(38.90%);学龄期组前三位过敏原分别为尘螨(75.93%)、家尘(40.45%)和猫毛狗毛(25.81%)。774例尘螨过敏患儿中,685例(88.50%)对粉尘螨和屋尘螨均呈阳性反应,9.56%仅对粉尘螨过敏,1.94%仅对屋尘螨过敏,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地区过敏患儿过敏原分布较以往有一定的变化,且与国内其他地区亦存在差别。相当比例的过敏患儿对粉尘螨和屋尘螨同时阳性,仅少数患儿对其中一种过敏。
皮蕾皮蕾刘云锋刘海英张白杜刘云锋曾华松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疾病尘螨
Pax2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
终末期肾病(ESRD)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持续不愈、进行性发展的最终结局。不论肾脏病的原始病因如何,其基础病变是否静止,肾脏都将缓慢、持续、不可逆地向着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进展。迄今为止诸多的研究表明,以基质蛋白合成增多、降解...
皮蕾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纤维化PAX2
文献传递
广州地区1136例过敏患儿常见过敏原分布及屋尘螨和粉尘螨交叉反应分析
皮蕾刘海英刘云锋关启鸿张白杜郭彩娇曾华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