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4篇性传播
  • 4篇性传播疾病
  • 4篇流行病学分析
  • 4篇传播疾病
  • 3篇性病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疫苗
  • 2篇少年
  • 2篇青少年
  • 2篇梅毒
  • 2篇免疫
  • 2篇疾病控制
  • 2篇肝炎
  • 2篇艾滋病
  • 1篇行为者
  • 1篇性病流行
  • 1篇性行为

机构

  • 12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北京市预防医...

作者

  • 12篇王玉琴
  • 8篇徐敏
  • 8篇卢红艳
  • 6篇陈强
  • 2篇刘立荣
  • 2篇贾蕾
  • 2篇龚晓红
  • 2篇邢玉兰
  • 1篇陈婧
  • 1篇夏冬艳
  • 1篇李洋
  • 1篇栗晓虹

传媒

  • 3篇首都公共卫生
  • 2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2004年全...
  • 1篇第五届全国性...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MSM中流动人口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前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了解北京市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MSM中流动人口治疗前特征,为制定相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北京市MSM中流动人口人口学特征、治疗前基线CD4+T细胞值、确证与开始抗病毒治疗时间间隔等. 结果 2011年9月-2012年7月北京市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组新纳入的MSM共806人,其中北京市户籍人口占30.8%,流动人口占69.2%.在北京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MSM流动人口具有以下特征:15~35岁为主(68.0%)、未婚者居多(70.6%)、文化程度较高,户籍分布广泛.治疗前基线CD4+T细胞平均值为(211±110)个/μl,确证与开始抗病毒治疗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1.8月. 结论 北京市MSM中流动人口抗病毒治疗需求大,要采取措施及早发现和治疗患者,同时重视MSM中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疫情监测和防治.
徐敏陈婧李洋卢红艳王玉琴
关键词: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男男性行为者流动人口
2010年北京市性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2010年性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2010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上报的性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北京市累计报告5种性病(艾滋病除外)10 280例,报告发病率为58.58/10万,较2009年病例数下降了2.84%。梅毒病例数增加了8.01%,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生殖器疱疹和尖锐湿疣分别下降了19.92%、19.57%、8.73%和2.49%。结论 2010年北京市性病报告病例数较2009年有所下降,梅毒病例继续增加,其余4种性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性病流行谱在发生变化,应继续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和其他性病的流行。
徐敏王玉琴卢红艳陈强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疾病控制
2006-2010年北京市尖锐湿疣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了解2006-2010年北京市尖锐湿疣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北京市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上报的尖锐湿疣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北京市共报告尖锐湿疣病例17489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9.61/10万、22.50/10万、24.65/10万、20.58/10万和19.38/10万。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区县是朝阳区、丰台区和海淀区,这3个区的病例占北京市病例总数的43.85%。男女性别比为1.06∶1,病例主要集中在20~49岁间。结论 20~49岁人群是重点防治人群,同时要重视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应继续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尖锐湿疣和其他性病的流行。
徐敏王玉琴卢红艳
关键词:尖锐湿疣流行病学
北京市青少年乙肝疫苗免疫现状分析
本文对北京市青少年乙肝疫苗免疫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接种乙肝疫苗后,其乙肝发病率由接种前期的12.11~16.89/10万降至1.78~10.95/10万,HBsAg携带率由6.34%降至1.37%,下降约80...
龚晓红李阳桦刘立荣贾蕾邢玉兰王玉琴
关键词:乙型肝炎免疫接种
文献传递
2016年北京市五种性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2016年五种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上报的五种性病数据,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6性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北京市累计报告5种性病9 237例,男女性分别为5 379和3 858例;总报告发病率为42.56/10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病种为梅毒(23.57/10万),其次为淋病(6.61/10万);报告发病率最高年龄组为≥85岁组(136.01/10万)和30岁~组(73.11/10万);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和离退人员为主;报告病例数最多的地区为朝阳区和通州区,分别占25.39%和10.38%;报告发病率最高为通州区(69.59/10万)。结论 2016年北京市五种性病报告发病率与2015年相比,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分别上升了27.03%和11.69%,而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和梅毒分别下降了36.13%、20.02%和7.83%。分析北京市性病防治工作重点仍为梅毒和淋病。
王玉琴徐敏卢红艳陈强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
2006-2010年北京市梅毒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3
2013年
目的了解2006-2010年北京市梅毒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北京市上报的梅毒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北京市共报告梅毒病例20 839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6.08/10万、27.03/10万、24.09/10万、24.45/10万、25.50/10万。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20~49岁间。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区县是朝阳区、海淀区和丰台区。结论青壮年和男男性行为人群是梅毒重点防治人群,要加强孕期妇女的梅毒筛查,减少胎传梅毒的发生;应继续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和其他性病的流行。
徐敏王玉琴栗晓虹陈强卢红艳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学疾病控制
2008-2017年北京市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特征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了解2008-2017年北京市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2008-2017年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由2008年的3.65/10万增长到2017年的8.73/10万,年均增长率为10.18%。通州区年均发病率(13.18/10万)位居北京市第一。各年龄组(除20岁~组外)报告发病率不同,30岁~组年均发病率(13.25/10万)最高。2011-2017年,女性报告发病率和报告病例数均高于男性。发病例数主要分布在家务及待业(45.60%)、商业服务(11.76%)和不详(11.48%)等职业人群。结论北京市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女性发病高于男性,建议相关部门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王玉琴徐敏卢红艳陈强
关键词: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性传播疾病
2012-2017年北京市淋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2017年北京市报告的淋病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淋病报告发病率由2012年的5.53/10万增加到2017年的7.87/10万,年均增长7.31%,男性和女性淋病报告发病率分别年均增长6.84%和12.95%。2012-2017年,各年男性报告发病率都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平均为8.47∶1。各年淋病报告发病率都以30~34岁年龄组最高。除4个区病例数小幅度减少外,其余12个区病例数都出现增长,7个区的报告发病数年均增长率超过10%。结论淋病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有必要根据淋病的流行特点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控制淋病的传播。
徐敏王玉琴陈强卢红艳
关键词:淋病流行病学性传播疾病发病率
北京市2010—2016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7
2018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实施以来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6年北京市报告的梅毒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10年的25.50/10万下降至2016年的23.57/10万。一期、二期、三期、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年均减少依次为12.53%、6.28%、7.26%、17.09%。一期和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10年的11.22/10万下降到2016年的6.37/10万,年均下降9.00%。隐性梅毒报告病例数由2010年的2 439例增加到2016年的3 690例,年均增幅达7.14%。各年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有扩大趋势,由2010年的1.10∶1增加至2016年的1.22∶1。20~39岁为高发年龄段,但≥60岁年龄段病例数年均增长5.12%。除50~59岁人群一期和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增长外,其余年龄组呈下降趋势。一期和二期梅毒所占构成比减少,而隐性梅毒构成比增加。北京市16个区都有梅毒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区是朝阳区、海淀区和丰台区,这3个区的病例总数占到全部梅毒报告病例的45.29%。通州区病例数增长迅速。在20种职业中,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家务及待业(占36.51%),其次是离退人员(占17.01%),家务及待业增长幅度最大,年均增长11.68%。结论北京市一期和二期梅毒呈下降趋势,但老年病例增加较快,应继续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的传播。
徐敏王玉琴王玉琴卢红艳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学性病
北京市东城区首起SARS疫情传播链研究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王玉琴王旭红
关键词:传播链SARS疫情新发传染病应急反应公共卫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