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灌忠

作品数:33 被引量:106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哲学宗教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8篇磁共振
  • 17篇成像
  • 12篇磁共振成像
  • 8篇动脉
  • 6篇血管
  • 5篇造影
  • 5篇磁共振血管
  • 4篇血管成像
  • 4篇前列腺
  • 4篇磁共振血管成...
  • 3篇造影术
  • 3篇薄层
  • 3篇MRI
  • 3篇MRI检查
  • 3篇病变
  • 2篇动脉病变
  • 2篇心理
  • 2篇心理疏导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流

机构

  • 31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苏州市立医院
  • 2篇苏州医学院附...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焦作市第二人...

作者

  • 33篇王灌忠
  • 28篇沈钧康
  • 19篇张彩元
  • 12篇徐孝秋
  • 12篇钱铭辉
  • 7篇周丽娟
  • 5篇王水珍
  • 5篇刘金来
  • 4篇徐亮
  • 4篇杨毅
  • 4篇龚建平
  • 3篇杨晓春
  • 3篇王玉红
  • 3篇张红丽
  • 3篇夏双丰
  • 2篇郭建锋
  • 2篇郭静
  • 2篇郭剑锋
  • 2篇范国华
  • 2篇易壁星

传媒

  • 4篇江苏医药
  • 4篇中国血液流变...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医用放射技术...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外医用放射...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全国第6届头...
  • 1篇全国第二届分...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江苏省第十一...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脊柱MRI技术在脊柱脊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全脊柱MRI技术在脊柱脊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 200例脊柱脊髓疾病患者行全脊柱MRI,应用全脊柱阵列线圈和自动移床跟踪扫描技术,分别行颈段、胸段及腰骶段脊柱的MRI扫描,然后用MobiView软件将分段图像拼接成全脊柱图像。结果1200例均获得清晰而完整地显示全脊柱及脊髓结构的MRI图像,其中,1 080为脊柱病变,120例为脊髓及椎管内病变。结论全脊柱MRI技术可全面观察脊柱及脊髓多发性、弥漫性病变,可准确显示病灶的部位、数目及邻近结构侵犯的范围,为临床提供直观可靠的信息。
王灌忠杨毅张彩元沈钧康
关键词:脊柱脊髓
长巨脑动脉的MR综合成像
2006年
目的探讨长巨脑动脉MR多种成像方法的综合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8例长巨脑动脉患者的MRI表现,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显示的异常血管分布、形态、信号强度进行分析。结果MRI能够明确显示椎-基底动脉的异常血管结构,以及相邻脑组织或颅神经的受压改变;MRA可直观显示迂曲延长、增粗的异常血管全貌;MPR则可以综合上述两种成像方法,同时显示异常血管的全貌以及相邻脑组织或颅神经的受压改变;CPR可将异常血管在同一平面展示,对显示迂曲血管最敏感。8例均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其中2例累及基底动脉全段和左侧椎动脉,2例并发脑干梗死。结论MRI和MRA、MPR及CPR相结合,有助于该病的全面综合评价。
刘金来沈钧康周丽娟郭建锋王玉红王灌忠钱铭辉魏友平
关键词:脑动脉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多平面重组
女性生殖道发育异常MRI检查技术探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发育异常应用MRI检查的相关扫描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子宫阴道先天性畸形的临床和MRI检查资料,评价扫描序列和扫描方位合理组合的意义。结果清晰显示先天性子宫阴道未发育1例,单角子宫1例,单纯双子宫1例,阴道斜隔综合征3例,双角子宫2例,完全型纵隔子宫4例,复合畸形1例,鞍型子宫2例,处女膜闭锁2例。结论根据子宫阴道先天性畸形的具体类型合理组合扫描序列和扫描方位对女性生殖道发育异常的满意显示和准确诊断至关重要。
杨毅王灌忠
关键词:先天性生殖道畸形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MR动态增强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0
2005年
目的 研究MR动态增强对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 ,并初步探讨MR动态增强表现特征与血管生成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 32例前列腺癌和 4 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的患者进行常规MR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 ,观察病灶的动态增强MRI特征并绘制信号强度 时间曲线(SI T曲线 ) ,SI T曲线分成 3型 :Ⅰ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仍持续增高 ;Ⅱ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平台期 ;Ⅲ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下降期。获得感兴趣区的病理标本 ,并进行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微血管密度 (MVD)测定 ,比较分析动态增强参数及曲线类型与VEGF、MVD的相关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MRI动态增强的早期强化参数开始时间、最大信号强度及早期强化率与BPH不同 (P分别为 <0 0 1、0 0 5、0 0 1 ) ,但两者之间有部分重叠。动态增强MRI中后期的强化特征即SI T曲线类型中 ,前列腺癌组 :Ⅰ型曲线 3例、Ⅱ型曲线 8例、Ⅲ型曲线 2 1例 ;BPH组 :Ⅰ型曲线 1 8例、Ⅱ型曲线 1 9例、Ⅲ型曲线 3例 ,前列腺癌以Ⅲ型曲线为主 ,Ⅱ型曲线既可见于前列腺癌又可见于BPH ,Ⅰ型曲线多见于BPH。前列腺癌与BPH的SI T曲线类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前列腺癌的VEGF和MVD的测定水平高于BPH (
倪新初沈钧康陆之安钱农周丽娟杨晓春王灌忠张彩元王水珍项剑波潘昌杰荣伟良陈建国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单玉喜钱铭辉
关键词:前列腺癌BPHMR动态增强MVD帮助信息大信号
SENSE心脏阵列线圈在前列腺MRI检查中的初步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对灵敏度编码(SENSE)心脏阵列线圈和直肠腔内线圈在前列腺MRI检查中的图像质量进行对比研究,初步评价SENSE心脏阵列线圈在前列腺MRI检查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前列腺病变患者50例。在相同扫描参数下,均使用SENSE心脏阵列线圈和直肠腔内线圈进行前列腺MRI常规检查,对使用两种线圈所分别获得的前列腺轴位(TRA)小视野、薄层T2WI图像的均匀度、对比信噪比(CN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SENSE心脏阵列线圈所获得的图像均匀度优于采用直肠腔内线圈者(配对t检验,P<0.05);采用SENSE心脏阵列线圈所获得的图像CNR亦优于采用直肠腔内线圈者(配对t检验,P<0.05)。结论SENSE心脏阵列线圈在图像均匀度和CNR这两个图像评价指标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直肠腔内线圈进行前列腺小视野、薄层、高分辨率T2W成像。
刘金来沈钧康王灌忠杨晓春张彩元周丽娟徐孝秋王水珍钱铭辉
关键词:前列腺磁共振成像
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临床指导价值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对1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照Stanford分型:A型7例,B型4例;按照De Bakey分型:I型6例,Ⅲ a型4例,Ⅲb型1例。11 例均可见主动脉内膜片及其被分隔的真假腔,共累及9条分支大血管。结论 MRI能够对主动脉夹层作出快速、安全的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详尽、可靠的信息,是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
刘金来沈钧康钱铭辉郭剑锋王玉红王灌忠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MRI
盆腔MRI检查方法探讨被引量:5
2001年
为评价盆腔MRI检查方法对正常盆腔结构和病灶显示及性质判断的作用 ,对 170例盆腔MRI检查者 ,采用PhilipsGyroscanT5 -Ⅱ型超导磁共振仪 ,磁场强度为 0 .5Tesla ;线圈选用体部包裹线圈 (BWA) ;脉冲序列为TSE(T1WI+T2WI) ;必要时行增强扫描和脂肪抑制序列。结果表明 ,TSE脉冲序列成像 ,减少了运动性伪影 ;T1WI图像显示盆腔结构较为清晰 ,而T2WI图像显示病灶较为敏感。脂肪抑制成像及增强扫描给病变的定位、定性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提示合理的参数选择 ,是获得高质量盆腔MR图像的关键。
张彩元钟慎斌王灌忠沈钧康
关键词:盆腔成像NMR
CT三维成像技术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2004年
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渐成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影像学中的几种检查方法对颈椎病诊断价值各有侧重。颈椎的三维CT(3DCT)技术作为诊断颈椎病的一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图像直观、逼真,可以任意角度显示颈椎前、后、侧方的骨性解剖标志及异常,以及血管、神经的空间位置和毗邻关系,更容易找到诊断颈椎病的客观依据^[1]。
易壁星王灌忠范国华沈钧康
关键词:CT三维成像技术颈椎病影像学椎体
头颈部MRA成像技术探讨被引量:1
2002年
王灌忠沈钧康张彩元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疾病磁共振血管成像
肩部MRI成象技术
1997年
王灌忠王水珍
关键词:肩部MRI疼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