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强

作品数:34 被引量:150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狼疮
  • 5篇皮肤
  • 4篇多发性肌炎
  • 4篇血藤
  • 4篇中药
  • 4篇细胞
  • 4篇疗效
  • 4篇肌炎
  • 4篇鸡血藤
  • 4篇胶囊
  • 4篇红斑
  • 3篇硬皮病
  • 2篇丹皮
  • 2篇异维A酸
  • 2篇肾炎
  • 2篇湿疣
  • 2篇皮肤病
  • 2篇皮肌
  • 2篇皮肌炎
  • 2篇去皮

机构

  • 34篇复旦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卫生部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34篇王强
  • 12篇秦万章
  • 6篇杨春欣
  • 4篇池丽俏
  • 4篇钟文俊
  • 4篇沈熊
  • 4篇李明
  • 3篇倪立燕
  • 3篇张立
  • 3篇胡东艳
  • 3篇陈蕾
  • 3篇李媛媛
  • 2篇沈松
  • 2篇潘琳
  • 2篇潘新锋
  • 2篇吴国勤
  • 2篇封玉荣
  • 2篇梁健
  • 2篇金岚
  • 1篇吴惠琍

传媒

  • 8篇中国临床医学
  • 3篇中华皮肤科杂...
  • 3篇复旦学报(医...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THE 22...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和评价异维A酸胶丸(泰尔丝)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中、重度痤疮患者102例,给予异维A酸20mg/d,分2次服,服至4wk后,视病情改为10mg/d,1次服用,连续服至12wk停药,判断疗效。患者每10d接受疗效观察1次,记录皮损形态及数目变化,直至疗程结束,并同时记录副反应。在服用异维A酸治疗期间,停用其它治疗痤疮的药物。对较大的囊肿合并积脓者,可配合局部处理。结果:中度痤疮患者总有效例数为83例,重度患者的总有效例数为17例,中度和重度痤疮患者的合计总有效例数为100例,总有效率为98%。结论:异维A酸用于痤疮的治疗,尤其是中、重度痤疮治疗效果显著。
王强
关键词:异维A酸痤疮
国产特非那定的临床应用及其评价
2014年
回顾第一个国产非镇静类抗组胺药物特非那定的临床应用情况、不良反应监测及分析、罕见心脏不良反应的防范等方面;发现其治疗各种过敏性疾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性价比高。并且在国家药监部门的指导管理下,保证了特非那定的规范、合理使用。
王强秦万章
关键词:特非那定
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相关的肺间质病变发(ILD)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5年
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的常见并发症,预后不良且死亡率高,是PM/DM患者住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PM/DM相关ILD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治疗上仍以激素为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对IL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就参与发病的自身抗体、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组织蛋白酶、遗传因素学等方面对PM/DM相关的ILD的发病机制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张立王强
NB-UVB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对局部组织液中IL-4、IL-12和IFN-γ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白癜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黑素细胞自身破坏、神经因子1、自身免疫2等相关.近年来更多学者认为,白癜风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即由体内T淋巴细胞发挥特异性免疫效应所致的黑素细胞损伤.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多数学者认为对白癜风有良好的疗效,和良好耐受性,3但是也有学者用生活质量量表对长期使用UVB治疗的白癜风患者进行评价,认为只有少数患者获得了生活质量的改善,多数认为有改善的患者只是一种心理效应.4因而在UVB治疗方面仍然存在争议.本试验将讨论NB-UVB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并通过局部组织液中部分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探讨免疫方面的机制.
钟文俊蔡美玲池丽俏潘新锋王强李媛媛
关键词:NB-UVB组织液IFN-ΓIL-12IL-4疗效
灰阶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对比及联合诊断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探索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索超声检查对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的诊断价值。方法:12例临床确诊为PM(5例)﹑DM(7例)的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双侧大腿中下部内﹑外﹑前后侧肌群进行灰阶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对比及联合研究,结合肌肉活检病理改变对影像学图像进行分析。结果:PM﹑DM病变肌肉组织的灰阶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特征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不同,二维高频超声观察其肌群饱和度,肌束膜和深筋膜结缔组织网络样回声的连续性﹑肌肉组织回声特点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其超声弹性图像评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影像学改变与病理改变相符合。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辅助,联合灰阶超声诊断PM/DM具一定诊断价值。
傅晓红刘淼沈燕朱竹青王强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新工艺乙醇提取法获取的三藤胶囊混悬液对MRL/lpr狼疮鼠影响的药效学研究
2013年
目的从"量-效"和"时-效"角度,探讨不同浓度三滕胶囊水混悬液对MRL/lpr狼疮鼠的影响。方法通过新型工艺乙醇提取法获取不同浓度三藤胶囊水混悬液。MRL/lpr狼疮样小鼠48只,随机等分为6组:三藤胶囊水混悬液高、中、低剂量(K、L、M)组、抗狼疮散(Q)组、强的松(R)组和MRL/lpr模型(S)组,连续饲养8周,每次灌胃容量0.10mL/10g体质量;于给药第0天、4周和8周(结束时),观察小鼠情况并留取小鼠的24h尿(尿蛋白定量测定,考马斯亮蓝法)、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检测,ELISA方法)和肾脏组织(结束时,PAS染色,半定量分析)。另设8只C57B46小鼠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狼疮鼠给药4周和8周后,体质量变化:K、L和M组的小鼠体质量明显轻于R组(P<0.05);蛋白尿的纠正:L、M、R组的小鼠蛋白尿干预后均有一个下降过程(P<0.05),与S组相比有明显好转(P<0.05);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的改善:L、M、Q、R组的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以L组下降最为明显(P<0.05),且与S组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肾脏病理变化(总活动指数):K、L、M组小鼠与R组相当,好于S组(P<0.05),肾脏组织PAS染色阳性强度灰阶比值,各干预组均好于模型组(P<0.05)。结论新工艺乙醇提取法获取的三藤胶囊混悬液各剂量组都能降低MRL/lpr狼疮鼠血清抗ds-DNA抗体的水平,纠正蛋白尿,改善肾脏病理严重度,以中剂量(0.880g/10g体质量)的疗效最佳,其作用效价与强的松相当,而无激素样的水钠潴留不良反应;并显示了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
王强封玉荣杨春欣沈熊秦万章
关键词:MRL组织病理
青浦地区42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药敏分析
2011年
非淋菌性尿道炎或宫颈炎(NGU)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性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稳定或上升的势头。支原体是NGU的重要病原体之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不规则用药等原因,支原体的耐药株不断出现。因此对支原体感染进行耐药性检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们对2010-01-2010-12本院426例临床诊断为NGU患者做支原体检测,报告如下。
王强钟文俊李媛媛
285例住院药疹病例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药疹发生发展的规律。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皮肤科自 1995年以来收治的住院药疹 2 85例 ,内容包括 :性别、年龄、疹型、致敏药物、潜伏期、药物反应史、并发症、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 :性别男女之比 1∶1.33。年龄以 4 0~ 4 9岁组最多。药疹类型以荨麻疹型最常见。致敏药物以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最常见。潜伏期最长 2 8d ,最短 10min。既往有药物过敏史的病例占 2 9.2 %。药疹合并内脏器官反应的病例占相当比例。 2 84例治愈 ,仅 1例死亡。结论 :近年来药疹类型及致敏药物发生明显变化 ,并发症常见 ,首选激素治疗 。
沈松王强
关键词:住院药疹病例分析解热镇痛药激素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研究被引量:28
2001年
为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方法,对6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进行临床研究。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咪唑斯汀或氯雷他定治疗,疗程28天。结果表明,咪唑斯汀能有效缓解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瘙痒症状,能有效减少风团的数目与减小风团的直径。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有效率为93.10%。治疗过程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吴国勤金岚李明吴惠琍秦立模王强杜卫隗祎秦万章
关键词:咪唑斯汀抗组胺药荨麻疹药物治疗
外用咪喹莫特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及其机制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评价外用咪喹莫特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2例尖锐湿疣患者分为3组:(1)二氧化碳(CO2)激光治疗组(A组)16例;(2)CO2激光加明欣利迪外用组(B组)27例,以CO2激光去除疣体,等创面愈合后,再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明欣利迪),每周3次,最长连用16周;(3)明欣利迪外用组(C组)19例,患者仅外用明欣利迪,每周3次,最长连用16周。患者均随访6个月。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37例患者的血清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3(IL-3)、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A组清除率为31.25%,复发率为68.75%;B组清除率为66.67%,复发率为33.33%;C组为清除率为47.37%,复发率为52.63%。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P=0.024),A组与B组、B组与C组无显著差异。在B组、C组的46例患者中,仅少部分患者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用药局部的刺激反应,患者都能忍受,经简单处理后都能坚持治疗。37例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3、IL-6、IL-8和IL-10的水平,治疗前后均在正常范围,并且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CO2激光结合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明欣利迪)能明显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少。明欣利迪外用不能改变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3、IL-6、IL-8和IL-10的水平。
王强倪立燕姚学军
关键词:尖锐湿疣复发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