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力
-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及PMN、MPO的改善作用
- 2024年
-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多形核白细胞(PMN)、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改善作用。方法 在2022年1月-2023年8月这一时间段,有8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被选为研究对象,这些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江西省人民医院二部心血管内科。在入选的80例病例中开展随机分组工作,病例被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两组治疗时均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介入治疗后,一组选择常规西药治疗方案(对照组),另一组则选择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给予通心络胶囊(研究组)。本研究对比指标有总有效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如PMN、MPO、心肌损伤指标、心功能指标等)。结果 在经过3个月的药物治疗后,评价两组疗效的结果后显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不及研究组高(P<0.05)。在两组治疗后统计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发生的总概率在研究组中不及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关于PMN、MPO、三项心肌损伤指标及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的检测数值在治疗后均较对照组测得数值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对左心射血分数检测的数值较对照组测得数值更高(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可增强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对心功能和心肌损伤可起到更好的改善作用,还可减轻心肌炎性浸润,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 熊力谢国波梅志亮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通心络胶囊
- 急性心肌梗死后RAAS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 熊力
- 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活性变化及与靶器官受损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MUCH)患者交感神经活性、靶器官受损(TOD)的变化。方法共纳入接受高血压治疗且诊室血压达标<140/90 mmHg患者35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步检测24 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计算血压变异性(BPV)和心率变异性(HRV)。根据24 h动态血压是否达标分为:已控制高血压组(CH组)109例和MUCH组241例。检测并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肾小球滤过率(eGFR)、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析比较两组HRV、BPV及尿ACR、eGFR、IMT、LVMI的变化;进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UCH患者TOD的危险因素。结果MUCH发生率为68.86%。与CH组比较,MUCH组总体标准差(SDNN)、差值均方根(rMSSD)和大于50 ms百分比(pNN50)显著降低(P>0.05);日间、夜间及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CV)和舒张压CV显著升高(P>0.05);eGFR显著降低;尿ACR、IMT、LVMI显著增加(均P>0.05)。相关及回归分析显示SDNN、rMSSD、pNN50与eGFR正相关,与尿ACR、IMT、LVMI负相关;日间、夜间及24 h的收缩压和舒张压CV与eGFR负相关,与尿ACR、IMT、LVMI正相关(均P<0.05);且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CV增高和SDNN下降是eGFR、尿ACR、IMT、LVMI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MUCH患者交感神经活性增强,TOD加重,且BPV的增高与HRV的下降是TOD的危险因素。
- 王凌玲曹平良涂燕平叶雪存魏伟荣梅志亮熊力王晓磊
- 关键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
- 紧急床旁心脏临时起搏68例体会
- 2010年
- 目的总结床旁行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的相关操作技巧,以提高成功率。方法对68例急诊床旁行临时起搏器治疗患者,首先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选择最熟练、准确、快捷的血管途径进行,可选择左或右锁骨下静脉。电极到位操作时要选择合适的起搏电极。可"带电操作",以便根据心电图结果判断电极位置。调整起搏参数,注意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血管入路:经左锁骨下静脉36例、右颈内静脉18例、右股静脉13例、右锁骨下静脉2例。68例起搏均获成功,从深静脉穿刺到成功起搏时间为(8.0±3.5)(5~13)min。其中1例穿刺针误穿刺入锁骨下动脉,拔除并压迫10 min后生命体征平稳,重新穿刺成功;5例出现室性心动过速,适当撤出起搏电极后即自行终止;1例出现室颤,立即给予电除颤。8例11次出现间断起搏、感知不良,经调整位置后恢复正常。结论掌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的相关操作技巧,可以帮助提高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的成功率。
- 吴志勇熊力
- 关键词:临时心脏起搏普通电极床边操作
- 丹酚酸A通过lncRNA B调控TGF-β/Smads通路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心力衰竭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丹酚酸A通过lncRNA B调控TGF-β/Smads通路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细胞实验选取H2C9细胞,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丹酚酸A低剂量组、丹酚酸A中剂量组、丹酚酸A高剂量组、长链非编码RNA B(lncRNA B)抑制组。采用PCR检测lncRNA B、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WB)法检测TGF-β/Smads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动物实验选取30只雄性C57BL/6小鼠,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阿霉素性心力衰竭模型组、丹酚酸A低浓度组、丹酚酸A中浓度组、丹酚酸A高浓度组。采用PCR检测lncRNA B、TGF-β水平;并检测各组小鼠心脏功能、生化指标水平、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WB法检测TGF-β/Smads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细胞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lncRNA B和TGF-β表达较高,与模型组比,丹酚酸A各剂量组和lncRNA B抑制组表达较低,P<0.05;动物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阿霉素性心力衰竭模型组lncRNA B和TGF-β表达较高,而经丹酚酸A干预后,表达降低,P<0.05;细胞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存活率较低,凋亡率较高,与模型组相比,丹酚酸A各剂量组和lncRNA B抑制组存活率较高,凋亡率较低,P<0.05;动物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阿霉素性心力衰竭模型组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度(dp/dt_(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度(-dp/dt_(max))、左心室收缩压(LVSP)水平较低,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水平较高,而经丹酚酸A干预后,其水平发生逆转,P<0.05;动物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阿霉素性心力衰竭模型组生化指标较高,而经丹酚酸A干预后,生化指标水平好转,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丹酚酸A可改善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细胞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mad2、Smad3蛋白表达较低,TGF-β1表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丹酚酸A各剂量组和lncRNA B抑制组蛋白表达均�
- 艾文伟张明熊力周淑兰
- 关键词:心力衰竭阿霉素丹酚酸A
- 血清脂肪因子visfatin、炎性因子表达与不稳定性心绞痛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 2022年
- 探讨分析血清脂肪因子visfatin、炎性因子表达与不稳定性心绞痛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介入科就诊的13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A组(不稳定性心绞痛)、B组(稳定型心绞痛),另选同时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健康人群为C组,A、B、C组三组人数分别为68:32:35。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血清脂肪因子visfatin、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随访6月后,观察所有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且记录发生MACE与未发生MACE患者的visfatin、IL-6、CRP数值,应用统计学分析其与发生MACE的潜在规律。结果:A、B两组患者的血清IL-6、CRP及Visfatin水平均显着高于C组患者(P<0.05);A组患者血清IL-6、CRP及Visfatin水平均显着高于B组患者(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IL-6、CRP及Visfatin含量有显着正相关性(r=0.394,P <0.05);MACE组的visfatin、IL-6、CRP均明显高于非MAC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00、0.000);MACE的发生主要与患者visfatin、IL-6、CRP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脂肪因子visfatin、炎性因子表达(IL-6、CRP)可作为评价不稳定性心绞痛预后的潜在指标。
- 熊力梅志亮艾文伟
- 关键词:VISFATINCRP不稳定型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