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煊
- 作品数:152 被引量:9,664H指数:49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宁波大学王宽诚幸福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从'分析'和'综合'看《马氏文通》以来的汉语语法研究
- '虚词+句式'的研究是中国语法研究的传统.跟西方的语法研究注重分析的传统相比,这是一种偏重综合的研究方法.《马氏文通》的功绩在于把西方语法学分析的方法引入中国并运用到汉语上来.一个世纪来,中国的语法学基本上是不断借鉴西方...
- 沈家煊
- 关键词:《马氏文通》汉语语法研究
- 文献传递
- 朱德熙先生最重要的学术遗产被引量:20
- 2011年
- 朱先生自认为在摆脱印欧语眼光为主导的传统观念的道路上只是前进了很小的一步,然而这很小的一步正是朱先生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学术遗产。本文认为,朱先生的重要贡献有两项:一,在将分布原理和层次分析法运用于汉语语法分析的时候揭示出汉语不同于印欧语的两个重要特点,建立起比较适应汉语实际的"以词组为本位"的语法体系;二,在建立汉语语法体系的时候明确提出简明性和严谨性同等重要的原则并加以贯彻,使汉语语法研究更加"科学化"。朱先生的理论和体系不是说后人不能修正,但是修正的前提是先要正确理解朱先生,先要搞清楚朱先生究竟是怎么想的和为什么这么想,不然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把朱先生留下的学术遗产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廉价处理掉了。本文最后说明我们关于汉语名词和动词的新观点只是覆盖而不是推翻朱先生的理论。
- 沈家煊
- 关键词:汉语语法特点简明性名词动词
- “结构的平行性”和语法体系的构建——用“类包含”讲汉语语法被引量:12
- 2017年
- "结构的平行性"是本地人语感的来源和表现,是语言成为一个系统的事实基础,在构建语法体系的时候,决定形式类(词类)的分合和句法成分类的分合,都要以结构的平行性为依据。重视结构的平行性,要着眼于大格局,不要纠缠于枝节。已经成熟的英语语法体系就是以结构的平行性为依据,建立在"类分立"的格局上。构建汉语的语法体系,以结构的平行性为依据,应该建立在"类包含"的格局上。具体说,汉语的"是"属于动词的一个特殊小类,是判断动词而不是别的;汉语的"没(有)"属于动词的一个特殊小类,是存现动词而不是别的;汉语的"在"属于动词的一个次类,是处在动词而不是别的。把"是、有、在"放在一起看,汉语的述谓语一律具有指称性,汉语名词和动词的关系因此呈名词包含动词的"类包含"格局。汉语的主谓结构是所谓—所以谓结构,"所谓"和"所以谓"都具有指称性。以结构的平行性为依据,汉语的句法成分宾语和补语呈宾语包含补语的"类包含"格局,补语是宾语的一种,即动态结果宾语;定语和状语呈定语包含状语的"类包含"格局,状语是定语的一种,即动态定语。要知道,不是只有"类分立"才能讲语法,"类包含"也能讲语法,对汉语而言,用"类包含"讲语法讲得更顺畅、更简洁。
- 沈家煊
- 关键词:语法体系汉语
- 读赵元任讲“了”——纪念赵元任诞辰130周年被引量:2
- 2023年
- 赵元任(1926)和Chao(1968)对“了”的描写围绕“一种‘了’当多种用法”。本文重在分析和说明多种用法的内在联系,揭示这种内在联系背后的“汉语的造句之道”:1)汉语主语的语法意义就是话题,“主语-谓语”的关系就是“话题-说明”的关系;2)汉语以零句和流水句为本,不像西方语言以单句和复句为本;3)汉语的动词既表示行为动作又表示情形事相,动静叠加,而且以静为本;4)汉语用指明和肯定一个事实的方式来陈述一个事件,所谓“叙述过去”,就是对过去一个个事实的肯定。统一的“了”其性质可以概括为:说话人在当下有意用来指明一种情况的“现而在”。“了”的用法和性质反映中国人的时间观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1)“过去-现在-将来”不定格;2)“起始-进行-完结”不分割;3)时间不脱离空间。
- 沈家煊王伟
- 关键词:时间观
- 我看汉语的词类被引量:273
- 2009年
- 在汉语词类问题上我们面临两个困境。困境一,做到"词有定类"就"类无定职",做到"类有定职"就"词无定类"。为摆脱这一困境,我们曾提出汉语跟其他语言一样,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符合普遍的"关联标记模式",结论是所谓"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缺乏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不是汉语的特点,汉语的词类也能跟句法成分的功能挂上钩。困境二,满足"简约原则"就违背"扩展规约",满足"扩展规约"就违背"简约原则"。为摆脱这一困境,我们提出汉语的词类系统中实词类属于"包含模式",不同于印欧语的"分立模式"。汉语和印欧语的根本区别在于,一个具体范畴投射到一个对应的抽象范畴,印欧语是"实现关系",而汉语是"构成关系",这就是"汉语缺乏形态"这一事实背后隐藏的认知上的深层原因。
- 沈家煊
- 关键词:汉语词类关联标记模式
- 语用学和语义学的分界被引量:65
- 1990年
- 关于语用学和语义学二者的关系,有三种不同的观点(Leech,1981):(1)语用学是语义学的一部分,(2)语义学是语用学的一部分,(3)
- 沈家煊
- 关键词:语用学LEECH约定俗成规约性
- 汉语的节奏是松紧控制轻重
- 本文支持王洪君(2004)一文的观点,从赵元任(Chao1975)一文的角度进一步论证:英语的节奏属于"重音定时"型,轻重控制松紧,轻重为本;汉语的节奏属于"音节计数"或"...
- 沈家煊
- “能简则简”和“分清主次”——语言研究方法论谈被引量:10
- 2017年
- 要采用比较法,不采用比附法。比较法是科学的方法,遵守'能简则简'和'分清主次'两条原则。能简则简,就是不要叠床架屋,不要'过度生成',理论所生成的单位、语类、层次、规则等不能超过实际的需要。分清主次,就是不要'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两个毛病——过度生成和以偏概全——经常连在一起,过度生成往往以偏概全,以偏概全于是过度生成。一个理论的解释力是由它能排除多少可能性来衡量的,为了适应语言事实而不断增加复杂性和微调程度的理论,它能排除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甚至不能排除任何事情,最终变得没有任何解释力。少则得,多则惑,科学研究的目的不是精细和清晰,而是单纯,精细和清晰是为了达到单纯。本文主要从词类分合和韵律层级两个方面来说明以上看法。
- 沈家煊
- 关键词:比较法
- 动主名谓句——为朱德熙先生百年诞辰而作被引量:20
- 2021年
- "动主名谓句"指主语为动词、谓语为名词的句子。本文以摆事实为主,分别从语义和形式上,对三部文学作品中收录的数百个例句做分类描写,说明这类句子对构建汉语语法体系的重要性,并附带探讨汉语造句法的精神。
- 沈家煊
- 关键词:分类描写
- “糅合”和“截搭”被引量:273
- 2006年
- 英语构词以派生为主,汉语构词以复合为主,这是公认的事实。沈家煊(2006)论证,作为复合法的一种,"糅合"不仅是汉语构词的重要方式,也是汉语造句的重要方式。从"概念整合"的角度看,糅合造句的方式跟糅合构词的方式本质上是一致的。本文进一步将概念和词语的整合或复合分为"糅合"和"截搭"两类。"糅合"好比是将两根绳子各抽取一股重新拧成一根,而"截搭"好比是将两根绳子各截取一段重新接成一根。从认知方式上讲,"糅合"与"隐喻"相关,"截搭"与"转喻"相关。虽然"糅合"和"截搭"的区分有时取决于分析者的观察角度,糅合型口误和截搭型口误证明,言语"在线产生"时"糅合"和"截搭"两种构词造句方式都具有"心理现实性"。
- 沈家煊
- 关键词:糅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