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苑

作品数:27 被引量:12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历史地理
  • 8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教科书
  • 7篇教育
  • 5篇清末
  • 4篇社会史
  • 4篇清末民初
  • 4篇民初
  • 3篇知识
  • 3篇社会
  • 3篇师范
  • 3篇民族
  • 2篇中国近代社会
  • 2篇中国社会史
  • 2篇中国社会史研...
  • 2篇社会史研究
  • 2篇晚清
  • 2篇民族国家
  • 2篇近代社会
  • 2篇教科书研究
  • 2篇国民教育
  • 2篇博物

机构

  • 15篇中国社会科学...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利兹大学

作者

  • 23篇毕苑
  • 1篇李长莉
  • 1篇行龙
  • 1篇李俊领
  • 1篇黄晋祥

传媒

  • 2篇新华月报
  • 2篇晋阳学刊
  • 2篇教育学报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人文杂志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理论视野
  • 1篇民俗研究
  • 1篇清史研究
  • 1篇文化纵横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9—2011年的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史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2009—2011年间,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史研究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一方面,从新的角度或层面继续探讨了近代中国教育、女性、宗教、法律与习俗、社会阶层与群体、社会生活与社会转型等传统领域;另一方面,关注了文化传播、词语分析、历史记忆与民间信仰等以前较少研究的社会文化现象。在拓展研究领域的同时,探索了"身份建构"等新的解释模式。这些研究展示出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作为"交叉视角"及新史学范式的问题意识与研究特色,但仍存在着研究论题的"碎片化"、解释理论薄弱等缺陷。未来的该领域研究应重视在理论与方法上借鉴其他学科,增加新的问题意识,建构本土化的解释模式。
李长莉毕苑李俊领
关键词:社会史文化史社会文化史
清末民初的博物教科书与进化论的传播
"博物"观念在我国古代出现较早。《论语》中认为,学诗可以使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古文献学者认为这是"博物"观念最早的表现,用以指代有关动植物的基本知识;而作...
毕苑
关键词:清末民初进化论
尚武·道德·“资格公民”:早期欧美公民读本的译介
2020年
以“公民”为名的译著随着民国的建立开始出现。出版于民国元年(1912年)的《法国公民教育》是最早提出“公民教育”的译本。作者心目中公民的标准,是以激发“尚武精神”为起点,使普通国民成为“社会人”。1914年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分别出版了同一著作的不同译本《公民鉴》和《公民模范》,两部书的译者都认为,应该把道德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助力。20世纪20年代公民译著显著增多,且受到新的社会科学潮流的影响。王云五编译“公民丛书”数十种,社会学家陶履恭翻译了美国斯纳籘(David Snedden)的《公民教育》,他们都把“公民”提升到需要经过教育才能具备某些知识和素养的“资格公民”。从民国初年到20世纪20年代,公民著作的译介经历了从强调尚武精神、把公民当作德育助力到资格公民观念的转化这样一个过程。
毕苑
关键词:尚武精神
回望教科书——教科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作用
2017年
我国教科书事业的发展与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密切相关。1903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统一全国学制,建立了以小、中、大学三级学制为中心,辅以实业和师范学堂的教育体系,标志着我国从此有了较为完备的近代国民教育体系,影响至今。而张元济、蔡元培、杜亚泉、蒋维乔、王云五、胡适、丁文江、任鸿隽、黎锦熙、刘海粟等一大批近代著名学者与新文化代表人物组成强有力的编纂队伍,成为推动教科书发展的中坚力量。
毕苑
关键词:中国现代化进程教科书国民教育体系癸卯学制师范学堂
经学教育的淡出与近代知识体系的转移:以修身和国语教科书为中心的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经学教育的发展是近代文化变迁历程的一条重要线索。从晚清教育改革开始,经学教育的地位发生了动摇,学术中心开始游移变动。这一变动对于中国文化教育所关甚大,不仅思想界风气为之一变,近代新学堂为载体的知识体系也随之发生转换位移。
毕苑
关键词:经学教育修身教育国语教科书
烟毒问题与近代山西社会被引量:3
2004年
烟毒蔓延在山西经历了一个从上层到下层、由少数到多数的情势。从鸦片到金丹、吗啡、料料等毒品,山西社会所受毒害甚深。同时,随着近代山西社会局势的恶化,烟毒日益与糟糕的生活作风、地方社会的劣等阶层,以及近代反侵略的民族主义情绪联系起来,烟毒、政府与民众构成近代山西社会一个颇有特色的三角关系。
毕苑H.K.Harrison
关键词:鸦片金丹吗啡民族国家
中国社会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被引量:4
2001年
毕苑
关键词:其他学科思索社会科学研究中国社会史历史学
“国家”的诞生:清末民初教科书中的国家叙述(1900-1915)
本文阐述了清末民初新式教科书在政权象征符号的变化、史事叙述的更迭以及闲家知识的输入等方面得到鲜明的体现。并通过总结国家知识传播的成就,讨论新知识传播与政治变革之间的关联,讨论制度改良与文化进步的相互作用。论述了清末民初国...
毕苑
关键词:清代末期教科书知识传播历史演变
文献传递
博物与启蒙
2016年
晚清近代教育制度建立前后,"博物"观念进入普通教育体系。其中,杜亚泉对于博物知识体系的建立贡献颇大,他编写的博物教科书门类众多,文笔优美,尤其重视对代表当时先进观念的进化论的介绍。杜亚泉博物知识引介的启蒙价值在于,它一方面是一场珍贵的知识启蒙,传播了准确的近代博物常识;同时更开启了宝贵的观念启蒙,传播了科学、理性和法则,这是杜亚泉引介的博物学知识对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重要贡献。
毕苑
晚清教科书:“民间本”与“国定本”之争
2018年
中国现代意义上教科书的诞生,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是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师范生所编的《蒙学课本》,因其体裁开始模仿西方课本,以生活中最易接近之物安排内容,不同于传统教本。
毕苑
关键词:教科书定本晚清南洋公学师范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