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小英

作品数:45 被引量:341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经济管理
  • 11篇天文地球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3篇农户
  • 12篇土地利用
  • 11篇生态
  • 8篇生态脆弱
  • 8篇生态脆弱区
  • 7篇农户土地
  • 4篇时空分异
  • 4篇网络
  • 4篇景观
  • 3篇地形
  • 3篇影响因素
  • 3篇生态系统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模型构建
  • 3篇教学
  • 3篇MAS
  • 2篇地形起伏度
  • 2篇多尺度
  • 2篇陕北黄土高原
  • 2篇神经网

机构

  • 45篇西北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5篇梁小英
  • 26篇陈海
  • 6篇陈正江
  • 3篇杨明楠
  • 3篇杨维鸽
  • 3篇高海东
  • 2篇李芹
  • 2篇刘俊新
  • 2篇刘康
  • 2篇张兴国
  • 2篇王国义
  • 2篇王旭红
  • 2篇谢元礼
  • 2篇陈姗姗
  • 2篇赵牡丹
  • 2篇温馨
  • 2篇梅亚军
  • 2篇宋世雄
  • 2篇马胜
  • 2篇王涛

传媒

  • 7篇自然资源学报
  • 6篇西北大学学报...
  • 5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生态学报
  • 2篇资源科学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地理学报
  • 2篇中国农业资源...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测绘科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湖南第一师范...
  • 1篇2007年全...
  • 1篇全国测绘学科...
  • 1篇第四届大学地...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CBDI的农户耕地撂荒行为模型构建及模拟研究——以陕西省米脂县冯阳坬村为例被引量:18
2016年
目前,建立于复杂性科学基础上的多智能体模型(MAS)已成为模拟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方法。论文在MAS理论之上,构建一个基于Category-Belief-Desire-Intention(CBDI)决策结构的MAS模型,结合Net Logo软件平台,模拟分析农户Agent土地利用行为,并将结果与Belief-Desire-Intention(BDI)模型进行比较。论文以陕西省米脂县冯阳坬村为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对基于CBDI的MAS模型验证(模型精度为87.19%),相比于传统的BDI决策模型精度有所提高;2)Net Logo平台能够展示农户决策的过程,直观地显示MAS模型的模拟结果;3)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有所不同,该村种植户撂荒的主要因素为地理环境认知的差异和其他类农户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1)不同类Agent相互影响及其量化;2)高精度基础数据的获取和梯田DEM的引入。
宋世雄梁小英梅亚军温馨王艳妮毛南赵
关键词:NETLOGO耕地撂荒
关于计量地理学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作为高校地理类专业的基础平台课,计量地理学需要不断改革。本文在探讨计量地理学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及当前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
梁小英
关键词:计量地理学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基于GIS与RS的北方农牧交错带宏观生态背景分异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在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地貌特征、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等方面的基础上,利用GIS和RS技术,探讨了其宏观生态背景分异。得出如下结论:(1)在全国尺度上,研究区隶属于6个地貌一级区,11个地貌二级区;(2)研究区包括7种气候类型,其中,东部主要以中温带季风性森林草原气候为主,中部以暖温带大陆性森林草原气候为主,西部以温带草原气候为主;(3)近40 a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在研究区均可分为2种类型3个区域。尽管它们在区域划分界线上不尽相同,但这2种方法所划分的3个区域的核心区域大体一致;(4)依据研究区宏观生态背景的特点,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区域:东部东北至华北农牧交错区、中部晋陕宁甘农牧交错区和西部甘青农牧交错区。3大区域在控制地貌、主要气候类型、气候变化趋势上均有各自的特点。
梁小英陈正江陈海
关键词:北方农牧交错带
生态脆弱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及其地形梯度分析——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被引量:12
2019年
目前,生态脆弱区已成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以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米脂县为研究区,以2009年、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数据,将研究区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果园、水域、城镇工矿用地和荒地7类土地利用类型,基于干扰度与脆弱度构建生态风险模型,并结合地形分布指数进一步分析了生态风险随高程和坡度梯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得出如下结论:(1)米脂县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明显,耕地面积减少3 168.45 hm^2,林地与荒地面积分别增加1 102.95,1 609.47 hm^2;(2)米脂县2009年、2015年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0.221 7,0.228 9,且呈现西高东低,中间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Ⅰ级风险主要转化为Ⅱ级风险,面积比例由28.17%降为13.59%;Ⅲ风险达到研究区面积的1/3,主要由Ⅱ风险区转化而来;Ⅳ与Ⅴ风险区面积变化不大,面积比例整体上升3.9%;(3)生态风险等级时空分布随高程和坡度梯度变化显著。Ⅰ级风险向低海拔、低坡度转移的趋势明显;Ⅱ与Ⅲ级风险均向高海拔转移;Ⅳ与V级风险在地形梯度上无明显的风险转移。
刘迪陈海张敏商舒涵梁小英
关键词:时空分异生态脆弱区
生态脆弱区农户农药防护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
2016年
农户农药防护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对于揭示农户防护行为及其变化机理、改善农户身体健康状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依据Theory of Interpersonal Behavior行为理论,从农户整体和农户类型两个层面,利用二元Logistic方法,分别对是否使用防护措施及其使用频次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综合分析框架有利于全面揭示农户农药防护行为及其变化机理;2作为影响农户防护措施使用及其频次的主要因素,主观文化因素的改善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3不同农户类型农药防护行为存在差异,表明制定针对性和多样性防护政策和措施的必要性。
梁小英温馨刘康
关键词:农户影响因素生态脆弱区
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响应模拟——以陕西省米脂县高渠乡为例被引量:17
2013年
作为中国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土地利用主体行为的分析研究不足,不能有效揭示宏观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微观机理,难以合理解释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本文以陕西省米脂县高渠乡为例进行研究,利用经历权重法定量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结束前后不同农户群体土地利用策略的变化;利用构建的农户群体土地利用决策模型,模拟不同政策情景下农户群体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及其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显示还耕和撂荒两种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及其空间配置,能揭示造成这种区域差异的微观机理,为分析农户群体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探讨农业政策与农户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可供借鉴的途径。
陈海郗静梁小英陈姗姗
关键词:退耕还林土地利用策略土地利用行为
生态脆弱区多尺度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以陕西省米脂县高渠乡为例被引量:20
2018年
作为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多尺度综合分析已经成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过程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陕西省米脂县高渠乡为例,选择8个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其在30、60、90、120、150和180 m空间粒度下的变化趋势;选取景观破碎度Ci、景观分离度Ni、景观分维数Fi等3个指标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计算样方、行政区、生态3种尺度下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利用地统计方法完成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制图;对3种尺度景观生态风险分布结果进行叠加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最适宜尺度并使用典型村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最适宜的空间粒度大小为120 m;样方尺度下,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的精度随样方边界的增大而降低;不同尺度下景观生态风险分布结果差异较大,样方尺度与生态尺度叠加分析结果中重叠区域面积占比最大,为32.14%;通过典型村域验证并结合实地考察,生态尺度下的景观生态风险分布结果与研究区实际状况较为吻合,由此确定使用生态尺度进行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可有效表征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异。
马胜梁小英刘迪段宁陈海
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风险动态变化及其地形梯度分析——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被引量:13
2018年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米脂县为研究区,综合考虑区域农耕生态背景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建立了以农耕生态风险概率与自然-社会复合系统损失度耦合的综合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分析了2009年、2015年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并依托地形分布指数探究了生态风险与地形起伏度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米脂县土地利用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耕地减少,林地与荒地增加;米脂县2009年、2015年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0.1466、0.1607,农耕风险胁迫增大,风险高值区片状分布于米脂县中部,研究期间有向川道集聚的趋势;低风险优势分布于起伏度高值区,高风险则优势分布于起伏度低值区,研究期间风险向较高地形起伏度迁移明显,同时高风险区域在起伏度低值区上的分布也更加集聚。
刘迪陈海梁小英马胜王嘉妮
关键词:生态风险土地利用时空分异地形起伏度
Multi-Agent System模型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08年
在微观与中宏观尺度上,MAS模型可以反映景观中具有自动性、异质性和分散性的人类决策,利于阐明智能体对自然与社会经济环境的适应机制。因而在自然资源管理、农业经济和城市模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该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能体决策、智能体相互作用、模型多尺度、模型检验与验证等几个方面。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智能体决策框架还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有限理性决策框架(Bounded Rationality)还需进一步完善;②智能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仍停留在定性的、概念性的水平,还需进一步研究定量分析智能体相互作用的方法;③在多尺度研究中,第一种尺度转化途径机理明确,但决策的空间显性(spatially-explicit)表达较为困难;第二种途径可以表达空间显性,但决策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逻辑解释不强;第三种途径可以表达土地利用过程中决策与复杂性关系,但智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处理较为简单;④还需加强对模型的检验与验证方面的研究,探索验证人类复杂行为的技术方法。
陈海梁小英高海东王涛
生态脆弱区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时空演变及情景模拟被引量:21
2019年
从最具操作性的景观尺度探究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时空分异及其演变,对于揭示人类活动变化对生态环境及其景观服务的影响机制,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米脂县作为典型案例地,从生态、社会、生产3个系统维度构建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区各子系统和整体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时空演变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①研究区2000-2015年社会—生态景观3子系统恢复力空间分异显著且都有增强。其中,“退耕还林”第1阶段(2000-2009年)增强突出,生态、社会、生产三系统恢复力指数分别上升0.134、0.048、0.028;第2阶段(2009-2015年)增强相对减缓,生态、社会、生产三系统恢复力指数分别上升0.038、0.017、0.021。②总体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空间分异同样显著,其恢复力指数上升11.60%,呈现中间高东西低的空间格局。③子系统与整体景观系统恢复力变化之间有主导性正向关系,且3个子系统恢复力变化协同关系显著,两个或三个系统协同率达到90%以上。最后,运用有序加权平均法,基于干扰指标与适应能力指标的不同权重设置情景偏好,绘制出“不可持续导向型”“维持现状型”和“可持续导向型”3种情景下的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模拟图,为区域景观适应性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张行梁小英刘迪史琴琴陈海
关键词:情景模拟生态脆弱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