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全德

作品数:96 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4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8篇细胞
  • 36篇干细胞
  • 28篇白血
  • 28篇白血病
  • 19篇骨髓
  • 16篇急性
  • 15篇多发
  • 15篇多发性
  • 15篇多发性骨髓瘤
  • 15篇粒细胞
  • 15篇骨髓瘤
  • 13篇慢性
  • 12篇淋巴
  • 11篇血液
  • 11篇造血
  • 11篇脂肪源
  • 1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1篇分化
  • 11篇充质干细胞
  • 9篇再生障碍性贫...

机构

  • 83篇河南省肿瘤医...
  • 21篇郑州大学
  • 4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安徽省肿瘤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阿肯色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96篇林全德
  • 83篇宋永平
  • 75篇房佰俊
  • 49篇魏旭东
  • 26篇李玉富
  • 19篇汪萍
  • 14篇张丽娜
  • 12篇杜建伟
  • 10篇李宁
  • 10篇胡杰英
  • 10篇刘玉章
  • 10篇周健
  • 9篇喻凤宽
  • 9篇张龑莉
  • 8篇朱兴虎
  • 8篇吕晓东
  • 7篇张艳莉
  • 7篇高全立
  • 6篇曹莹
  • 6篇左文丽

传媒

  • 9篇郑州大学学报...
  • 8篇中华血液学杂...
  • 7篇白血病.淋巴...
  • 7篇中国实用内科...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临床血液学杂...
  • 3篇第11次中国...
  • 2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中原医刊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国际输血及血...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33篇2007
  • 5篇2006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粒细胞肉瘤18例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粒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粒细胞肉瘤患者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并进行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18例粒细胞肉瘤患者中男10例,女8例,中位年龄40岁。好发部位为椎管、淋巴结、乳腺、骨、鼻腔、眼眶等。18例粒细胞肉瘤3年总生存率12.1%,化疗与不化疗患者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独化疗与放化疗结合的3年生存期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63),合并CML和MDS-RAEB的患者3年生存期与其他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粒细胞肉瘤应早期诊断,及时化疗,局部放疗不能提高生存率。
杜建伟李玉富马慧珍林全德张丽娜朱兴虎魏旭东宋永平
关键词:粒细胞肉瘤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无关供者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挽救治疗方案治疗顽固的类似于急性肝炎的肝脏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目的:肝脏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 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最常见的靶器官。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MSC 在体内外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能有效预防、控制 GVHD 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以往多集中于抑制同...
房佰俊宋永平张龑莉林全德魏旭东
文献传递
成人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症肝功能损害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成人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症(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24例成人获得性嗜血细胞综合症合并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了解肝功能损害的特点,以及肝功能损害与获得性HPS病因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获得性HPS患者肝功能损害的特点为乳酸脱氢酶(LDH)及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黄疸。肿瘤继发HPS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明显高于非肿瘤继发HPS组(P<0.05)。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增高、白蛋白(ALB)降低提示预后不良(P<0.05)。24例患者中12周内共死亡15例,占62.50%。结论肝功能损害是获得性HPS常见的器官功能损害,其肝功能损害程度可能与获得性HPS的病因和预后相关。
郭尚囡李玉富周健刘新建林全德杜建伟周可树宋永平
关键词:肝功能损害噬血细胞综合症乳酸脱氢酶门冬氨酸转氨酶
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病原学特征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的病原学特征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80例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学特征,并对患者确诊后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0例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病原学分析发现以热带念珠菌(68.8%)为主,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白色念珠菌。药敏试验显示念珠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是43.8%、46.3%、52.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未缓解、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患者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OR(95%CI)为7.706(1.803~32.940)、10.211(1.071~97.379)和8.621(1.535~48.420)]。结论: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死亡率高,以热带念珠菌感染为主,唑类药物耐药严重。原发病未缓解、感染性休克、MODS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于爱萍朱梦阳林全德王山梅白炎亮曹伟杰
关键词:血液病念珠菌血症病原学耐药性
维甲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预后较好,95%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有特征性细胞遗传学异常t(15;17)(q22;q21),形成PML-RARa(promyelo—cyticleukemia/retinoicacidreceptoralpha)融合基因。近年来,维甲酸诱导分化作用研究已相对较成熟,维甲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与此同时,维甲酸综合征也逐渐被大家认识。本研究就维甲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作用机制、联合其他药物应用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及维甲酸综合征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王耀美林全德向谱刘玉章房佰俊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异常诱导分化作用融合基因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干细胞抗伊马替尼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氟波酯(12-0-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TPA)联合常规剂量的伊马替尼对进入急变期且对常规剂量的伊马替尼已产生耐药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1)BCR/ABL^+Flk1^+CD34^-CML白血病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取耐伊马替尼、处于急变期 CML 患者骨髓,用CD45、GlyA 及 CD34免疫磁珠阴性选择经 Ficoll-Paque
宋永平房佰俊魏旭东张艳莉林全德吕晓东
关键词:伊马替尼干细胞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阴性选择
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血浆EB病毒含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EB病毒检测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意义。方法统计本院治疗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56例,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游离EBV-DNA拷贝数,将血浆EBA/DNA含量检测>0 copies/ml为阳性,分别比较阳性组患者和阴性组患者在疾病分期、B症状以及疗效之间的差异。结果 45例阳性患者中有29例(64.4%)为晚期(Ⅲ/Ⅳ期)患者,11例阴性患者中3例(27.3%)为晚期(Ⅲ/Ⅳ期)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组中伴有B症状者27例,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的2例(P<0.01)。阳性组患者中达CR者17例(37.8%),低于阴性组患者中达CR者8例(72.3%),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组患者在3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方面均低于阴性组(3年无病生存率42.2%VS 72.7%,总生存率48.9%VS 81.8%,P<0.05)。结论 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中EB病毒检测具有一定的预后指导意义。
刘阳林全德刘玉章赵俊梅王超喻凤宽张龑莉李玉富房佰俊
关键词:NKT细胞淋巴瘤血浆EB病毒检测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瘤31例临床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5月-2009年12月我院的31例自体干细胞移植的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观察3年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分析一般状况(Ps)、乳酸脱氢酶(LDH)、移植前状况、分期、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预后指数(PIT)评分对生存的影响。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8(5~68)个月,1例患者死于严重肺部感染例(3.2%),12例复发(38.7%),3年PFS和OS分别为(56.7±1.2)%和(61.4±1.1)%。单因素分析结果示:移植前未达CR和PS〉2与不良的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移植前未达CR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瘤是安全和有效的,移植前未达到CR是影响T细胞淋巴瘤患者自体干细胞移植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杜建伟李玉富付粤文周可树林全德张丽娜宋永平
关键词:T细胞淋巴瘤自体干细胞移植预后
谷氨酰胺双肽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2007年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Gln)在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中的作用。方法将36例进行 Allo-PBSCT 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分为标准化全胃肠外营养组(标准组,n=13)和加用谷氨酰胺的全胃肠外营养组(谷氨酰胺组,n=23),造血干细胞输注后第1天开始给予全胃肠外营养。结果 2组患者营养物质的摄入基本相同。
宋永平张莉房佰俊魏旭东林全德
关键词:全胃肠外营养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谷氨酰胺双肽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系统细胞输注
血浆指标与骨肉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与骨肉瘤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3月~2019年6月,对83例骨肉瘤患者行新辅助化疗与手术治疗。评价术后血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83例骨肉瘤患者中,术后发生DVT 28例,占33.73%;末发生DVT55例,占66.27%。发生DVT组的体质量指数(BMI)、骨水泥使用比率、血浆中vWF均显著高于未发生DVT组,而前者血浆vWF-CP显著低于后者(P<0.05)。逻辑回归分析表明,BMI(OR=2.255,P=0.003)、骨水泥(OR=2.085,P=0.004)、血浆vWF(OR=5.360,P<0.001)是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血浆vWF-CP(OR=0.386,P<0.001)是术后发生DVT的保护因素。ROC结果表明,血浆vWF、vWF-CP单独及联合预测OS患者术后发生DV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2、0.757、0.816。[结论]BMI、骨水泥、血浆vWF、vWF-CP是OS患者术后发生DVT的相关因素,血浆vWF、vWF-CP联合检测对OS患者术后发生DVT预测价值较高。
周威陈贡斌刘海燕郭银谋林全德
关键词:骨肉瘤深静脉血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