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洪艳

作品数:104 被引量:275H指数:7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8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9篇细胞
  • 37篇食管
  • 32篇食管癌
  • 32篇肿瘤
  • 30篇树突
  • 30篇树突状
  • 30篇树突状细胞
  • 25篇基因
  • 21篇聚合酶
  • 21篇合酶
  • 21篇DNA聚合酶
  • 21篇DNA聚合酶...
  • 16篇小鼠
  • 16篇免疫
  • 12篇蛋白
  • 12篇转染
  • 12篇抗原
  • 11篇基因表达
  • 10篇骨髓
  • 9篇突变

机构

  • 91篇郑州大学
  • 12篇河南医科大学
  • 5篇郑州大学第三...
  • 4篇河南省人民医...
  • 3篇耶鲁大学
  • 3篇浙江省医学科...
  • 3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商丘市第一人...
  • 1篇河南职工医学...

作者

  • 103篇杨洪艳
  • 99篇董子明
  • 71篇黄幼田
  • 49篇赵继敏
  • 45篇赵明耀
  • 44篇郑智敏
  • 27篇赵国强
  • 22篇马俊芬
  • 21篇路静
  • 20篇李沛
  • 17篇金戈
  • 15篇赵军
  • 14篇赵勤
  • 13篇张义国
  • 12篇刘康栋
  • 7篇汤黎明
  • 6篇刘栋
  • 5篇江亚南
  • 5篇张曦
  • 5篇郑乃刚

传媒

  • 33篇郑州大学学报...
  • 12篇河南医科大学...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基础医学与临...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肿瘤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重庆医学
  • 2篇河南职工医学...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3
  • 2篇2011
  • 12篇2010
  • 10篇2009
  • 13篇2008
  • 1篇2007
  • 13篇2006
  • 14篇2005
  • 4篇2004
  • 9篇2003
  • 9篇2002
  • 1篇2001
  • 12篇1999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抑制Raf-MEK-ERK信号传导途径上调食管癌细胞株EC9706柯萨奇-腺病毒受体的表达
2010年
目的研究Raf-MEK-ERK信号传导途径对食管癌EC9706细胞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AR)表达的影响。方法用ERK抑制剂PD9805910、20、40μmol/L作用EC9706细胞24h,利用免疫荧光和RT-PCR、Western-blot检测各种浓度处理前、后CAR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μmol/L PD98059组CAR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40μmol/L PD98059处理组CAR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用一定浓度的抑制剂抑制Raf-MEK-ERK信号传导途径可上调食管癌EC9706细胞膜表面CAR的表达。
刘霞冯婷赵继敏李沛黄幼田杨洪艳赵明耀董子明
关键词:食管癌细胞柯萨奇-腺病毒受体信号传导途径
与原发性食管癌进展相关基因的筛选
2009年
目的应用基因微矩阵技术分析原发性食管癌基因表达谱,筛选与食管癌进展相关基因。方法利用激光捕获微切割-T7 RNA聚合酶体外扩增联合cDNA芯片技术对15例原发性食管癌的基因表达谱进行筛选,并通过比较组间差异基因筛选出与肿瘤进展相关的基因。结果在886条目的基因中,筛选出34条基因在Ⅰ/Ⅱ和Ⅲ/Ⅳ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细胞周期调节类基因与早期食管癌发生有关,而细胞外基质类、黏附分子类基因主要参与食管癌的浸润和转移。结论多个基因表达变化在食管癌发生中起作用,而进展相关基因的筛选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李沛凌志强杨洪艳赵继敏黄幼田赵明耀董子明
关键词:食管癌基因芯片基因表达谱
小鼠Lewis肺癌模型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制备小鼠Lewis肺癌模型的可行性及相关技术的改良.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细胞法、胰酶消化法、胶原酶法和匀浆法制备的不同浓度的细胞悬液皮下注射C57BL/6小鼠,观察不同方法获得的细胞数、成瘤率、成瘤时间、肿瘤体积、离体肿瘤重量、荷瘤鼠的生活习性等,判定改良技术的可行性.结果 体外培养细胞法可以获得所需细胞,成瘤率100%.而胰酶消化法、匀浆法获得的细胞较少,而且成瘤率较低,约80%~90%和60%~75%.胶原酶法则是几种方法中获得细胞数最多的,成瘤率100%.结论 改良后的胶原酶法制备小鼠Lewis肺癌模型具有方法简便、成瘤率高、经济实惠的特点,为肿瘤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赵军路静杨洪艳赵继敏翟景明李珊张曦董子明
负载人HUVECs抗原的DC疫苗诱导小鼠对宫颈癌U14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负载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抗原的DC疫苗诱导小鼠对宫颈癌U14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方法:原代培养和鉴定人HUVECs,制备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C),免疫小鼠,免疫结束后1周小鼠皮下注射小鼠宫颈癌U14细胞,观察肿瘤生长大小、检测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体外CTL效应、表面CD3+CD8+百分率和血清抗体滴度,通过细胞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血清特异性反应分析。结果:经免疫组化鉴定成功培养出纯度高的HUVECs,抗原负载DC并注射BALB/c小鼠后,PBS组肿瘤生长最快,DC组和HUVEC-DC组肿瘤也有生长,但生长较慢,在2周后HUVEC-DC组肿瘤消失,3周后DC组肿瘤消失。小鼠脾细胞体外CTL结果显示HUVEC-DC组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HUVEC的作用。CD3+CD8+百分比提示HUVEC-DC组细胞毒性T细胞比例较其他两组高。小鼠血清抗体滴度示有抗体产生,免疫组化检测示组与HUVEC有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Western blot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Mr)130000和220000处有特异性条带。结论:负载人HUVECs抗原的DC疫苗和DC疫苗对小鼠宫颈癌U14有抑制作用,HUVEC-DC疫苗诱导了小鼠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并诱导了针对HUVECs细胞中的某些抗原的应答,这些抗原可能是整合素αν和VEGF-R2。
赵军翟景明路静杨洪艳黄幼田李珊董子明张曦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小鼠宫颈癌特异性免疫反应
对T细胞受体克隆型肽类的免疫应答(英文)被引量:10
1999年
目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记忆性诱导T细胞肿瘤,表达独特的T细胞受体(TCR)的α和β链,两者各含有克隆性独特蛋白序列。这些序列由独特型或第3决定簇互补区(CDR3)组成。理论上,来源于TCRCDR3的肽类可作为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提呈的肿瘤特异抗原。本研究旨在确定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是否识别CDR3来源的肽类。方法:首先培育出能裂解2例CTCL病人自身的肿瘤细胞的CTL(CD8+)细胞株,然后检测这些CTL对由原始B淋巴细胞提呈的源于自身恶性细胞TCRCDR3序列的合成肽产生应答的能力。结果:CTL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自身TCRβ链独特型肽产生应答,但对来源于其他TCRβ链独特型区的肽或对照肽不产生应答。抗MHCⅠ类分子的单克隆抗体(W6/32)能阻断其肽的识别。结论:首先表明CTL可识别具有CTCL病人个体独特性的恶性淋巴细胞克隆的特异MHCⅠ类分子相关肽并对其产生应答;又提示起刺激作用的肽来源于TCRβ链独特型区。该研究建立了这种机制,其他T细胞可通过此机制调解既定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CTCL的肿瘤特异性表位的鉴定,可能有助开发强化或启动CD8介导的?
董子明张义国张义国赵明耀杨洪艳
关键词:皮肤肿瘤T细胞受体免疫应答
酪氨酸蛋白激酶p59fyn在白细胞介素-7诱导皮肤T细胞淋巴瘤信号传导中的作用(英文)
1999年
目的:探讨IL7对纯化瘤性T细胞群生长信号的刺激作用。白细胞介素(IL)7能刺激一些良性和恶性淋巴细胞群,包括来自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病人的肿瘤细胞。由于角化细胞产生IL7,因而IL7可能在CTCL和其他炎性皮肤病的生物学上起作用。方法:细胞从CTCL患者外周血中分离,体外IL7处理1~10min,DNA合成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应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印迹技术,研究酪氨酸激酶类对IL7的信号应答。结果:与正常T细胞不同的是,在无丝裂原下用IL7体外培养的CTCL细胞增殖。IL7孵育之后细胞内不同底物快速发生酪氨酸磷酸化。genistein能抑制其细胞增殖和酪氨酸磷酸化。Src家族蛋白之一酪氨酸激酶p59fyn,在IL7处理1min内发生酪氨酸磷酸化,而作为酪氨酸磷酸化可能候选的PI3激酶的p85亚基并未发生。结论:提示IL7诱导酪氨酸蛋白激酶p59fyn是其介导信号传导途径的早期事件,且在CTCL的病理生理学中起重要作用。
董子明张义国杨洪艳杨洪艳赵明耀郑智敏
关键词:CTCLIL-7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传导
互隔交链孢霉素活化NIH3T3细胞中蛋白激酶A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互隔交链孢霉素(ALT)对NIH3T3细胞中蛋白激酶A(PKA)活化的影响.方法:15μmol/L ALT作用NIH3T3细胞1h,同时设烷化剂甲璜酸甲酯(MMS)为阳性对照,二甲亚枫(DMSO)为溶剂对照组.用免疫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磷酸化PKA催化亚基表达水平.利用PKA特异性抑制剂10μmol/L H89预处理细胞1h,再进行15μmol/LALT刺激实验.结果:免疫荧光结果表明,ALT作用后,PKA活化、催化亚基转位入核.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和Western blot显示,与溶剂对照组和H89预处理组相比较,ALT组、MMS组的细胞中磷酸化PKA催化亚基水平明显增加(1.85±0.22,1.97±0.05vs1.43±0.08,1.63±0.13,P<0.05;0.89±0.09,0.96±0.10vs0.13±0.07,0.39±0.10,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ALT能够诱导NIH3T3细胞中PKA活化,H89能降低ALT对PKA的活化作用.
刘康栋王瑾瑾赵继敏杨洪艳黄幼田郑智敏董子明
关键词:蛋白激酶A信号转导通路
高转移结肠癌细胞微环境对人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高转移结肠癌细胞SW620分泌的可溶性细胞因子营造的微环境对人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分化发育的影响,为DC疫苗在结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含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的RPMI1640培养液诱导培养,第2天对照组同前培养,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SW620条件培养基,均隔天半量换液,第4天加入超声破碎法制备的SW620抗原,第6天加入脂多糖。第8天收集对照组正常成熟DC和实验组肿瘤相关DC(TADC)。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RT-PCR检测CD1amRNA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体外杀伤活性实验检测其刺激T细胞增殖及杀伤能力。结果:TADC与正常成熟DC相比,细胞形态明显受到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正常DC及TADCCD86及CD1a分子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6.95及19.09,P<0.001)。与正常DC比较,TADCCD86分子阳性率由(68.56±8.04)%降为(42.41±10.87)%,CD1a分子阳性率由(55.71±12.12)%降为(26.60±12.03)%(P均<0.05);CD1a基因表达降低,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112.53±7.16)%vs.(91.26±6.62)%]及杀伤能力[(62.42±0.57)%vs.(50.37±2.21)%]均下降(t分别为6.17、17.41,P均<0.001)。结论:SW620条件培养基所营造的微环境对DC的诱导分化及其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机制之一。
刘康栋秦珍珠路静杨洪艳黄幼田郑智敏赵明耀董子明
关键词:结肠癌树突状细胞肿瘤微环境SW620细胞
人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对树突状细胞内皮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人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对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内皮化的影响。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匀浆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含量。采集健康男性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常规方法培养,分别在第1、3、7、10和14天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动态监测CD1a、CD31和CD34的表达。分3组培养DC细胞,分别在第3和7天加入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癌旁组织匀浆上清液及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3组细胞的CD1a、CD31及CD34双阳性和血管内皮细胞Ⅷ因子(vWF)的表达。结果: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VEGF-A的含量[(0.837±0.345)μg/L]高于癌旁组织匀浆上清液[(0.236±0.216)μg/L](t=4.668,P<0.001)。不同培养时间收集的DC表面分子CD1a、CD31和CD34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832.478、20.410和49.137,P均<0.001)。第3和7天,癌及癌旁组织匀浆上清液组CD1a+CD31+、CD1a+CD34+的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F分别为342.21、544.70、107.09和189.72,P均<0.001);且癌及癌旁组织匀浆上清组第3天CD1a+CD31+、CD1a+CD34+的表达均高于第7天(t分别为13.110、25.480、9.115和21.550,P均<0.001)。癌[(6.3±1.1)个/HPF]、癌旁[(6.0±0.6)个/HPF]组织匀浆上清组vW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0.8±0.1)个/HPF](F=176.57,P<0.001),但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可促使未成熟DC发生内皮化。
吕丰收赵明耀蒋莉莉路静黄幼田杨洪艳郑智敏董子明
关键词:直肠癌树突状细胞内皮化
食管癌突变型DNA聚合酶β对EC9706细胞影响的初步研究
2009年
目的:建立过量表达食管癌突变型(点突变型和缺失突变型)DNA聚合酶β(DNA Polymeraseβ,polβ)的EC9706细胞系,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根据GenBank DNA polβ的eDNA序列设计引物,运用PCR方法,从质粒peDNA3.1-polβ中扩增出点突变和缺失突变型的DNA polβ基因,作为目的片段,定向克隆至pEGFP—N3真核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获得点突变和缺失突变型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polβ。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两种突变型的pEGFP—N3-polβ转染EC9706细胞系,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定位,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结果:成功构建了点突变型和缺失突变型pEGFP—N3-polβ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荧光倒置显微镜结果显示缺失突变型的DNA polβ表达以细胞胞浆为主,点突变型以细胞胞核为主,而且缺失突变型的细胞生长较对照组明显减慢(P〈0.05),点突变型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明显差异(P〉0.05);缺失突变型的DNA polβ还可使EC9706细胞的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5),而点突变型轻度减少(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高表达人点突变型和缺失突变型DNA polβ的EC9706细胞系,外源点突变型和缺失突变型DNA polβ在食管癌EC9706细胞表达后可以改变其生物学特性,对研究食管癌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赵军路静杨洪艳黄幼田赵继敏赵明耀赵国强张曦董子明
关键词:DNA聚合酶Β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生物学特性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