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振

作品数:49 被引量:123H指数:7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8篇肝炎
  • 34篇丙型
  • 33篇丙型肝炎
  • 33篇病毒
  • 28篇肝炎病毒
  • 24篇丙型肝炎病毒
  • 15篇试剂
  • 12篇聚合酶
  • 12篇合酶
  • 10篇诊断试剂
  • 9篇细胞
  • 8篇HCV
  • 6篇酶联
  • 6篇酶联免疫
  • 6篇免疫
  • 6篇抗体
  • 6篇基因
  • 5篇原核表达
  • 5篇细胞外
  • 5篇抗原

机构

  • 42篇中国药品生物...
  • 9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清华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市红十字...
  • 1篇康泰医学系统...

作者

  • 49篇杨振
  • 30篇祁自柏
  • 30篇李河民
  • 22篇谷金莲
  • 19篇于洋
  • 16篇张华远
  • 9篇蒋建东
  • 9篇周诚
  • 7篇张庶民
  • 5篇陈鸿珊
  • 4篇王尊文
  • 2篇张敏
  • 2篇张毅
  • 2篇庄志
  • 2篇田芊
  • 2篇黎启胜
  • 2篇廖延彪
  • 1篇杜绍财
  • 1篇饶慧瑛
  • 1篇任芙蓉

传媒

  • 10篇中国生物制品...
  • 10篇中国预防医学...
  • 4篇中国病毒病杂...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微生物学免疫...
  • 2篇第二届全国现...
  • 1篇中国药事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自然医学...
  • 1篇第九次全国生...
  • 1篇第七次全国生...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1
  • 7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型肝炎病毒阳性血清体外感染人肝细胞的研究
2008年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Ab)阴性,HCV—RNA阳性血清建立体外感染肝细胞模型。方法HCVAb阴性,HCV—RNA阳性的窗口期血清与人肝细胞共同培养,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等方法检测细胞内HCV核酸复制、蛋白质表达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细胞与病毒共同培养7~45d,细胞内和/或培养上清中可间断检出HCV正、负链RNA;细胞浆内有HCV核心和NS3抗原的表达;细胞超微结构有改变,并于感染后第24天时观察到类似病毒样颗粒。结论窗口期血清中的HCV能在人肝细胞7701中复制一段时间。
刘艳祁自柏张贺秋李河民谷金莲于洋杨振陈坤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
生物素标记UTP及温度值对HCV细胞外聚合酶分子复制模型的影响
2004年
目的 研究建立细胞外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复制模型使用的生物素标记UTP浓度及温度值 ,为筛选药物创造条件。方法 使用高保真PfuDNA聚合酶进行反转录及套式PCR ,从我国HCVRNA阳性病人血清中扩增出HCVNS5bRNA聚合酶全长基因序列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 30a NS5b。在多个载体中选取pET 30a作为表达载体 ,选择诱导表达条件。利用Ni2十 金属离子螯和亲和层析将其纯化 ,对该酶蛋白的变性和复性条件进行研究。利用 96孔DNA BAND培养板 ,建立生物素标记检测HCVNS5b聚合酶活性的模型。结果 测序及读码框架分析结果表明 ,已得到相关HCVNS5bRNA聚合酶全基因序列。在最佳表达条件下 ,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6 5 0 0 0 ) ,纯度大于 92 .83%HCV聚合酶活性集团完整。建立了细胞外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复制模型使用的最佳生物素标记UTP浓度及温度值。结论 HCV聚合酶得到高效表达和有效纯化 ,以及HCV聚合酶作用模板及温度的最佳条件分别为 0 .5mmol/L及 37℃。
杨振蒋建东祁自柏陈鸿珊张华远李河民
关键词:聚合酶HCV生物素标记
中国人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全长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鉴定
2003年
构建中国人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制的RNA聚合酶原核表达载体pET30aNS5b,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NS5B聚合酶蛋白的高效表达,为建立HCV NS5b聚合酶细胞外分子复制模型的方法创造条件。使用高保真Pfu DNA聚合酶进行反转录及套式PCR扩增,从我国HCV RNA阳性血清中扩增出HCV NS5b RNA多聚酶全基因序列,经BamHI和SalI酶切,将其克隆至同样酶切的pET-30a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用抗HCV NS5b单克隆抗体做Western-Blot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0aNS5bpET30aNS5b明显表达出12-His-NS5b聚合酶蛋白。测序结果表明,与已发表的相关HCV NS5b RNA聚合酶序列比较,其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在69%~92.7%及88.8%~96.8%之间。在最佳表达条件下,可高效诱导表达融合蛋白(65kDa),最高表达量占菌体蛋白18.9%。Western-Blot结果显示表达蛋白为HCV NS5b酶。HCV聚合酶蛋白全长基因可以成功地克隆在pET-30a载体上并有效表达出目的蛋白,为研究建立HCV NS5b聚合酶细胞外分子复制模型莫定了基础。
杨振蒋建东祁自柏陈鸿珊张华远李河民
关键词:原核表达融合蛋白
丙型肝炎病毒NS3区基因的克隆、表达及产物的纯化和抗原性分析
2004年
目前,我国阻断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方法是用抗丙型肝炎病毒(HCV)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筛选供血员,国产试剂盒所用NS3抗原质量不太理想,使得国产试剂对NS3抗体漏检较多,提高该试剂盒质量的当务之急是开发更好的HCV抗原,特别是非结构区抗原[1,2].为分析和比较不同长度和型别的NS3片段的抗原性,我们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5个不同长度和型别的HCV NS3抗原,并作为包被抗原,按间接ELISA原理检测抗HCV国家参考品血清及部分临床样本,比较其抗原性.
王尊文祁自柏于洋谷金莲杨振张华远李河民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NS3区基因克隆酶联免疫吸附法
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被引量:5
2008年
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序列存在高度变异性,主要表现为HCV相似株(Quasispecies)的存在和免疫逃避(Immune escape)现象,给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带来极大的困难。本文仅就目前丙型肝炎中和抗体疫苗、基于细胞免疫的CTL疫苗和基因疫苗的机理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杨振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疫苗中和抗体细胞免疫基因治疗
窗口期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样品抗原检测意义分析
目的:对窗口期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样品检测核心总抗原(HCVcAg Tral-C)意义进行评价,考核国外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试剂盒的质量及可能的用途。 方法:用该试剂对8649份自然供血员及566份H...
杨振祁自柏于洋谷金莲李河民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病毒检测生物制品
文献传递
基于白光干涉的光纤氢气传感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杨振
关键词:光纤传感器氢气传感器白光干涉互相关
输血后丙型肝炎病人10年前瞻性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研究26例丙肝病人的演变过程。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以26例已跟踪10年以上的丙肝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采集到的输血前及输血后血清,进行ALT和抗HCV检测及HCV RNA检测。结果 对该26例输血后丙肝病人跟踪时间平均128个月,输血后抗HCV最早于第15天被检测到,最晚出现于第80天,平均窗口期为42d,至第11年时其抗HCV阳性率仍维持在约70%。大多数病人在输血后的30d内其ALT即出现异常,随后其ALT的变化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短期异常后转为正常并维持至今;ALT维持较长时间异常;ALT呈波浪式反复异常。笔者所跟踪的26例输血后丙肝病人中,24例病人的ALT或只有一个异常峰,但维持时间较长(平均16个月),或呈现波浪式多次的高异常,其抗HCV在第11年时仍绝大多数维持阳性,说明丙肝病毒在人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较弱而持久。2例病人在ALT异常5个月后转为正常,随后其抗HCV及HCV RNA亦转为阴性,至今已超过10年未发现肝炎症状,HCV感染人体以后能引起较快、较强的免疫反应,该被感染者又能通过免疫系统将病毒清除掉。结论 大多数丙型肝炎病人转为慢性化,少数丙型肝炎病人则存在自愈。
谷金莲祁自柏孙德贵杨振于洋张华远李河民
关键词:丙型肝炎输血流行病学血液传播丙氨酸转氨酶
对两种第三代丙肝试剂检测的不同功能区抗体组份研究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 比较第二代和第三代丙肝试剂对丙肝不同功能区抗体的检出能力。方法 用两种第二代抗 H C V E I A 试剂( K2 中国制造, A2 美国制造) 及两种第三代主流试剂( A3 德国制造, O3 美国制造) 对121 份来源于全国各地的供血员血样进行了检测。结果 该121 份样品经 R I B A H C V3 .0 试剂及 P C R 方法确证, 其中43 份为阳性样品,78 份为阴性样品。两种第二代试剂 K2 , A2阳性检出符合率为36/43 和37/43 , 两种第三代试剂 A3 , O3 阳性检出符合率分别为40/43 和39/43 。在43 份阳性样品中,20 份既含有抗 H C V 核心抗体, 也含有抗 H C V N S3 抗体,用 K2 , A2 , A3 , O3 四种试剂分别检出18 、18 、19 和20 份。14 份含有抗 H C V N S3 抗体而不含有抗 H C V 核心抗体的样品中,用两种第二代试剂( K2 , A2) 分别检出9 份和10 份, 而用两种第三代试剂( A3 , O3) 则全部检出。与此相反,9 份含有抗 H C V 核心抗体而不含抗 H C V N S3 抗体的样品, 用两种第二代试剂( K2 , A2)均可检出, 而用两种第三代试剂( A3 , O3)
祁自柏周诚杨振张庶民谷金莲李河民
关键词:丙型肝炎诊断试剂丙型肝炎抗体
窗口期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样品抗原检测意义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对窗口期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样品检测核心总抗原(HCVcAg Trak-C)意义进行评价,考核国外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试剂盒的质量及可能的用途。方法用该试剂对8649份自然供血员及566份HCV可疑感染者血清进行核心总抗原检测,分析抗原的分布情况。与抗体试剂(Anti-HCV)、游离抗原(HCV free Ag)试剂、核酸(HCV RNA)试剂进行比较。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出157份核心总抗原和抗体同时阳性血清,抗体阴性而总抗原阳性血清5份。利用RNA试剂检测这5份血清HCV RNA阳性。利用HCV free Ag试剂检测这9215份血清,发现两份HCV游离核心抗原阳性血清,其中一份为抗原和抗体同时阳性血清,RIBA检测确证这份血清产生的是核心区抗体。另外一份为单独游离核心抗原阳性血清。结论由于检出了HCVcAg单独阳性的窗口期样品,认为利用HCV抗体试剂对血液进行筛查的同时,使用HCVcAg做必要的补充实验,可以减少因窗口期造成的漏检。
杨振祁自柏于洋谷金莲李河民
关键词:肝炎病毒丙型抗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