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晶
- 作品数:19 被引量:74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湖北省2015—2022年血吸虫病风险监测结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湖北省2015—2022年血吸虫病流行态势和风险因素,为2030年全省所有血吸虫病流行县达到消除标准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和《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20年版)》要求,对2015—2022年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风险监测点螺情和野粪传播风险情况与地区分布进行分析,并进行风险评级。结果2015—2022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风险监测环境60203处,累计查螺10223460框,捕获螺数2344094只,其中活螺数1357479只,活螺平均密度0.07~0.29只/0.11 m^(2)。2015年和2017年分别查出阳性钉螺11只和3只,对应阳螺环境数3处和2处。野粪分布环境占总监测环境比例基本呈下降趋势,牛粪环境占比最高(69.27%),累计采集野粪19549份,其中阳性野粪78份;自2018年后,仅2019年发现1处阳性牛粪,其余年份均未发现。2015—2020年,各风险监测县(市、区)活螺密度和野粪分布环境占比均显著降低,公安县、阳新县等活螺密度较高地区自2017年起均下降至1只/0.11 m^(2)以下。累计60203处风险监测环境中,共查出53处Ⅰ级风险(自2020年后未再查出),1999处Ⅱ级风险,58030处Ⅲ级风险。结论2015—2022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局部地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今后应继续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疫情监测工作,提高监测敏感性和水平,防止疫情反弹。
- 苏婉婷陈艳艳王晖刘建兵杨军晶
- 关键词:血吸虫病疫情
- 2004—2018年湖北省人群血吸虫病流行趋势Joinpoint回归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 分析2004—2018年湖北省居民血吸虫病病情变化趋势,为制定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8年湖北省居民血吸虫病病情数据,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居民血检阳性率、粪检阳性率和血吸虫感染率变化趋势。结果 2004—2018年湖北省居民血吸虫病血检和粪检阳性人数均呈下降趋势,血吸虫感染率由6.85%降至0。Joinpoint回归分析发现,2004—2018年湖北省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24.1%(P <0.01),其中2004—2006年和2006—2018年下降率均有统计学意义,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别为-35.1%和-22.1%(P均<0.01)。2004—2018年,垸外洲滩、垸内和丘陵亚型流行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25.1%、-26.4%和-32.5%,P均<0.01)。在疫情控制(2004—2008年)、传播控制(2009—2013年)和传播阻断阶段(2014—2018年),湖北省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28.0%、-24.4%和-63.8%,P均<0.01)。2004—2018年,湖北省居民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APC=-14.5%,P <0.01),其中2004—2012年和2012—2018年下降率均有统计学意义(APC=-8.4%和-22.1%,P均<0.01)。2004—2018年,湖北省居民血吸虫病粪检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APC=-30.6%,P <0.05),其中2007—2014年下降率有统计学意义(APC=-15.5%,P <0.01)。结论 2004—2018年湖北省居民血吸虫病病情呈下降趋势,垸外洲滩和垸内亚型流行区是湖北省迈向消除阶段血吸虫病重点防控地区。
- 肖瑛钟晨晖魏凤华代凌峰杨军晶陈艳艳
- 关键词:血吸虫病
- 基于行政村尺度的湖北省钉螺空间分布特异性及与水系的关系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在行政村尺度上探讨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空间分布特征,为精准控制钉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行政村为单位收集2017年湖北省螺情资料,构建湖北省钉螺分布空间数据库,分析钉螺分布的空间聚集性。在ArcGIS软件支持下,获得流行村与长江的距离,分析该距离与有螺面积间的关系。结果 2017年,湖北省钉螺主要分布在13个市、63个流行县(市、区)、5 450个流行村。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村级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垸外和垸内有螺面积存在空间聚集现象(Z值均> 0,P均<0.05);山丘型有螺面积呈随机分布,没有聚集现象(Z值>0,P> 0.05)。聚集和异常值分析结果显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垸外和垸内有螺面积分布模式均有H-H、H-L、L-H和随机分布4种类型,其中比例较高的是H-H型;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和垸外有螺面积呈H-H聚集模式的流行村分别有340、125个和110个,主要聚集在武汉市和荆州市,且主要聚集空间位置基本一致。垸内有螺面积呈H-H聚集模式的流行村有319个,主要分布在荆州市、孝感市和黄石市。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和垸外有螺面积与流行村距长江的距离均呈负相关(r=–0.094、-0.225和-0.177,P均<0.01)。结论长江流域钉螺孳生的聚集区,尤其是距长江较近的流行村是湖北省钉螺监测和防控的重点区域。
- 陈艳艳刘建兵肖瑛魏凤华钟晨晖杨军晶张卫红刘斯
- 关键词:钉螺血吸虫病空间自相关水系
- 2020—2022年湖北省钉螺扩散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 分析湖北省钉螺扩散空间分布规律,为全省精准控制钉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0—2022年湖北省新发和复现钉螺资料,构建钉螺扩散空间数据库。分别采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识别钉螺扩散空间聚集性;采用核密度分析法探索钉螺扩散热点区域;采用近邻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探索钉螺扩散环境与主要水系长江之间距离的关系。结果 2020—2022年,湖北省钉螺扩散主要分布在长江沿线及江汉平原,累计扩散面积4 320.63 hm^(2),其中新发钉螺面积1 230.77 hm^(2)、复现钉螺面积3 089.87 hm^(2)。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2020年和2021年湖北省钉螺扩散面积分布存在空间自相关,呈空间聚集模式(Moran’s I=0.003 593、0.060 973,P均<0.05)。2020年,湖北省扩散钉螺平均密度呈空间聚集现象(Moran’s I=0.512 856,P <0.05)。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2020—2022年湖北省扩散钉螺面积呈高值(high-high,H-H)聚集区域主要分布在武穴市、洪湖市和黄州区等10个县(市、区)的50处环境;扩散钉螺平均密度呈H-H聚集区域主要分布在江陵县、洪湖市、阳新县和公安县等4个县(市)的219处钉螺环境。核密度分析发现,2020—2022年湖北省钉螺扩散面积存在高、次高和中密度等3类热点区,分别分布在荆州区、武穴市、洪湖市和黄州区。扩散钉螺平均密度存在高、中密度等2类热点区,分别分布在江陵县、洪湖市和阳新县。湖北省钉螺扩散面积与环境距长江距离呈负相关(r=–0.108 9,P <0.05)。结论 湖北省钉螺扩散具有空间聚集性,需对聚集区域尤其是垸内环境加强钉螺监测与控制力度,防止发生血吸虫病疫情反弹。
- 陈艳艳肖瑛魏凤华杨军晶代凌峰钟晨晖刘建兵
- 关键词:血吸虫病钉螺
- 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北省钉螺扩散情况调查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了解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北省钉螺扩散情况,为汛期控制钉螺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以县为单位、以水系为单元,在2020年汛后开展钉螺扩散范围和钉螺上爬附着物情况调查,并对捕获的钉螺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在湖北省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及毗邻地区共调查933处环境,环境面积6965.77 hm^(2),涉及30余条水系,发现有20个流行县(市、区)有钉螺扩散,扩散总面积为4350.74 hm^(2),其中原有钉螺环境扩大面积为1360.39 hm^(2),复现钉螺环境面积1856.19 hm^(2),新发钉螺环境面积1134.16 hm^(2),捕获钉螺159997只,活螺149928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对出现钉螺扩散的20个流行县(市、区)开展钉螺上爬附着物情况调查,累计捡获钉螺85458只,在树木、墙面捡获钉螺较多,分别捡获33326只和35581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北省部分血吸虫病流行区出现较大面积的钉螺扩散,需加强洪灾后的钉螺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钉螺扩散环境。
- 王晖单晓伟钟晨晖刘斯杨军晶刘建兵
- 关键词:血吸虫病洪涝灾害钉螺扩散
- 螺威与杀螺胺现场杀螺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比较螺威(TDS)和四聚?杀螺胺(MNSC)的现场杀螺效果。方法选择有钉螺孳生的小型有螺沟渠环境为试区,分别采用浸杀法和喷洒法对TDS和MNSC的杀螺效果进行评价。TDS和MNSC浸杀试验浓度分别为2.5g/m3和2ml/m3,喷洒试验剂量分别为3 g/m2和2 ml/m2;设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为对照组,浸杀浓度和喷洒剂量为2 g/m3和2 ml/m2。结果 TDS浸杀24 h钉螺死亡率为90.70%,喷洒7 d死亡率为81.40%,各观察时点杀螺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喷洒后1 d,TDS组钉螺死亡率低于MNSC组(P<0.01),喷洒3 d后两组死亡率相近(P>0.05)。MNSC浸杀24 h钉螺死亡率为99.17%,喷洒1 d为66.07%;WPN浸杀24 h钉螺死亡率为97.51%,喷洒1 d为71.43%,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DS具有良好的杀螺活性和药效稳定性,现场杀螺效果与MNSC相近,但杀螺敏感性低于MNSC。
- 刘汉成钟晨晖徐春梅刘先国孙华山黄希富李作均廖昌军杨军晶刘建兵范宏萍
- 关键词:钉螺杀螺剂氯硝柳胺
- 湖北省2010年血吸虫病疫情国家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分析湖北省2010年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疫情变化,了解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16个监测点开展监测工作,并统计分析各项指标。结果湖北省16个监测点居民感染率为0.89%,耕牛感染率为1.41%,活螺平均密度为0.324 0只/0.11 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0 19只/0.11 m2,钉螺感染率为0.059%。各项疫情指标较前4年有所下降。结论监测点人畜感染率呈现持续下降,但部分监测村钉螺感染率仍较高,因此,应加强钉螺控制措施,提高药物灭螺质量,防止疫情反弹。
- 杨军晶刘建兵黄希宝刘汉成周晓蓉
- 关键词:血吸虫病疫情
- 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初步应用被引量:7
- 2014年
- 晚期血吸虫病是指出现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综合症,严重生长发育障碍或结肠显著肉芽肿性增殖的血吸虫病患者。临床分型为4个类型,即腹水型、巨脾型、结肠增厚型和侏儒型[1],2004年以来,湖北省每年投入大量经费对晚期血吸虫患者进行救治,共救治晚血患者26 798人次,其中腹水型患者占总数的70.00%左右[2,3]。
- 周晓蓉杨军晶陈莉刘建兵
- 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生长发育障碍门脉高压肝纤维化肉芽肿性
- 2016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析2016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资料,掌握全省血吸虫病疫情状况。方法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5年版)的要求,在全省13个地市的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共设立207个有代表性的村开展人畜查治病和钉螺调查。结果 207个监测点中,居民感染率为0.00%,家畜感染率为0.00%,钉螺感染率为0.00%,活螺平均密度为0.286 3只/框。男性居民血检阳性率高于女性,60~岁组居民血检阳性率最高,渔船民、农民的血检阳性率较高。结论 2016年全省监测点各项指标较去年有明显下降,疫情处于较低水平。
- 杨军晶周晓蓉代凌峰单晓伟刘建兵蔡顺祥
- 关键词:血吸虫病疫情阳性率
- 湖北省2011-2012年国家级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监测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掌握湖北省国家级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情况,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1年修订版)》的要求,开展16个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并将两年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湖北省2012年16个国家监测点居民感染率为0.42%,与2011年的0.40%相比变化不大;耕牛感染率分别为0.81%和0.58%,与2011年相比下降了28.39%;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186 5只/0.11 m2、0.196只/0.11 m2,2011年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0 04只/0.11 m2,钉螺感染率为0.022%。2012年16个监测点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监测点人畜感染率呈现持续下降,但疫情仍不稳定,有反弹的可能,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传染源控制措施以及查灭螺力度,防止疫情反弹。
- 杨军晶周晓蓉刘建兵蔡顺祥
- 关键词:血吸虫病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