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依山

作品数:30 被引量:221H指数:7
供职机构:山东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博弈
  • 5篇人性
  • 5篇农地
  • 5篇经济增长
  • 4篇经济学
  • 4篇经济增长理论
  • 3篇代理
  • 3篇地产权
  • 3篇有效性
  • 3篇农地产权
  • 3篇委托代理
  • 3篇产权
  • 2篇制度博弈
  • 2篇讨价还价
  • 2篇经济人
  • 2篇货币
  • 2篇公平
  • 1篇第二次世界大...
  • 1篇电视传媒
  • 1篇定解

机构

  • 17篇山东大学
  • 12篇山东财经大学
  • 5篇山东财政学院
  • 2篇山东轻工业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国家信息中心
  • 1篇国家信息中心...
  • 1篇斯坦福大学

作者

  • 26篇杨依山
  • 3篇王培志
  • 2篇杜同爱
  • 1篇李然忠
  • 1篇陈斌开
  • 1篇张清津
  • 1篇许伟
  • 1篇刘宇
  • 1篇刘宇
  • 1篇王新军
  • 1篇王金利

传媒

  • 4篇制度经济学研...
  • 3篇财经研究
  • 3篇山东财政学院...
  • 2篇理论学刊
  • 2篇东岳论丛
  • 2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经济研究
  • 1篇经济问题
  • 1篇文史哲
  • 1篇中国经贸导刊
  • 1篇中国经济问题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现代传播(中...
  • 1篇2007年山...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重新解读被引量:4
2010年
虽然哈罗德—多马模型为人耳熟能详,但人们很少谈及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文章从产生背景、理论基础、逻辑推理过程、模型结论和运用的局限之处等各个侧面详细介绍了哈罗德—多马模型,认为它是经济增长理论发展历程中的第一次革命,并初步探讨了其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姻亲关系。
杨依山
关键词:哈罗德经济增长理论
“劣币驱逐良币”另解被引量:4
2004年
"劣币驱逐良币"此思想很早就被总结出来了,经济学书中称为格雷欣法则。经过了数百年,此法则依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很多经济学家都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笔者在总结了前人思想的基础上,赋予"劣币"和"良币"以新意,并认为不管是"劣币驱逐良币",还是"良币驱逐劣币"都是竞争的结果,都是当时制度或者社会环境的产物。
杨依山
关键词:劣币良币信息不对称经济人
基于人牲结构和制度功能有效性的制度变迁理论被引量:1
2007年
对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研究大体上可分为基于供求分析框架的制度变迁理论和寻找心理认知基础的制度变迁理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制度功能的有效性概念,并采用人性结构分析方法研究制度变迁,并尝试重构制度变迁理论。
杨依山
关键词:人性结构
公平与效率完全兼顾之均衡点存在性研究--格罗夫斯-克拉克机制和迪克塞-奥尔森模型的论证被引量:7
2009年
文章运用格罗夫斯—克拉克机制和迪克塞—奥尔森模型对公平与效率这两个目标同时兼顾的可能性进行探讨。经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理论上,公平与效率两个目标可以完全兼顾;不过若将现实的制度和人性引入分析后发现,在当今现实中这个完美的结合点是不存在的,在不同时期,或者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如何权衡这两个目标反而是人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杨依山
关键词:公平人性
文化和制度分流:中国和欧洲比较
2013年
通过考察前现代的中国和欧洲在社会组织上的分化,我们可以发现文化和制度是如何交互作用从而使社会组织呈现出不同的演化轨迹及现行的态度、制度和行为方式是否反映了前现代的发展轨迹。本文首先提供一个概念性框架用来考察维持合作的不同演进路径,并用来解释为何中国和欧洲这两个文明选择了不同的路径,然后从历史的演变中找到论述概念性框架的历史证据,最后揭示了这些不同的社会组织具有持久性影响的证据。
阿夫纳·格雷夫G.塔贝里尼杨依山张清津
关键词:中国文化欧洲文化非正式制度
劳埃德·沙普利对经济学的贡献--201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被引量:4
2012年
凭借对稳定匹配和市场机制设计的理论贡献,沙普利与罗思分享了201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了解决市场不完全竞争情况下的资源配置难题,沙普利研究了双边匹配和单边匹配问题,分别创建了盖尔-沙普利法则和最大交易循环法则,并找到了不同条件下的稳定匹配解。此外,他早期对沙普利值的研究和对非合作博弈理论的贡献也对经济学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
王培志杨依山
关键词:稳定解
不完全信息、交易成本与农地产权制度博弈
2014年
本文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农业生产中不完全信息与交易成本对农民劳动投入的激励作用及其机理。在土地、资本和技术等因素既定的前提下,分析风险偏好、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和配套制度的运行成本会对农地产权安排及其绩效造成的影响。本文主要定性分析了不完全信息对农地产权安排的影响,并在分析了1949年至今的农地产权安排的历史变革的基础之上,给出了今后农地产权改革的政策建议。
杨依山
关键词:委托代理不完全信息交易成本博弈农地产权
中国城镇居民劳动收入差距演变及其原因:1990-2005被引量:108
2009年
基于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调查数据,本文利用最近发展起来的夏普里值分解方法,结合Heckman两步法,定量考察了1990—2005年间性别、教育、地区和经验等因素对中国城镇居民劳动收入差距及其演变的贡献。研究发现:(1)选择性偏误对于研究城镇居民劳动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容忽视;(2)地区差异对劳动收入差距的贡献趋于上升;(3)教育的贡献总体上趋于增大;(4)经验的贡献持续下降。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所有制结构变迁、工资制度改革等制度性因素,以及经济增长过程中快速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是1990—2005年间城镇居民劳动收入差距变化的重要原因。
陈斌开杨依山许伟
本质与形式:货币演化的逻辑
2021年
本质与形式是理解货币问题的关键,二者不可分割并统一于货币的演化逻辑。货币演化以货币起源矛盾为始,经实物货币、信用货币和后信用货币三个发展阶段。以演化博弈的思想来看,货币形式的演变是博弈的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的发展,货币的本质也蕴含其中。但货币本质问题又超越了形式演化博弈,上升至一个三维世界的综合分析框架。从而,货币的本质最终是一种人类社会的契约秩序,这种秩序是主观偏好选择与客观资源约束的结合与抽象,是主客观的统一。同时,货币秩序不断扩展其适用的界域,成为整个人类社会宏大复杂秩序的重要一环,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构成一种正向循环关系。
杨依山刘强
关键词:货币本质信用数字货币
“经济人”假设的历史演变及再探讨被引量:5
2007年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理论众多假设中最重要的假设之一。经济学假设和经济学理论一样,也有一个提出——经过检验——进一步完善——再发展的过程。同样"经济人"这个基础性假设也经历了这一过程。不同经济学家对此假设具有不同的看法和定义,我们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新看法是:应该从历史的角度用演变的视角分析"经济人"这个假设。
杨依山王金利
关键词:经济人人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