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量

作品数:86 被引量:145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生物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1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哲学宗教
  • 27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2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听觉
  • 14篇前脉冲抑制
  • 14篇精神分裂症
  • 14篇分裂症
  • 12篇言语
  • 11篇言语识别
  • 9篇动物模型
  • 9篇信号
  • 8篇动物
  • 7篇知觉
  • 6篇噪声
  • 6篇双耳
  • 6篇主观
  • 5篇杏仁核
  • 5篇情绪
  • 4篇语音
  • 4篇精神分裂症动...
  • 4篇精神分裂症患...
  • 4篇恐惧
  • 4篇记忆

机构

  • 84篇北京大学
  • 4篇教育部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师范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第二外国...
  • 2篇多伦多大学
  • 2篇河北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加拿大多伦多...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市耳鼻咽...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包头市昆都仑...

作者

  • 86篇李量
  • 41篇吴玺宏
  • 9篇曲天书
  • 6篇黄娟
  • 5篇吴艳红
  • 5篇邵枫
  • 5篇雷铭
  • 5篇黄铁军
  • 5篇田永鸿
  • 5篇杜忆
  • 5篇高文
  • 4篇吴超
  • 4篇迟惠生
  • 3篇张畅芯
  • 3篇丁宇
  • 3篇李楠欣
  • 3篇牛侨
  • 3篇何淑嫦
  • 3篇陈婧
  • 3篇张亮

传媒

  • 9篇心理科学进展
  • 5篇中国心理学会...
  • 4篇中国行为医学...
  • 3篇生理科学进展
  • 2篇中华精神科杂...
  • 2篇心理学报
  • 2篇生理学报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听力语言...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声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心理科学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Neuros...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1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0篇2005
  • 3篇2004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听觉信息掩蔽的亚成分:基于行为和脑成像研究的证明被引量:8
2014年
听觉掩蔽的机制是解决嘈杂声学环境下对特定目标声音进行加工,即"鸡尾酒会"问题的关键。听觉掩蔽可以分为能量掩蔽和信息掩蔽两种类型。前者是因为目标和掩蔽声音在听觉外周在时间和频率上的重叠所造成的,而后者被认为是掩蔽声音在听觉中枢和目标声音竞争加工资源所造成的。长久以来,信息掩蔽一直被当作一种单一成分的现象,这一概念框架已经成为制约对其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的一个瓶颈。信息掩蔽中至少包含有知觉信息掩蔽和认知信息掩蔽两种亚成分,它们源于不同的中枢机制。多个说话人声音掩蔽的条件下,总体掩蔽量是能量掩蔽、知觉信息掩蔽和认知信息掩蔽等成分总和的结果。操纵掩蔽和目标声音的知觉空间分离、掩蔽声音的可懂度以及掩蔽和目标声音的知觉相似度,可以实现对两种信息掩蔽亚成分的双重分离。应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发现两者有不同的神经机制。
杨志刚张亭亭宋耀武李量
关键词:脑机制
建立新一代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被引量:2
2008年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发展,是当前探索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和认知心理学机制的一个关键课题。在加工-保护理论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感觉运动门控精神分裂症模型一直受到普遍的关注。然而,高级认知活动是如何对感觉门控进行调节的这一核心问题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的解决。本综述围绕着这个核心问题,系统地解释为什么惊反射前脉冲抑制成为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精神分裂症的模型,并介绍恐惧情绪学习对感觉运动门控调节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阐述这种自上而下的调节作用如何受到在早期发育阶段的社会隔离的影响。
李量李楠欣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前脉冲抑制社会隔离
空间弥散性对听觉系统双耳相关性计算的影响
听觉系统有能力探测到耳间相关性的动态变化,然而,我们尚不清楚这种能力如何受到听觉场景中其他客体的影响。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不相关片段探测任务(Break in Interaural Correlation,BIC),研究...
包小涵李量
文献传递
一种利用诱发电位反映脑部主观动机信号的脑机接口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P2和VPP反映大脑脑部信号的脑机接口方法,主要包括:通过图片刺激器播放视觉刺激;采集视觉事件诱发的脑电信号并进行处理;对P2和VPP的联合信号进行分析得到脑机接口控制信号;通过信号输出装置输出信号。利...
李量陆灵犀田永鸿黄铁军吴玺宏高文
文献传递
精神疾病前脉冲抑制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惊反射的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是通过在强刺激出现之前呈现一个弱刺激(即前脉冲刺激),来抑制随后引发的惊反射。PPI是一种大脑适应复杂环境的感觉运动门控过程,注意等高级认知过程可以自上而下的调节PPI,PPI及其高级认知调节异常与多种精神疾病的病理心理机制有关。通过检索中外文数据库中2001年1月至2016年10月发表的精神疾病PPI的研究文献,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不仅存在PPI的缺失,还伴随注意对PPI调节的缺失,并且注意对PPI调节的缺失与疾病严重程度更加相关。Tourette综合征患者存在PPI缺失,强迫症患者,尤其是伴有抽动障碍的强迫症患者PPI水平降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PPI存在性别差异。研究PPI及其高级认知调节可为探讨脑内感觉加工和注意加工等高级过程之间机能整合提供依据,对于探索不同精神疾病中异常感觉门控的脑神经机制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建立新的注意、情绪、运动控制、冲动性等高级认知成分对PPI调节的行为范式,以提高PPI测查在不同精神疾病中的特异性,新的PPI范式有望成为精神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生物标记物和内表型指标。
雷铭田晴王传跃李量
关键词:前脉冲抑制精神分裂症TOURETTE综合征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
精神分裂症的听感觉运动门控障碍的动物模型被引量:15
2003年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当前探索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和认知心理学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抗精神药物的一个重要课题.围绕着根据“加工-保护”理论所建立起来的精神分裂症的感觉运动门控模型,对近10余年来在前脉冲抑制缺失的神经机制方面的动物研究做了系统的评述.同时介绍了当前引入动物前脉冲抑制缺失的3种实验性操作:(1)调节某些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中枢神经介质的传递活动,(2)在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皮质-纹状体-苍白区-脑桥环路中实行结构损伤或药物性干预,(3)在发育早期施加应激性刺激或实行社会隔离.提出了对感觉运动门控的动物模型进行深入研究的几项重要的课题.
李量邵枫
关键词:前脉冲抑制脑桥社会隔离动物模型精神分裂症
一次阿扑吗啡注射对大鼠视觉辨别学习和工作记忆的影响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阿扑吗啡对大鼠视觉辨别学习和工作记忆的影响。方法利用旋转T迷宫装置 ,通过食物强化 ,分别训练大鼠正常和逆反的视觉辨别学习任务。动物达到规定的标准次数后 ,腹腔注射 2mg/kg体重的阿扑吗啡 ,3 0分钟后观察药物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结果对于正常学习 ,阿扑吗啡注射组动物的正确次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且两组动物继续进行逆反学习训练 ,达到学习标准所需的总次数亦无显著性差异 ;对于逆反学习 ,阿扑吗啡注射组动物的正确次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单独一次阿扑吗啡注射可能干扰大鼠逆反学习的工作记忆 ,但不影响正常学习的工作记忆和逆反学习的过程。
邵枫李量耿晓峰
关键词:阿扑吗啡工作记忆多巴胺认知功能障碍
听觉原始记忆的指数消退
听觉原始记忆是听觉系统对声音低频精细结构信息的短暂存储,已经被证明与听者在多说话人的混响环境中的言语识别成绩显著相关。这一信息存储使听觉系统可以判断两个声音是否高度相关并知觉整合来自同一声源的直达声和反射声。当前研究探索...
孔令志吴玺宏李量
关键词:听觉记忆言语识别
恐惧条件学习促进大鼠由噪音间断所引起的前脉冲抑制
<正>在引起惊反射的强感觉刺激之前一段时间内所出现的一个弱感觉刺激能够显著地降低惊反射的幅度。这一现象被称为前脉冲抑制,并被认为是一种跨动物种系的感觉运动门控模型。对一段连续噪声中的短暂间断(gap)的觉察是反映听觉系统...
邹丹黄娟吴玺宏李量
文献传递
人类听皮层在语音分离中对频率线索和空间线索的线性整合
在嘈杂环境中,听者需要整合来自特定方位目标说话人的语音成分,同时分离目标与干扰信号.尽管增加声源间的基频或者空间差异都能促进目标识别,但频率线索和空间线索间的协同作用及其脑机制还少有研究.本实验试图探索基频差异和空间差异...
李量杜忆吴玺宏Claude Alain
关键词:听觉皮层语音分离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