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霞

作品数:16 被引量:76H指数:7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血液
  • 6篇血液透析
  • 4篇维持性
  • 4篇维持性血液
  • 4篇维持性血液透...
  • 4篇系统性红斑
  • 4篇系统性红斑狼...
  • 4篇细胞
  • 4篇狼疮
  • 4篇甲状旁腺
  • 4篇红斑
  • 4篇红斑狼疮
  • 3篇血液透析患者
  • 3篇透析患者
  • 3篇尿毒
  • 3篇尿毒症
  • 3篇切除
  • 3篇维持性血液透...
  • 3篇免疫
  • 3篇亢进

机构

  • 16篇空军总医院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作者

  • 16篇李红霞
  • 14篇伦立德
  • 11篇李新伦
  • 6篇黄志芳
  • 5篇缪静
  • 5篇胡瑞海
  • 4篇刘东
  • 4篇高卓
  • 2篇魏学明
  • 1篇贾微微
  • 1篇景洪江
  • 1篇王文革
  • 1篇张宏
  • 1篇郑秀瑗
  • 1篇徐华
  • 1篇李检
  • 1篇邱德俊
  • 1篇张宏
  • 1篇张磊

传媒

  • 3篇中国血液净化
  • 2篇空军医学杂志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人民军医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病案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2014年全...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0篇2014
  • 1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h17细胞及白介素-1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Th17细胞及白介素-17(IL-1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SLE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IL-17浓度,并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SLE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T细胞比例为(2.51±0.76)%,健康对照组Th17细胞比例为(0.68±0.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2,P<0.01);②SLE患者血清IL-17浓度为(114.2±17.1)pg/ml,健康志愿者血清IL-17浓度为(52.2±6.9)pg/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1);③SLE患者SLEDAI评分与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r=0.74,P<0.01)及血清IL-17浓度(r=0.71,P<0.01)呈正相关。结论 Th17细胞及IL-17可能在SLE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以二者为靶向的治疗具有应用前景。
黄志芳李新伦李红霞伦立德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TH17白介素-17发病机制
激素联合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0例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实验组联合应用静注免疫球蛋白(400mg/Kg/day,连用3天)。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血小板恢复正常(100×109/L)的时间(天)、2周完全缓解率、平均住院日等。结果 (1)治疗第4、7、10、14天实验组平均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缩短(9.7±4.2天vs 13.5±5.3天,P<0.05);实验组2周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vs 46.7%,P<0.05);(3)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16.1±4.4天,实验组平均住院日为12.7±3.7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狼疮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黄志芳李新伦李红霞伦立德
关键词:静注免疫球蛋白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
甲状旁腺切除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切除对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取21例SHPT患者,分为手术组13例和常规治疗组8例,手术组切除甲状旁腺,于手术前及手术1年后分别化验血清钙(Ca)、血清磷(P)、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手术1年后,手术组患者血清Ca、P、Ca×P、iPTH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t=-3.823、-3.873、-4.531、-10.545,均P<0.01),LVMI由153.7±56.7g/m2下降到119.5±29.4 g/m2,手术治疗对LVMI、IVST、LVPWT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4.180、4.174、5.959,P=0.048、0.048、0.019),对LVED、LVEF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F=2.662、1.010,P=0.111、0.377)。结论甲状旁腺切除能有效改善尿毒症SHPT患者的左心室肥厚。
刘东魏学明高卓李新伦胡瑞海李红霞缪静伦立德
关键词: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切除术左心室肥厚
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根据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分为iPTH>800 pg/ml组31例、iPTH 300-800 pg/ml组27例、iPTH150-299 pg/ml组30例,采用肾脏病生存质量KDQOL-SFTM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根据Hays等提供的计分方法对结果进行评分。结果 iPTH>800 pg/ml组和iPTH 300-800 pg/ml组在肾病及透析相关生存质量总体健康评估(OHR)、症状与不适(SPL)、肾病对生活的影响(EKD)、认知功能(CF)、睡眠、SF-36、躯体健康(PF)、躯体角色功能(RP)、躯体疼痛(BP)、精力(VT)方面得分均低于iPTH150-299 pg/ml组(P<0.05或P<0.01)。iPTH>800 pg/ml组在躯体健康(PF)、躯体角色功能(RP)、总体健康(GH)方面得分低于iPTH 300-800 pg/ml组(P<0.05或P<0.01)。结论随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增高,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下降。
刘东高卓魏学明李新伦胡瑞海李红霞缪静伦立德
关键词:血液透析甲状旁腺激素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细胞内外液变化规律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oimpedence analysis,BIA)探究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细胞内外液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治疗的患者55人,利用生物电阻抗仪测试每位受试者透析前、透析中第1h、2h、3h、4h这5个时间点的总体液(total body water,TBW)、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water,ICW)和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water,ECW)。结果①透析过程中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均下降,且细胞内液下降量大于细胞外液;②患者体内剩余的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的比值在透析中的第1h、2h时基本保持在2:1的比例,与透析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t=-5.620,P=0.580;t=-2.048,P=0.053),而第3h、4h时,比值略微升高,达到2.1:1,(t=-3.269,P=0.030;t=-4.696,P<0.001);③透析中的第1、2、3、4小时,ΔICW/ΔECW比值分别为:1.9、1.8、1.5、1.4,且第4h比第1h显著降低(t=2.279,P=0.036);④透析结束后细胞内液下降率为5.4%,细胞外液下降率为8.4%,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t=3.994,P<0.001)。结论①透析过程中患者超滤脱水不仅来自于细胞外液,还来自于细胞内液,且细胞内液脱水多于细胞外液,体内剩余的细胞内外液比例略微升高。②在透析过程中,细胞内液脱水量与细胞外液脱水量的比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细胞内液下降率小于细胞外液下降率。这提示:透析过程中超滤的多余水分是细胞内液通过细胞膜渗透到细胞外液,随同细胞外液一起脱出体外。
尹懿郑秀瑗伦立德刘静民刘玉洁李红霞
关键词:血液透析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生物电阻抗
维生素D缺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维生素D缺乏现象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0例SLE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ELISA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滴度、补体C3、补体C4、尿蛋白定量、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的相关性.结果 (1)SLE患者血清25-(OH)D水平[36.8(23.4,53.2)nmol/L]较健康志愿者[58.8(51.1,65.3) nmol/L]明显降低(P<0.01);(2)SLE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53.3%,严重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15.0%,健康志愿者中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23.3%,严重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SLE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SLEDAI(r=-0.35,P<0.05)及抗ds-DNA抗体滴度(r=-0.42,P<0.05)呈负相关,与补体C3(r=0.25,P<0.05)、补体C4(r=0.28,P<0.05)呈正相关,与尿蛋白定量、血清Ig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LE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现象普遍存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疾病活动性具有一定相关性.
黄志芳李新伦李红霞伦立德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维生素D疾病活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甲状旁腺切除对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伦立德刘东胡瑞海李红霞高卓缪静
低通量血液透析对蛋白结合类毒素清除效果的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低通量血液透析(low-flux hemodialysis,L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体内蛋白结合类毒素的清除效果。方法选择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MHD患者40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法测定透析前、后血清中的马尿酸(hippuric acid,HA)、硫酸对甲酚(p-cresol sulphate,PCS)、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phate,IS),3-羧基-4-甲基-5-丙基-2-呋喃丙酸(3-carboxy-4-methyl-5-propyl-2-furanpropionic acid,CMPF)的总体(Total,T)、游离(Free,F)浓度,计算其血清下降率和蛋白结合率。并测定透析废液中这4种蛋白结合类毒素的游离浓度,计算其溶质清除总量(total solute reduction,TSR)和透析溶质清除率(Kd),以观察低通量血液透析对蛋白结合类毒素的清除效果。结果透析后T-H A、T-PCS、T-IS及T-CMPF的血清下降率分别为(59.44±11.28)%、(32.36±9.28)%、(34.76±10.13)%和(5.60±15.98)%。透析废液中F-HA、F-PCS和F-IS的TSR分别为(112.88±31.72)mg、(31.55±9.85)mg和(35.40±10.38)mg;HA、PCS和IS的Kd分别为(41.25±5.09)ml/min、(8.09±3.58)ml/min、(9.89±2.76)ml/min。透析废液中CMPF极微量,基本测不出。结论低通量血液透析可以部分清除游离形式的蛋白结合类毒素;血清下降率并不足以评价低通量血液透析对蛋白结合类毒素的清除效果,蛋白结合类毒素在体内分布模型并非二室模型,可能为多室分布模型。
张宏李新伦李红霞邱德俊李检伦立德
关键词:低通量血液透析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重症SLE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IVIG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IVIG组同时接受IVIG(400mg·kg-1·d-1,连用5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平均住院日、院内感染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2周,IVIG组SLEDAI为4.0(3.0,6.3),对照组SLEDAI为5.5(4.0,8.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420,P<0.05);IVIG组完全缓解率56.7%(17/30),对照组完全缓解率26.7%(8/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89,P<0.05);IVIG组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缩短2.3天,平均(14.0±3.9)d vs(16.3±3.3)d(t=2.436,P<0.05);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7,P>0.05);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IVIG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重症SLE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黄志芳李新伦李红霞伦立德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对CKD患者肾功能影响的观察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对慢性肾功能不全(CKD)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高尿酸血症的CKD 3或4期患者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苯溴马隆起始剂量为25mg/d,最大剂量不超过100mg/d;对照组不使用苯溴马隆及其他降尿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时平均动脉压(MAP)、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血肌酐水平,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同时记录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各时间节点MAP、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及CRP水平与同组治疗前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时间节点两组组间比较也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12个月、24个月时,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eGFR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苯溴马隆治疗可降低CKD 3或4期患者血尿酸水平,并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展。
胡瑞海贾微微黄志芳李红霞伦立德
关键词:苯溴马隆慢性肾脏病高尿酸血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