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道教
  • 4篇印度教
  • 3篇道教美学
  • 3篇道教美学思想
  • 3篇美学
  • 3篇美学思想
  • 2篇文学
  • 2篇明清
  • 2篇佛教
  • 1篇雕刻
  • 1篇雕刻艺术
  • 1篇艺术
  • 1篇有情
  • 1篇社会
  • 1篇审美
  • 1篇审美思想
  • 1篇生命
  • 1篇女神
  • 1篇清朝
  • 1篇主义

机构

  • 12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2篇李珉
  • 1篇潘显一

传媒

  • 7篇南亚研究季刊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宗教学研究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3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印度的早期佛教建筑及雕刻艺术被引量:1
2005年
本文通过对早期印度的佛教建筑及雕刻艺术的论说来探讨了它们与佛教之间的关系。首先,它们受小乘佛教的影响,佛陀的正面形象在早期的佛教艺术中没有出现;其次,佛教艺术是有一整套完备的表现形式来明确揭示佛教教义的艺术,它是由建筑、雕刻、绘画来综合表现的,印度早期的石柱,庙宇和印度塔的布局、造型以及其中的雕塑、雕刻都基本上是服务于所要揭示的佛教精神性。
李珉
关键词:佛教
万物有情观对印度古典美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万物有情观是在“轮回观”、“万物有生观”、“万物有灵观”的影响下形成的。它决定了印度古典美学中“物感”的自然审美观及表现方法;它对情味论的产生和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
李珉
关键词:自然审美观
印度民间的杜尔迦崇拜被引量:2
2006年
印度的女神崇拜至今十分普遍,这种崇拜对印度人的思想和社会有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对印度教的一位主要女神杜尔迦进行分析,并揭示杜尔迦崇拜的象征意义及其对社会的作用,进而有助于对印度的宗教文化有某方面更深入的了解。
李珉
关键词:印度教女神
论闵一得的道教美学思想被引量:3
2004年
闵一得为清朝时期的高道 ,他在他的道论中用宗教的语言讲述了生命的可贵与美好 ,体现了道教追求生命之美的根本旨趣。闵一得还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来表现道的无限之美 ,并说明只有将个体生命融入道中 ,融入宇宙生命中 。
李珉潘显一
关键词:闵一得生命
论“苦—乐”,“丑—美”的道教美感转化论在明清文学作品中的体现被引量:1
2005年
明清时期,道教的审美思想通过大量的文学作品宣传,进一步渗透于社会文化生活之中。道教的美学观念与许多文学艺术形式相结合,由此得到具体化、形象化的艺术表达。“苦—乐”的道教美感转化论通过戏剧、小说、诗歌等文学艺术形式否定了功名、事业、家庭等传统的价值观念,体现出人应超越浮生,及早修行,获真成仙才是人生之大美大乐的道教审美思想。丑—美的道教美感转化思想在明清文学小说作品中也转化为一种独特的文艺美学判断—“德”的美(道之美)才是更高的、真正的美。
李珉
关键词:道教审美思想明朝清朝文学美学
试析张宇初的道教美学思想被引量:2
2003年
本文主要探讨了张宇初的道教美学思想 :张宇初 (1 359- 1 41 0 )为明代正一派第四十三代天师。他力倡道法自然 ,清净无为之美 ,这一思想直承先秦老庄 ,有回归先秦老庄的倾向。他还强调只要做到真、精、诚的统一 ,“道”美就可在主观直觉中获得。此外 ,本文还分析了“道”美在张宇初诗文中的体现。
李珉
关键词:明代道教美学思想
印度教与印度民族主义被引量:12
2004年
本文探讨了印度教对印度民族主义的负面影响 ,以及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如何利用印度教来促成印度民族主义的形成、教派民族主义者如何利用印度教来为教派民族主义服务 ,并指出以印度教为基础的民族主义对印度社会的的双重作用。
李珉
关键词:民族主义印度教民族独立教派社会领袖
梵——美,印度教美学的核心范畴被引量:1
2006年
印度教美学的最高范畴就是梵,本文主要讨论了梵在印度教美学中的主要意义,其中包括梵的无限性、梵的显与不可显以及梵之和谐美等几个主要方面。
李珉
论王常月的宗教美学思想被引量:2
2002年
王常月的宗教美学思想从两方面体现出来 ,一是他在其著作中强调了人的“妙明真性” ,即修道的目的 ,表现了他对人格美和内在审美心境的刻意追求。王常月将这种修道所需的心态和人格外化为一种内丹修炼方法 ,由戒律定型下来 ,成为实现人的绝对自由的可操作规范。二是王常月将儒家的忠孝伦理实践作为他修道理论的立足点和核心 ,并吸收佛教的思想 。
李珉
略论印度中期佛教艺术
2004年
本文论述了印度佛教艺术的第二个发展阶段 ,犍陀罗与马土腊为这一时期的两个佛教艺术中心。由于佛教从小乘转入大乘 ,出现偶像崇拜 ,再加上受希腊、罗马雕刻艺术的影响 ,中期佛教艺术出现了佛像。犍陀罗佛教艺术带有明显的希腊、罗马的雕塑风格 ,马土腊虽然也受到犍陀罗艺术风格的影响 ,但马土腊受乡土文化传统影响较大 ,因此马土腊的佛教艺术具有更鲜明的东方色彩。
李珉
关键词:佛教艺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