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泓

作品数:458 被引量:856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3篇专利
  • 92篇期刊文章
  • 9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6篇电气工程
  • 38篇理学
  • 16篇化学工程
  • 15篇一般工业技术
  • 12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11篇电池
  • 152篇离子
  • 115篇锂电池
  • 99篇离子电池
  • 96篇锂离子
  • 86篇锂离子电池
  • 85篇电解质
  • 81篇负极
  • 79篇正极
  • 56篇金属
  • 44篇固态
  • 43篇正极材料
  • 43篇负极材料
  • 43篇
  • 41篇电极
  • 34篇二次电池
  • 33篇二次锂电池
  • 32篇电化学
  • 31篇固态电解
  • 31篇固态电解质

机构

  • 456篇中国科学院
  • 39篇天目湖先进储...
  • 36篇长三角物理研...
  • 12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河南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4篇北京卫蓝新能...
  • 3篇北京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溧阳天目先导...
  • 2篇上海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宁...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458篇李泓
  • 210篇陈立泉
  • 125篇黄学杰
  • 77篇胡勇胜
  • 71篇禹习谦
  • 41篇郑杰允
  • 27篇索鎏敏
  • 26篇王兆翔
  • 24篇汪锐
  • 21篇王其钰
  • 19篇吕迎春
  • 18篇肖睿娟
  • 18篇彭佳悦
  • 18篇罗飞
  • 18篇李泉
  • 17篇黄杰
  • 16篇孟庆波
  • 16篇王跃生
  • 15篇陆浩
  • 12篇高健

传媒

  • 53篇储能科学与技...
  • 14篇第16届全国...
  • 6篇电化学
  • 5篇第十一次全国...
  • 5篇第17届全国...
  • 5篇中国化学会第...
  • 4篇物理学报
  • 4篇物理
  • 3篇科学通报
  • 3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光散射学报
  • 2篇科学观察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化学学报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高科技与产业...
  • 1篇Chines...
  • 1篇新材料产业

年份

  • 1篇2024
  • 39篇2023
  • 28篇2022
  • 20篇2021
  • 40篇2020
  • 23篇2019
  • 27篇2018
  • 21篇2017
  • 33篇2016
  • 20篇2015
  • 31篇2014
  • 40篇2013
  • 33篇2012
  • 13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13篇2008
  • 15篇2007
  • 8篇2006
  • 9篇2005
4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锂离子电池高容量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研究
张杰男赵恩岳李庆浩汪君洋禹习谦王芳卫李泓陈立泉黄学杰
尖晶石Li4Ti5O12电化学性质研究进展
尖晶石LiTiO在脱嵌Li过程中表现零应变性质,是一种有前途的长寿命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的负极材料。但由于其电子电导率很低,LiTiO倍率性能较差,难以满足上述应用。包覆碳导电层是一种有效的改善电极材料倍率性能的方法。通常...
潘慧霖赵亮简泽浪胡勇胜李泓陈立泉
锂电池原位与非原位表征技术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与电子及离子在体相与界面的输运、反应、储存行为有关.从原子尺度到宏观尺度,对电池材料在平衡态与非平衡态过程的电子结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物理性质的演化研究对于理解锂离子电池中各类构效关系至关重要,这需要综合多种原位与非原位表征技术.目前,基础研究处于前沿的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本文简介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近年来通过国内外合作,采用原位X射线衍射(in-situ XRD)、原位X射线吸收谱(in-situ XAS)、准原位/原位扫描电镜(quasi/in-situ SEM)、球差校正扫描透射电镜(HAADF/ABF-STEM)、扫描力曲线(Force-Curve)、中子衍射(Neutron Diffraction)、热重-差示扫描量热-质谱联用(TG-DSC-MS)、表面增强拉曼(SERS)等技术研究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结构演化方面的进展,并对未来锂离子电池研究中先进表征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李文俊郑杰允谷林李泓
关键词:锂电池
多空间尺度下的金属锂负极表征技术被引量:2
2021年
金属锂因为其优秀的特性被认为是未来锂电池负极的最终之选。然而目前金属锂负极在旧有液态体系中的研究陷入瓶颈,在新兴固态体系中的挑战层出不穷。想要实现金属锂负极的实用化,必须加深对金属锂负极基础科学问题的认识。本文系统论述了多空间尺度下金属锂的电极行为与对应的表征技术。首先综述了多空间尺度下金属锂负极的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问题,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对全空间尺度下的先进表征手段做了梳理,分析了从原子级到宏观尺度各种表征手段的技术特点,并重点讨论了各类表征技术在研究固态体系中金属锂负极时的特点与可能的发展方向。
潘弘毅李泉禹习谦李泓
关键词:锂电池电沉积
对正极活性材料和/或正极进行表面包覆的方法以及正极和电池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正极活性材料和/或正极进行表面包覆的方法以及正极和电池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锂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表面和/或正极的表面沉积表面修饰物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使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冯国星钟开富李泓黄学杰陈立泉
文献传递
储锂材料的结构变化研究
<正>先进消费电子、电动工具、电动车辆、可再生能源配套储能电池、智能电网用电网调峰储能电池的飞速发展希望进一步提高现有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降低成本。发展新的储锂材料,理解不同尺度的构效关系与...
谷林胡勇胜李泓黄学杰陈立泉
关键词:锂电池多尺度
文献传递
一种碳绒球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绒球负载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碳绒球负载的催化剂为将1~80wt%负载量的Pt或PtM合金负载在碳绒球材料上;所述的M为Ru、Sn或Mo。该碳绒球负载的催化剂是通过液相法制备的。这种新型碳绒球材料...
杨瑞枝李泓陈立泉
文献传递
一种金属复合氧化物涂覆的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复合氧化物涂覆的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金属复合氧化物涂覆的电池隔膜包括:基膜,以及附着于基膜的至少一侧表面的涂层;所述涂层是以金属复合氧化物材料为主材的混合物;所述金属复合氧化物材料具体为Mg...
闫昭李泓
文献传递
2022年中国储能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本文对2022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了2022年中国储能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新型储能技术、集成技术和消防安全技术等。结果表明,2022年中国储能技术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方面均有重要进展,中国已成为世界储能技术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最活跃的国家。
陈海生李泓徐玉杰陈满王亮戴兴建徐德厚唐西胜李先锋胡勇胜马衍伟刘语苏伟王青松陈军卓萍肖立业周学志冯自平蒋凯尉海军唐永炳陈人杰刘亚涛张宇鑫林曦鹏郭欢张涵张长昆胡东旭容晓晖张熊金凯强姜丽华彭煜民刘世奇朱轶林王星周鑫欧学武庞全全俞振华刘为岳芬李臻宋振王志峰宋文吉林海波李杰才易斌李福军潘新慧李丽马一鸣李煌
关键词:储能
钠离子二次电池及其用的活性物质、正负极及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钠离子二次电池及其用的活性物质、正负极及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该活性物质的空间群为Pbam,活性物质的化学通式为:Na<Sub>x</Sub>[Mn<Sub>(x-y)</Sub>A<Sub>y</Sub>...
胡勇胜王跃生徐淑银李泓陈立泉
文献传递
共4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