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正疆

作品数:15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骨折
  • 6篇外固定
  • 5篇关节
  • 4篇内固定
  • 3篇置换术
  • 3篇手术
  • 3篇关节炎
  • 2篇性关节炎
  • 2篇移位髋臼骨折
  • 2篇手术方法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肱骨
  • 2篇髋臼
  • 2篇髋臼骨
  • 2篇髋臼骨折
  • 2篇外固定器
  • 2篇膝关节
  • 2篇疗效
  • 2篇疗效分析

机构

  • 9篇成都市第五人...
  • 5篇泸州医学院附...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江油市人民医...

作者

  • 15篇李正疆
  • 6篇李永奎
  • 5篇鲁晓波
  • 5篇顾琪珊
  • 4篇葛建华
  • 4篇班照楠
  • 3篇卓乃强
  • 3篇税巍
  • 2篇许冰
  • 2篇周利强
  • 2篇黄富国
  • 2篇黄强
  • 2篇何欣
  • 1篇王远辉
  • 1篇张焱
  • 1篇李昌坤
  • 1篇何慧
  • 1篇税魏
  • 1篇马晓红
  • 1篇罗雷铭

传媒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西南军医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四川省医学会...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要点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终末期膝关节疾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213例(238膝),分析其手术操作技巧、术后镇痛方法、患者依从性等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关系。结果 168例(170膝)获得3个月至4.5年随访,感染3例(4膝);术前膝关节HSS评分为(32.45±2.55)分,术后为(78.45±3.65)分,达到优良级别。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手术效果与手术技巧、术后早期镇痛、患者的依从性等关系密切。
李正疆顾琪珊李永奎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技巧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
重度骨关节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偏心距重建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偏心距重建方法以及疗效。 方法2009年7月-2011年6月,收治18例(18髋)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患者。男14例,女4例;年龄47~72岁,平均55.4岁。病程11~74个月,平均33.6个月。左髋11例,右髋7例。髋关节Harris评分为(34.6 ± 5.3)分。托马斯征、“4”字试验以及Trendelenburg征均为阳性。术前肢体不等长15例。患者均行THA,术中采用股骨距标准截骨、选择正确的旋转中心及合适长度股骨距重建偏心距。 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出现腓总神经牵拉损伤,经对症治疗3个月后恢复;其余患者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0~53个月,平均43.5个月。术后髋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步态恢复正常。X线片复查示:关节无脱位,假体在位良好、无松动;6例双下肢不等长。患者健、患侧偏心距差值为0.1~0.7 mm,平均0.4 mm。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3.0 ± 7.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96,P=0.01);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行THA,通过术前模板测量选择合适假体,术中保留适当股骨距长度、调节股骨颈长度和颈干角,适度软组织松解,可准确重建偏心距,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班照楠黄富国顾琪珊许冰李永奎李正疆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成都市温江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温江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率,为该地区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依据。方法以2008年6月至2011年4月我区来院体检的年龄大于60岁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1600例(男753例,年龄60~88岁,平均72岁;女847例,年龄60~86岁,平均74岁),以《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为诊断标准,通过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测定髋部及腰椎(L1~4)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症,再从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者中依据《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筛选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成都市温江区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率与年龄等多因素相关,相同年龄组女性患病率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市温江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率高,防治形势严峻。
李正疆张焱顾琪珊何慧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学调查
内固定与外支架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1
2008年
目的比较单纯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2002年7月-2006年8月,收治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66例,分成内固定组和外固定支架组。内固定组39例,其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18~79岁,平均45.4岁。按照Schatzker分型,Ⅳ型18例,Ⅴ型7例,Ⅵ型14例。外支架固定组27例,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18~64岁,平均44.2岁。按照Schatzker分型,Ⅳ型13例,Ⅴ型6例,Ⅵ型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内固定原则分别采用螺钉、钢板或外固定支架固定进行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无骨不连发生。内固定组2例出现局部皮肤感染、坏死,经换药、皮瓣移位后治愈;骨折愈合时间6~14个月,平均7.3个月;内固定取出时间6~15个月,平均8.3个月。外固定支架组11例于术后7d~3个月出现针道流液,局部皮肤发红,3例出现皮肤坏死,3例在随访中发现螺栓松动,经清创、换药、植皮等处理创面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3~11个月,平均5.1个月;拆除外支架时间为5~11个月,平均6.4个月。术后8~14个月,参照Merchant等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内固定组优29例,良4例,中5例,差1例;外固定支架组优20例,良3例,中2例,差2例;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相当,对于SchatzkerⅣ、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应根据患者受伤情况、骨质条件选择固定材料。
卓乃强李正疆葛建华鲁晓波
关键词: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外固定支架
有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选择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髋臼骨折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43例不同类型髋臼骨折,采用3种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了解术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7例得到随访5~14月,被随访患者骨折均愈合。关节功能优24例,良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1.1%)。结论适当的手术时期、正确的手术方法,早期功能锻炼对髋臼骨折术后恢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李正疆李昌坤
关键词:髋臼骨折手术方法内固定
肱骨髁外固定系统的研制和生物力学比较
2009年
目的:据肱骨髁解剖学特点设计肱骨髁骨折外固定系统,通过生物力学比较分析,论证肱骨髁外固定系统性能优势。方法:测量24例肱骨髁数据,设计肱骨髁外固定系统,绘图、生产之。制作骨折固定模型,测试肱骨髁外固定系统、Y形钢板及克氏针固定模型生物力学并比较分析。结果:肱骨髁外固定系统固定肱骨髁骨折抗拉伸与Y钢板无明显差异,比克氏针优越;其抗扭转性能比Y钢板、克氏针更强。结论:肱骨髁外固定系统适用于肱骨髁骨折,对开放性骨折尤为适用,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葛建华鲁晓波罗雷铭李正疆税魏
关键词:肱骨髁骨折外固定钢板
闭合复位第一、二掌骨间克氏针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被引量:13
2015年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手部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常难以维持复位而需手术治疗。2009年2月至2013年6月,我们采用C臂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第一、二掌骨间克氏针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3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班照楠黄富国顾琪珊许冰李永奎李正疆周利强
关键词: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闭合复位骨间手法复位外固定
兔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膝关节本体感觉、残端血运及膝关节腔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兔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膝关节本体感觉、残端血运及膝关节腔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80只新西兰兔进行研究,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作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各40只。模型组建立单侧ACL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仅切开关节。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周、4周、8周时膝关节本体感觉、残端血运及膝关节腔u-PA水平的差异。结果:模型组新西兰兔术后2周、4周、8周时的体感诱发电位(SEP)、肌电图(EMG)潜伏期均高于空白对照组,而SEP、EMG波幅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模型组新西兰兔术后2周、4周、8周时的残端组织微血管密度分别为(2.04±0.24)n/mm2、(2.75±0.61)n/mm2、(1.60±0.33)n/mm2,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的(1.34±0.24)n/mm2、(1.34±0.25)n/mm2、(1.35±0.26)n/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新西兰兔术后2周、4周、8周时的膝关节液u-PA水平分别为(173.97±14.29)pg/mL、(188.37±15.82)pg/mL、(171.38±14.76)pg/mL,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的(158.02±10.18)pg/mL、(157.68±10.20)pg/mL、(157.37±10.0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L损伤后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膝关节本体感觉、残端血运及膝关节腔u-PA含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邢叔星黄强李正疆班照楠何欣钟航曹万全吉海波吴昭君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膝关节本体感觉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两种治疗策略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比较研究锁定加压钢板(LCP)与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分别以LCP和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共98例,对术后手的握持力、腕关节各方向活动度等方面进行回顾性评估和比较,初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4~20个月,平均12.4个月,均获得骨折愈合。参照1990年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对于AO/ASIF分型C1、C2型骨折,LCP组与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3型骨折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疗效优越(P〈0.05)。结论对于闭合性桡骨远端C1、C2型骨折,可选择掌侧LCP或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而对于远端粉碎严重的C3型骨折,选择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疗效相对优越。
卓乃强葛建华税巍李正疆鲁晓波
关键词:桡骨骨折外固定器锁定加压钢板
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下肢复杂骨折疗效分析
2016年
目的:分析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下肢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肢复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AO钢板固定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AO钢板固定的治疗方式相比,下肢复杂骨折患者采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的治疗方法效果更好,患者的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并发症发生率低。
李永奎李正疆周利强
关键词:下肢复杂骨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