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新

作品数:24 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研究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胰腺
  • 6篇切除
  • 6篇切除术
  • 6篇腺癌
  • 5篇预后
  • 5篇诊治
  • 5篇十二指肠
  • 5篇肿瘤
  • 4篇胰十二指肠
  • 4篇胰十二指肠切...
  • 4篇胰十二指肠切...
  • 4篇胰腺癌
  • 4篇胰腺肿瘤
  • 4篇诊治分析
  • 4篇十二指肠切除
  • 4篇十二指肠切除...
  • 4篇细胞
  • 4篇腺肿瘤
  • 3篇异位嗜铬细胞...
  • 3篇直肠

机构

  • 24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辽宁省人民医...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

作者

  • 24篇李新
  • 23篇周建平
  • 22篇董明
  • 6篇宋禾
  • 5篇董齐
  • 5篇孔凡民
  • 5篇田雨霖
  • 4篇盛伟伟
  • 4篇李昱骥
  • 3篇柳青峰
  • 3篇高威
  • 2篇刘刚
  • 2篇袁新普
  • 1篇苏荣健
  • 1篇刘红波
  • 1篇姚殿波
  • 1篇张磊
  • 1篇刘冰阳
  • 1篇包翠芬
  • 1篇李丰

传媒

  • 6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lil在胰腺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Gli1、MDM2和p53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7对配对的PDAC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Gli1、MDM2和p53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再以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14对配对冷冻保存的新鲜PDAC标本中Gli1 mRNA表达水平.siRNA干扰进一步检测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li1、MDM2和p53在癌组织中表达(分别为50.9%、57.9%、56.1%)明显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分别为33.3%、26.3%、17.5%,t=2.413、2.848、2.960,均P<0.05);Gli1表达与肿瘤TNM分期(x2 =8.211,P=0.004)、浸润深度(x2=4.247,P=0.039)及MDM2表达(r=0.299,x2=5.105,P=0.024)相关;MDM2和p53表达分别与胰腺癌浸润深度及TNM分期相关(x2=5.182,P=0.023;x2=5.696,P=0.017).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Gli1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RR=2.290,95% CI:1.051 ~4.992,P=0.037),并且含Gli1和MDM2共同表达的胰腺癌患者预后更差(P =0.034).Gli1在14例PDAC标本中mRNA表达水平同样高于癌旁组织(t =2.926,P=0.012);在p53突变型AsPC-1细胞中,Gli1敲除引起MDM2的下调,但p53蛋白表达不受影响.反之,在p53野生型Capan-2细胞中,Gli1敲除同时引起p53的上调及MDM2的下调.结论 Gli1、MDM2和p53在胰腺癌中均呈高表达,并有助于判断胰腺癌患者的预后.Gli1能够调控MDM2及野生型p53表达.三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进展.
盛伟伟董明周建平柳青峰李新董齐
关键词:转录因子预后
GRP78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袁新普周建平董明李新
可切除结直肠癌肠梗阻SEMS术后手术时机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对比可切除左半结肠癌及直肠癌肠梗阻内镜下肠道支架置入术后限期手术治疗与一期急诊手术病人的临床效果,探讨支架置入术后再手术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2例行内镜下肠支架置入术联合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及直肠癌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支架组)。评价支架取得效果为限期手术未造口,根据病人临床数据进行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44例同期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接受急诊手术病人为对照组(急诊组),分别比较两组一期手术吻合率、平均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参数。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3,且具有一定准确度(P<0.05)。内镜下结肠支架置入术后满8 d择期手术组与不满8 d组相比,一期吻合率显著增高,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缩短,而且ICU的利用率也显著降低(P<0.05)。支架组与急诊组病人相比,其一期吻合率显著增高,平均手术时间显著降低,术后ICU的使用率及腹泻的发生率都显著降低,但总住院天数与总住院费用显著增高(P<0.05)。结论内镜下肠道支架置入术联合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及直肠癌肠梗阻是安全可行的,并且支架置入8 d后择期手术更为合理。
刘刚张浩高威李新宋禾周建平董明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直肠癌肠梗阻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特征与诊治:附9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与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及文献已报道的74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66例,女691例;平均年龄26.6岁。45.3%有上腹部疼痛或腹胀不适,35.5%有上腹肿块,22.0%因体检发现腹腔肿物就诊。超声检查95.9%可探查到肿物,CT和MRI检查对肿瘤位置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7.5%和90%,优于超声检查(71.2%)。39.1%肿瘤位于胰头部,54.1%位于胰体尾部。治疗术式多为肿瘤摘除术(34.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3.7%)和胰体尾脾切除术(22.5%)。60.3%肿瘤为囊实性,包膜完整,平均最大直径为8.0 cm。随访458例,450例生存良好,包括3例肿瘤复发,3例行减瘤手术和1例术后发生肝转移的患者;随访中死亡8例。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发于青年女性,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预后良好,对转移或复发病例积极手术治疗仍可获得较好疗效。
姚殿波董明董齐李新周建平田雨霖
EGCG促进AOM/DSS诱导小鼠结直肠腺瘤生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氧化偶氮甲烷(AOM)/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结直肠腺瘤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OM/DSS组和AOM/DSS+EGCG组,每组10只。饲养过程中每周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精神状态以及排便情况,13周后处死小鼠,观察每组小鼠结直肠腺瘤发生率和肿瘤数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结直肠肿瘤组织中CD31及CD68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小鼠无结直肠腺瘤发生,AOM/DSS组和AOM/DSS+EGCG组各有4只小鼠出现结直肠腺瘤,癌变率分别为50.00%(5/10)和66.67%(6/9)(P> 0.05)。在成瘤小鼠肿瘤数量上,AOM/DSS+EGCG组(8.25±2.06)高于AOM/DSS组(3.75±1.71)(P <0.05)。AOM/DSS+EGCG组小鼠结直肠腺瘤组织中CD31和CD68的表达较AOM/DSS组高(P <0.05)。结论 EGCG可能是结直肠非典型增生和结直肠腺瘤发生发展的一个促进因素。
刘刚周建平李新董明
关键词: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结直肠腺瘤CD31CD68
腹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分析腹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检查对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83例腹部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腹部CT检查,分析CT特异性表现,包括肿瘤部位、肿瘤数量、增强扫描强化程度、瘤体内有无囊变、是否浸润周围组织、肿瘤轴平面最大直径等。评估肿瘤大小与瘤体内囊变的关系,以及肿瘤CT特征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腹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典型CT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缘实质区强化,多有中心低密度坏死区不强化,多位于腹部大血管旁。瘤体内囊变的发生与肿瘤大小相关(P=0.001)。腹部不适、高血压病史等临床表现与肿瘤部位、是否囊变无明显相关性(P>0.05),术中剧烈的血压波动与肿瘤部位相关(P=0.020)。瘤体较大的患者更易出现腹部不适症状(P=0.032),且更多合并高血压病史(P=0.043)。结论CT是异位嗜铬细胞瘤定位、定性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清楚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特征、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率。
王红月周建平宋禾李新
关键词:异位嗜铬细胞瘤CT特征
局限型恶性腹膜间皮瘤的临床分析(附68例报告)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总结局限型恶性腹膜间皮瘤(LMPM)的诊治经验。方法检索并筛选出2014年10月以前国内正式发表的LMPM的临床研究文献38篇,获得病例65例,合并同期我院收治的3例,共计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38例,男女比例为1∶1.27,平均年龄为57.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腹胀不适(76.9%)和上腹肿块(58.5%)。有石棉接触史患者占41.7%。48例(92.3%)患者行CT检查,其中腹腔积液16例,肝脏转移11例。术后病理所见肿瘤类型以上皮型多见(76.7%),肿瘤平均直径为12.2 cm。治疗方式以细胞减瘤手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为主。结论LMPM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好发生于老年人,男女比例接近。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不典型,联合实验室检查方法有助于提示本病,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开展细胞减瘤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宋禾董明曲必成周建平孔凡民李新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间97例采用标准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PD)和传统Child法消化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围手术期可能与胰瘘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与PD术后胰瘘发生相关的因素。结果97例PD术后患者中,发生胰瘘1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0mmol/L(P=0.038)、手术时间(P=0.003)、胃肠吻合口下方输入段与输出段之间加做Braun吻合(P=0.034)及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P=0.003)与PD术后胰瘘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0mmol/L(OR=11.687,P=0.021)是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OR=0.056,P=0.016)是胰瘘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0mmol/L是PD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可以减少胰瘘的发生。
李新董明周建平李昱骥孔凡民田雨霖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瘘
葡萄糖调节蛋白78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CA)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78,GRP78)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30例胰腺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中GRP78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GRP78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RP78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3.3%vs 23.3%,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GRP78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P=0.009)。Western blot显示GRP78在中低分化癌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癌细胞(P<0.05)。结论 GRP78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GRP78高表达可能有助于判断胰腺癌患者的预后。
袁新普周建平李新高威董明
关键词:胰腺癌葡萄糖调节蛋白78预后
Gli1在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Gli1)在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胰腺癌细胞株Capan-2,通过RNA干扰技术分别干扰Capan-2细胞中的Gli1、小鼠双微体基因2(MDM2)和p53基因的表达.应用实时定量(qRT)-PCR试验进行干扰效应的验证;通过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观察干扰Capan-2细胞中Gli1、MDM2和p53表达对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同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干扰Gli1表达后,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在Capan-2细胞中表达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qRT-PCR试验结果显示,干扰Gli1、MDM2、p53表达后,其mRNA水平较仅加脂质体组和对照组相比分别下调了70.5%和74.5%、61.8%和65.3%、73.8%和78.2%.在p53野生型Capan-2细胞中,干扰Gli1表达后胰腺癌细胞侵袭(94±8)和迁移能力(143±8)较对照组(150 ±7,190±10)均明显减弱(=6.584,P=0.022;t=8.266,P=0.014);干扰MDM2表达亦降低了细胞的侵袭(实验组:85±12,对照组:138 ±6)和迁移能力(实验组:127 ±9,对照组:180±10)(t=5.097,P=0.036;t =4.860,P=0.040).然而,体外干扰p53基因表达后,Capan-2细胞的侵袭(153 ±11)和迁移能力(209±13)较干扰前(106 ±7,164±8)却明显增强(t=4.669,P=0.043;t=4.990,P=0.038).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体外干扰Gli1表达后MMP-9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但pERK和pAKT蛋白水平表达无改变.结论 Gli1可能通过调控MDM2、p53及MMP-9的表达水平促进胰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盛伟伟董明周建平柳青峰李新董齐
关键词:胰腺肿瘤肿瘤侵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